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内聚型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产学研耦合效应研究

2014-09-24方刚熊江刘福明

软件工程 2014年5期
关键词:计算机专业产学研

方刚 熊江 刘福明

摘 要:针对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内聚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在深入分析该模式的特点之后,重点探讨了其产学研耦合效应的形成原因及特点。通过研究产学研的耦合效应,可以为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提供了新的培养模式和途径。

关键词:内聚;计算机专业;产学研;耦合效应

中图分类号:TP393 文献标识码:A

Abstract:Aiming to the problem existing in the course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s training process for university,this paper proposes a training model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s based on cohesive type.After deep analyzing these characteristics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s training model based on cohesive type,this paper mainly discusses the formation reasons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oupling effect for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Cooperation.By studying the coupling effect for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Cooperation,it can provide the new training mode and approach for college computer professional talent training.

Keywords:cohesive type;computer specialty;production and research cooperation;coupling effect

1 引言(Introduction)

目前,随着我国信息化产业的飞跃发展,培养一批专业能力过硬、实践技能娴熟的高素质计算机人才显得尤为重要。但是,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远落后于当前社会的实际需求,从而导致计算机人才结构化矛盾的日益突出[1]。按照党中央、国务院对培养学生创新意识、实践能力和创业精神的具体要求,结合国家信息化发展的长远目标、计算机市场的结构分类及实际需求[2],针对课堂理论教学知识更新速度缓慢,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能力匮乏,参与科学研究探索创新思维欠缺等问题,制定出科学的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加强产学研结合力度,凸显计算机人才培养成效已成为现代高等教育的迫切需求[3]。为此,本文针对内聚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来研究产学研的耦合效应。

2 计算机人才培养的现状及问题(Present situation

and problems of computer talents training)

在市场人才竞争的大环境下,我国众多高校已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采取了产学研合作式联合培养模式。但是,不论是企业的订单式联合培养模式还是校企合作的“3+1”或“2+1+1”的人才培养模式,其采用的仍旧是“班级制”的群体划分模式,以班级作为学生培养的基本结构。介于计算机学生个体的多样性、复杂性和差异性,以往简单的产学研合作式联合培养模式已不能满足现今计算机教育的发展需求,在计算机人才培养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2.1 企业用工与学生实习目标存在偏差

对于企业来说,企业与学校合作建立实习基地,其主要目的有两个方面:一是扩展企业用工群体的类型,实现单一专业员工类型与业余见习人员的融合,在注入企业新鲜血液的同时,还有利于企业员工的技术交流;另一方面,是想借助学生在学校掌握的丰富专业技能来解决企业日常工作遇到的实际困难,以此创造更大的利润价值。而针对班级制下的计算机专业学生来说,其实习目标与企业用工目标并非完全一致,他们主要是想借助企业实践平台来实现专业理论知识向实践操作能力的过渡。

2.2 学生之间的认知差异导致缺乏内聚性

计算机学生接受学校安排到企业实习,由于一个班级群体中学生与学生之间对于实习、科研等问题认知能力存在差异性,每个学生关注的侧重点不一致,往往只是被动的参与这种校园外的教育方式,而没有真正将自己放在一位企业员工的位置上来思考工作,发挥成员个体内在的主观能动性。同时,群体成员之间也因这种差异性缺乏内部的沟通和交流,从而影响整个集体的内聚性。

3 内聚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The training

model of computer professionals based on

cohesive type)

内聚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是打破以往纯粹的“班级制”教学培养形式,通过学生对于今后不同的就业意向进行群体重构,即根据学生差异化的职业需求,将一个专业下的若干班级按照产学研的不同类型重新划分为基础研究型、技能型、科研型等多种群体结构,分类地进行计算机人才培养。该模式能根据学生的就业意向进行针对性教育,其具备如下特点:

3.1 群体重构划分合理,群组成员目标一致

内聚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与其他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相比,具有群组成员学习动机统一的特点,即在人才培养模式中,学生群体经过就业意向结构重新划分之后,该群组成员之间的学习目标是一致的,不仅有利于学校的宏观教学管理,而且还便于群组成员在学习过程中的沟通和交流。

3.2 教师培养重点鲜明,学生学习目的明确

经过群体重构划分后,教师在实施教学过程时可以根据不同类型的学生群体实施分类教学,结合各个新群体的自身特点,量身制定特色鲜明的人才培养方案,有目标、有方向、有重点地进行资源配置和成果优化。同时,学生经过一番意向选择后,不仅对自身现有实力和今后渴望达到的预期目标有了更加清晰的审视,而且明确的学习目标和择业定位,更有利于挖掘学生的潜在能力,有效地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endprint

3.3 成员个体自主独立,组员内部结合紧密

内聚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突出的是群体成员个体的能动性。在新组建的群体中,每个学生个体都是自主独立的,他们有阶梯型的学习基础,差异化的学习能力,多形式的就业梦想,但是,在教师的分类引导下,群体成员与成员之间却有着共同的学科研究方向,以此为纽带,加强群体内部成员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紧密结合,协同发挥每个学生个体内在的学习能力,实现整个计算机专业人才的涌现。

4 产学研耦合效应(The coupling effect for

Production and Research Cooperation)

产学研耦合效应,是指在内聚型计算机人才的培养过程中,虽然重新划分结构后的新群体成员是独立存在的,但新群体与新群体之间并不是彼此孤立,而是相互联系,彼此影响的[5]。合理利用产学研新群体之间的耦合作用,通过群体联动产生新增的学习动力,更好地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计算机人才的现象。

4.1 产学研耦合效应产生的原因

在新的群体结构中,基础研究型、技能型、科研型的计算机人才培养分别对应产学研三个大方向,这看似独立的三种不同类型的培养模式为什么会产生耦合效应呢?经研究,产生的原因主要有以下三个方面。

一是群体之间的知识耦合。内聚型计算机人才培养虽然群体类型所有差异,但本质都归属于对计算机人才的培养,学科方向一致,基础课程设置相同,专业课程内容相关,因此各群体之间存在知识耦合。

二是群体之间的互动作用。计算机产学研群体之间存在多种形式的互动,如:知识互动、活动互动、管理互动、文化互动等等。通过这些形式多样的互动方式不仅可以加深各群体之间的相互了解,还可以将彼此的优势和经验相互借鉴和学习,联动产生集体的凝聚力和学习的推动力。

三是群体之间的情感反应。在日常的人际交往过程中,计算机产学研群体之间会因情感的差异做出不同的反应。当与一个积极向上的群体进行人际交往时,它所得到的所有反应也都是积极的,这种积极的反应可以感染其他群体中的每个成员,当成员个体进行自我调节和自我改善后再反作用于群体本身,形成一个良性的循环。

4.2 产学研耦合效应的特点

4.2.1 强调学生产学研的自主性

内聚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产学研教育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性,与以往相比,它不是强行要求学生必须完成知识、技能、科研的所有过程,而是按照学生今后的不同择业需求进行自主选择产学研的研究方向。

4.2.2 突出群体产学研的联动性

内聚型计算机人才培养模式下的产学研教育不是指个体的产学研,而是群体的产学研。在新构建的产学研群体之间进行联动,加强彼此的耦合性,借助群体之间的相互影响,情感的积极作用产生群体的增力,带动计算机专业整体人才培养质量的提升。这种产学研群体之间结合的越紧密,联动性越活跃,耦合效应也越明显。

5 结论(Conclusion)

通过在我院部分班级中实施内聚型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模式,其产学研耦合效应效果良好。一方面,有利于解决学生就业需求多样性,兴趣能力差异性,学习意向自主性等多种问题;另一方面,也促进了高校计算机专业人才培养的质量。

参考文献(References)

[1] 汤文亮,严丽平.螺旋型软件人才培养模式下产学研结合模式的探讨[J].实验技术与管理,2010,27(11):144-146;189.

[2] 毛加强,刘璐.我国产学研结合中存在的问题及发展措施[J].教育理论与实践,2009,29(9):23-25.

[3] 郝庆菊,江长胜.产学研合作培养应用型环境工程人才的探讨与实践[J].安徽农业科学,2012,40(3):1720-1723.

作者简介:

方 刚(1978-),男,硕士,副教授.研究领域:数据库,数据挖掘,GIS.

熊 江(1969-),男,硕士,教授.研究领域:信息安全,嵌入式技术.

刘福明(1967-),男,硕士,副教授.研究领域:网络存储,软件工程.endprint

猜你喜欢

计算机专业产学研
精益求精产学研 继往开来朝阳人
“以赛促学,以赛促教”促进计算机专业教学理念创新与实践研究
“政产学研用”:培养卓越新闻人才的新探索
完善转化机制 推动产学研融合
纺织摘奖项目产学研居多
高职产学研一体化校企合作探索与实践
基于专业方向课程群的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探索
CDIO模式下计算机专业实践教学改革策略研究
职业高中计算机专业教学改革浅析
学前音乐教育专业产学研人才培养模式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