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困境中突围
2014-09-23孙虎原
孙虎原
包头市土默特右旗萨拉齐第一中学(以下简称萨一中)创建于1947年,曾为土默川文化繁荣和人才培养做出过贡献。如此一所有着六十多年办学历史的学校,却在世纪之初的短短数年间发生了戏剧性的逆转。
2003年,土默特右旗人民政府做出规划,将萨一中的初中整合到附近的第四中学和民族中学,打算把萨一中打造成地区重点高中。始料不及的是,随着城镇化的快速推进,萨拉齐镇内人口大幅度增加,这期间撤并了将军尧、明沙淖等地7所乡下中学,镇内初中无法满足小学毕业生的就学需求。于是2006年旗政府又做出决定,将萨一中恢复为完全中学,重新招收初中生。
时光匆匆,萨一中经过3年的初、高中剥离,师资、生源等原有办学优势消失殆尽。新招初中生大部分是乡下孩子和农民工子女,家庭构成多样,对孩子的培养方式各不相同。学生基础参差不齐,学优生“吃不饱”,没有“桃子”可摘;学困生学不会,厌学情绪加剧,课堂上睡觉的逐渐增多。另外,萨拉齐距包头市区仅40公里,交通方便,往返特别容易;城乡发展上的差别,使办学条件更加不均衡。学生外出择校热明显升温。
问题一个个摆在面前,萨一中办学举步维艰。
迷惘——问津杜郎口
时任校长王挨乐曾问过几个在课堂上睡觉的学生,对方回答很干脆:“听不进去!”听不进去的原因又是什么?怎样才能使他们听得进去?一连串困惑在他脑海里纠结。要想扭转这种被动局面,必须从改革课堂教学入手,把学生从无奈的厌烦与等待中解脱出来。他思来想去,琢磨出这样一个道理——学生不想学,显然患上了“消化不良”症,治疗办法是改善消化系统的功能,促进新陈代谢。一旦吊起学生胃口,自己感觉饥饿,就会主动寻找食物。可现在的教学模式是教师讲什么学生听什么,教师讲多少学生听多少;教师布置练什么学生练什么,教师布置练多少学生练多少——这种教学方法很像上世纪60年代公社食堂里的“打份饭”,不管你爱不爱吃,吃饱吃不饱,人人都是等同的一份,没有选择的余地。如果将“打份饭”改成“自助餐”,想吃什么挑什么,能吃多少取多少,不就解决了问题?
经过多方咨询和专家介绍,王校长把目光投向了课程改革的前沿——山东省聊城市茌平县杜郎口中学。2008年10月,他派出副校长、教务主任等9人,参加了由《中国教师报》在杜郎口中学举办的课改七日研修班。他们佩戴特殊标志,在教学时间内,可以到任何一个班级听课,全天候参与备课、教研、课外活动,并由专人给予指导和答疑解难。开始的几天,只见每个课堂乱哄哄的热闹,看不出什么门道,后来他们分科蹲班固定在一个小组里,紧紧跟着学生才越看越有兴致。
萨一中教务主任李海至今记忆犹新:去杜郎口中学的第三天上午,他走进初三某班的教室,没有老师,学生正在进行《岳阳楼记》的课堂学习,但见发言的学生声情并茂,以不同表述方式,将作者范仲淹怀才不遇、屡遭谪贬仍忧国忧民的济世情怀表达得淋漓尽致、入木三分。李主任后来不无感慨地说:我念书时也学过《岳阳楼记》,我们的课堂没有达到这里学生组织的课堂所达到的效果;近年来,我也听过多位老师上《岳阳楼记》一课,未曾见过有谁达到这里学生所达到的境界。当时看似无组织无纪律的活动,现在回味起来是很有“套路”的“无师”课堂展示。
杜郎口中学教学的基本理念是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创设平等、快乐、自由的学习氛围,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中建构知识,形成技能。
从杜郎口中学学习归来的萨一中老师们信心十足,他们在给全校教师集中讲解辅导的基础上轮流示范;备课不再是只研究教师怎么教,更多的是推敲学生怎么学;编写的不再只是教案,而是融教师导、学生学、课堂练为一体的学案;每天集体备课到深夜,用披星戴月形容毫不过分。他们拄着杜郎口中学“预习、展示、反馈”三模块的拐杖,开始“邯郸学步”。起初,不但老师显得手忙脚乱,而且学生不得要领——自学抓不住实质,讨论提不出问题,发言羞羞答答,展示扭扭捏捏,反馈支离破碎,总结不成体系……
萨一中犯有同杜郎口中学一样的“心病”,如果不能在短时间内从困境中突围,校长可能不再是校长,教师可能被其他学校“收服”。于是王挨乐响亮地提出“四个必须”:不管多么艰难,课改必须进行;不能一哄而上,必须从起始年级逐步推开;不能生搬硬套,必须结合自身实际有所创新;工作千头万绪,全校教职工必须全力以赴支持课改。
新生——目标学习法
要创立一番事业,最重要的是信念和决心。萨一中在跌跌撞撞尝试的同时,先后到河北衡水、沈阳立仁、山东昌乐等中学调研考察,请进中央教科所教育科技中心副研究员孟国泰,《中国教师报》培训部主任许世国等专家学者,做了多次前瞻性辅导培训。随着时间的推移,教师们普遍认识到:学生在主动探究中才会获得知识,并形成解决问题的能力及良好的思想品质和行为习惯;如果没有这个过程,知识传输很难真正到位。过去课堂教学费时多、收效低的主要原因在于重教轻学、重记轻思、重知轻能、重外部控制轻内部转化。于是,萨一中将美国著名教育家和心理学家布卢姆的“目标教学法”与杜郎口中学“三三六高效课堂”教学思想加以融合吸收,经反复试验修正,内化生成“目标学习法”。
“目标学习法”可以解读为“四环节十步骤”:
第一个环节是“自学”,包含“独立学习”“对子学习”“小组学习”三个步骤。要义在于学生根据学案,在教师指导下,有计划地自学自悟、合作探究。
第二个环节是“展示”,包含“集体展示”和“个例展示”两个步骤。要义在于学生进行知识的迁移拓展运用,实现由暴晒问题到解决问题的升华。
第三个环节是“反馈”,包含“对子检查”“小组检查”“集体检查”三个步骤。要义在于对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进行检测巩固和记忆再现,达到融会贯通。
第四个环节是“总结”,包含“课堂小结”和“阶段总结”两个步骤。要义在于对知识点进行归纳提炼,由感性上升为理性。
“目标学习法”要求教师在吃透教材的基础上,理清知识体系,在进行课堂学习之前,明确告知学生所要达到的学习目标,从而做到有备而来。教学过程中,设法引导学生向既定目标靠拢,实现在单位时间内学生学会知识和形成技能的又好又多。
“目标学习法”,给萨一中打开一扇窗。不同基础的学生都能找到发挥自身潜能的机会,于是课堂气氛活了,时有灵感碰撞的火花。学生不再是被动接受灌输,而是主动参与探究:自学积极主动、聚精会神;讨论积极热烈、畅所欲言;展示生动活泼、激情澎湃。没有了以往教师的强加干预和严厉斥责,多了师生之间平等的对话与协作,学生主体地位得到有效落实。这种氛围唤醒的是人性,发展的是人格,成就的是人生。
“目标学习法”实现了三个转变。一是师生角色的转变:教师由逗哏变为捧哏,学生由捧哏变为逗哏;逗哏是主角,捧哏是配角。二是教学设计的转变:过去教师写的是教案,现在教师编的是学案;教案侧重于教什么、怎么教和教的步骤,学案考虑的是学生学什么、怎么学和学的过程。三是培养目标的转变:过去教学强调的是知识的数量,现在追求的是形成技能的质量。
“目标学习法”呈现出六大亮点。一是小班化管理:学生不超过45人,便于照顾“弱势群体”。二是教室改成学室:课桌不再是“纵横式”的排列,而是“圆桌式”的围坐。三是先学后教:在学生充分预习的基础上,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互动交流,教学相长。四是双色笔的运用:学生有不同学科的学习笔记,一般内容和普通环节用黑色笔记录,重点、难点和易混点用红色笔填补勾画。五是黑板的增加:学室除窗户一面外,其他三面都有黑板,分给6个小组展示和反馈使用。六是立体式评价:课堂上随时对学生学习进行量化评比记分,对教师的评价以学生是否“想学、会学、学会”为依据。“目标学习法”一改过去课堂教学应试化、程式化、功利化,压抑个性发展和创造思维的弊端,走出了“学生学不会、不想学,教师教不会、不想教”的泥潭,使学生真正成为课堂的主人。
执着——踏平坎坷路
课改,不仅是一种意识、思想、理念,也是义无反顾的行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是国家意志,没有商量的余地,已经使年龄偏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的部分教师难以应对。萨一中学习杜郎口中学,推行“目标学习法”纯粹是自发自愿,走周边学校未曾走过的路。
杜郎口中学创造了奇迹——使即将撤并的一所农村中学起死回生,一举成为全国课堂教学改革的旗帜。但在纷至沓来的参观考察“风暴”中,有的压根就没打算向他们学习什么,只是凑凑热闹放放风而已;有的当初心事重重,想借鉴他们的高效课堂模式,终因只浮于表层模仿,未潜入内核消化吸收,或者是没有耐心、领导更替等等外部因素以致半途而废;真正学有所成者屈指可数。正因如此,萨一中“伤筋动骨”的深层次课堂改革,难免遭到种种怀疑甚至反对。
“几千年来都是老师讲,孩子规规矩矩地听。现在娃娃们是围圈圈坐的,上课谁想说谁就说,乱哄哄一窝蜂,满地窜。这么混上三年,受害的可是咱们的孩子!”——家长的担心。
“学生是去念书的,他们要是能讲课,还念什么书?我看这是老师图清闲!就说哪一个聪明的能讲几句,别的学生嬉皮笑脸宾服他?”——社会的议论。
“我们成天教:念了又念、讲了又讲、抄了又抄还是教不会,现在让学生自学、学生讨论、学生自讲,这不颠倒黑白吗?”——教师的怨言。
来自各个层面、各个方向的担心和关心铺天盖地,此时干巴巴的申辩肯定苍白无力,而且也不能去申辩,只能一边耐心解释,一边埋头苦干,到时候事实胜于雄辩。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灵活协调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给青年教师鼓劲、给老教师减压、给学生松绑……一步步一环环稳扎稳打,“目标学习法”慢慢被广大家长及社会接受。
2012年,老校长王挨乐即将离任,这个土生土长的汉子有些愁眉不展,他不是留恋校长这把“交椅”,而是思索后继者能不能接过拼打了4年的课改“接力棒”。经过自愿报名、专家面试、述职演讲、投票选举一系列程序,原任副校长王胜以明显的优势胜出,这让老校长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
王胜是“目标学习法”的倡导者之一,内蒙古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他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不是教师“独霸”课堂,而是善于想“金点子”,把声音变成游戏,让学生读、学生讲、学生练,营造生活化英语的快乐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王胜在就职讲话时明确表示:要接过老校长的课改扁担,不管分量有多重,路程有多远,也要尽心竭力地挑下去!
教师既能成为课改的动力,也能成为课改的阻力。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形成团队精神固然十分重要,然而用规章制度加以保障同样必不可少。为此学校规定:分管副校长和教务主任每周巡检性听课不少于8节,教师每周互相听课不少于2节,教务处的课改培训、年级组的课改反思雷打不动。“名师工程”激励、《课改动态》引导、校园文化渲染,硬性鞭策和软环境渗透多管齐下,为“目标学习法”助力。
绩效工资发放,是多数学校的挠头事。王胜敢于碰硬,遵循“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原则按劳分配。两年来,在学校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挤出20多万元,向课改倾斜,作为撬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杠杆。
未来——风光无限好
6年的时间一晃而过,萨一中成功送出4届毕业生,中考成绩逐年攀升:
2011年,总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均居镇内中学之首;
2012年,27项评价指标中有9项名列全旗第一;
2013年,总均分和及格率跃居包头市“外五旗县”之冠。
谁都知道,考试成绩只能是说明教育教学的某个方面,新时代的教育观,更看重的是学生的能力以及他们今后的发展。请听几段学生“心语”。
新课堂让我学会很多——初一(6)班李丹阳
和小学相比,上中学后我们的学习方法变了:课前老师先给发学案,我们在小组里自主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不仅让我们在探求中掌握了知识,而且感觉很主动。我们到讲台上演讲享受到了自信,越发认真对待学习中的每一件事……
走向成功——初二(1)班苏敏
刚开始上这种课有点抓耳挠腮:要看学案、听同学讲解、听老师点拨……慢慢感觉很亲切,小组学习讨论看似松散,其实我们不能偷懒走神,精神是很集中的。学校的初衷是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质量,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成功。
感受“目标学习法”——初二(1)班王思瑶
接触“目标学习法”一年多了,让我感受到新型的师生关系,感受到课堂的欢乐,学习不再是一件苦恼的事。从被动的听课到主动的讲课,我们有了自主权,也有了责任。哪怕谁为小组赢得小小0.5分,也高兴得不得了;要是因为自己失误拖了小组的后腿,会觉得对不起大家……
土默特右旗是包头市一个极普通的农业旗县,经过课程改革的萨一中,开始被教育界同仁关注:
2011年4月,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二中学和长胜中学,同时派人前来考察“目标学习法”;同年3月,包头市教研工作现场会在这里召开,作为承办方的萨一中,校方作了题为《思变中求发展》的经验介绍。
2012年,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民族中学先后派人莅临该校参观学习。
2013年11月,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中学前来考察;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中学部主任田万隆,率领教研员深入该校,为“目标学习法”把脉。
2014年春夏,包头市第二十九中学和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的汉古尔河中学、兴仁中学、坤密尔堤中学相继派人前来取经学习……
萨一中的学生升入高中后,与别的学校的学生明显不同的是思维活跃、大胆发言。有时老师讲课正在兴头上,他们或举手或直接站起来,对质疑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开始老师们对这种“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很反感,认为扰乱课堂正常教学秩序,可慢慢发现这是极其可贵的“课堂现象”,往往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意外收获。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萨一中初中部,学生由2005年低谷时的355名,增加到2014年的1808名。学生选择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适合他们的发展。学生发展了,教师也得到发展。几年来,在课改阳光雨露的沐浴下,涌现出像李慧卿、李雨明等一大批市级教学能手和自治区优秀教师。是他们站在时代的潮头,引领全校教师同舟共济、风雨兼程,托起萨一中的蓝天。
当记者问及以后的打算时,刚刚步入中年的王胜校长语重心长中带着坚定:
刘备三请诸葛亮,我们三赴杜郎口中学(分别是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和2014年4月)。课程改革,越是到了纵深阶段,对教师的考量似乎越“苛刻”,既涉及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又涉及行为修养和人格魅力,因为学生所有学习,都是为其做人打基础的。课改就是要探求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源,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也许我们一时还不能给予学生(特别是家长的期待)满意的考分,但我们能够给予学生研究新问题、探求新知识、适应新环境、开拓新领域的勇气与意识,这是他们走向未来最实用的看家本领。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目标学习法”这条课改路,而且初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就要不遗余力地走下去……
我们相信,有巍巍大青山作伴,有滔滔黄河水同歌,萨一中的“目标学习法”课堂改革,一定会越走越宽阔、越走越平坦、越走越轻松、越走越光明。
执着——踏平坎坷路
课改,不仅是一种意识、思想、理念,也是义无反顾的行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是国家意志,没有商量的余地,已经使年龄偏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的部分教师难以应对。萨一中学习杜郎口中学,推行“目标学习法”纯粹是自发自愿,走周边学校未曾走过的路。
杜郎口中学创造了奇迹——使即将撤并的一所农村中学起死回生,一举成为全国课堂教学改革的旗帜。但在纷至沓来的参观考察“风暴”中,有的压根就没打算向他们学习什么,只是凑凑热闹放放风而已;有的当初心事重重,想借鉴他们的高效课堂模式,终因只浮于表层模仿,未潜入内核消化吸收,或者是没有耐心、领导更替等等外部因素以致半途而废;真正学有所成者屈指可数。正因如此,萨一中“伤筋动骨”的深层次课堂改革,难免遭到种种怀疑甚至反对。
“几千年来都是老师讲,孩子规规矩矩地听。现在娃娃们是围圈圈坐的,上课谁想说谁就说,乱哄哄一窝蜂,满地窜。这么混上三年,受害的可是咱们的孩子!”——家长的担心。
“学生是去念书的,他们要是能讲课,还念什么书?我看这是老师图清闲!就说哪一个聪明的能讲几句,别的学生嬉皮笑脸宾服他?”——社会的议论。
“我们成天教:念了又念、讲了又讲、抄了又抄还是教不会,现在让学生自学、学生讨论、学生自讲,这不颠倒黑白吗?”——教师的怨言。
来自各个层面、各个方向的担心和关心铺天盖地,此时干巴巴的申辩肯定苍白无力,而且也不能去申辩,只能一边耐心解释,一边埋头苦干,到时候事实胜于雄辩。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灵活协调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给青年教师鼓劲、给老教师减压、给学生松绑……一步步一环环稳扎稳打,“目标学习法”慢慢被广大家长及社会接受。
2012年,老校长王挨乐即将离任,这个土生土长的汉子有些愁眉不展,他不是留恋校长这把“交椅”,而是思索后继者能不能接过拼打了4年的课改“接力棒”。经过自愿报名、专家面试、述职演讲、投票选举一系列程序,原任副校长王胜以明显的优势胜出,这让老校长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
王胜是“目标学习法”的倡导者之一,内蒙古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他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不是教师“独霸”课堂,而是善于想“金点子”,把声音变成游戏,让学生读、学生讲、学生练,营造生活化英语的快乐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王胜在就职讲话时明确表示:要接过老校长的课改扁担,不管分量有多重,路程有多远,也要尽心竭力地挑下去!
教师既能成为课改的动力,也能成为课改的阻力。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形成团队精神固然十分重要,然而用规章制度加以保障同样必不可少。为此学校规定:分管副校长和教务主任每周巡检性听课不少于8节,教师每周互相听课不少于2节,教务处的课改培训、年级组的课改反思雷打不动。“名师工程”激励、《课改动态》引导、校园文化渲染,硬性鞭策和软环境渗透多管齐下,为“目标学习法”助力。
绩效工资发放,是多数学校的挠头事。王胜敢于碰硬,遵循“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原则按劳分配。两年来,在学校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挤出20多万元,向课改倾斜,作为撬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杠杆。
未来——风光无限好
6年的时间一晃而过,萨一中成功送出4届毕业生,中考成绩逐年攀升:
2011年,总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均居镇内中学之首;
2012年,27项评价指标中有9项名列全旗第一;
2013年,总均分和及格率跃居包头市“外五旗县”之冠。
谁都知道,考试成绩只能是说明教育教学的某个方面,新时代的教育观,更看重的是学生的能力以及他们今后的发展。请听几段学生“心语”。
新课堂让我学会很多——初一(6)班李丹阳
和小学相比,上中学后我们的学习方法变了:课前老师先给发学案,我们在小组里自主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不仅让我们在探求中掌握了知识,而且感觉很主动。我们到讲台上演讲享受到了自信,越发认真对待学习中的每一件事……
走向成功——初二(1)班苏敏
刚开始上这种课有点抓耳挠腮:要看学案、听同学讲解、听老师点拨……慢慢感觉很亲切,小组学习讨论看似松散,其实我们不能偷懒走神,精神是很集中的。学校的初衷是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质量,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成功。
感受“目标学习法”——初二(1)班王思瑶
接触“目标学习法”一年多了,让我感受到新型的师生关系,感受到课堂的欢乐,学习不再是一件苦恼的事。从被动的听课到主动的讲课,我们有了自主权,也有了责任。哪怕谁为小组赢得小小0.5分,也高兴得不得了;要是因为自己失误拖了小组的后腿,会觉得对不起大家……
土默特右旗是包头市一个极普通的农业旗县,经过课程改革的萨一中,开始被教育界同仁关注:
2011年4月,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二中学和长胜中学,同时派人前来考察“目标学习法”;同年3月,包头市教研工作现场会在这里召开,作为承办方的萨一中,校方作了题为《思变中求发展》的经验介绍。
2012年,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民族中学先后派人莅临该校参观学习。
2013年11月,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中学前来考察;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中学部主任田万隆,率领教研员深入该校,为“目标学习法”把脉。
2014年春夏,包头市第二十九中学和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的汉古尔河中学、兴仁中学、坤密尔堤中学相继派人前来取经学习……
萨一中的学生升入高中后,与别的学校的学生明显不同的是思维活跃、大胆发言。有时老师讲课正在兴头上,他们或举手或直接站起来,对质疑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开始老师们对这种“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很反感,认为扰乱课堂正常教学秩序,可慢慢发现这是极其可贵的“课堂现象”,往往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意外收获。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萨一中初中部,学生由2005年低谷时的355名,增加到2014年的1808名。学生选择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适合他们的发展。学生发展了,教师也得到发展。几年来,在课改阳光雨露的沐浴下,涌现出像李慧卿、李雨明等一大批市级教学能手和自治区优秀教师。是他们站在时代的潮头,引领全校教师同舟共济、风雨兼程,托起萨一中的蓝天。
当记者问及以后的打算时,刚刚步入中年的王胜校长语重心长中带着坚定:
刘备三请诸葛亮,我们三赴杜郎口中学(分别是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和2014年4月)。课程改革,越是到了纵深阶段,对教师的考量似乎越“苛刻”,既涉及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又涉及行为修养和人格魅力,因为学生所有学习,都是为其做人打基础的。课改就是要探求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源,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也许我们一时还不能给予学生(特别是家长的期待)满意的考分,但我们能够给予学生研究新问题、探求新知识、适应新环境、开拓新领域的勇气与意识,这是他们走向未来最实用的看家本领。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目标学习法”这条课改路,而且初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就要不遗余力地走下去……
我们相信,有巍巍大青山作伴,有滔滔黄河水同歌,萨一中的“目标学习法”课堂改革,一定会越走越宽阔、越走越平坦、越走越轻松、越走越光明。
执着——踏平坎坷路
课改,不仅是一种意识、思想、理念,也是义无反顾的行动。义务教育课程改革是国家意志,没有商量的余地,已经使年龄偏大、知识结构相对陈旧的部分教师难以应对。萨一中学习杜郎口中学,推行“目标学习法”纯粹是自发自愿,走周边学校未曾走过的路。
杜郎口中学创造了奇迹——使即将撤并的一所农村中学起死回生,一举成为全国课堂教学改革的旗帜。但在纷至沓来的参观考察“风暴”中,有的压根就没打算向他们学习什么,只是凑凑热闹放放风而已;有的当初心事重重,想借鉴他们的高效课堂模式,终因只浮于表层模仿,未潜入内核消化吸收,或者是没有耐心、领导更替等等外部因素以致半途而废;真正学有所成者屈指可数。正因如此,萨一中“伤筋动骨”的深层次课堂改革,难免遭到种种怀疑甚至反对。
“几千年来都是老师讲,孩子规规矩矩地听。现在娃娃们是围圈圈坐的,上课谁想说谁就说,乱哄哄一窝蜂,满地窜。这么混上三年,受害的可是咱们的孩子!”——家长的担心。
“学生是去念书的,他们要是能讲课,还念什么书?我看这是老师图清闲!就说哪一个聪明的能讲几句,别的学生嬉皮笑脸宾服他?”——社会的议论。
“我们成天教:念了又念、讲了又讲、抄了又抄还是教不会,现在让学生自学、学生讨论、学生自讲,这不颠倒黑白吗?”——教师的怨言。
来自各个层面、各个方向的担心和关心铺天盖地,此时干巴巴的申辩肯定苍白无力,而且也不能去申辩,只能一边耐心解释,一边埋头苦干,到时候事实胜于雄辩。学校领导班子成员灵活协调着遇到的每一个问题——给青年教师鼓劲、给老教师减压、给学生松绑……一步步一环环稳扎稳打,“目标学习法”慢慢被广大家长及社会接受。
2012年,老校长王挨乐即将离任,这个土生土长的汉子有些愁眉不展,他不是留恋校长这把“交椅”,而是思索后继者能不能接过拼打了4年的课改“接力棒”。经过自愿报名、专家面试、述职演讲、投票选举一系列程序,原任副校长王胜以明显的优势胜出,这让老校长一颗悬着的心放下了。
王胜是“目标学习法”的倡导者之一,内蒙古师范大学在职研究生毕业。他在多年的英语教学中,不是教师“独霸”课堂,而是善于想“金点子”,把声音变成游戏,让学生读、学生讲、学生练,营造生活化英语的快乐课堂,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王胜在就职讲话时明确表示:要接过老校长的课改扁担,不管分量有多重,路程有多远,也要尽心竭力地挑下去!
教师既能成为课改的动力,也能成为课改的阻力。统一思想、提高认识、转变观念、形成团队精神固然十分重要,然而用规章制度加以保障同样必不可少。为此学校规定:分管副校长和教务主任每周巡检性听课不少于8节,教师每周互相听课不少于2节,教务处的课改培训、年级组的课改反思雷打不动。“名师工程”激励、《课改动态》引导、校园文化渲染,硬性鞭策和软环境渗透多管齐下,为“目标学习法”助力。
绩效工资发放,是多数学校的挠头事。王胜敢于碰硬,遵循“多劳多得、优质优酬”的原则按劳分配。两年来,在学校经费十分紧张的情况下,每年挤出20多万元,向课改倾斜,作为撬动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杠杆。
未来——风光无限好
6年的时间一晃而过,萨一中成功送出4届毕业生,中考成绩逐年攀升:
2011年,总均分、及格率、优秀率均居镇内中学之首;
2012年,27项评价指标中有9项名列全旗第一;
2013年,总均分和及格率跃居包头市“外五旗县”之冠。
谁都知道,考试成绩只能是说明教育教学的某个方面,新时代的教育观,更看重的是学生的能力以及他们今后的发展。请听几段学生“心语”。
新课堂让我学会很多——初一(6)班李丹阳
和小学相比,上中学后我们的学习方法变了:课前老师先给发学案,我们在小组里自主解决问题。这种方法不仅让我们在探求中掌握了知识,而且感觉很主动。我们到讲台上演讲享受到了自信,越发认真对待学习中的每一件事……
走向成功——初二(1)班苏敏
刚开始上这种课有点抓耳挠腮:要看学案、听同学讲解、听老师点拨……慢慢感觉很亲切,小组学习讨论看似松散,其实我们不能偷懒走神,精神是很集中的。学校的初衷是点燃我们学习的热情,提高学习质量,所以我们要更加努力,争取更大的成功。
感受“目标学习法”——初二(1)班王思瑶
接触“目标学习法”一年多了,让我感受到新型的师生关系,感受到课堂的欢乐,学习不再是一件苦恼的事。从被动的听课到主动的讲课,我们有了自主权,也有了责任。哪怕谁为小组赢得小小0.5分,也高兴得不得了;要是因为自己失误拖了小组的后腿,会觉得对不起大家……
土默特右旗是包头市一个极普通的农业旗县,经过课程改革的萨一中,开始被教育界同仁关注:
2011年4月,巴彦淖尔市乌拉特前旗第二中学和长胜中学,同时派人前来考察“目标学习法”;同年3月,包头市教研工作现场会在这里召开,作为承办方的萨一中,校方作了题为《思变中求发展》的经验介绍。
2012年,呼和浩特市回民中学、呼和浩特市托克托县民族中学先后派人莅临该校参观学习。
2013年11月,包头市达茂旗百灵庙中学前来考察;2013年和2014年连续两年,自治区教育厅教研室中学部主任田万隆,率领教研员深入该校,为“目标学习法”把脉。
2014年春夏,包头市第二十九中学和位于呼伦贝尔大草原的莫力达瓦达斡尔自治旗的汉古尔河中学、兴仁中学、坤密尔堤中学相继派人前来取经学习……
萨一中的学生升入高中后,与别的学校的学生明显不同的是思维活跃、大胆发言。有时老师讲课正在兴头上,他们或举手或直接站起来,对质疑的问题表达自己的观点。开始老师们对这种“半路杀出的程咬金”很反感,认为扰乱课堂正常教学秩序,可慢慢发现这是极其可贵的“课堂现象”,往往有“一石激起千层浪”的意外收获。
“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萨一中初中部,学生由2005年低谷时的355名,增加到2014年的1808名。学生选择这里的一个重要原因是认为适合他们的发展。学生发展了,教师也得到发展。几年来,在课改阳光雨露的沐浴下,涌现出像李慧卿、李雨明等一大批市级教学能手和自治区优秀教师。是他们站在时代的潮头,引领全校教师同舟共济、风雨兼程,托起萨一中的蓝天。
当记者问及以后的打算时,刚刚步入中年的王胜校长语重心长中带着坚定:
刘备三请诸葛亮,我们三赴杜郎口中学(分别是2008年10月、2010年10月和2014年4月)。课程改革,越是到了纵深阶段,对教师的考量似乎越“苛刻”,既涉及专业素养和教学艺术,又涉及行为修养和人格魅力,因为学生所有学习,都是为其做人打基础的。课改就是要探求教育规律,回归教育本源,把教书与育人有机结合起来。也许我们一时还不能给予学生(特别是家长的期待)满意的考分,但我们能够给予学生研究新问题、探求新知识、适应新环境、开拓新领域的勇气与意识,这是他们走向未来最实用的看家本领。开弓没有回头箭,既然我们已经选择了“目标学习法”这条课改路,而且初步得到社会的认可,就要不遗余力地走下去……
我们相信,有巍巍大青山作伴,有滔滔黄河水同歌,萨一中的“目标学习法”课堂改革,一定会越走越宽阔、越走越平坦、越走越轻松、越走越光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