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我们的内涵发展之路

2014-09-23唐俊

内蒙古教育·综合版 2014年8期
关键词:学思教研学校

唐俊

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题记

2008年2月28日,乌兰察布市和集宁区两级人民政府从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出发,与北京师范大学联手创办了集宁附中。肩负着两级政府和北师大的光荣使命,学校领导班子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学习北师大各所属附校成功的办学经验基础上,结合地区实际,确立了“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高标准”的办学方向,全力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雅的校园文化,探索实践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建校几年来学校各个方面均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国家“和谐校园先进学校”“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教育质量示范校”。

一、精心打造“品行之师”“学问之师”

教师肩负着对学生启智、育德、益能、健体的使命,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内驱力的根本。要实现我们附中的教育梦,必须铸就一支具有人格魅力和学术造诣的 “品行之师”“学问之师”队伍。为此,我校一方面全面深化课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高雅的校园文化陶冶教师灵魂,以杜绝“三乱”的制度约束规范教师的品行。另一方面学习借鉴山东等地的经验,把师德建设与教师职业行为优化、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有机结合起来,以书写教育教学反思、以“四个精品(精品课堂、精品教案、精品导学案、精品训练)”为载体,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充分挖掘教师潜在的教育发展资源,激发师德在发展教育上的正能量。理念的更新、机制的改革,带来教师队伍面貌的变化,教师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用情培养每一颗心灵,用爱感化每一个生命已成为一种风气、一道风景。

与此同时,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研起来”等方式,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

“走出去”,是我校实施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起到了更新观念、博采众长的作用。学校每年都派出校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参加北师大基础教育对外合作办及附校举办的教学观摩、培训或研讨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管理经验、教学方式,解放教师的思想,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仅2013年就派出50多人学习。此外,学校还组织大批教师到区内外的一些名优高中,如河北衡水中学、山西怀仁一中、呼和浩特市二中等参观学习,拓宽教师视野,增进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

邀请名师进校园讲学,是学校实施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战略的又一个重要举措,其目的是通过名家名师的示教指导提升教艺,即借“他山之石”,攻“自家之玉”。学校曾先后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理学博士段玉山、首都师范大学博导吴伟、自治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田万隆、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教研员来校为教师解读地理、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导新课程理念和教材的使用,开展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培训。还邀请北师大基础教育对外合作办指导委员会委员乔荣凝、文学院文学博士张秋玲来校指导“学思课堂”和教学设计。此外,学校还邀请北京人大附中、北大附中等十多所中学的名优教师来校进行教师业务集训;邀请衡水中学、良乡附中、沙城附中教学一线的名师、骨干教师来校开展“同课异构”、示范教学、集体教研、教法研讨等活动。

另外,每年一次的教师业务考试、教师与学生一同参加高三模拟考试、校长推荐必读书籍读书活动,都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素质,促进了教师的内涵发展。

二、精心开展教研,提升团队素质

教研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学校教研活动的真正蝶变始于学校推进高效课堂改革。教师从起初的被动、抵触、盲目到现在的主动、积极、明确,每个教师都在向学科行家、课改能手的方向靠近。教研内容由狭窄的教材、学情研究,转变为教材、教法、学情、课例等多元性的探究;教研形式由单调的一人主讲、其他教师补充,变为多元化的培训研讨。运行轨迹主要表现如下:

组织区域展示。教科研处、各教研组每学期开展高效课堂展示研讨活动,包括教研组展示、学校展示、区教研室展示、互联校展示等,将高效课堂建设推向深入。

赛课展示。教科研处、教务处组织指导教师的论文大赛、教案设计大赛、教学能手、现代教育技术优质课大赛等活动,对优胜者给予双重奖励,同时推出去参加自治区内各级和北师大的各类教学比赛,搭建“人人参与、个个研究、全面发展”的展示平台。

听课、评课常态化。学校实行全员听评课制度,既要听同学科教师的课,也要听不同学科教师的课;既要日常推门听课,也要听各科组织的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以此面对面学习他人的教学技能、教学方法。领导、教师听课后进行交流、研讨,学习长处,弥补缺陷,提高教学效果。

组织教师参加北师大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培训及比赛。2014年3月,北师大基础教育对外合作平台组织各附校开展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培训及比赛,学校以此为契机,组织各教研组开展高效课堂“探讨小问题、研究小课题、制作微课程”活动,努力探究“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中的“真本质”“大智慧”“大道理”,进一步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方式,引发教学反思,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深化高效课堂建设。

校际之间的观摩与交流 。校际之间的观摩与交流是学校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与良乡附中、沙城附中定期举办教育教学研讨、高考研讨会,也到区内一些名优高中参观学习或观摩教学,还每年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全市课改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以此分享各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促进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化。

三、精心课改,打造高效“学思课堂”

我们深切地认识到:课改是国家意志,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教研水平提升后,学校要将工作重心聚焦课堂改革主题,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以理性、渐进的方式推进“学思课堂”建设。

“学思课堂”是受孔子教育思想启发形成的,它是人文的课堂,即以学生为本,师生之间传递友爱、善良与智慧的人格魅力的课堂;它是科学的课堂,即尊重学科知识的内涵、有趣味性的核心问题,呈现知识方式简捷、富有学习与思考的学识风范课堂。简言之,就是师生共同在不断的学习与思考中,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影响学生的课堂。

“学思课堂”的“学思”同时指向学生和教师,要求在教师先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教师首先会思考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想问、敢问、爱问、善问;同时,要求教师的课堂使命就是导学、导思,通过到位的导、有效的导、智慧的导,在全新的课堂里,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体验、参与、交流、合作、展示,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现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学思课堂的具体要求:首先是集体备课,在备课时确定一周内每课时的核心问题,进行“学与思”的环节及教学设计;其次是教案设计,教案设计要围绕核心问题(课堂教学主线),合理设置情境,呈现对重难点进行分析和突破的方法及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中围绕“四条主线”,坚持“四个必须”,做好“四项落实”。在课下优化知识落实过程中强调研读课标、考纲、教材,研究教材习题,解读高考试题,对新旧知识进行“覆盖式练习”,对周练习和月检测试题的有效性要严格精选和优化,保证习题的效益最大化。

学思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格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废止了“满堂灌”“题海战”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辨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总之,我们的一切工作皆从教师、学生的需求出发,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向全国一流名优高中奋进。

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题记

2008年2月28日,乌兰察布市和集宁区两级人民政府从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出发,与北京师范大学联手创办了集宁附中。肩负着两级政府和北师大的光荣使命,学校领导班子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学习北师大各所属附校成功的办学经验基础上,结合地区实际,确立了“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高标准”的办学方向,全力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雅的校园文化,探索实践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建校几年来学校各个方面均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国家“和谐校园先进学校”“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教育质量示范校”。

一、精心打造“品行之师”“学问之师”

教师肩负着对学生启智、育德、益能、健体的使命,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内驱力的根本。要实现我们附中的教育梦,必须铸就一支具有人格魅力和学术造诣的 “品行之师”“学问之师”队伍。为此,我校一方面全面深化课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高雅的校园文化陶冶教师灵魂,以杜绝“三乱”的制度约束规范教师的品行。另一方面学习借鉴山东等地的经验,把师德建设与教师职业行为优化、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有机结合起来,以书写教育教学反思、以“四个精品(精品课堂、精品教案、精品导学案、精品训练)”为载体,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充分挖掘教师潜在的教育发展资源,激发师德在发展教育上的正能量。理念的更新、机制的改革,带来教师队伍面貌的变化,教师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用情培养每一颗心灵,用爱感化每一个生命已成为一种风气、一道风景。

与此同时,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研起来”等方式,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

“走出去”,是我校实施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起到了更新观念、博采众长的作用。学校每年都派出校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参加北师大基础教育对外合作办及附校举办的教学观摩、培训或研讨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管理经验、教学方式,解放教师的思想,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仅2013年就派出50多人学习。此外,学校还组织大批教师到区内外的一些名优高中,如河北衡水中学、山西怀仁一中、呼和浩特市二中等参观学习,拓宽教师视野,增进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

邀请名师进校园讲学,是学校实施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战略的又一个重要举措,其目的是通过名家名师的示教指导提升教艺,即借“他山之石”,攻“自家之玉”。学校曾先后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理学博士段玉山、首都师范大学博导吴伟、自治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田万隆、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教研员来校为教师解读地理、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导新课程理念和教材的使用,开展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培训。还邀请北师大基础教育对外合作办指导委员会委员乔荣凝、文学院文学博士张秋玲来校指导“学思课堂”和教学设计。此外,学校还邀请北京人大附中、北大附中等十多所中学的名优教师来校进行教师业务集训;邀请衡水中学、良乡附中、沙城附中教学一线的名师、骨干教师来校开展“同课异构”、示范教学、集体教研、教法研讨等活动。

另外,每年一次的教师业务考试、教师与学生一同参加高三模拟考试、校长推荐必读书籍读书活动,都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素质,促进了教师的内涵发展。

二、精心开展教研,提升团队素质

教研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学校教研活动的真正蝶变始于学校推进高效课堂改革。教师从起初的被动、抵触、盲目到现在的主动、积极、明确,每个教师都在向学科行家、课改能手的方向靠近。教研内容由狭窄的教材、学情研究,转变为教材、教法、学情、课例等多元性的探究;教研形式由单调的一人主讲、其他教师补充,变为多元化的培训研讨。运行轨迹主要表现如下:

组织区域展示。教科研处、各教研组每学期开展高效课堂展示研讨活动,包括教研组展示、学校展示、区教研室展示、互联校展示等,将高效课堂建设推向深入。

赛课展示。教科研处、教务处组织指导教师的论文大赛、教案设计大赛、教学能手、现代教育技术优质课大赛等活动,对优胜者给予双重奖励,同时推出去参加自治区内各级和北师大的各类教学比赛,搭建“人人参与、个个研究、全面发展”的展示平台。

听课、评课常态化。学校实行全员听评课制度,既要听同学科教师的课,也要听不同学科教师的课;既要日常推门听课,也要听各科组织的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以此面对面学习他人的教学技能、教学方法。领导、教师听课后进行交流、研讨,学习长处,弥补缺陷,提高教学效果。

组织教师参加北师大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培训及比赛。2014年3月,北师大基础教育对外合作平台组织各附校开展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培训及比赛,学校以此为契机,组织各教研组开展高效课堂“探讨小问题、研究小课题、制作微课程”活动,努力探究“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中的“真本质”“大智慧”“大道理”,进一步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方式,引发教学反思,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深化高效课堂建设。

校际之间的观摩与交流 。校际之间的观摩与交流是学校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与良乡附中、沙城附中定期举办教育教学研讨、高考研讨会,也到区内一些名优高中参观学习或观摩教学,还每年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全市课改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以此分享各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促进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化。

三、精心课改,打造高效“学思课堂”

我们深切地认识到:课改是国家意志,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教研水平提升后,学校要将工作重心聚焦课堂改革主题,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以理性、渐进的方式推进“学思课堂”建设。

“学思课堂”是受孔子教育思想启发形成的,它是人文的课堂,即以学生为本,师生之间传递友爱、善良与智慧的人格魅力的课堂;它是科学的课堂,即尊重学科知识的内涵、有趣味性的核心问题,呈现知识方式简捷、富有学习与思考的学识风范课堂。简言之,就是师生共同在不断的学习与思考中,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影响学生的课堂。

“学思课堂”的“学思”同时指向学生和教师,要求在教师先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教师首先会思考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想问、敢问、爱问、善问;同时,要求教师的课堂使命就是导学、导思,通过到位的导、有效的导、智慧的导,在全新的课堂里,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体验、参与、交流、合作、展示,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现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学思课堂的具体要求:首先是集体备课,在备课时确定一周内每课时的核心问题,进行“学与思”的环节及教学设计;其次是教案设计,教案设计要围绕核心问题(课堂教学主线),合理设置情境,呈现对重难点进行分析和突破的方法及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中围绕“四条主线”,坚持“四个必须”,做好“四项落实”。在课下优化知识落实过程中强调研读课标、考纲、教材,研究教材习题,解读高考试题,对新旧知识进行“覆盖式练习”,对周练习和月检测试题的有效性要严格精选和优化,保证习题的效益最大化。

学思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格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废止了“满堂灌”“题海战”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辨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总之,我们的一切工作皆从教师、学生的需求出发,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向全国一流名优高中奋进。

教师要时刻铭记教书育人的使命,甘当人梯,甘当铺路石,以人格魅力引导学生心灵,以学术造诣开启学生的智慧之门。

——题记

2008年2月28日,乌兰察布市和集宁区两级人民政府从满足人民群众对优质高中教育的需求出发,与北京师范大学联手创办了集宁附中。肩负着两级政府和北师大的光荣使命,学校领导班子在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学习北师大各所属附校成功的办学经验基础上,结合地区实际,确立了“高起点、高质量、高品位、高标准”的办学方向,全力打造优秀的师资队伍,开展课堂教学改革,构建高雅的校园文化,探索实践先进的教学管理模式,走内涵式发展之路……建校几年来学校各个方面均取得了跨越式发展,成为国家“和谐校园先进学校”“自治区示范性普通高中”“北京师范大学基础教育合作办学平台教育质量示范校”。

一、精心打造“品行之师”“学问之师”

教师肩负着对学生启智、育德、益能、健体的使命,是学校内涵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内驱力的根本。要实现我们附中的教育梦,必须铸就一支具有人格魅力和学术造诣的 “品行之师”“学问之师”队伍。为此,我校一方面全面深化课改、加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落实教师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以高雅的校园文化陶冶教师灵魂,以杜绝“三乱”的制度约束规范教师的品行。另一方面学习借鉴山东等地的经验,把师德建设与教师职业行为优化、教育教学能力提升有机结合起来,以书写教育教学反思、以“四个精品(精品课堂、精品教案、精品导学案、精品训练)”为载体,开展师德建设活动,充分挖掘教师潜在的教育发展资源,激发师德在发展教育上的正能量。理念的更新、机制的改革,带来教师队伍面貌的变化,教师用心关爱每一位学生、用情培养每一颗心灵,用爱感化每一个生命已成为一种风气、一道风景。

与此同时,我们通过“走出去”“请进来”“研起来”等方式,加快教师的专业成长。

“走出去”,是我校实施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战略的一个重要举措,起到了更新观念、博采众长的作用。学校每年都派出校领导、中层干部、教研组长、骨干教师参加北师大基础教育对外合作办及附校举办的教学观摩、培训或研讨活动,学习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管理经验、教学方式,解放教师的思想,更新教师的教学观念。仅2013年就派出50多人学习。此外,学校还组织大批教师到区内外的一些名优高中,如河北衡水中学、山西怀仁一中、呼和浩特市二中等参观学习,拓宽教师视野,增进学校之间的沟通交流。

邀请名师进校园讲学,是学校实施教师培训、促进教师专业成长战略的又一个重要举措,其目的是通过名家名师的示教指导提升教艺,即借“他山之石”,攻“自家之玉”。学校曾先后邀请华东师范大学理学博士段玉山、首都师范大学博导吴伟、自治区教研室中学语文教研员田万隆、北京市东城区教育局教研员来校为教师解读地理、历史新课程标准,指导新课程理念和教材的使用,开展新课程教学模式的培训。还邀请北师大基础教育对外合作办指导委员会委员乔荣凝、文学院文学博士张秋玲来校指导“学思课堂”和教学设计。此外,学校还邀请北京人大附中、北大附中等十多所中学的名优教师来校进行教师业务集训;邀请衡水中学、良乡附中、沙城附中教学一线的名师、骨干教师来校开展“同课异构”、示范教学、集体教研、教法研讨等活动。

另外,每年一次的教师业务考试、教师与学生一同参加高三模拟考试、校长推荐必读书籍读书活动,都极大地提升了教师素质,促进了教师的内涵发展。

二、精心开展教研,提升团队素质

教研是教学质量的生命线,也是教师专业成长的必由之路。学校教研活动的真正蝶变始于学校推进高效课堂改革。教师从起初的被动、抵触、盲目到现在的主动、积极、明确,每个教师都在向学科行家、课改能手的方向靠近。教研内容由狭窄的教材、学情研究,转变为教材、教法、学情、课例等多元性的探究;教研形式由单调的一人主讲、其他教师补充,变为多元化的培训研讨。运行轨迹主要表现如下:

组织区域展示。教科研处、各教研组每学期开展高效课堂展示研讨活动,包括教研组展示、学校展示、区教研室展示、互联校展示等,将高效课堂建设推向深入。

赛课展示。教科研处、教务处组织指导教师的论文大赛、教案设计大赛、教学能手、现代教育技术优质课大赛等活动,对优胜者给予双重奖励,同时推出去参加自治区内各级和北师大的各类教学比赛,搭建“人人参与、个个研究、全面发展”的展示平台。

听课、评课常态化。学校实行全员听评课制度,既要听同学科教师的课,也要听不同学科教师的课;既要日常推门听课,也要听各科组织的优质课、示范课、观摩课。以此面对面学习他人的教学技能、教学方法。领导、教师听课后进行交流、研讨,学习长处,弥补缺陷,提高教学效果。

组织教师参加北师大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培训及比赛。2014年3月,北师大基础教育对外合作平台组织各附校开展微课程与翻转课堂培训及比赛,学校以此为契机,组织各教研组开展高效课堂“探讨小问题、研究小课题、制作微课程”活动,努力探究“小现象、小策略、小故事”中的“真本质”“大智慧”“大道理”,进一步引导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方式,引发教学反思,引领教师专业成长,深化高效课堂建设。

校际之间的观摩与交流 。校际之间的观摩与交流是学校教研活动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我们不仅与良乡附中、沙城附中定期举办教育教学研讨、高考研讨会,也到区内一些名优高中参观学习或观摩教学,还每年组织骨干教师参加“全市课改教师送教下乡”活动,以此分享各校教育教学改革的经验和成果,促进课堂教学研究的深化。

三、精心课改,打造高效“学思课堂”

我们深切地认识到:课改是国家意志,在教师专业化成长、教研水平提升后,学校要将工作重心聚焦课堂改革主题,充分发挥教师的智慧,以理性、渐进的方式推进“学思课堂”建设。

“学思课堂”是受孔子教育思想启发形成的,它是人文的课堂,即以学生为本,师生之间传递友爱、善良与智慧的人格魅力的课堂;它是科学的课堂,即尊重学科知识的内涵、有趣味性的核心问题,呈现知识方式简捷、富有学习与思考的学识风范课堂。简言之,就是师生共同在不断的学习与思考中,用教师的人格魅力和学识风范影响学生的课堂。

“学思课堂”的“学思”同时指向学生和教师,要求在教师先学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在教师首先会思考的前提下,鼓励学生在课堂上想问、敢问、爱问、善问;同时,要求教师的课堂使命就是导学、导思,通过到位的导、有效的导、智慧的导,在全新的课堂里,学生真正成了学习的主人,他们体验、参与、交流、合作、展示,学习能力、思考能力、表现能力和自主管理能力都得到了充分的开发。

学思课堂的具体要求:首先是集体备课,在备课时确定一周内每课时的核心问题,进行“学与思”的环节及教学设计;其次是教案设计,教案设计要围绕核心问题(课堂教学主线),合理设置情境,呈现对重难点进行分析和突破的方法及过程。在课堂教学过程的优化中围绕“四条主线”,坚持“四个必须”,做好“四项落实”。在课下优化知识落实过程中强调研读课标、考纲、教材,研究教材习题,解读高考试题,对新旧知识进行“覆盖式练习”,对周练习和月检测试题的有效性要严格精选和优化,保证习题的效益最大化。

学思课堂打破了传统课堂以教师为中心的格局,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废止了“满堂灌”“题海战”的教学方式,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内在动力,培养了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了学生的科学思辨能力,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基础。

总之,我们的一切工作皆从教师、学生的需求出发,努力创办人民满意的教育。“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今后,我们将继续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力向全国一流名优高中奋进。

猜你喜欢

学思教研学校
研学农谷 产教研学
学思践悟强思想 砥砺初心再出发
我的学思历程
An Analysis of Li’s Prose The Great Goal with Gee’s “the Seven Building Tasks”〔*〕
学思结合敲响语文学习之门
学校推介
学思磨党性 信奉廉洁路
新型教研——说题的感悟
强化学习意识,共建和教研
I’m not going back to school!我不回学校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