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研究

2014-09-24杨亚东

城市建设理论研究 2014年25期
关键词:安全建筑施工

杨亚东

摘要:建筑行业是一个高危的行业,其经常会由于各种原因而导致安全事故的发生。因此,为了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保障国家的财产以及施工人员的生命安全,在建筑施工过程中,必须要牢固树立“安全第一”的思想意识,以预防为主,采取一切有效的措施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最终实现建筑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

关键词:建筑;施工;安全;管理

中图分类号:TU7文献标识码: A

一、我国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管理现状

从目前来看,我国还处于发展中国家。一般而言,发展中国家建筑业的劳动力比发达国家更为密集,完成同样的工作量大概需要 2.5~10 倍的工人,事故的数量也比发达国家多得多。安全生产,文明施工是党和政府历来十分关注的大事,国家先后颁布了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筑法》 、 《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 等,建设部发布了一系列关于安全生产的行政法规,各地建设行政主管部门根据当地的实际,颁布了诸多的规定和条例,其目的就是要解决建设工程安全生产和管理上存在的突出问题,切实贯彻 “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从根本上保护建设工程从业人员的生命和社会财产安全,促进行业和国家建设事业的发展。

二、建筑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存在的问题

1、建筑工程施工人员整体的安全意识过于薄弱

在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施工方不仅要对施工质量做出有效保证,还应对施工效率予以充分关注,而大部分施工单位在施工进度与施工效益发生矛盾时,经常将安全因素抛到一边。而在建筑行业,普通施工人员占据大多数,其中农民工又占据了大部分,他们往往缺乏足够的安全知识和安全意识,因而缺乏足够的自我保护能力。此外还有一些施工管理人员缺乏相关法律法规知识,或了解不深入,缺乏足够的安全管理意识,均可能导致施工阶段出现安全隐患和事故。

2、缺乏科学的安全管理控制机制

首先是施工单位内部,缺乏统一的施工安全管理规范,很多时候,施工的安全管理都是靠着一些管理人员或者是技术人员的常年积累的经验,各种安全措施的实行也是靠着一些管理人员的临时安排,没有能形成统一的安全管理控制规范,其次,社会上缺乏对项目工程施工安全控制的监督机制,使得施工单位的安全控制工作难以透明化管理,很多安全法律法规难以落实到实处。

3、缺乏健全的建筑施工安全法律规范

建筑安全法律法规体系还不完善,我国虽然颁布了许多有关建筑业的安全施工、劳动保护、文明施工等方面的法律、法规。但还有不少的缺陷,现行的建筑安全管理规定对规范建筑市场主体的各种安全行为与责任有一定的局限性;对违法行为的处罚条款不够具体,操作性不强;存在着重复和交叉管理的问题。

4、建筑工程中参与各方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

在工程招投标过程中,部分建筑商往往不合理地压低造价,而施工方则相应地削减关于安全生产工作的投入,对安全生产管理的资金投入不足,导致一些安全防护设施设备以及安全标志在意外损坏后得不到及时有效的修补和配置。而有些施工方在购置工程用料时为削减工程造价成本,往往购买一些小厂生产、缺乏有效质量保证的产品,导致在施工项目的质量与安全方面产生诸多安全隐患,施工人员作业危险程度也随之升高;施工用料乱码乱放、施工机械停靠不当,极易导致火灾等突发性事件,同时也不利于施工人员逃生。

三、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对策分析

1、逐步加强职业教育,进而营造安全的文化环境

针对建筑施工企业要推进一线人员持证上岗制度。新工人先培训后上岗,老工人应定期复训;一线作业人员持 “健康证”、 “安全基本知识合格证” 上岗;加强企业 “三类人员”、 安全监理和安全监督人员的专业培训考核等动态管理。试行一线班组长培训上岗制度。 培训的重点是法律法规、 班组安全质量管理和经济管理基本知识。通过培训考核,逐步规范建筑业“小包工头” 行为。开展建筑职工职业技能培训鉴定。落实建筑业各工种等级工培训考核,实行专业技能资格证书制度;指导督促企业按标准配置班组等级工人数,保障施工作业人员基本安全素质。在建设工地创建农民工业余学校,利用农民工集中工作生活的场所搭建学习、 教育、 培训的平台,对进一步满足农民工技能培训、 安全生产、 健康生活和文化教育等需求,维护农民工群体合法权益,提高农民工队伍整体素质,促进安全生产管理。

2、完善法制建设,提高执法力度

建筑工程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工作的有效进行,离不开完善的法律法规和规章制度的建设。在安全管理过中,监理人员必须严格按照法律法规的规范和行业操作规范做好管理工作,通过抽检、督促、巡视等多种方式进行安全管理。管理人员要认真学习有关工程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掌握技术规范的标准,不断提高安全管理的能力。各部门工作人员在工作中,要相互协调、互助合作,共同做好安全生产工作。完善我国《建筑法》规定和相关配套实施制度,使得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有法可依,有据可循。在发现安全隐患时,必须督促施工单位及时纠正,排除隐患,防范于未然,将危险消灭在萌芽状态。当发生安全事故时,必须启动追究机制,对未按照规范进行施工安全管理的单位予以行政、经济处罚甚至是要求相关责任人承担刑事责任。对违法施工安全准则操作的单位和个人给予严厉的惩处,提高法律的执行力。

3、提高安全意识,加强安全监管

施工单位的安全管理必须落实到每一个环节、每一个个人。加强建筑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安全培训,提高其防范安全事故发生的能力和事故解决能力。施工企业应制定相应的制度,明确各部门的安全职责,规范安全管理,制定安全管理办法,组建管理机构。政府主管部门在工程施工中要充分发挥职能,加大安全监管力度,加强对建筑工人的安全教育和技能培训。建筑单位和政府部门要把对工人的安全教育和安全技能的培训纳入建筑行业从业人员培训的机制内,工人只有在安全管理培训后并取得合格证后方可上岗。为了权重一致,应建立并完善安全管理制度和岗位责任制度,这是工程安全管理得以实现的重要保障。权利责相结合的责任安全管理体系,制定合理的约束激励机制,完善考核目标,鼓励全体员工参与安全管理的工作中,促进施工阶段安全管理工作的落实。

4、优化施工现场的环境

在建筑工程施工中,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地方有很多,比如,楼梯口、通道口、电梯井口、预留洞口等都是安全事故频发部位。所以为了防止放生安全事故,必须要采取措施确保施工安全。并且在施工现场,必须要求施工人员佩戴安全帽以及一些防护措施,如安全带、安全网等。此外,用电的安全也是施工现场要保护的,在用电的过程中,必须要达到三基配电、两级保护的标准,从而防止安全事故的发生。

5、落实安全管理经费

根据国家和建设部门对建筑施安全工管理的有关规定,建设单位、监理单位、设计单位、施工单位应当明确自己的职责,确保建筑施工的安全管理费用及时到位。监督部门要大力加强监督的力度,查处有关违规的行为,保障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费用的落实。通常,建设工程安全管理费用一般是以总承包费用的5%来计算,而且还要安排专门的财务进行管理。根据相关制度的规定,对于没有足额、及时、合格的安全管理费用的建设单位,应当对其进行通报或者处罚,从而积极地促进建设单位落实安全管理经费,满足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的需要。

结束语

在建筑工程施工过程中,建筑工程的安全管理主要而言是指项目经理对施工项目安全生产进行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监控的一系列活动,从而保证施工中的人身安全、设备安全、结构安全、财产安全和适宜的施工环境。项目工程的施工安全控制将直接关系到整个施工的工程质量和施工人员的生命财产安全,关系到周边环境的居民的切身利益,因此,实施建筑项目工程的安全控制管理师整个建筑工程管理中的重要环节。近年来,我国的建筑是施工中各种安全事故不断出现,高空施工坠物砸死砸伤人员,墙体坍塌破裂造成人员伤亡,机械设备等造成施工人员的伤残等一系列安全事故已经对我国的建筑行业的安全控制敲响了警钟,实施项目施工安全控制,保证施工生产安全,保护施工人员的切身利益,安全生产,安全施工,已经是势在必行。

参考文献

[1]李猛.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研究[J].建筑工程,2012.

[2]徐铁柱.建筑工程施工阶段的安全管理[J].内蒙古科技与经济,2012.

[3]钱新.国际建筑安全现状与发展趋势[J].现代职业安全,2013.

猜你喜欢

安全建筑施工
挂篮悬浇施工技术在桥梁施工中的应用分析
边坡控制爆破施工
独特而伟大的建筑
Chinese Architecture Meets Globalization
超薄水泥混凝十路面施工工艺及质量控制
想象虚无一反建筑的建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