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班主任管理方式对学生参与班级思想建设积极性的影响
2014-09-24王婧刘津
王婧 刘津
摘要:班级思想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的良好氛围,经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并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班级教育和管理中,必须首先抓好班集体思想建设。不论是从不同类型的管理方式角度出发,还是从同类型的管理方式角度出发,“民主型”管理下的学生对于班集体的思想建设的参与积极性更高。
关键词:班主任管理方式;班级思想建设;积极性在班主任管理方式方面的研究中,不同的研究者根据不同的标准将班主任的管理方式进行了分类。结合本学校特点及前期的摸底调查,主要以班主任的领导风格作为划分标准,把班主任管理方式划分为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
就本文所研究的幼儿师范学校而言,针对班主任管理方式所属类别的研究中,主要采用问卷调查形式,通过学生的选择来判断该班班主任所属类型,根据统计数据,确定其更加偏向于哪种类型。通过向25个班级的学生随机发放问卷,将25个班主任的管理方式类型进行了分类。结果显示:该校的班主任管理方式的确存在专制型、民主型和放任型三种类型。将结果进行汇总,就学生所感受到的班主任的管理方式中,6个班主任偏向于专制型,2个班主任偏向于放任型,其余的17个班主任偏向于民主型。
班级思想建设是班集体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班级的良好氛围,经过对学生潜移默化的影响,可以帮助学生树立并形成良好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在班级教育和管理中,必须首先抓好班集体思想建设。本文主要从班级奋斗目标和集体荣誉感角度浅析学生参与班级思想建设的积极性。
班集体的奋斗目标是班集体前进的导向和动力。“民主型”管理下的班级有明确的共同奋斗目标,并且由班主任和学生一起制定,学生参与度比较高。从参与目标制定、对目标的认可和完成程度而言,“民主型”班级的学生积极性更高一些。对于“专制型”管理下的班级而言,通过调查发现有三分之一的学生认为所在班级没有制定共同的奋斗目标,其实并不是班级没有共同的奋斗目标,而是这三分之一的学生对班级目标并不关心,或者說认可度不高,所以在对班级共同目标的实现中,就不愿意参与,不愿意努力。与之相反的有55.6%的学生愿意为了班级目标而努力,这也说明同样有班级目标的前提下,“专制型”管理下的学生在老师的监督下完成的工作,被看成的是一种任务,而不是目标。学生完成的主动性也是最低的,远远低于“民主型”,也低于“放任型”。对于“放任型”而言,经调查发现有近40%的学生认为班级没有共同目标,说明“放任型”管理下的学生对于班级关心度是最低的。
集体荣誉感,从心理学角度而言,是激励班级、学生奋发进取的精神力量,是一种积极的心理品质。在班集体中,集体荣誉和每个学生都息息相关,班级学生都能体会到个人在集体中的地位。当学生所在班集体受到表扬、奖励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自豪的感受;当班集体受到批评、惩罚的时候,学生就会产生不安的感受,这就是集体荣誉感。当一个班集体的学生都有浓厚的集体荣誉感时,就会因为班级的得失而发生情绪上的变化,会有很强的凝聚力和协作精神。对于“放任型”而言,学生集体荣誉感淡薄,正是因为班主任的放任管理,让大部分学生对于班级的热爱度很低,觉得在班级中没有成就感,没有了班主任的关注度,不用为了目标而努力,甚至不用知道目标是什么,更谈不上对于集体荣誉感的培养了。班级的好与不好,都和我无关,一旦有了这种心态,学生参与班集体建设的积极性容易偏低,我行我素的可能性较高。
不论是从不同类型的管理方式角度出发,还是从同类型的管理方式角度出发,“民主型”管理下的学生对于班集体的思想建设的参与积极性更高。“民主型”的班主任在日常对于学生思想方面的教育更加贴近于班级和学生,在和学生共同商讨班级目标的同时,让学生更加认可班级的奋斗目标,因为是通过讨论制定出来的目标,也就成了学生在校期间的个人目标。目标确定后,学生会为了目标的达成而努力,学生的主动性更强,同时也更加关注班级的荣誉和动态变化。而对于“专制型”的班主任而言,日常管理较为权威化,每件事情都安排妥当且以自己的意见为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学生的主动性,不用清楚目标是什么,因为班主任会制定好,我们执行就可以了;不用太在意班级排名,因为班主任会很关注;不用密切关注班级动态变化,因为班主任会了解的。相比较而言,学生更适应了班主任的权威管理,较易产生惰性,在参与班级建设方面积极性有待提高。对于“放任型”的班主任而言,放手管理的几率很高,而班主任是一个班级的核心领导者,学生在班主任的放手管理环境下,不像“专制型”那样有人安排,不像“民主型”那样共同商议,再加上年龄层次的原因,所以表现出来的对于班级目标认可度、对班级荣誉关注度、对班级动态的了解度都相对较差一些。
[参考文献]
[1]魏书生.班主任工作[M].沈阳出版社.2000.9.
[2]樊西峰,王宪明.调动学生积极性增强班级凝聚力[J].2010.8.
[3]曹阜孝,王向红.班级建设的内容、形式和影响因素探索[J].昭通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2.6.
[4]申磊.《试论高中班主任管理方式对班集体形成的作用》[J].《教育界》,201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