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写小说与当局长

2014-09-22何申

阅读 2014年9期
关键词:京剧团前程文化局

写小说与当局长,看似风马牛不相及,但这两者在我身上曾是一段有趣的往事。1984年元旦后,我走马上任,仼承德地区行署文化局局长,当时我33岁。在那之前,我是地委宣传部科长。一年之内,从干事到正处(没当过副科副处),连跃四级。

那时我写小说已经好几年了,作品在外发了一些。幸好我留个心眼,没用本名,好多人都不和道。那可是纯粹的业余写作,甚至像做地下工作,偷着写,可不敢让人知道。在领导眼里,老何工作有魄力,能写能讲,公道正派,能独当一面,所以才破格重用,前程一片光明。

当时文化局下有承德话剧团(演过青松岭)、京剧团以及电影公司、新华书店、群艺馆、文保所等一大堆事业单位,局内科长40多岁,干事50来岁,排一排,顶数我最年轻资历最浅。一讨论个事,老同志一张嘴多是早先哪哪个局长在时,我们是怎么干的……你说,这活我可怎么干?

我有法子,诸位能耐不都比我大吗?都想说了算,那好,咱各司其职。有空了我就下乡,到大山里去,抓基层文化站建设。一辆北京吉普,连司机一共三四个人,往前排上一坐,哼着小曲,顺着山道就开下去。不打招呼,到某个乡镇下车,先看看有没有文化站。有的乡干部挺横,喊找谁呀瞎看啥?自报家门说我是地区文化局的,司机说是局长,相当于你们县委书记。对方马上换了笑脸,咱也不怪人家,谈笑依然,商谈基层文化工作。

当时承德地区有二百多个乡镇,几年里我差不多都跑个遍。经过上下共同努力,全区文化站建设在全省领先,在全国榜上有名。而且,我得到的那些小说创作素材,绝对是一般作家靠“深入生活”得不到的。你去了,人家未见得跟你说。我去了是工作,他得主动说,说了我好给他拨钱建房购书。

肚里有干货,我再写小说,乡下的那些人和事就如潮水一般涌出来,哪里还用自己编,捋顺了就行。下乡抗旱,住大车店,整天和乡镇干部在一起忙这忙那。回来就写了中篇《乡镇干部》,一炮打响,遂成文坛写乡镇干部的专业户。往下又有《村长》《村民组长》《穷县》《穷乡》等一大批作品。渐渐这事就瞒不住了。去省里开会,有人问我你们承德出了个作家何申,你知道是谁吗?旁人说就是他。啊?你一个局长还有精力写小说!这在当时是不被体制思维接受的。

这期间,承德话剧团整建制归省,我代表承德,事情办得顺畅,双方都很愉快。京剧团改培训中心,大部分人员调出,去了地直最好的单位,事后老科长们都说想不到这么好的想法最后能落实。虽然大家认定老何干得不错,但上面有一种说法是:如果他不写小说,不是能干得更好吗?

此话一槌定音:当局长写小说是不务正业。在当时,凡是天天晚上去单位看书学习的干部,都被认定是勤奋工作的干部。我去不了,就那點业余时间,我得猫在家写小说,还不接待任何人。明讲,公事公办,有事单位谈。想送瓶酒,门都敲不开。开大会讲,我有工资还有稿费,那些用不着的,免了。

工作好赖自有公论,上级多数情况下也开通,1987年让我去省委党校中青班学习,半年。开班之时讲,毕业将提拔重新分配,学员都很兴奋,学习期间忙着为下一步做准备,找朋友会同学拜访老领导,星期天出去跑一天,回来上楼都费劲。一看我还在屋闷头写,说你就靠这小说有啥前程。我说前程不前程我管不了,但这一天我收获6000字。结果呢,快毕业了,又有了新精神:不从党校学员中提拔干部了。有人懊悔说白来了一趟。我说我可没白来,理论也学了,还写了好几个中篇。

我当文化局长六年。工作上从没有人说不咋着。但也没有任何一个鼓励过说你小说写得不错。后来不一样了,外出参观学习,接待方领导说知道你们那有避暑山庄,还有个作家何申,我爱看他的小说还有电视剧。这边赶紧说对对对,我们都是好朋友,他的小说,我们也喜欢……

为本地扩大影响,可以理解。现在若当局长的又能著书立说,是锦上添花才气横溢。当初当局长写小说,是一心二用不务正业。别处不知道,那时像我这样的,承德没有第二个人。

(摘自《今晚报》)

贵刊编辑部领导:上文作者:何 申

猜你喜欢

京剧团前程文化局
400年古城墻崩塌敲響了文化局管理保護好政府的文化財產的警鐘
線上虛擬場景豐富文化體驗
梨园蓓蕾初绽放,百年灯小薪火传
铭记来时路 赓续永向前
油 灯(外一首)
在前程似锦的早上醒来
狂热的爱是他极度自负
京剧《李慧娘》赢得了青年观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