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实效性探析

2014-09-25蓝庆华

广西教育·C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实践育人实效性高职院校

【摘 要】分析高职院校实践育人的现状和问题,提出高职院校强化实践育人的积极意义,探讨提高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关键词】高职院校 实践育人 实效性

【中图分类号】 G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0450-9889(2014)08C-0097-02

高职院校是我国高等教育一个重要的组成部分,在高等教育大众化的背景下,高职院校的规模和数量不断扩大,对加快我国高等教育的发展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由于高职院校大多是分布在地市级城市,在发展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区域经济与社会发展程度的制约,不同程度存在优势不突出、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学生实践创新能力不强等问题,人才培养质量面临巨大挑战。研究探索如何提高实践育人的效果,对高职院校如何准确把握定位,办出自己的特色,实现可持续发展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一、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中面临的问题

(一)实践育人的理念没有建立。高职院校多数是从一所中专学校升格或由几所中专学校合并而成,建设以地方政府投入资金为主,业务归属教育上级主管部门指导,在办学初期主要是重在基础设施建设,以扩大校园规模,办学主要精力放在硬件建设上。同时,一些高职院校仍然囿于中专封闭式的教育观念中,沉醉于学校狭小的天地,习惯于闭门造车式的办学,认为高职院校是培养技能型人才,毕业生只要有技术就行,片面追求实用,对职业教育的培养目标及精神内涵认识不到位,对实践育人的功能、地位和作用认识不足,一定程度影响到实践育人的开展及效果。

(二)实践育人的环境有待改善。近年来,部分高职院校发展迅速,极大地改变了高校的传统布局,基本上实现了一城一校,被誉为是“办在山区家门口的大学”。但由于建校时间短,多数院校还没有办学历史文化的积淀,“只见树木不见树人”,也没有形成自己的特色办学,许多管理制度和相应的管理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实践育人师资不足,育人的资源相对缺乏。

(三)实践育人的开展深入不够。实践育人范围多数限于校内,开展育人空间不广,主要体现在思想政治课程教学或校内专业课实习实训过程中,没有贯彻到人才培养全过程。校企合作育人资源利用不足,校企合作实践育人无论是学校,还是企业、地方政府还有不少亟待解决的问题。高职院校办学时间不长,投入不足,无论是从设施条件上还是管理上存在许多硬伤,育人资源相对缺乏。同时,部分高职院校对高职教育认识偏差,认为高职教育是培养技能型人才的,学校是学知识学理论的地方,安排学生到企业实训时间不够长。部分企业对学生实践教育认识度也不够高,认为学生社会实践会给他们增加人力、财力负担,实际效果又不大,不愿花太多精力和财力建设企业实践指导师资队伍,不注重企业文化和制度建设,多数企业没有形成自身的文化和价值观,现代管理制度缺乏,企业实践育人环境较差。

二、高职院校强化实践育人的积极意义

(一)强化实践育人是高职院校特色发展的需要。与大多数办在省会中心城市的本科院校相比,高职院校的基本校情是:办学历史相对较短,地方教育资源相对短缺,社会对高职存在认识偏差,考生存在“本地姜不辣”的观念,招生生源质量相对较差,招生人数不稳定,办学投入不足,经验欠缺,缺乏企业行业背景,在培养质量,尤其是学生基本技能的掌握、创新能力和动手实践能力的培养等面临严峻的挑战,在本科院校不断扩招的背景下,高职院校承受着可持续发展问题的巨大压力,生存与发展也成了高职院校成立后不可回避的现实问题。根据多数院校发展的实践证明,走“人无我有,人有我新”差别化发展是必然趋势,高职院校要实现可持续发展,要正视学校所处的区域、地方经济条件和社会发展状况,客观分析自身的优势和劣势,理清发展思路,立足地方特色,凸现地方特色,服务地方特色,走特色发展道路,发挥错位竞争优势是高职院校可持续发展的生存之道,而实践育人是特色发展的一种有益探索。

(二)强化实践育人是高职院校发挥优势的需要。高职院校承担着为地方培养人才的重要职能,这决定了高职院校的人才培养数量、规模和质量要符合地方社会经济发展需要,要适应“地方水土”,能“下得去、留得住、用得上”。高职院校如何顺应这种需求,实践育人是高职院校服务地方经济社会发展,发挥自身优势的切入点,把学生技能的培养和掌握放在地方经济社会发展、产业结构调整的需要上,让学生的岗位职业技能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职业精神在实践中培育。通过强化实践育人,培育学生良好的职业操守、职业习惯,既可为学生掌握职业技术提供动力支持,又能够增强学生对职业认可的信心,从而提高就业成功率,“出口顺进口才能旺”。只有向社会源源不断地输送合格优质、一线需要“产品”,高职院校才能走上可持续发展的道路。

(三)强化实践育人是高职院校学生就业竞争力提升的需要。作为准职业人的高职学生,专业知识、职业技能和职业精神都是立足岗位的重要条件。高职学生如果仅仅具备“做事”的能力,没有良好的职业精神,也许是一个合格员工,但并非最优秀而最具有价值和具有职业发展潜力的员工,因此,高职院校学生职业精神的培养是高职院校的重要任务,它直接关系到人才的培养质量及其后续发展能力。只有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才能更容易适应新的岗位要求,更有利于提升自己职业发展能力和空间,而职业精神的培养,离不开实践育人的深入开展。

三、提高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实效性的具体措施

(一)提高实践育人自觉性。高职教育在一定程度上就是就业教育。毕业生是否符合地方经济社会需要、是否能够实现充分就业、是否能够找到适合其专业及特长的工作、是否拥有以尽快适应工作岗位需要的综合素质及工作能力,是高职院校提高办学质量过程中迫切需要研究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高职院校实现规模发展后如何持续保持规模的一个现实问题。教育部《关于全面提高高等职业教育教学质量的若干意见》指出:“要针对高等职业院校学生的特点,培养学生的社会适应性”。高职院校要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谋得发展,把聚焦点放在学校硬件建设的同时,更应该提高实践育人自觉性,提高人才培养质量,增强人才培养地方经济社会的适应性。

(二)构建实践育人教学体系。目前,部分高职院校存在就业困难或就业质量不高的现实问题。高职学生就业难的原因是多方面的,但从深层次暴露出的是高职院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弊端,是传统的“重理论,轻实践;重课内,轻课外”的教育模式与社会对实用创新型人才的实际需求脱节,造成部分高职生“不合用、用不上、不能用、不敢用”,为此,高职院校要科学构建实践育人教学体系。一是优化人才培养方案。按照“理论够用、实践为重”的原则,减少理论课学时,增强实践教学环节,突出实践能力培养,体现懂应用,善操作,加大实践教学在教学计划中的比重。二是建立校外实践基地。高职院校要走进地方企业行业,与企业行业合作创造实践育人条件,建立校外实践教学基地,共同完成实践育人和学生实践能力的培养。企业参与实践教学过程,可以弥补学校实践指导教师的不足,增强学生行业、岗位认知,又可使学生岗位技能培养更具有实操性,提高学生的岗位适应能力。学校与企业合作办学可使专业设置针对性更强,学生在企业实际操作中可掌握职业岗位所需的技能及工作经验,真正实现与企业“零对接”,学生毕业即可就业上岗。三是加强实践育人师资队伍建设。要加大具有实践技能教师的招聘引进,制定完善实践技能人才招聘办法,按照“不求所有,但求所用”的原则,采取“定编不定人”的柔性管理办法,聘请企事业单位的管理者、专家和具有丰富经验的技术骨干作为兼职教师,组建专职为主、专兼结合的实践教学师资队伍,优化师资队伍结构;同时要鼓励理论教师走出去,到企业参加实际工作、项目开发或培训工作,积累教学所需要的职业技能、专业技术和实践经验。

(三)创新实践育人模式。一是校园实践育人。通过各种专题讲座、演讲比赛、辩论会、党团活动、知识竞赛、升旗仪式、军事训练、重大节日庆典、心理咨询、社团等活动,充分实现实践育人。二是家校联动育人。通过家访(信访、电话家访)等形式与学生家长沟通,向家长介绍实践育人的课程安排、主要内容、家庭联动配合的要求及途径等,使学生在家庭关系体验中,争取家长配合实践育人的开展。三是社会实践育人。组织学生参观纪念馆、烈士陵园、革命圣地等红色资源基地,接受传统教育,或组织学生到车站、广场、企业、城镇、乡村开展社会调查或志愿服务、公益活动、咨询服务、技术服务等,在活动中接受教育。

(四)建立实践育人长效机制。实践育人是一项复杂的社会系统工程,按照全员参与、各司其职模式,充分调动政府、企业、学校、社会积极性,营造全社会重视和关心实践育人的良好氛围,形成实践育人合力。政府通过制定实践育人的相关政策,给予政策、经费、税收优惠和设施保障,提供相关平台,对接纳实习实训学生或顶岗工作的企业,政府给予一定税收优惠和专项补贴,调动相关部门、行业、企业积极参与实践育人工作。高职院校是育人场所,直接具体负责实践育人日常工作,要积极制定细则,完善相关制度,将实践育人纳入人才培养质量评估方案,完善学分制度和考核制度,将实践育人纳入专业建设和教师业务、职称评定的要素。企业要关心大学生成长成才,为大学生提供实习岗位等相关服务,并积极参与实践育人基地建设,提升学校实践育人的实效性。

【参考文献】

[1]中国青少年研究中心,团中央学校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调研报告[J].中国青少年研究,2005(7)

[2]钟华.地方高校实践育人教学体系的探索与实践[J].理工高教研究,2010(2)

[3]张宁珍.高职院校实践育人之我见[J].广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

【作者简介】蓝庆华(1964- ),男,广西北流人,广西工业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人力资源管理和思想政治教育。

(责编 何田田)

猜你喜欢

实践育人实效性高职院校
小学德育工作实效性的提高
怎样增强人大专题询问的实效性
基于实践育人理念的大学生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路径探究
共青团在地方高校第二课堂建设中的作用分析
高职院校实践育人培养模式创新探索
高职院校创新创业教育初探
全球化背景下高职院校韩语专业毕业生就业现状分析
多元智能理论视角下高职院校体育课程评价体系的研究
浅谈财务管理存在的问题及完善措施
提高初中历史教学的实效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