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
2014-09-25杨俊生
张 坤, 杨俊生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 辽宁 大连 116600)
独立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目标的调整
张 坤, 杨俊生
(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 计算机工程学院, 辽宁 大连 116600)
根据独立学院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理念,结合专业的实际教学情况,针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人才培养战略、实践教学定位、专业方向调整和“多证制”实施四个角度,分析独立学院培养目标的调整过程。
独立学院;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 培养目标调整
为了更好地服务于大连地区的社会及经济发展,根据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理念,结合专业实际教学情况,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的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经过多年的专业培养方案论证、人才培养质量分析,人才培养目标和规格的思路逐步清晰。
一、 实施多元化人才培养战略
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2007年编制的“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1]的要求,从2009年开始,在不偏离本科框架的前提下,对课程体系进行了梳理,针对以往教学过程中反映出来的课程深度、课程内容衔接等方面的问题,提出多元化人才培养战略。具体实施办法是一套培养方案下两套、甚至多套教学大纲。在培养计划中提出:一部分学生突出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的系统性和扎实度,使其具有进一步接受高层次学历教育的能力;一部分学生突出专业技能培养,强调动手和参与能力。多元化人才培养战略不仅夯实了学生的专业基础,解决了部分专业课程理论深度不够、知识系统不连贯的问题,适时调整计算机组成原理、计算机网络等专业课程的学时,强调基础理论知识的掌握,而且强调多套大纲并行,有目的、有步骤地开展选择性教学。
二、 加强实践教学环节
2010年年底,通过内部和外部两个层面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反馈,毕业生的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特征不够突出,毕业生的实践能力、职业竞争能力需进一步加强。从学院层面,参照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提出的专业规范[2]和实践教学体系规范[3],对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培养计划进行了对比分析。结果显示,虽然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基本符合专业规范和实践教学体系规范的要求,实践教学学分约47分,占总学分比例的25%,高于规范建议的不低于20%的比例,但教学效果并不理想,一方面表现在学生参加竞赛获奖较少;另一方面表现在毕业生用人单位反馈学生实践动手能力较弱。从教研室层面,对专业实践学分进行了更加详细的研讨分析,选择东北大学、河海大学、辽宁师范大学、东软信息学院、宁波理工大学等多所国内不同层次本科高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对实践教学比例进行定性和定量计算分析(见表1),希望从中发现培养计划与培养目标不相一致或影响教学效果的环节。
表1数据显示,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实践比例较高,为了进一步强化应用型人才特征,重点之一是调整细化实验、实践教学大纲,加强案例教学,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重点之二是紧跟专业发展步伐,增设“Hibernate+spring”“网络管理和安全”“软件测试”“AJAX”等专业选修课程,同时聘请企业一线工程师授课,及时更新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职业竞争力。
表1 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比较
三、 拓展改造专业方向
2009级和2010级培养计划中有两个专业方向:嵌入式系统和计算机系统管理。对于嵌入式系统方向,学院建立了嵌入式系统实习基地,学生在基地教学的基础上屡获大奖,如2011年金建设教授带领软件设计团队获得微软“创新杯”软件设计中国区冠军,并代表中国大陆参加在美国纽约举办的全球总决赛,跻身软件设计项目组前六名。因此殊荣,微软全球副总裁瓦赫·托罗前来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访问,并为师生作主题演讲,通过《大连日报》《大连晚报》《半岛晨报》《天健网》、大连电视台等媒体报道后,引起国内权威网站高度关注。嵌入式系统也因此成为绝大多数同学优先选择的专业方向。
对于计算机系统管理方向,因为就业出口不明晰,培养计划调整中对该专业方向进行了改造和拓展,以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为目标。为了使毕业生更加满足企业的需求,在培养计划调整中,特别邀请了由业内专家组成的专业委员会进行研讨,赴北京邮电大学世纪学院等开设相关专业的院校进行考察,对学生的就业出口进行了调研,根据2011级开设的新专业方向——移动应用开发,对2009级和2010级培养计划中的专业方向进行了置换,由原来的计算机系统管理方向置换为移动应用开发。从毕业实习反馈的情况来看,该方向就业前景较好。
四、 实施“1+N+M”多证制
根据学生社会实践中竞赛和获奖情况, 学院提出加强素质教育,实施“1+N+M”多证制(见表2)的改革方案。 “1”表示一个文凭, 即学位证和毕业证,这是学生掌握知识体系成果的显性化要求; “N”指N个证书, 包括国家各部委的认证或证书和国际著名厂商的认证或证书, 这是学生具备多元技能的显性化要求; “M”指M个作品(设计), 包括专业能力竞赛(参赛作品)和在实践课程中完成的针对某项技术的项目成果物, 这是学生具备综合专业素质的显性要求 。“1+N+M”多证制既是落实多元化人才培养战略的具体可操作措施, 又是检验专业拓展和培养效果的重要指标。
表2 1+N+M实施细则
续表2
N/M目标名称颁证(组织)机构课程支撑/实践环节完成学期M1C语言编程实践作品本院C语言程序设计2M2单片机实践作品本院数字电路与系统单片机系统及应用5M3Java编程实践作品本院JAVA程序设计5M4嵌入式系统开发实践作品本院嵌入式系统开发方向课程及部分选修课7M5移动应用开发实践作品本院移动应用开发方向课程及部分选修课7M6毕业设计(论文)作品本院本院教学计划规定课程8
五、 结 语
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从建院之初发展到现在,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就业市场对人才需求的变化,始终坚持高素质应用型人才培养的目标。经过多年的建设,沿着夯实基础—突出应用能力—拓展专业方向—加强素质教育这条主线,向着打造内涵、以质量求发展的方向不断努力,在本科培养框架不偏离的同时,根据独立学院的人才定位和人才培养质量反馈情况,每年都对培养计划进行微调。
培养计划调整的成效已经在毕业生的各项反馈数据中逐渐反映出来。近两年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在保持较高就业率和就业质量的同时,考研率快速增长(见表3)。还有多名毕业生考入国外著名大学,如卡内基梅隆大学、爱丁堡大学等。毕业生得到了社会的进一步认可。
表3 本专业学生就业率、考研率情况表
在2008—2011四届共439名毕业生中完成的180份回访调查的各项统计数据表明,学生身心教育和职业道德教育效果很好,与人相处、适应环境的能力较强,专业知识和业务能力的社会评价认可度达到近72%,就业出口不断多元化。上述状况从一个侧面反应出专业课程体系设置的合理性,为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推进提供了充分的依据。
[1]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公共核心知识体系与课程[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
[2]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发展战略研究报告暨专业规范(试行)[M]. 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8.
[3] 教育部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教学指导委员会. 高等学校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实践教学体系与规范(试行)[M]. 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8.
【责任编辑孙立】
TrainingObjectivesAdjustmentofComputerScienceandTechnologySpecialityinIndependentCollege
ZhangKun,YangJunsheng
(City College, Dalian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Dalian 116600, China)
According to school orientation and the concept of training talents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combined with actual teaching situation, aiming at the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speciality, the training objectives adjustment process of independent colleges is analyzed from the angles of personnel training strategies, practical teaching positioning, speciality reorientation and implementing of “multi-certificate system”.
independent college; speciality of computer science and technology; training objectives adjustment
2013-09-09
国家“十一五”课题项目(FIB070335-B8-02)。
张 坤(1971-),女,辽宁大连人,大连理工大学城市学院副教授。
2095-5464(2014)02-0200-03
G 642.0
: 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