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每人都是一盏灯

2014-09-22仲达明

阅读 2014年9期
关键词:那串桔子钢丝

仲达明

初三那年,我成绩并不好,在教室里,坐在一个不起眼的角落。元宵节的前一天,班主任给大家布置了一个作业:每人亲手制作一盏灯,第二天晚上,班级要举行一个灯会。同学们兴奋异常,一个个跃跃欲试,准备一显身手。

我想到冰心《小桔灯》这篇文章。记得当时课堂上,我就疑问怎么把桔子皮制作成灯?但当时实在没有提问的勇气,或者说,害怕暴露自己的愚笨——书没有看懂,也没有想像力——自然不敢问。可在我心里,别人对灯的制作过程一定明白透亮。我决定借这个机会,也去买几个桔子回来,试着做一個看看。虽然有模仿之嫌,但毕竟可以交差。

当天下午,我拿出零花钱,去学校门前的小市场买了几个桔子,又从学校商店买了一支蜡烛。我用刀子削去三分之一的桔皮,挖出桔瓣。当一个杯状的桔皮碗呈现在面前的时候,我才想起自己根本没有按照课文中的说法去做。我有点恨自己的愚笨。

但我还是决定自己解决问题。要把蜡烛放进去,必须把蜡烛切断,并且要在小桔杯的底部插一根细扫帚枝固定蜡烛。但上面怎么办,如何能提在手里?在桔皮的开口边打几个洞,穿上绳,系在一根小树枝上即可。但我担心灯里的蜡烛烧断绳子,决定改用细钢丝。

于是,我又到学校的车棚里寻找钢丝。恰巧,有一辆破自行车躺在边上,满身灰尘,车刹的钢丝断在一边。我从车刹的钢丝绳上一缕一缕地把钢丝弄断。

回到宿舍,穿上钢丝,系上木棍,我的一盏模仿冰心的灯很快做成。我提在手里,有一种小小的成就感,心想冰心战乱年代制作的灯和我的相比,也不会好到哪里去。

但当我看到剩下的桔子,还有几根钢丝,觉得似乎可以再创造一下。于是,我又制作出四个插上蜡烛的灯碗,用钢丝每隔十厘米系一个。这样,我便做成了一串小桔灯。害怕挑灯的木棍受力太大,我又找了一根粗一点的棍子。做完这一切,我把灯放到床底的一只鞋盒里,把棍子放在上面,像什么事也没有发生一样去上自习。

第二天,课间和午休,很多男生女生都用买来的彩纸做灯,虽然颜色各异,但形状都大同小异。

晚上,班主任带着自己七八岁的儿子来到教室,欣赏他的学生们的作品。为了烘托气氛,先把灯关了,大家在黑暗中把自己做的灯一盏一盏点亮。一根火柴过后,一盏彩色的纸灯亮了;一根火柴过后,又一盏彩色的纸灯亮了……教室里一时间亮起十多盏灯,很有一种迷离的诗意。欢呼声一阵高过一阵。

我在角落里,把五盏串起来的灯放到桌上,一盏一盏点亮。这时,并没有引起大家的注意。但当我把那串灯提起,教室里一下子多了一串桔红色的小灯笼,立体的,每一盏之间隔着相同的距离。我提在手里,同学们在一阵惊叫声中纷纷回头,接着,报以一阵热烈的掌声……

那是我有生以来风头出的最大一次。毫无疑问,我是那晚的冠军。听了班长的建议,我把那串灯,送给了班主任的儿子,当作元宵节礼物。小家伙爱不释手,提着很是得意。

一个星期以后的课间,班主任似乎是偶然间遇到我,把我叫到一边,笑着对我说:“你的灯做得那么好,虽然你在角落里,灯也把你照亮了。每个人都是一盏灯,只要亮着,只要你想被人发现,没有人能阻挡你的光芒。”

从那以后,我整个人似乎脱胎换骨,课堂上敢举手回答老师问题,甚至错漏百出、结结巴巴也毫无惧色。几个月后的中考,我虽然没有像班上几个尖子生那样考进重点高中,但还是出人意料地和班上其他十多个同学一同考入一所普通高中。

那串灯让我明白,只要我想把自己照亮,我就能把自己照亮。

(摘自《演讲与口才》)

猜你喜欢

那串桔子钢丝
旧钢丝球防下水道被头发堵
葡萄架下
雨声
最高贵的……
桔子味
桔子熟了
黄昏
桔子熟了
钢丝上的笑声
桔子吃不出苹果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