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中国现代建筑的特点

2014-09-24谢青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25期
关键词:建筑风格

谢青

摘要:近现代时期,随着外来文化的渗入,中国建筑风格的发展出现了多样化的趋势,其中当代建筑风格较为突出。现代建筑有别于当时盛行的具有复古主义思想的折衷主义建筑,包括原国民政府竭力推崇的"中国固有式"建筑以及仿西方的各种形式的西洋建筑,它以形式自由、造型简洁、注重功能、经济合理,没有装饰或少量装饰的特点而成为时代的新风格。上海作为上世纪初中国的经济中心,其建筑的发展也走在了全国的最前端,对那个时期中国的建筑风格产生了较大的影响。

关键词:建筑风格;当代建筑;西洋复古建筑

中图分类号: TU113.6+41文献标识码:A

建筑是人类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产物,每一个时期各个区域的建筑都能体现出该区域在这个时期的社会文明程度及生产力发展水平。在古代中国,由于受外来文化影响很少,在特定的时期,特定的区域,建筑风格往往比较单一。但是到了中国近现代时期,由于外来文化及科技的渗入,对中国的文化发展及生产力发展产生了比较大的影响,建筑风格出现了较大的变化,其中现代建筑风格较为突出,下面我们就以浅谈一下中国现代建筑的特点及风格。

20年代末的上海是中国的经济中心,远东地区最大的贸易、金融、工业都市以及对外通商的窗口城市,现代风格的建筑最早正是在这里诞生。1929年,沙逊大厦在上海外滩落成,由设计实力雄厚,当时称雄上海的设计机构-公和洋行进行设计,大厦共10层(局部13层),塔顶高77m,平面为A字型。钢框架结构,建筑顶部设有19m高的金字塔形铜屋顶。从其形式来说,尽管与我们今天从历史书上看到的上世纪初年的世界最高摩天楼--美国芝加哥蒙特格美力公司大楼(Headquarters of Montogomery Ward,1900年建)形象何其相似,但20年代末在复古主义及折衷主义盛行的上海建成无疑给人们带来强烈的视觉刺激,它体型轮廓线类似蒙特格美力向上逐渐收缩,腰部及檐口部位仍然有几何图案装饰,整体姿态尚未走出复古式样,但与周围沉重的西洋古典建筑相比,无论体型、构图,还是装饰细部已有大幅度简化,给人清新挺拔的现代感。沙逊大厦的建成标志着现代思潮的开端,它拉开近代建筑史上具有重要价值的现代建筑设计的帷幕。

公和洋行继沙逊大厦之后,1933年建成河滨公寓,8~10层,平面结合地形成"S"形布局,1933年及1934年先后建成汉弥登大厦及都城饭店,两幢建筑布局、层数、形式几乎一样,塔楼17层,外部处理仅在基座的上沿、顶层压顶和中央塔楼等部位设局部装饰;1934年建成峻岭公寓,平面呈条形五折环状对称布局,中部19层,立面以垂直线条处理。这些摩天楼共同的特征表现为突出建筑的体量,只有极少的几何图样装饰,与沙逊大厦相比,明显已更具有现代建筑风格特征。作为上海最有影响的设计事务所,公和洋行设计风格的转变,说明30年代初上海建筑界已以现代风格领导设计潮流,公和洋行设计的现代建筑的大显建成,对上海乃至全国建筑界具有重要影响。

上世纪二三十年代的上海是现代建筑的发源地及中心,现代风格的建筑从数量、规模、质量各方面来说都是当时中国现代建筑之最,这是因为随着社会与经济的发展,此时期的上海已成为中国最大的都市,建筑业达到极度繁荣的程度,并因此而给建筑设计行业带来了无限的机会,这一时运吸引了一批外国建筑师以及在海外学习建筑专业的中国留学生归国来到上海从事建筑设计,正是这些了解世界的建筑师把发源于欧洲而影响世界的现代建筑思想带到当时中国最繁荣的上海,导致了颇具规模的上海现代建筑设计和建造。就在上海掀起现代建筑浪潮的同时,国内其他一些城市也出现了向现代风格过渡的简化设计趋势并产生现代建筑作品。

在南京,1932~1933年间,由华盖建筑师事务所童寓设计的首都饭店,建筑平面根据功能需要结合地形成L形布置,建筑造型朴素大方,已完全没有多余的装饰细部,立面真实反映内部使用功能,具有鲜明的功能主义理性思想;

在天津,进入30年代,新建筑运动影响所及,已改变了天津近代建筑的面貌,向现代主义建筑过波成为这一时期天津近代建筑的主流。天津仁立毛纺厂(1932~1935),香港大楼(1933)等建筑是这一时期天津现代建筑的代表作品。

在武汉,自学成才的建筑师卢镛标起初在汉口景明洋行学习建筑设计两年,30年代开业从事建筑设计,他的一系列作品如四明银行、中国实业银行、中央信托公司办公楼,这些作品表现出当时最新式的现代建筑意味,注意内部功能,率先接受欧洲新建筑运动的思想,采用西方先进的结构技术,在当时汉口曾引起轰动。

现代建筑,实际上我们建立起一种建筑形式风格的概念,现代建筑有别于当时盛行的具有复古主义思想的折衷主义建筑,包括原国民政府竭力推崇的"中国固有式"建筑以及仿西方的各种形式的西洋建筑,它以形式自由、造型简洁、注重功能、经济合理,没有装饰或少量装饰的特点而成为时代的新风格。

从复古风格到现代主义风格,建筑形式风格的变化并不是突变和跳跃式的,现代建筑的大多数作品风格处于这两者之间的过渡状态,从时序上来说,就在现代主义作品出现之前以及出现的同时,这种"中间状态"的现代建筑一直是构成现代风格的主体成分,这说明在近代,中国的现代主义建筑仍处于萌芽及先锋作品时期,而中间状态的现代建筑却经过了充分盘整和发展成为中国早期现代作品的主体。当现代新风吹来的时候,"西洋复古建筑"及"中国固有建筑"两种设计思想首先与现代思潮相结合而形成两种现代风格,前者表现为体量组合及立面构图仍追求历史样式的均衡、对称、稳重,建筑局部保留西洋图案装饰,但整体风格简洁具有现代感,作品实例如清华大学化学馆(1931年)、青岛原大陆银行青岛分行(1934年),武汉四明银行(1936年)等,这些建筑具有古典的骨架、西洋的装饰及现代的风格,是西洋复古风格向现代主义风格进化的中间形象;后者表现为对称的体量,庄重的立面结构,局部中国式的装饰,简洁的现代风格,作品如北京交通银行(1931)、吉林大学东西教学修(1931年)、南京原首都中央运动场(1933年)、南京中央医院(1933年)、南京原国民政府外交部(1933年)等,这类作品是"中国固有式"建筑思想的新形式,为以"宫殿形式"表现中国固有特色的创作途径摆脱了困境,这类建筑集中体现了近代中国建筑师具有西洋古典建筑文化、中国传统建筑文化、以及现代建筑文化三重建筑文化观念的特点,是这三种建筑文化观的矛盾统一体。

现代主义建筑,强调建筑要随时代而发展,应同工业化社会发展相适应;强调建筑师要研究和解决建筑的实用功能和经济问题;主张积极采用新材料、新结构,在建筑设计中发挥新材料、新结构的特性:主张坚决摆脱过时的建筑样式的束缚,放手创造新的建筑风格;主张发展新的建筑美学,创造建筑新风格。

在当代,现代主义建筑,以简洁的造型和线条塑造鲜明的社区表情。通过高耸的建筑外立面和带有强烈金属质感的建筑材料堆积出居住者的炫富感,以国际流行的色调和非对称性的手法,彰显都市感和现代感。竖线条的色彩分割和纯粹抽象的集合风格,凝练硬朗,营造挺拔的形象。

如今,基本每一座城市都有这样的现代建筑建筑,通过后现代风格体现新城市主义光体建筑特色,体现新城市主义发展的潮流。通过大面积玻璃、铝板等建筑材料的装饰,将现代风格的建筑特点全面地诠释出来,通透的光体建筑也为城市景观增添亮色。

猜你喜欢

建筑风格
土楼的建筑风格格局与四合院建筑风格格局的关系研究
论湘西侗族传统建筑风格及其保护
中西方传统建筑风格的差异与交融
浅析云阳彭氏宗祠的建筑风格和文物保护
人性化建筑设计的多角度分析
北魏和盛唐中原地区佛塔建筑风格的异同
“新古典主义”对现代建筑设计的影响
室内空间设计中现代装饰材料的合理选择与应用
宜居社区规划设计探讨
电厂建筑风格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