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让“语言表达”成为数学课堂中的痛
2014-09-25郭培玲
郭培玲
在数学学习的课堂中,教师理应重视学生的“表达”训练。这里所提出的“表达”不仅是学生运用语言准确陈述数学概念和自我思考,更为重要的则是这里的“表达”应是区别于其他学科而带有明显数学学科性质的“独特表达形式和表达习惯”。在数学课堂中,这样带有明显数学学科性质的“表达”训练还存在一些空白。如何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进行合理而有效的数学表达训练呢?
一、敢于“言说”是表达训练的必要保证
要培养学生的数学表达能力,首先需要培养起学生的表达欲望,让学生敢说、乐说。在学生学习的过程中,只有培养起他们的兴趣,才能让学生在学习的道路上越走越远。教师要激发学生的言说欲望,在平时的数学课堂中需要扮演好几种角色。
教师要做孩子的倾听者。在当下的学校教育中,学生畏惧教师的现象还普遍存在,在这样的心理状态下,学生与教师存在着天然的隔阂,他们害怕与教师沟通,不敢在教师面前表达,那又何谈言说训练呢?因此,教师首先要做好学生的倾听者,把自己扮演成学生言说的倾诉对象,要做到这样的要求,需要教师在课堂中抓住有利时机,借助学生的表达内容进行幽默、热情、切实的点评与鼓励,让学生感受到教师对自己表达内容的尊重和重视,体会到与人交流的必要性和重要性。
教师要做孩子的鼓励者。对于小学生而言,他们的学习内容毕竟与其生活经验和自身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因此,他们的表达内容和表达形式难免会存在一定的不足,此时,教师要能够从学生的发言中及时发现他们交流过程中的闪光点和存在的关键问题,进行及时而有效的鼓励与点拨,帮助学生树立表达的信心与勇气,让他们发现原来表达自己的想法并不是一件很困难的事。如教学“分米和毫米的认识”内容时,在学习了“分米”的概念后,我提出接着学习“毫米”这一单位:哪些同学愿意把你了解的与毫米相关的知识与大家分享?此时学生中有的说出了“毫米”是很小的长度单位,也有的学生则举例说明毫米的运用场景,对于班级中学习上存在一定难度的学生,教师也让他们开口说话,哪怕是重复其他同学的发言,这样的言说过程实际上就是让学生的思维活动充分参与到数学课堂中来,关注所学内容,而对于学生表达中存在的不科学的表述形式或习惯,教师则进行有必要的纠正和指导。如此学生在表达中既收获了知识,也锻炼了能力。
二、善于“言说”是表达训练的核心目标
在数学课堂中进行“言说”训练是让学生对数学概念和知识形成科学而准确的认知,并能够借助有序而符合逻辑的语言表达形式和习惯来进行交流与沟通,让听者能够明其思、会其意。要让学生能够准确表达自己的所思所想,且符合数学学科的表达特征和规律,则需要教师的有序指导和及时帮助。
语言表达要符合数学逻辑性。数学表达的载体是数学知识,因此数学课堂中的表达首先是属于数学性的言语表达,这与其他学科的表达有着本质的区别,在训练学生表达具有数学学科特质的言语时,首先要从规范学生说好简单而基本的一句话开始。在低年级看图答题时,可以引导学生将图片上的内容用数学化的语言表达出来,如“桌上摆着6个苹果,小朋友手捧3个”。结合这样的图片,引导学生表达“你看见了什么?你想问什么?”这样,学生在认真观察图片后纷纷表达了自己的看法,教师及时纠正学生表达中的问题和错误,学生观察的兴趣很高,表达的训练也得到了落实。
语言表达要符合数学规范性。数学言语表达中还需要特别注意表达的规范性。因为数学内容的严密和规范直接决定了表达必须要遵守这样的学科特质。如在“角的认识”学习后,教师出示图片,提问:你认为这个图形是角吗?为什么?学生纷纷观察后举手发言,有的同学说这个图形不是角,因为它缺少顶点。此时教师及时指导学生表达时把话说完整,注意规范,你为什么说没有顶点就不是角。此时学生表达出角的特点是有两条边和一个顶点。教师因势利导,让学生结合角的特点把自己的发现说完整:因为这个图形虽然有两条线,但是他们没有相交形成顶点,所以这个图形不是角?长此以往的训练,学生就能够结合数学知识和概念来判断和分析多种数学现象,懂得从哪些方面去思考问题、解决问题,也更加巩固了自己的数学知识和概念。
在小学数学课堂中,学生的言语表达随时随地会发生,教师要时刻树立规范、科学的表达意识,帮助学生在课堂中进行及时而有效的表达训练,这样,学生就能在言说的过程中丰富自己的数学体验,巩固自己的数学认知与理解,有效提升自己的数学学习能力。
(作者单位:江苏扬州市江都区仙女镇砖桥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