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分析
2014-09-23李健宏臧杰徐伟丽
李健宏+臧杰+徐伟丽
[提要] 民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介入战略性新兴产业对企业自身和我国经济发展都具有重大意义。本文研究目前民营企业进入战略新兴产业的现状和不足,提出其发展路径,为民营企业提供参考。
关键词:民营产业;战略性新产业;问题;路径
本文系2013年度河北省社会科学发展研究课题“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分析”研究成果(课题编号:201303043)
中图分类号:F276.5 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时间:2014年7月18日
战略新兴产业是指以重大发展需求和重大技术突破为基础,能够成为未来国家经济发展的先导与支柱的产业。其主要特点是知识技术密集、资源消耗较少,并且具有较大的成长潜力,综合效益好。我国的战略新兴产业主要包括七大类:新材料、新能源、节能环保、生物、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和新能源汽车。
民营企业是我国市场经济的重要主体,2010年国务院发布的《关于鼓励和引导民间投资健康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指出,要鼓励和引导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因此,民营企业要通过新兴产业进行战略转型和技术创新,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在此背景下,本文研究了民营资本进入战略性新兴产业面临的问题以及可能的发展方向,为民营企业提供参考意见。
一、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面对的问题
(一)缺乏自主创新能力。战略新兴产业对科技创新的要求比较高,但我国目前的状况是大多数的民营企业宁愿从事利润低微的加工制造业,也不愿意冒着巨大风险进行科技研发,导致创新投入严重匮乏。据统计目前民营企业平均科技研发费用只占销售收入的0.4%,这将大大降低其可持续发展能力,更不用提进入战略新兴产业。
(二)管理机制不完善。目前我国很多民营企业尤其是中小型企业普遍采用家族式管理的模式,尚未建立现代管理制度。当公司的发展达到一定规模,这种模式的弊端就显现出来,出现诸多问题,例如家族成员产生利益冲突、公司运行效率低、排斥优秀外来人才等。这就使得企业无法对市场变化做出正确反应,阻碍了企业在战略新兴产业背景下的快速发展。
(三)融资渠道受阻。企业进入战略新兴产业不仅要具备长远眼光,而且还要有较高的资金储备和流通实力。目前民营企业的融资体系还不完善,由于技术和体制方面缺乏对于民营企业的支持,大多数民营企业较难通过银行实现融资需求;市场上虽也存在一定数量的风险投资、融资性担保机构,但远未满足民营企业融资需要。
(四)高端创新性人才短缺。目前在民营企业中,面临着从业人员总体上素质偏低、创新型人才供给不足和创新管理落后等几个突出难题。一方面,民营企业的发展壮大增加了对于高素质创新人才的需求,但这类人才的供给量却明显不足;另一方面,人力资源管理者的管理能力较为落后,不重视对企业现有员工的创新培训,也缺乏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导致员工创新活力难以提升。
(五)与国际接轨意识不强。要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必须从外国的实践中吸取教训和学习规则。目前,虽然国内部分民营企业已逐渐走向国际,但还存在着许多问题,例如工艺和设备落后、组织机构不完善、国际化复合人才紧缺、与西方文化难以融合等等。这些现状使得民营企业难以利用国际资源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影响了民营企业的国际化发展。
二、解决民营企业面临问题的对策
(一)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民营企业提高创新能力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首先,要增强创新意识。民营企业要把科技创新、品牌创新、人才创新等内容加入企业的发展战略中,并通过自我管理、对外交流等活动培养员工的创新意识;其次,要注重吸收创新人才。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在企业发展中有着重要作用,企业应通过股权、技术入股等多种激励方式把高科技人才吸引进来,以提升企业的创新能力;第三,增加创新投入。民营企业应增加对于技术创新的投入,研发出战略新兴产业的关键和先进技术,形成自身的核心竞争力。
(二)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民营企业要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必须抛弃原有的家族式管理模式,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实行“三权分离”,即股权、经营权和监督权的分离;同时,要改变传统的“人治”模式,建立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激励、考核机制,实现企业管理的制度化、规范化,提升自身的软实力。
(三)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管理大师Porter曾说过,政府的主要职能不是直接参与市场竞争,而是培育一个企业可以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因此,针对目前我国的金融信贷环境对于民营尤其是中小型民营企业来说明显不公平的现状,政府应打破原有模式,建立有利于民营企业发展的相关金融体系。首先,地方政府应尽可能放开区域金融垄断,向银监会争取以允许更多的外地城商行和外资银行在本地开设分行,增加金融机构的数量,从而形成竞争,促使各银行向民营企业增加信贷供给;其次,政府可以要求各商业银行、城市和农村信用社对于地方重点民营企业加大扶持,或者开办专门为民营企业提供服务的小型银行,使之能更好地得到信贷服务;第三,有些民营企业虽有足够的融资条件,但未达到相关信用等级,因此在国有银行无法申请贷款。政府可以设置信用担保基金,为其提供信用保证。民营企业之间也可以建立商业性担保基金或者互助担保,帮助各企业向银行申请贷款。企业自身也要注重在社会中建立广泛的信用度,努力提高自己的信用等级。
(四)树立国际化意识。民营企业要克服保守思想,走出自我封闭,在经济全球化趋势当中树立合作开放观念,根据自身的特点合理制定国际化经营战略及策略。政府也应积极搭建民营企业与外国公司合作的平台,为民营企业创造更多的与外国公司接触的机会,从而促进民营企业观念的更新;还可以推出新的优惠政策,鼓励优秀的国际化人才流向民营企业,提高经营人员总体素质,推进民营企业的国际化进程。
三、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路径模式
(一)独立发展。借助自身优势独立发展是民营企业进入战略新兴产业的模式之一。采用该模式的民营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创新能力和研发实力,拥有行业甚至国际领先的新型技术。这类民营企业大多依靠先进技术占领市场,为了保持领先,必须不断增加研发投入。
民营企业应根据要进入的产业的现状以及自身优势选择不同的独立发展策略。对于处于发展初期、缺乏核心技术的新兴产业应采取跟踪策略,即优先进行研发,小规模投资试点,目的是以较小的风险积累一定的经验,培养自身的科研能力,为未来发展奠定基础;若进入的新兴产业发展较好,企业也已经掌握某些核心技术,有一定资本积累,此时应采取占领市场策略,即实施纵向一体化,投资于产业链的各个环节;或采用横向一体化,以企业重组、收购等方式占据更多的市场份额,提升市场地位。
(二)企业间战略联盟。企业战略联盟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企业为了实现风险共担、资源共享、优势互补等目标,在保持相对独立的同时,通过参股或签订契约等方式建立较为稳定的合作伙伴关系,以达到”双赢”的效果。战略新兴产业多从事高科技行业,进入的企业如果实力较弱并且各自为政,会影响产业中整体水平的提高。因此,民营企业在进入战略新兴产业时可以通过技术合作、资金入股等方式和其他企业(包括民营或非民营企业)合作,以解决单个企业面临的人才、资金短缺或技术障碍,使各企业间形成优势互补、共同发展。
(三)进行国际合作。和发达国家相比,目前我国民营企业科技创新能力较低,而且在当前经济全球化的大背景下,国际合作是全球经济发展的必由之路。因此,我国民营企业在提高自身创新能力的同时要借鉴发达国家的先进成果,加强国际交流。可以通过参加国际会议、寻求国际科技组织帮助等途径寻找国外合作伙伴;或者和外国企业互派员工进行交流、共同开发新产品、从国外引进技术员工等。但在利用外国先进科技资源的过程中也要形成自己的核心技术,增强自身的创新能力。
(四)政产学研一体化。政产学研一体化指企业投资,与政府、科研机构和高校建立科研基地或实体,以弥补民营企业科研、创新能力不足的短板。“政”指政府,即充分利用政府对战略新兴产业和民营企业的扶持政策;“产”指各个企业,提供人力和财力;“学”和“研”分别指高校和研究机构,是创新科技的来源。政府应为民营企业科技创新提供宽松的制度和政策,整合高校和科研机构的资源,创建以企业研发中心为载体的企业自主创新体系。这种“政产学研”四位一体的模式,促进了企业和政府、高校、科研机构的紧密结合,实现了资金、人员、技术等各种资源的整合,增强了企业的创新能力,为民营企业发展战略新兴产业提供了新的路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