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育入高考不能误伤公平
2014-09-23王琦
王琦
3月18日,北京市政协召开本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情况调研新闻发布会,发布了《本市中小学生体质健康状况的调研报告》。报告显示,本市近年来中小学生健康状况严重下滑。报告建议将体育纳入高考。(2014年3月19日《北京晨报》)
现代学生体质的下降是人们有目共睹的,小眼镜、小胖子、抵抗力差等现象已经在学生中得到了普及,身体是革命的根本,重视体育运动,增强青少年体质势在必行。体质的下降或许有很多因素,环境的改变,饮食结构的不合理,电脑等产品将学生变成“宅孩儿”,但最重要的恐怕是应试教育下体育被边缘化,老师、家长重文化轻体育,学习文化知识占据了学生“疯跑”的时间。
提高学生体质,增加体育意识和习惯要被迫使用入高考的手段虽说是无奈之举,但效果可能会是显著的。首先体育课有了和文化课叫板的力量,过去在文化课与体育课的课时争夺战中,体育课往往败北被占课,实因体育课在高考面前没有话语权,而现在体育课入高考,博弈中体育课就有了立场,学校、家长和学生也不得不重视,只要重视了,放手了,比起一本一本做试题,学生们会更喜欢投入到体育锻炼中去,从这方面来说,考总比不考好。
不过,体育入高考还需多方兼顾,力求公开、公平、公正。其一,体育入高考对心肺功能不全或身体先天羸弱的人来说不公平,但是在普遍性和权衡之下,体育入高考可增强大多数学生的体质,国家可对体质差的学生适当放宽标准,以人为本,莫给出不达标没有毕业证、不能上大学的硬性规定。反过来说,体质差的学生也应该适当参加体育锻炼以增强体质。
其二,北京市政协教文卫体委员会专职副主任李然称,将考虑增加跳绳、游泳等学生感兴趣的项目。北京市教委体美处处长王东江也称,2015年排球、足球有望纳入到中考体育考核项目中去。增加多种科目,有助于发展人才,激发学生兴趣,但是项目的增多对贫困地区的学生来说就变成了不公平。很多山区学生在考入城市学校之前都没有见过单、双杠,由此可见贫困地区学校的体育设施的落后程度,在这种情况下,跳绳、游泳、球类等有场地、器材限制的运动项目就变成城市学生的专属项目,国家应对此有所考虑,莫让寒门学子寒了心。
其三,体育高考如何评分?由谁评分?没有试卷,如何留底?在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体育考试极易成为滋生腐败或暗箱操作等问题的土壤,学校打分,估计考生们都能取得好成绩,尤其是文化课好的学生,即使体育项目不行,学校也会帮忙“想办法”,这就需要完善的监管体系,引入第三方考评以及带照片的准考证、监控等设备,只有保证公开、公平、公正,才能让家长、学生满意。
将体育纳入高考,不是为了高考,而是为了增加人们的体育意识。家长们应重视体育运动,去适应和接受体育地位上升的过程。国家相关部门也要多方调研,力求给出最好的方案,多方兼顾,莫给腐败以可乘之机,让公开、公平、公正长驻体育考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