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儿童诗的特点,让学生的智慧悄然生长
2014-09-23祝燕飞
祝燕飞
有幸两次执教《秋天》公开课,在两次教学的比较中,我得到了启发,有了进步。
改进一:在比较中体会儿童诗的语言
【第一次教学片段】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都有哪些果实成熟了?读一读课文的3~5小节,你最喜欢哪儿?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秋天的果园,因为秋天到了,苹果、葡萄都成熟了。
师:请你把这一小节读一读。(生读)
师:这一小节作者用什么手法写的?
生:拟人。
师:你觉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生:用拟人的手法让我觉得生动、形象。
《秋天》是一首描写秋天迷人景色和丰收景象的诗歌,整首诗采用拟人化的手法来写,语言优美生动,富有童趣。我认为,让学生体会运用拟人手法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重点。但在第一次教学中,我觉得自己是牵着学生的鼻子在走,是在不断地追问中让学生知道了这儿是运用了拟人的手法,学生的体会并不深刻,没有真正感受到运用拟人手法的精妙。
【第二次教学片段】
师:秋天是丰收的季节,都有哪些果实成熟了?读一读课文的3~5小节,你最喜欢哪儿?为什么?
生:我最喜欢秋天的果园,因为秋天到了,苹果、葡萄都成熟了。
师:请你把这一小节读一读。(生读)
师:老师这儿也有一段话是描写秋天的果园的,谁来读读?
生:苹果都成熟了,红扑扑的,挂满枝头,像小孩子的脸蛋。一串串紫溜溜的葡萄成熟了,在绿叶下显得格外诱人。
师:比较一下,你觉得放大诗中,那一段话写得好?
生:我觉得课文中的句子好,运用了拟人的手法,让我仿佛看到苹果和葡萄就像小孩子一样,迫不及待地想成熟的样子。
生:我也觉得诗歌的句子好,虽然比较简单,却也写出了苹果、葡萄成熟的样子。
生:黑板上这段话运用了比喻也挺形象、生动的,但是我还是觉得诗人的话好,结构对称,“袄”和“袍”还押韵呢,这就是诗的语言。
在第二次教学片段中,通过两段文字的比较,让学生们深刻地感受到拟人手法的运用让诗歌的语言更加生动形象、富有童趣的同时,也让学生们感受到了诗歌语言在排列上的形式美,在音韵上的节奏美。
改进二:在想象中感受儿童诗的意境
【第一次教学片段】
师:谁来读读诗的第六小节?(生读)
师:在这段话中,作者把秋风比作什么?
生:作者把秋风比作了柔韧的梳子。
师:为什么说秋风如同柔韧的梳子,把田野梳得井井有条?
生:我想秋风就像梳子一样,它轻轻地吹,田野里面的庄稼成熟了,显得非常整齐。(一生回答后,大多数学生沉默)
师:那作者把秋光比作什么?
生:作者把秋光比作发亮的汗珠。
师:自己读读这句话,你是怎么理解的?(大多数同学沉默,低着头不敢看我)
诗的第六小节紧承上文,既写出了作者的感想,也是对人们辛勤劳动的赞美,是本课理解的一个难点。的确,四年级学生来理解这两句是有一定的难度的,难怪在课堂上举手的学生寥寥无几。
【第二次教学片段】
师:谁来读读诗的第六小节?(生读)
师:同学们,在这段话中,作者把秋风比作什么?
生:作者把秋风比作了柔韧的梳子。
师:同学们,刚才我们走过了秋天的田野,再来读读这句话,你眼前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了田野里的高粱熟了,稻子也熟了,像是排着队正等待收割。
生:我仿佛看到秋风一吹,成熟的庄稼随风摆动,就像梳子在梳头发一样。
生:我仿佛看到了金黄的稻穗、火红的高粱、长着长胡子的玉米全都成熟了,田野里颜色迷人,显得井井有条。
生:我仿佛看到了田野的水稻、高粱、玉米,有的高有的低,都是整整齐齐的,令人赏心悦目。
师:“秋光如同发亮的汗珠,蓬蓬勃勃在田野上闪耀。”读了这句话,你又仿佛看到了什么?
生:我仿佛看到勤劳的人们正在收割庄稼,虽然很热,但心里非常高兴,人人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
生:我仿佛看到了秋天的田野里、果园里,还有秋天的人们都生机勃勃,充满着力量。
儿童诗有着优美的意境,抒发了儿童的童真童趣。在上面的这个教学片段中,让学生展开想象的翅膀,感悟诗的意境,体会作者的情感,有效地突破了教学中的难点。
改进三:在模仿中学习儿童诗的创作
【第一次教学片段】
师:作者为什么要捡一片黄叶悄悄地珍藏?
生:我觉得他是舍不得秋天过去,对秋天依依不舍。
生:我觉得作者喜爱秋天,不想它这么快就过去了。捡一片秋叶珍藏是想把秋天永远留在自己的心间。
师:那你想怎样让这醉人的景色永留心间呢?
生:我把这迷人的秋天用水彩笔画下来。
生:我可以用照相机拍下来,与秋天来一张合影。
生:我想将一片枫叶夹在书里做书签。
生:我要用秋天的落叶拼一幅画。
师:看来,同学们也是那么喜爱秋天,那么就请你选择诗歌中所描绘的一种景象,以“走进秋天”为题,将描绘这种景象的诗句改写成一段话。(生开始写片段,但有的学生却迟迟下不了笔)
这是第一次教学时的结尾,后来在学生写的片段中,我发现他们写得都很短小,语言干巴巴的。课后,我反思,为什么会这样呢?写秋天的片段在三年级练写过,学生们写得还是挺生动的,现在怎么反而退步了呢?我想,可能是刚刚我们用一堂课感受了儿童诗这生动简洁、富有童趣的语言,孩子已经被这充满灵性的语言所吸引,在一次次声情并茂的朗读中已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所以现在又要将其改成一段话,反觉得不好写了。我觉得,这个作业可以放在课后去完成,让学生去走进秋天,用相机拍摄下秋天的色彩,用画笔去描绘秋天的果实,用心灵去感受秋天的特点,感受秋天的美。
【第二次教学片段】
师:这首诗歌我们已经学完了,你喜欢这首诗吗?
生:(齐答)喜欢。
师:为什么?
生:因为这首诗让我感受到秋天是个迷人的季节。
生:因为从诗中,我感受到秋天不但风景美,更是一个收获的季节。
生:这首诗中大量地运用了拟人、比喻的手法,语言特别形象生动。
生:我觉得这首诗押韵呢,读起来琅琅上口,特别好听。
师:那么,再看看这首诗在结构上有什么特点?
生:我发现了,还首尾呼应呢!
师:同学们真有一双发现的眼睛。你们也来做一回小诗人,仿照作者写作的方法来写写你所喜欢的另一个季节,春天、夏天或是冬天。(学生们个个跃跃欲试,连忙在自己的草稿上写起来)
这是第二次教学中课堂结尾的拓展练习,在让学生感受了儿童诗语言的魅力之后,让他们学习运用。尽管只是初级模仿,但学生的创造将正是以此为起点。我观察了他们写作时的样子,时而抬头回忆、时而低头沉思、时而拿起笔在本子上飞速地写着,个个神采飞扬,仿佛自己就是一个充满诗情画意的小诗人。在交流创作的诗歌时,他们高声朗读着自己的作品,那一首首富有童真童趣的小诗,有力地映证了一句话——孩子是天生的诗人。
(作者单位:南通市如东县马塘小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