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地理必修1活动系统分析及有效性策略探究

2014-09-24蒋梅鑫徐小兰赵丽丽

地理教育 2014年9期
关键词:读图短文内容

蒋梅鑫+徐小兰+赵丽丽

地理教科书的表层系统既包括文字表述又包含活动系统。新课程标准强调地理教学不能仅仅停留在传统教学研究上,而且应该加强对活动教学的研究,这样有助于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本文以人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活动系统为研究内容,介绍其理论基础,分析其内容、分类、功能,并在此基础上进行活动教学有效性策略研究。

一、活动系统分析基础理论

1. 心理学理论

心理学研究发现人的心理发展与活动有着密切的关系,而地理活动系统的设立能够帮助学生在课堂内外获得直观的感知和情感体验。活动是思维发展的基础。开展地理活动教学,符合当代中学生的生理和心理特点。

(1)现代认知主义理论。著名心理学家布鲁纳和奥苏贝尔是现代认知主义理论的主要贡献者,布鲁纳的认知发现学说强调学习是通过认识形成认知结构的过程,这样符合学生学习过程的认知结构;奥苏贝尔的认知同化理论强调有意义学习过程要符合所代表的新知识与学习者认知结构中已有的适当观念建立非任意的和实质性的联系[1],活动系统一些内容恰当地运用认知同化理论中的“并列组合学习”等学习模式。

(2)建构主义理论。建构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一种能动的建构过程。知识不能被动接受,而是通过认知主动积极获得。学习的过程是主动的行为,是以先前建构的知识体系为基础。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在地理活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活动系统让学生主动地思考、探索、讨论和协商。建构主义理论如同新旧知识间的一座桥梁,实现新知识向内在知识的转化。

(3)人本主义理论。人本主义强调学习者的知觉、情感、信念和意图,即学生是学习的主体,而教师是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教师应该相信学生的潜能,尊重学生的情感和意见,了解学生的价值观和情感表现,提出有意义的自由学习。活动系统的设立遵循这一重要指导思想,活动系统强调学生的自主学习,避免过多的干预和干扰。活动系统更强调师生的相对平等性,如教科书语言表述开始运用第一人称或第二人称手法,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拉近了教科书与学生的距离,学生、教师与教科书是平等的关系,实现地理情感的共鸣,充分激发学生参与地理学习过程的热情。

2. 教育学理论

活动系统的教育学理论主要受杜威活动教育思想的影响。以儿童为中心、以活动为主和以个体经验为主是杜威活动教育的思想和主张。活动系统是一个经验改造的过程,即将新知识通过活动系统这个“桥梁”的转化成为旧的知识架构,“活动”即实践的过程,能促使学生主动倾向在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调动,可以更好地了解和培养社会性习惯并适应新环境,这也是杜威“从做中学”理论所倡导的学习理念。

二、活动系统内容及分类

1. 活动系统的内容

通过统计发现地理必修1教材中共有38处活动,不均匀地分布在课本各章节中。由于地理必修1主要以自然地理相关知识为基础,所以活动系统内容主要围绕自然地理相关知识展开,包括基本观点、基本原理、基本过程和基本规律(图1)。

2. 活动系统的分类及功能

(1)读图分析类。这类活动在高中地理必修1中内容最多,占全部活动系统的50%,通常都是根据章节所学的相关内容, 让学生通过阅读地图分析、回答相关问题。这种类型按照题目要求学生所阅读的地图内容不同,可以将此类活动按学生阅读的图标内容不同分为六类(表1所示)。

(2)阅读思考类。这类活动占全部活动的18%,一般是通过学生认真阅读、分析和思考后,分析并回答问题。在所有资料中,有些内容是通过表面现象让学生分析其中的地理知识和规律,而有些内容本身就是新的知识点。

(3)课堂讨论类。这类活动占全部活动的8%,一般是课程内容的延伸,要求学生对课程内容以外无明确答案的开放性话题展开讨论,并在讨论过程中形成自己的观点及看法。

(4)绘图填表类。这类活动不仅能分析问题,而且培养学生在动手过程中掌握知识、培养能力,并强化其对知识的掌握程度。绘图填表类活动在必修1中有3项。这些活动全部都是对课文内容的复习和巩固,是对知识的再认识过程,题目相对难度偏低。

(5)实验操作类。这类活动是让学生主动参与并亲自动手,获得直接的体验和感受,是基于对某一知识的学习后,通过亲自动手实验过程,加深对知识点的掌握和深化,在地理必修1中有3项。这些实验操作过程相对简单,但效果要明显优于简单的文字阅读。

(6)问题分析类。这类活动在地理必修1中的内容相对较少,仅有2项,占全部活动的5%,这种类型多以问题形式出现,主要是通过对所学知识与原理联系实际分析解决问题。

(7)资料收集短文写作类。这类活动主要针对某一问题,让学生通过书籍、报刊、广播和互联网等媒介手段搜集资料,归纳总结发表自己对于这一问题的看法与见解,在地理必修1教科书中的内容最少,仅有1项,占全部活动类型的3%。

高中地理必修1七类活动并不孤立存在,而是彼此联系,它们之间的关系可用图2表述,图中大圆表示所有的活动类型。中心的小圆表述七大类活动相互重叠的内容,大圆之间是同心圆结构,它兼具各种活动的特征,这也表明教材中活动系统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三、活动有效性教学实施策略

1. 强调教师和学生的相互关系

(1)尊重学生主体地位。活动教学的主体应以学生为主,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活动教学目标制定、内容选取、活动形式设计及组织实施必须充分考虑到学生的身心发展水平和个性特征,激发地理学习兴趣,促使他们积极主动参与活动,从而树立正确的活动学习观,这也是地理活动教学顺利开展的前提条件。

(2)转变教师教学观念。活动教学强调学生的自主性和教学中的主体地位,但教师是活动教学的组织者和施教者。地理教师对活动教学的认识不仅会对活动目标的制定、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学内容的组织产生影响,也会对教学理念产生影响,进而影响学生地理活动能力的培养和价值观的塑造。教师在活动教学过程中始终要把握一个“度”,既不能完全让学生自由发挥,也不能设置条条框框干涉太多,应通过目标的明确、情景的创设、方法的指导及疑难的解答进行宏观调控。endprint

(3)增强活动教学有效性。目前大多数活动教学仅停留在表面,活动教学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增强活动教学的有效性,要增强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在以下三个环节精心准备:难易适中且贴近生活的活动内容、合理的活动实施方案和活动教学开展时间的选取。

2. 针对不同类型活动的教学对策

(1)“读图分析类”教学策略。这类活动以图为中心或主体,同时辅助必要文字说明,让学生通过所学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进行读图分析,说明地理事物的变化过程或原因。读图、析图和解图的能力是历年高考考查重点,在活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总结的读图技巧和策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图中隐藏的地理信息解决问题,并对解决问题过程进行点评;教师仅做简单提示,让学生独立分析总结答案,最后师生共同评议。

(2)“阅读思考类”教学策略。这类活动教学核心是对文字材料的分析与解读,其目的是对学生地理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先要对文字材料进行必要解释和说明,引导学生了解材料重点及相互关联,最后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活动内容中的相关问题。

(3)“课堂讨论类”教学策略。这类活动结论或背景的开放度较高,并未有统一的结论或答案。活动教学前教师通常事先布置活动任务,即让学生围绕辩论主题搜集相关资料;辩论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诱导学生思路,让学生自由发挥,但应注意课堂秩序;在辩论结束后针对思维过程和表达能力及时点评。

(4)“绘图填表类”教学策略。这类活动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对教学的一种辅助补充。一般先根据学情提出具体要求;再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最后师生共同点评绘图结果,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发现不足,并鼓励创新活动。

(5)“问题分析类”教学策略。这类活动内容与教材地理知识关系密切,也是正文的强化训练,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搭建活动与正文系统的关系,掌握其内在联系,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活动任务,这样可以检查学生对教材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师应对正文中延伸和拓展的知识点加以说明和解释。

(6)“资料收集短文写作类”教学策略。这类活动是正文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对地理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将短文主题和已学知识建立联系,并对内容进行具体化,列出短文写作提纲,注意引导查阅相关资料获取信息,为短文中的论点提供依据,并帮助学生对搜集资料整理归类,按照短文写作规范撰写,对思路清晰、论据充分的优秀地理短文交流展示。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5.endprint

(3)增强活动教学有效性。目前大多数活动教学仅停留在表面,活动教学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增强活动教学的有效性,要增强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在以下三个环节精心准备:难易适中且贴近生活的活动内容、合理的活动实施方案和活动教学开展时间的选取。

2. 针对不同类型活动的教学对策

(1)“读图分析类”教学策略。这类活动以图为中心或主体,同时辅助必要文字说明,让学生通过所学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进行读图分析,说明地理事物的变化过程或原因。读图、析图和解图的能力是历年高考考查重点,在活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总结的读图技巧和策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图中隐藏的地理信息解决问题,并对解决问题过程进行点评;教师仅做简单提示,让学生独立分析总结答案,最后师生共同评议。

(2)“阅读思考类”教学策略。这类活动教学核心是对文字材料的分析与解读,其目的是对学生地理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先要对文字材料进行必要解释和说明,引导学生了解材料重点及相互关联,最后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活动内容中的相关问题。

(3)“课堂讨论类”教学策略。这类活动结论或背景的开放度较高,并未有统一的结论或答案。活动教学前教师通常事先布置活动任务,即让学生围绕辩论主题搜集相关资料;辩论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诱导学生思路,让学生自由发挥,但应注意课堂秩序;在辩论结束后针对思维过程和表达能力及时点评。

(4)“绘图填表类”教学策略。这类活动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对教学的一种辅助补充。一般先根据学情提出具体要求;再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最后师生共同点评绘图结果,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发现不足,并鼓励创新活动。

(5)“问题分析类”教学策略。这类活动内容与教材地理知识关系密切,也是正文的强化训练,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搭建活动与正文系统的关系,掌握其内在联系,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活动任务,这样可以检查学生对教材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师应对正文中延伸和拓展的知识点加以说明和解释。

(6)“资料收集短文写作类”教学策略。这类活动是正文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对地理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将短文主题和已学知识建立联系,并对内容进行具体化,列出短文写作提纲,注意引导查阅相关资料获取信息,为短文中的论点提供依据,并帮助学生对搜集资料整理归类,按照短文写作规范撰写,对思路清晰、论据充分的优秀地理短文交流展示。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5.endprint

(3)增强活动教学有效性。目前大多数活动教学仅停留在表面,活动教学流于形式,并不能真正增强活动教学的有效性,要增强活动教学的有效性,就必须在以下三个环节精心准备:难易适中且贴近生活的活动内容、合理的活动实施方案和活动教学开展时间的选取。

2. 针对不同类型活动的教学对策

(1)“读图分析类”教学策略。这类活动以图为中心或主体,同时辅助必要文字说明,让学生通过所学地理知识原理和规律进行读图分析,说明地理事物的变化过程或原因。读图、析图和解图的能力是历年高考考查重点,在活动教学过程中应注意:将总结的读图技巧和策略引导学生独立完成活动;引导学生找出图中隐藏的地理信息解决问题,并对解决问题过程进行点评;教师仅做简单提示,让学生独立分析总结答案,最后师生共同评议。

(2)“阅读思考类”教学策略。这类活动教学核心是对文字材料的分析与解读,其目的是对学生地理信息加工能力的培养。教学中教师先要对文字材料进行必要解释和说明,引导学生了解材料重点及相互关联,最后运用所学地理知识解决活动内容中的相关问题。

(3)“课堂讨论类”教学策略。这类活动结论或背景的开放度较高,并未有统一的结论或答案。活动教学前教师通常事先布置活动任务,即让学生围绕辩论主题搜集相关资料;辩论过程中教师尽量不诱导学生思路,让学生自由发挥,但应注意课堂秩序;在辩论结束后针对思维过程和表达能力及时点评。

(4)“绘图填表类”教学策略。这类活动主要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是对教学的一种辅助补充。一般先根据学情提出具体要求;再引导学生利用所学知识解决具体问题;最后师生共同点评绘图结果,引导学生从地理视角发现不足,并鼓励创新活动。

(5)“问题分析类”教学策略。这类活动内容与教材地理知识关系密切,也是正文的强化训练,教学时应引导学生搭建活动与正文系统的关系,掌握其内在联系,鼓励学生独立完成活动任务,这样可以检查学生对教材学习的效果,同时教师应对正文中延伸和拓展的知识点加以说明和解释。

(6)“资料收集短文写作类”教学策略。这类活动是正文知识的延伸和拓展,也是对地理知识的巩固和应用。教学中先引导学生将短文主题和已学知识建立联系,并对内容进行具体化,列出短文写作提纲,注意引导查阅相关资料获取信息,为短文中的论点提供依据,并帮助学生对搜集资料整理归类,按照短文写作规范撰写,对思路清晰、论据充分的优秀地理短文交流展示。

参考文献:

[1] 陈琦,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165.endprint

猜你喜欢

读图短文内容
KEYS
Keys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短文改错
短文改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