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技术型高校培养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的思考

2014-09-23敖四江

时代农机 2014年10期
关键词:技术型机械工程卓越

敖四江

(南昌师范学院,江西 南昌330032)

1 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概念与特征

应用技术型高校建设既是新鲜事物,也是大势所趋。从国外看,高等教育较为发达的国家都经历过应用技术型高校兴起、发展、成熟的过程,这些国家的应用技术大学与普通大学并行,肩负培养高层次应用型人才、开展应用研发创新等多重使命。从国内看,我国是高等教育大国,不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看,都不可能把所有学生培养成为研究人员或科学家。教育部发展规划司副司长陈锋认为,“将应用技术型高校确定为我国高等教育的重要类型并引导部分普通本科高校向应用技术型转型,这是基于我国现有的教育体系和高等教育大众化的独特路径作出的政策选择。”

应用技术型高校,没有统一概念界定。笔者认为,应用技术型高校指的是在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发展过程中产生的,以推动知识创新、传授、应用服务地方为宗旨的,以培养地方需要的应用型人才、研发地方需要的应用型成果为目标的,以本科教学为主体、适度发展研究生教育的,全面建立新型教学研究模式、组织制度形式、资源配置方式的现代高等学校。

基于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概念,可以将其特征归纳为两个主要特征和六个衍生特征。两个主要特征是应用性、地方性。前者主要表现在:人才培养上,着力培养生产服务一线的高层次技术技能型应用型人才,直接为区域发展和产业振兴服务;科学研究上,结合产业、行业开展应用型研究,为行业、企业提供技术服务和智力支持;社会服务上,开展人才培训、活动指导、决策参考、技术咨询等服务。后者主要表现在:管理体制上由地方政府举办并管理;办学定位上立足面向地方,地方是其应用的核心区域;服务面向上,地方是学生的生源地、毕业生的流向地和成果转化区;经费来源上,以地方财政拨款为主,服务地方发展是学校利益所在。

基于应用性、地方性的两大主要特征,衍生出六个特征:办学理念上突出应用性、地方性;办学定位上注重与地方需要和社会需求相对接;专业建设上突出专业的应用性、实践性;师资建设上注重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教学模式上注重产教融合、工学结合、顶岗实习、校企合作;管理方式上实行开门办学、联合办学。

2 应用技术型高校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面临的形势

(1)卓越工程师培养提出的背景。从国外形势分析,近年来,美国、欧洲都非常重视工程教育。美国实施加强科学、工程、技术教育,引领世界创新的国家战略;欧洲组织实施“欧洲高等工程教育”、“加强欧洲工程教育”、“欧洲工程教育的教学与研究”等三大计划。从国内形势分析,我国高等工程教育虽然取得为工业体系形成与发展提供有力支撑、规模位居世界第一、教育结构与体系较为合理等巨大成就,但仍然存在人才培养模式缺乏工程性、工程实践较为薄弱等问题;教育评价体系与工程教育与学科发展不相符,带有重论文、轻设计、缺实践的倾向。因此,教育部2010年启动实施“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

(2)机械专业教学效果影响因素。一方面,从技术层面分析,力学、材料、传动、信息技术、现代设计理论等与机械专业相关的科技得到发展,提高了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机械工程越来越凸显知识经济。这些发展变化促使社会对机械工程人才的需求越来越高。另一方面,传统的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模式束缚了学生知识面的扩大和实践创新能力的提高,其根本原因在于专业人才培养过于重理论、轻实践,这显然不能适应机械行业的发展,亟需转变机械工程人才培养方式,强化机械工程实践能力、创新能力教育,培养应用型、创新型机械工程专业的卓越人才。

(3)应用技术型高校本身的问题。应用技术型高校是由现有本科高校转型而来,缺乏培养应用技术型人才的办学定位。课程设计以学科逻辑为出发点,没有充分体现应用技术型高校课程设置体现职业或岗位的需求;缺乏“双师型”教师,缺乏丰富的实践工作经验,缺乏来源于企业的兼职教师;实践教学的成效不高,校企合作、产教融合缺乏制度保障与激励措施;科技创新能力不强,科研成果的应用性特征不明晰。这些因素都会影响和制约应用技术型高校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的培养。

3 应用技术型高校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方案的设计

(1)确立培养目标。应用技术型高校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要遵循“厚基础、强专业、重实践、善沟通、求创新”的人才培养思路,秉持“面向工业界、面向未来、面向世界”的工程教育理念,注重增强学生的工程思想素质、工程实践能力和工程创新意识。要明确培养目标,培养工程基础知识、机械工程理论、工程专业技能扎实,机械工程应用与管理能力、创新意识与国际视野兼具,能够解决机械设计、机械制造、机械自动化领域实际问题的高级机械工程应用型。要确定素养重点,以机械专业所具有的特征为基本出发点,注重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工程素养、人文素养、科学素养,教育引导学生养成革新工程技术与推广工程技术的工程素养、严谨缜密思维与务实进取创新的科学素养。

(2)细化培养标准。《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通用标准》是宏观指导性的卓越工程师培养标准和各类工程型人才培养要求。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应基于自身所具有的应用型和地方性的共性特征、学校特色、专业特点分解细化工程师应具备的知识、能力和素质。要突出知识的基础性,从专门技术知识和通用技术知识两个层面,要求学生在掌握并能应用机械工程所需的基础理论,了解应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的通用知识。要突出能力的复合性,培养学生分析并解决机械专业领域实际问题的业务能力、推理演绎能力、产品设计能力、组织管理能力、团结协作能力等复合性能力。要突出素质的综合性,教育引导学生养成严谨务实、追求卓越的习惯和爱国敬业、敢于担当的精神。

(3)明晰实现路径。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应基于知识、能力、素质培养目标的需要,建立以专业知识为主线的模块体系和以能力素质为主线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如图1所示。

图1 以能力素质为主线的理论与实践教学体系

(4)推进校企合作。校企合作是打通高校与企业之间的有力抓手,是培养机械工程科技人才的重要途径。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应探索建立全面深入的校企合作机制,联合制定培养方案,基于培养目标、培养标准,与企业一同编制培养方案,保障理论教学与实践环节的有效实施。联合培养“双师型”队伍,采取派驻教师到企业参与研发设计、生产运行、企业管理,以企业实践的形式培养教师的机械工程意识,提升教师的机械工程实践能力;吸纳企业机械类专业技术人员到高校接受继续教育,提高其理论素养与创新能力,满足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对教师的多样性需求。联合共建工程实践基地,改革机械工程实践教学基地的培养模式,校企共同制定培养方案、共同建设课程体系、共同实施教学过程、共同评价实践效果。

(5)建立质保体系。培养质量的高低是能否培养出合格的卓越工程师的标志。应用技术型高校的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应探索建立人才培养全过程的质量保障体系,组建组成架构,从培养目标、教学组织、管理制度、评价反馈、条件保障等方面组建质量保障子系统,有机融合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的过程控制和目标管理,建立具有自我约束、激励、反馈、改进的良性循环机制。明确质量标准,将专业建设、课程建设、理论教学、实践教学等教学环节和课堂教学、实践教学、考试考查、毕业设计等主要监测点纳入质量标准体系。出台质保政策,制定实施机械专业卓越工程师培养的管理办法,采取有效性的措施保障教学管理的创新、教学资源的配置、学生来源的优化、优秀师资的聘任、专项经费的投入。

猜你喜欢

技术型机械工程卓越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简介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中国机械工程》第五届编委会
《机械工程与自动化》简介
创优阳江 追求卓越
大作为 走向卓越
创新,只为追求更加卓越
卓越之梦
应用技术型本科院校高等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应用技术型大学科研评价体系构建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