APP下载

余秋雨散文中的情境设置与想象空间

2014-09-25蒋建妹

文学教育·中旬版 2014年9期
关键词:情境设置余秋雨意境

[摘 要] 阅读余秋雨的散文时,总能给人一种十分宁静和厚重的感觉,这与他在散文创作过程中的情境设置有关,他创设的情境给人营造良好的想象空间,从而可以从中感受到浓厚的人文气息。本文对余秋雨的散文进行分析和解读,分析他的散文作品中的情境、想象空间等内容,从而加深对他的散文的理解。

[关键词] 余秋雨;散文;意境;情境设置

引言

余秋雨的文化创作已经形成了一种现象,即“余秋雨现象”,在中国文坛上占据一定的地位。他用散文这种文体形式进行创作,对文学进行反思,在文中彰显了独特的审美视角以及文化内涵,可以说开创了散文创作的新风。余秋雨的散文之所以能够获得外界如此多的认同,究其原因,因为他在散文中通过情景设置,为读者营造了宽松的想象空间,从而形成一种独特的创作风格以及浓厚的文化底蕴,经过实践的沉炼,余秋雨的散文也变得更加醇美,更加悠远。

一、情景设置与文章选题

《文化苦旅》是余秋雨众多散文作品中最知名的一部,在这部作品中,作者的情境设置十分到位,给人丰富的想象空间,从而让人可以深刻地体会到自然环境中的厚重的人文气息。一个“旅”字,表明这部作品是作者在漂泊的过程中对自己的所感与所悟的一种描写,但是与传统的游记又不相同,并不只是一般的借景抒情,而是通过营造一种文化情境,将自己对历史的感悟融入其中,是穿越了历史,从身体到心灵得到解脱和释放的一个过程。“每到一个地方,总有一种沉重的历史气压罩住我的全身,使我无端地感动,无端地喟叹……而中国文化的真实步履却落在这山重水复、莽莽苍苍的大地上。”作者在中国的山水中游历,在对游历的感悟进行叙述的时候,并不是平铺直叙,而是通过风景以及地域的历史背景,给读者可以想象的机会和空间,从而感悟到自然与人的统一。在散文创作中,他突破了传统散文创作在文体上的约束,运用独特的技巧,形成了一种全新的美学风格,而正是这种风格,使得“余秋雨现象”变得越来越普遍。

余秋雨散文的情境设置与他的文章选题有关,在选题上,他喜欢选用较大的场景和题材,表现比较宏大的主题,也便于进行情境设置。他在进行场景和主题选择的过程中,不仅是对自然山水风景进行描写,还对历史进行寻访,探古和访古是余秋雨的散文的命脉,对古迹的寻访也为他的散文情境设置奠定了基础。

二、情景设置与语言运用

在散文创作中设置情境,往往通过巧妙的语言技巧来实现。从语言特色上来看,余秋雨的散文给人一种全新的体验,厚重的历史、文化等通过他的语言描述,往往变得更加轻松。余秋雨的散文创作言简意赅,文字虽少,但是语句之间的韵律感较强,给人一种意象美和句法美。在他的散文作品中,很少有十分繁杂的语句,他的语言也十分简约,通过简单的文字就可以给人营造一种探寻历史的氛围和环境,而且语言文字之间的搭配十分流畅,如行云流水一样挥洒自如。在他的情境设置和描绘中,往往用精简的文字画龙点睛,创设相应的语境链接,在一篇散文中一般会有几个不同的语境,不同的语境表达了作者不同的心情,作者通过对不同的语境进行连接,剪辑成为独特的情境,具有十分强烈的艺术效果。

他的语言,虽然凝重,但却高深,虽然带着叹息,但意蕴十分深刻,也体现了他创作过程中语言的简约、深沉以及凝练的风格。

三、情境设置与表现手法

表现手法的内涵容易和表达方式和描写手法、修辞手法混淆,它一般从三方面来考察,一是抒情方式,包括借景抒情、借物抒情、融情于景、直抒胸臆等;二是表现方法,包括托物言志、以物喻人、先抑后扬、前后呼应、想象、联想、象征等;三是结构特点,包含前后呼应、结尾点题、对比、衬托、铺垫、详略、倒叙、插叙等。余秋雨散文情境设置与文章的表现手法之间也有特定的关系,此处就重点说一说他的想象。

余秋雨散文中的想象在很大程度上是对历史情境德诗性还原,让历史人物与事件在散文中复活,以增强散文的感性力量。他大胆借助想象艺术复现为传统正史所不载的已经掩没在历史阴影之中的历史瞬间或历史画卷,《道士塔》中王道士的所作所为可以说纯粹是作家借助于历史史料虚拟的某种历史情境,《一个王朝的背影》浓墨重彩所编织的更是清王朝三百年历程中不足为外人道的心灵秘史。如果说传统文学中的想象是一种技巧,想象的至多是一个场景,一两个细节,像余秋雨这样大规模地,整体地运用想象修复一段历史运动的轨迹则不多见。

结语

总之,余秋雨的散文不同于一般的说古道今、针砭时事、咏物言志,也不是一般的山水游记。而是用独特的情境设置将诗人般的情怀释放出来,带着这种执着的向往和激情,在文化苦旅的路途上找寻文化的根源。也正是这种探寻,才使得他的散文情境更加丰富,文章更有魅力。他散文的独特之处还在于,打破了传统散文的束缚,创造了新的意与思的结合的文化散文,用合理的想象再现虚拟的历史现场,借山水风物,寻求中国文化意蕴与人生真谛,寻求中国文化的巨大内涵与中国文人的人格构成。

参考文献:

[1]王萍.论余秋雨对传统散文模式的突破[J].河南社会科学,2003(03).

[2]孟凡根.余秋雨散文解读[J].许昌学院学报,2005(01).

[3]刘华.论余秋雨散文的文化意蕴与创作风格[J].重庆工商大学学报,2008(12).

作者简介:蒋建妹,女,江苏电大武进学院,中学一级,研究方向:教育教学。endprint

猜你喜欢

情境设置余秋雨意境
余秋雨投其所好
墨彩出奇 意境清雅
余秋雨投其所好
意境的追寻与创造(外一篇)——钱起《省试湘灵鼓瑟》
诗词之美,不唯意境(外一则)
关于小学语文课堂有效教学模式的探究
浅析小学语文的阅读教学
〈홀로 한가롭게 거닐다(獨自閑行)〉풍부한 인간성과 본성의 지혜
浅谈初中语文的阅读教学
巧设情境,构建高中语文快乐课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