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道路规划
2014-09-24陈景佳
摘要: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本文结合新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开展新外环的规划工作,有利于使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系统规划完美契合,为“中调”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全面带动国家中心城市发展建设。
关键词:城市规划,道路交通,新外环规划
Abstract: The urban road traffic management plan is the premise and foundation of sustainable urban development, this paper combine with a new urban space layout structure to carry out the planning of the new outer ring, it is good for a perfect fit of the land use planning and transportation system planning, bring more development room for the "tune ", to bring about the national center for urban development.
Key words: urban planning, road traffic, the new outer ring planning
中图分类号:TU98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城市道路交通管理规划是城市可持续性发展的前提和基础,为了扩大广州市中心城区外环系统的围合面积,有利于城市的发展,同时也将承担过境交通的通道外移至中心城区外围,缓解环城高速公路对城市发展的制约,疏解过境交通减少对城区的干扰,形成广州市城区新的保护屏障。本文结合新的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开展新外环的规划工作,有利于使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系统规划完美契合,为“中调”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全面带动国家中心城市发展建设。
一、城市道路规划实例运用
1、项目概况
番禺、花都撤市设区后,广州城市发展空间大大拓展,城市化进程的进展十分迅速,城市发展在南、北两个方向,特别是北方向早已突破北环界限。2007年东南西环高速停止收费后,车流猛增,而北环早已不堪重负,为了优化、整合广州市新外环系统,亟需开辟新的环路系统。
2、规划原则与规划范围
1)与《广州市城市总体规划》、《城市交通发展战略规划》等上层次规划相衔接原则;
2)与城市空间布局、土地利用相适应原则;
3)体现发展原则;
4)与广州市主骨架路网相协调原则。
根据环路构造的特点和广佛道路系统结构特征,研究范围的东、南、北方向为广州市二环高速以内,西向为佛山一环西环。(如图1)
图1 新外环道路系统规划研究范围
二、城市道路规划功能定位
1、广州市道路系统规划
番禺、花都撤市设区后,后经多轮路网深化,总体上广州将形成以中心城区为核心的“四环、十九射”高快速路网布局。(见图2)
北环高速成为过境交通主要走廊,既造成了沿线地区众多交通拥堵问题,也间接影响了城市空间布局的优化调整和“南拓、北优、东进、西联”城市发展战略的推进实施。
图2广州市域干道网络规划(2008年)
2、广佛同城道路系统规划
2009年在在珠三角一体化和广佛同城精神的指导下,提出在广佛区域层面,构建以广州、佛山主城区为核心,覆盖珠三角,辐射华南地区的环型放射状的区域高速公路主骨架网络,形成“两环十五射”的环形放射状路网系统。(如图3)
图3 环城高速及其衔接道路现状
3、新外环规划的提出对交通的影响
环城高速公路全长60 Km,双向6车道。现有18座立交(其中2处上下匝道),平均间距3.3 Km。东南西环现有12座立交(其中1处上下匝道),平均间距3.5 Km。(见图4)
图4环城高速及其衔接道路现状
由于原环城高速建成时间较早,近年来随着城市向外扩张,环城高速公路已经不能适应城市布局的调整和交通运作要求。
1)城市建成区的扩大与北环高速形成矛盾
随着广州市城市建成区逐步往北扩大到华南路一线,北环高速公路已深陷于城市中心区。从城市发展的角度考虑,北环高速已不再适合承担高速公路过境交通的功能,在整体路网体系规划上,应考虑将过境通道适当外移,以满足城市发展的需要。
2)环城高速不能适应以广州为核心的区域路网格局变化
随着珠三角一体化化进程的加快,以广州为核心的珠三角公路网络需要重新理顺相互之间的衔接转换关系。广州环城高速公路已无法承接更多的进入广州的高速公路。造成严重的资源闲置与浪费,影响中心城区路网整体交通运作效率。
3)城市布局和相关道路功能的调整使新外环的规划成为可能
近年来,随着市区工业企业“退二进三”工作的推进,大批货源产生点搬离市区;同时原靠近市区的货运站场,如沙太路、增槎路等地货运集聚区也开始外迁。广州市整体路网架构逐步完善,使构建新过境通道和新外环的外移将成为可能。
三、城市环路的地位和作用
城市环路系统的发展往往伴随着交通的发展城市用地的拓展。为防止城市用地无限蔓延,往往会在规划区的外围规划环路,除了交通方面的考虑,也是划定城市集中发展区边界的需要。
1、环路的交通功能
1)对外衔接
从功能定位上来看,新外环具有一部分解决环内城区的过境交通职能。因此新外环与广州市现状、规划的主要对外衔接通道应有良好的交通衔接。
2)对内衔接
随着广州市中心城区范围的扩大,新外环在服务过境交通的同时也应分担内环路系统交通压力,服务一部分城市长距离交通。因此新外环与主要城市道路衔接同样重要。
原环城高速是按照高速公路标准规划设计,相交道路以高快速路和城市主要干道为主。如东南西环功能定位和服务对象发生变化,有必要加强和城市道路的衔接,加密沿线立交,加强新外环对城市交通的吸引力和使用的便利性。
2、环路的具体作用主要体现在以下两方面
1)疏导过境交通
在城市道路系统中,环路最重要的作用就是分流城市过境交通,减轻城市中心区的交通压力。尤其当城市路网发生交通拥挤的情况下,由环路或多重环路,以优越的行车条件,将吸引大量的过境交通,在很大程度上能减轻整个城市路网的负担,提高了城市道路的通行能力,为进一步解决城市交通困难打下了基础。
2)联结城市的郊区或卫星城,拓宽城市发展空间。
随着中心城市规模的不断扩大,城市主要向郊区周围发展,形成新的市区或卫星城。环路和城市放射干道将它们与老城市相互联系起来,高速便捷的交通和大大低于市区的土地价格,使新城镇或卫星城能吸引到更多的投资,形成新的更具前景的城镇。因此,城市发展到一定规模,往往都有环路系统形成道路网络骨架。城市越大,环路层次越多,不同环路的作用也有一定的差别。(见图5)
图5世界各大城市环路系统
四、城市新外环路的交通管理措施
广州地处珠三角公路网核心,过境交通对城市道路的影响非常大。近年来随着城区范围的扩展,广州的货车限行范围已经从黄石路、东环高速向北向东分别扩大到二环高速范围。2008年以来,为了缓解北环和东南西环免费通行以来的交通紧张状况,相继出台了针对本地、外地货车的限行与分流措施。
新外环定位于服务过境交通与城市内部的长距离交通,为了调节和平衡交通流量分布,除收费模式调整外,还应辅以对应的交通管理措施。
首先,考虑到新外环基本处于广州市货车限行区范围,使用对象部分是城市的内部交通,整体上新外环应限制一定吨位以上货车通行。这既是区域交通组织优化和交通流调节的需要,也是适应中心城区空间布局调整和保护中心城区生活环境的需要。而且从整体路网结构来看,如果广明高速建成,广州市二环高速系统全线贯通,新外环分流过境交通的功能也将削弱,将能更好的起到对内环路系统和中心城区道路分流的作用。
其次,应该优化新外环及联系道路交通标志标识设置,强化交通流的引导;设置电子信息发布系统,根据道路实时交通状况优化交通流的分布,减少拥堵机率。
最后,新外环的部分路段与佛山相邻或衔接佛山道路,在具体交通管理措施的应用上有必要相互协调,以取得最大效果。(见图6)
图6广州市十区货车限行范围图(2008年)
五、城市道路规划的线路确定
经多方案比选和论证,在综合考虑现状基本情况、土地利用规划、工程实施难度、对沿线的环境影响的基础上,经和上层次城市规划、交通规划的协调,确定新外环推荐线位:
1、新外环的东、南、西环沿用现状的环城高速东南西环线位,对东南西环主线和局部立交根据交通功能调整进行相应改造。
2、新外环北段采用华南北路(华南路三期)方案,并通过东延线与新外环东环衔接,具体于东环奥体中心处沿大观路向北至天麓北路,再向西接华南北路春岗立交。
3、新外环西北段采用北环(沙贝立交~广清立交)、广清高速及连接线方案,分别于沙贝立交、朝阳立交与新外环西环、北环(华南北路)衔接;同时建议规划预留沙贝立交向北沿武广客运专线至黄石路的分流通道。(见图7)
图7新外环推荐线位及沿线道路现状
六、对新外环道路规划改善的一些建议
交通方面建议改善措施如下:降低二环高速公路收费水平,引导过境交通向外分流;规划控制从沙贝立交向北沿武广客运专线越江至黄石路立交道路走廊,作为新外环广清连接线路段分流道路;新外环以内城区大型港口、货运站等逐步外迁,减轻货运交通压力。
城市空间布局优化调整方面建议措施如下:推动中心区货运站场的搬迁工作;配合“退二进三”工作调整中心城区产业布局,大量吸引货运交通第二产业逐步外迁;平衡城市规划区内各独立组团的人口和就业岗位,减少潮汐性交通对新外环的影响。
新外环分阶段实施建议:近期(2012年),改造东南西环为双向8车道,建设华南北路东延线,形成完整的新外环系统;中期(2020年),新外环全线限行大货车并免费通行;远期,考虑二环高速降低通行费以分流过境交通,另外对于局部拥堵路段建议开通分流道路。
七、结束语
城市道路的规划,尤其是广州新外环的规划,有利于使城市土地利用规划和交通系统规划充分衔接,为“中调”举措带来更大的发展空间,全面带动广州市国家中心城市的发展建设。
作者简介:
姓名:陈景佳
出生年:1980年12月
性别:男
民族:汉族
籍贯:广东省,清远市
职称:助理工程师
工作单位:1999年~2000年 广州至信交通顾问有限公司 2000年~2012年 广州至诚交通规划咨询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