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比较阅读,彰显高效

2014-09-23梁艳红

七彩语文·教师论坛 2014年7期
关键词:道理寓意成语

梁艳红

在研读小语教材中,我发现苏教版五上第8课《成语故事》和第12课《伊索寓言》在内容和形式上有相似点,有可比性,所以,我决定采用比较阅读,将知识内容串联,两课并上,压缩课时,这样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一、 勇于发现,梳理两课的有机关联

学习这两篇课文前,我布置学生按要求认真预习这两课,扫清课文字词障碍,通过查资料,了解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的来源。第二天上课时,在同学们交流的基础上,我引导学生把两课作比较,使学生明白,成语是语言中经过长期使用、意义完整、表达精炼、含义丰富的固定短语。在语句中,它作为一个整体来运用,主要来源于历史故事、寓言故事、神话和其他传说,以及古典文学作品;而寓言,是通过假托的故事来说明某种道理或教训的作品,往往是带有教育、讽刺和劝诫的文学作品。这样鲜明的比较,使学生清楚了成语故事和寓言故事的概念和区域,为下面的学习和今后区别成语故事与寓言故事做了强有力的铺垫。

二、 敢于挑战,尝试个性化理解故事

两课中的六个小故事,学生从小就比较熟悉,耳濡目染,加上课前预习,所以我决定把这堂课交给学生,让他们自主学习,以讲带学。学生用自己的语言先讲讲两课中的六个小故事,然后畅所欲言,谈谈对故事的理解。教学中,我发现这种教学方法更能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吸引他们的注意力。学生故事讲得生动、有趣,语言流畅,神采飞扬,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学生通过自己的感悟和语言,把一个个小故事加以润色,变成了“自己的故事”,讲得娓娓动听,引来班里同学阵阵欢笑。最精彩的是,学生在理解中能彰显个性,他们一个个举起小手,大胆地、充分地发表了自己对寓意的理解,思维活跃,想象丰富,由此课文的重点也被轻松突破了。这堂课,从头至尾紧紧抓住了学生的精气神,迁移着学生情感线不断变化而升华,激励学生主动参与学习,他们的人格魅力与个性特点得到了充分展现,同时也充分体现了教材的趣味性。两课并一课的比较式学习,在“短时间”内产生了“长效应”。

三、 突破重点,角色朗读提炼感受

故事讲完了,成语和寓意理解了,学生的热情依旧激荡。我抓住这一契机进一步推波助澜,调动起学生更高的热情,鼓励他们抓住故事中人物对话、神态、动作的描写,揣摩人物说话时的语气,按照自己独特的感悟,分角色朗读课文,在读中感受寓意,获得教益。学生阅读兴趣高,表现欲强,根据已有阅读经验,学生能快速、准确地把握人物对话的语气,体会人物情感变化,把课文朗读得有声有色,个别学生还积极到讲台上来表演,把故事演绎得声情并茂,给大家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四、 展开比较,提高学生赏析能力

相同文体的阅读材料比较,我竭力引导学生发现这两篇课文什么地方相同,什么地方不同,提高了学生辨别鉴赏的能力。在学生交流补充的基础上,老师归纳总结(课件出示):

个性比较:成语固有合适寓言故事的分类,主要是在讲述故事的目的上有不同。成语故事的目的是补充成语没有完全表达的内容,使成语更容易理解;寓言故事的目的就是讲述道理,两者不矛盾,只是分类不同。寓言故事说的事情一般都是不存在的,都是人编的,主人公可以是人,可以是动物,也可以是无生物;而成语故事大多都是真实的,有历史记载的。

共性比较:一些成语故事本身就是一个寓言故事,但不能因此就说成语故事就是寓言故事。学习成语,不仅能让我们懂得很多的知识、道理,而且能为我们的习作增添色彩;学习寓言故事,能让我们明白道理,在情节高度凝练的故事中得到揭示。

五、 凸显高效,彰显文章结构特点

有比较才有鉴别。学习任务即将结束时,我引导学生对两课进行比较,用板书的形式整理故事内容,使之形成鲜明的对比,进一步在学生头脑中留下深刻印象,提高学习效果,便于理解和记忆。通过比较教学,教师可以帮助学生串联相关知识,构成知识的有机体,有助于丰富学生的知识网络,能由此及彼,触类旁通。学生还可以在比较中进行筛选和吸收,将知识内化,形成自己的个性,透彻了解文章的深刻内涵,逐步提高语文能力、分析能力和文学鉴赏水平。

(作者单位:宁夏青铜峡市三小)

猜你喜欢

道理寓意成语
道理都懂,为什么过不好这一生?
美好寓意品芝麻
盛放的寓意
不好听,却很有道理
《绿野仙踪》中隐含的颠覆性寓意
模仿老鹰的乌鸦
道理
拼成语
猜成语
喜欢你,有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