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机械化采收优质高产配套技术推广
2014-09-24李龙强
李龙强
(第二师三十四团九连,新疆 尉犁 841506)
本区是新疆优质棉生产的重要基地,棉花生产在各植棉团场占有很大比重,长期以来棉花收获主要以人工完成为主,每年都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棉花种植成本逐年上升,这关系着各植棉团场和广大职工的经济收入,每逢棉花收获季节,最头疼的问题就是拾花工劳力的严重不足,为了解决采棉劳动力不足的矛盾,大力推广机械采棉技术,实现棉花全程机械化,将显著提高农业劳动生产率,降低劳动强度,有效降低居高不下的棉花生产物化成本,并扩大职工承包经营规模,使棉花产业实现长期可持续发展的目标。现将34团2011年棉花机械化采收优质高产配套技术总结如下。
1 机采棉配套技术应用
(1)棉花品种。机采棉品种以新陆中35为主栽品种,新陆中32为搭配品种。调查结果这两个棉花品种株型较紧凑,第一果枝节位距地面高度18~25cm,株高72cm、叶龄14.6片、果苔8.7苔、单株铃数8.0个、抗倒伏、成熟、吐絮集中,高产、优质、抗病性强。
(2)种植模式。种植模式为(66+10)*9.5cm,一膜四行双管,滴灌带在大行中,离内行20cm,外行30cm。
(3)脱叶剂与催熟剂。脱叶催熟剂用量:脱吐隆(15~18mg/亩)+乙烯剂(70~80mg/亩)+伴宝(60mg/亩)
(4)栽培管理。①播种时间:4月1日~15日;②中耕锄草:苗期中耕两次,锄草三次。③化调。为提高减少机采棉采净率,要求第一果枝节位在20~25cm,于3~4叶第一次化调,缩节胺用量应为0.6~1.2g/亩;头水前进行第2次化控,亩用缩节胺2~3g,二水前进行第3次化控,亩用缩节胺4~5g,打顶后进行第4次化控,亩用缩节胺6~8g,顶部果枝伸长5~10cm时,亩用缩节胺8~10g。④打顶整枝。7月1日~10日打顶,要求摘去一片心叶,“坚持时到不等枝,枝到不等时”的方针。对于长势偏旺的棉田要进行人工整枝,在7月20日至8月5日剪去空枝,抹赘芽,以改善棉田通风透光条件,促进早熟。⑤肥水管理。机采棉田在犁地时进行全层施肥,亩施油饼100kg,三料磷(P—43%)25kg,硫酸钾10kg,尿素10kg,锌肥2kg。棉花生育期进行随水施肥,生育期滴水14~16次,滴水量400方/亩,亩施肥90~110kg/亩。蕾期(6月1~15日):为促进营养生长,实现营养生长向生殖生长的正常转换,每天随水滴施尿素0.5~0.8kg/天,花铃期(6月16~25日):每天滴施尿素1kg/天,6月26~7月5日施滴灌专用肥1.5kg/天,7月6日~25日滴灌专用肥2~2.5kg/天,7月26日~31日每天滴施滴灌专用肥1.5~2.0,8月1~20日滴施盖顶肥和膨大肥 每天0.5kg/天,同时做好速乐硼的叶面喷施工作。⑥化学脱叶催熟技术。在气温不低于12℃时,开始喷药。一般在9月10日~20日使用脱吐隆(15~18ml/亩)+乙烯剂(70-80ml/亩)+伴宝(60ml/亩)混合喷施。
(5)采收管理。①对田间的埂子和毛渠进行平整,保证采棉机行驶平稳。②对地头、地边机械采收困难的要进行人工采摘。
2 经济效益分析
机采棉平均费用1.81元/kg籽棉,人工采摘平均费用2.51元/kg籽棉,机采棉比人工棉节约0.71元/kg籽棉,亩节约成本282元/亩,如表1所示。
表1 经济效益分析(单位:元/公斤、公斤/亩、元/亩)
3 机采棉发展方向
(1)充分认识发展机采棉是我区棉花产业发展的必由之路。大面积推广机采棉,用机械化代替人工劳动是生产力发展的必然趋势,也是棉花产业实现现代化、产业化经营的必由之路。应把机采棉技术作为团场科技培训的重要内容,让植棉户充分认识机采棉,熟悉机采棉的基本知识,集思广议,总结机采棉的经验,逐步改进和完善机采棉配套技术。
(2)加快引进和研制与机采棉技术相配套的品种和种植模式。发展机采棉必须尽快培育出产量高、抗病虫害、抗倒伏,棉株中部结铃多,吐絮集中以及铃壳开裂性好,对脱叶剂比较敏感的中长绒棉花品种,提高机采棉的效率和质量。同时还需进一步探索更适合机采棉的种植栽培模式,研制机采棉配套栽培技术,指导棉农通过适时早播、适时打顶,合理控制水肥,合理配置株行距,使棉花株高适中,结铃性好、成熟一致,吐絮集中,提高机采棉采净率。脱叶剂的使用要统一规范,保证机采棉的脱叶效果,提高机采棉品级和经济效益。
(3)提高机采棉清理加工技术。棉花加工是棉花生产的重要环节,提高机采棉的加工技术尤为重要。目前,机采棉在加工过程中含杂率相对较高,通过提高采摘和清理加工的工艺水平,使机采籽棉含杂率保持在10%以下,经过清理加工后皮棉含杂率可下降1%~2%;由于仅依靠独立烘干不能有效控制机采棉的含水量,影响机采棉的加工质量,因此,机采棉水分过高的问题还有待于进一步研究解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