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吴昌硕:一生书画只为相思

2014-09-22荷衣蕙带

百家讲坛 2014年11期
关键词:吴家吴昌硕篆刻

荷衣蕙带

吴昌硕出身书香门第,八岁就能作骈文,也曾因为调皮被父母关在屋里。虽然被要求面壁思过,他却拔了一枚铁钉在砖上刻刻画画,不知疲倦。从那时起,他就迷上了篆刻。吴家清贫,买不起刻刀,印石,他就用废铁磨刀在砖石上练习,还因为废寝忘食的刻练导致双眼昏花,甚至把无名指给凿伤了,又由于缺医少药、没有及时医治,使得无名指烂掉了半截。

少年吴昌硕矮小瘦弱,常年穿着一袭灰布长衫,因为极其痴迷刻印,不喜与人往来,背地里大家都叫他“小和尚”“呆头”。这样的穷矮矬是很难得到女孩子青睐的,好在,他遇到了独具慧眼的章氏。

章氏同样出身书香门第,她看重的是吴昌硕专注刻苦的品质和过人才华。1860年,16岁的吴昌硕与章氏订婚。章氏对自己的认可通过亲人之口传人吴昌硕的耳中,他对这个还未过门的妻子充满了感激。

时局动荡,太平天国并没有给大家带来太平。清军和太平军在浙西激战,附近百姓纷纷离家逃难。许多人家把已出聘的女子送往夫婿家中,未过门的章氏也被父亲送到了吴家。仓促中,这对未婚夫妇还未成婚,吴家就决定也逃难避祸。因为婆婆的身体不适合长途跋涉,章氏就主动要求留下来照顾婆婆。离别时,章氏羞涩地把一双亲手缝制的布鞋塞给了吴昌硕。虽然和章氏在一起的时间很短,但她的娴淑秀丽、知书达理却深深地刻在了吴昌硕心里。

一路上,吴昌硕父子避于荒山野谷,历尽艰辛,却始终挂念着家中人。天不遂人愿,章氏既要尽心照顾婆母,还要想办法周全吃穿用度,日子过得捉襟见肘。1862年三月,就在这个莺飞燕舞的季节,正值青春年华的章氏却因为饥饿和疾病而谢了芳菲。因无力购置棺木,章氏被安葬在庭前的桂花树下。

同年,吴昌硕终于回到了家乡,他期盼着与母亲和妻子团聚,却没料到,盼来的是阴阳永隔。悲痛欲绝中,他拿起锄头疯狂地寻找着章氏的遗骸,希望能重新将她安葬。但桂花树旁四处是战后的残砖断瓦,已经找不到明确的标记,他挖了又挖,却遍寻不见。他痴痴地坐在园中,望着渐渐升起的月亮,清辉如水,多像伊人离别时满目的柔情,而今却只能遥遥相望……

自此以后,年轻的吴昌硕就断了儿女情长,把心和章氏一起葬在了家乡。1865年,他来到安吉(今属浙江湖州)参加科举,并考中了秀才。在安吉,他生性淡泊、不谐世俗,和父亲经过艰辛劳作,开辟了“芜园”,过着晴耕雨读的日子。芜园在父子的打理下草木葳蕤,生机盎然。芜园不荒,真正荒的是他的心。他把无处安放的热情都付诸书籍、篆刻和书法上。日子就这样平淡地过去,不知不觉中到了1872年。这一年,距章氏离世已经整整十年。禁不住家人苦苦劝说和亲朋的热心张罗,大龄青年吴昌硕续娶了施氏。

此后,吴昌硕以极大的热情开始了他的学艺道路。29岁时,他向同乡学习画梅花,开始了从书法到绘画的过渡。之后的几年,他辗转于杭州和苏州之间,一边做小吏,一边拜名师,与苏杭金石书画名流切磋技艺,博采众长。经过思想的淬炼和岁月的提纯,吴昌硕完成了“直从书法演画法”的华丽转身。

40岁时,吴昌硕梦到了原配夫人章氏。梦中惊醒,秋雨如愁,落满庭院,仿佛又回到家乡那个离别的时刻,他提笔写下了《感梦》:“相见不疑梦,旧时此裙布。别来千万语,含意苦难诉。”在这个冷雨敲窗的夜晚,他写的悼亡诗虽然远不如潘岳、元稹,近不如纳兰性德,但是他的真情却不逊于他们任何人,甚至更沉郁真挚。思念如雨,漫浸了整个世界,在寒夜里飘落无数。

老来多健忘,唯不忘相思。他不曾说过,相思却始终挂在心里。1909年,已经65岁的吴昌硕又一次梦到了章氏。梦中惊醒,只见窗外清辉如水,明月高悬。与明月的对视中,他仿佛又看到了章氏的眼眸。于是他刻下了“明月前身”这枚印章,并在印侧刻下了章氏的背影像和“原配章夫人梦中示形,刻此作遣像觀,老缶别名缶卢记”的铭文。晚年的吴昌硕被日本人尊为“印圣”,其篆刻已经达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然而这方“明月前身”却是在最亲密友人的协助下才勉强完成的。那一刀刀刻下去,飞溅的不是粉尘石屑,而是他埋在心底不愿触碰的痛。

命途多舛的吴昌硕在晚年迎来了他人生最辉煌的时刻,69岁成为西泠印社的第一任社长,70岁被推举为上海书画协会首任会长……“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吴昌硕不仅事业彩霞满天,就连笔下也是飞彤流霞,经过数十年积累,他不仅在笔墨上有了自己独到的领悟,在用色上也有了大胆和创新的实践,西洋红就是他率先用于国画上的。

他一生嗜好梅花,笔下的梅枝铁骨铮铮,无不流露着削金刻石的力度,而梅花则是圆润中不乏刚劲,在西洋红浓郁明亮的色泽映衬下,怒放张扬。梅花是他眼中冰肌铁骨绝世姿的人间仙品,章氏则是他心中绿衣素华绝纤尘的隔世红颜,所以他的梅花图上常常钤(qian,盖章,盖印)印那一方“明月前身”印鉴。

1927年冬,在上海寓所里,中国最后一位传统文人画家吴昌硕与世长辞。按照他的遗嘱,家人把他与章氏、施氏合葬在超山宋梅亭的后面。一生引梅为知己的吴昌硕,可以与今生挚爱的女子共眠于十里梅林深处,他一生的相思也终于可以在这一刻放下了。

编辑/葡萄

猜你喜欢

吴家吴昌硕篆刻
六尺巷头说吴家
离奇面杖港
六尺巷
用劲刻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
吴昌硕真迹换“真迹”
养生八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