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江苏南通2014年中考作文导写及满分作文选评

2014-09-23曹津源

作文评点报·初中版 2014年36期
关键词:心弦导语审题

曹津源

【真题再现】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60分)

生活中总有一些画面挥之不去:徜徉于流转的四季,与自然对话,心灵会纯净安宁;遨游于书籍的海洋,与经典神交,思想会丰富深邃;驻足于感人的场景,与美好相拥,性情会豁达阳光……亲友团聚,欢快温馨;书画相伴,闲适舒展;运动竞技,热烈奔放……这一帧帧撩拨心弦的画面,让我们沉醉,流连……

请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以“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为题,写一篇文章。要求:①除诗歌外,文体不限;②不少于600个字;③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地名、校名和人名;④书写要正确、规范、美观。

【试题解读】

这是一道“导语+正题+要求”式命题。与前几年一样,“导语”富有诗意,引领多向,让考生读后顿生亲切感、温馨感;“正题”是全命题;“要求”则仍然强调“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和切身体验”,体现《新课标》“写作要有真情实感,力求表达自己对自然、社会、人生的感受、体验和思考”这一导向。写好这篇命题作文,必须注意三点。

一、重视精准审题,但不必过度为之。题目“这样的画面,让我流连”没有生僻词语,审题难度较低,对有的词语不必深究。例如 “画面”与“场面”。考生平时熟悉“场面描写”,这里的“场面”是指“叙事性文学作品中,由人物在一定场合相互发生关系而构成的生活情景”,范围相对较小;《现代汉语词典》对“画面”的解释是“画幅、银幕、屏幕等上面呈现的形象”,其中的“等”说明文学作品、现实生活乃至驰骋想象构成的图景都包含其中,导语中“驻足于感人的场景”中的“场景”就是作为“画面”的同义语用的,可见题目中的“画面”是比较宽泛的概念,视同“场面”“场景”“情境”“意境”都可。再如“流连”,《现代汉语词典》对“流连”的解释是“留恋不止,舍不得离去”,与解作“不忍舍弃或离开”的“留恋”同义,考生不必费神花时再作区分。代词“这样”倒是要审一审,“这样”是哪样?“这样”的内涵关乎“画面”的灵魂,是“让我流连”的美点,明乎此,考生才能从因果关系切入进行选材与构思。

二、“审”出多样选择,但不能草率为之。细读导语,可以发现“画面”的多维度——自然风光,经典阅读,社会观察,人际交往,家庭亲情,兴趣相伴……都可入文。但导语提供多样选择并不意味着考生可以不假思索、随心所欲地下笔写“画面”,因为导语中还有几个关键词语提醒着你,那就是“挥之不去”“撩拨心弦”“沉醉”“流连”,所以你必须“回放”你的库存记忆,选取够得上能“撩拨心弦”的“画面”,具体地、有文采地展开描述,并让文字指向“画面”的亮点(也即“这样”的内涵),从而自然地导出“让我流连”的结果。考生写作的综合素养如何,在此可以分出高低。根据题目要求,文体选择以记叙文或叙事散文、抒情散文为好。

三、画面不在大小,但不可“趋同拥堵”。大场面、“最美”人物、曲折情节等题材固然可以“让人流连”,但家乡古风、底层人物、平常巷陌、寻常小事、心湖微澜也都能“撩拨心弦”,令你唱响“流连”之歌。当然,“小”不等于“平”而“俗”,不等于走“捷径”写“大路货”,一窝蜂地写奶奶爷爷“一头白发”“一把雨伞”“护送上学”等“画面”,以致造成严重“拥堵”,容易令阅卷老师昏昏欲睡。其实,“小”而“新”、“特”的构思才是最有个性,最能“撩拨心弦”的。例如,语文教材中有“分门别类辑古诗”的自主性活动,你若能就古诗词写月名句或写雪名句作一番“神交”,就能“人无我有,人有我新”了;你若能将目光投向身边“小人物”的艰难生活,写出很多人寻觅未果,却在他们不去注意的“小人物”身上生动地存在着的东西,那文章就让人眼睛一亮了;你若能从家乡文化中挑出自己熟悉的元素,融入个性化的诗意和思考,那么你的“画面”自然引人一读了;如果你面对大自然,对很多人赞美过的景物有理有据地说“不”,然后亮出你的新发现,那么你的文章不仅能让人“流连”,更能使人思考明理了。总之,让被“陶醉”“流连”的过程成为只属于你的“画面”,就不会“拥堵”,就会走上通往高分的大道了。endprint

猜你喜欢

心弦导语审题
导语
“鸡毛蒜皮”也能撩动心弦!
丝动心弦
阳光
“三招”学会审题
一支游子心弦上的小夜曲
本期专栏导语
导语
七分审题三分做
认真审题 避免出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