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职《电工基础》一体化课堂教学改革实践
2014-09-22姚华青
摘要:本文研究了高职院校在《电工基础》课堂教学中引入“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效果,并提出了自己的看法。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 理论知识 职业能力 探索与实践
1 高职《电工基础》课程教学改革的引入
《电工基础》是电信类专业的基础课程之一,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在学习时要求学生理论联系实际,通过实践方式加强对课程内容的理解与掌握。对学生而言,加强专业实践锻炼不仅是课程学习的需要,更是职业发展的客观要求。但从总体来看,该课程的教学效果却一直不够理想,最主要的原因是教学实践课与理论课的分离,使理论和实践联系的不够紧密,存在时间和空间上的差距,很难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且实验教学学时安排较少,形式较为单一,内容较为固定。很多的定理、定律、公式和分析方法只是通过课堂教学的方式灌输给学生,使本身理解分析能力不强的高职学生无法及时消化吸收,久而久之,学生逐渐对课程失去了学习兴趣,严重影响了学习效率和教学质量。
因此,如何改进教学方法,创新课程机制,高质量地完成《电工基础》课程的教学任务,引导学生掌握电路分析的基本定律定理和分析方法,又提高其实验组织能力和技术应用能力,是困扰《电工基础》课程教学的一大难题。
2 《电工基础》课程一体化课堂教学改革的理念
基础教育改革必须着力于学生学习方式的转变,以改革教育模式为重点,选择科学的课堂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热情。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法作为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统一,符合当前课程教育发展需要。在《电工基础》课程中逐渐引入“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方法,即将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融为一体,在课堂上通过实验来验证各种理论知识:即电路定律定理和分析方法,改善学生对《电工基础》较抽象理论知识的理解力,学生通过对实际电路的电压、电流和阻值的测量,较容易地去理解电压电流参考方向、欧姆定律、基尔霍夫电压电流定律、电位的概念、支路电流法、叠加定理、戴维南定理、谐振电路特点,使本来各种概念定律定理的枯燥的理论教学,在实验室里变得简单生动和形象,学生在理解了各种电路基础理论知识的同时,其动手能力、组织能力和协调能力也有了较大的提高,教学效果可以得到较好地提升。
在《电工基础》的课堂教育环节,授课教师应积极应用一体化课堂教育模式,通过选取课程项目,制定学习任务和课程目标的方式激发学生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将电工课程教学任务重新整合,把原来分离的理论、实验、实训、实习四个环节融为一体,让学生在完成具体实践项目的过程中来构建相关的理论知识,并发展职业能力。并将仿真技术、多媒体技术融合于整个教学过程,即实现“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倡导边讲边练,讲练结合,实践与教学同步。通过对理论和实践的有机结合将会使枯燥乏味的知识兴趣化,抽象的概念具体化,深奥的理论形象化。
3 《电工基础》课程一体化课堂教学具体改革内容
3.1 编写并出版适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教材。换用自己编写的,反映改革思路的《电工技术项目教程》的教材。有了先行一步自编出版的《电子技术项目教程》的成功经验,使得本书的编写更为成熟。项目内容直接影响着整个教学环节的质量,因此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具体事例的方式增强授课效果,提升课堂教学的趣味性。课程项目开发研究以专业岗位调研、工作任务分析为基础,开发主体由学校教师、课程专家、毕业学生等组成。该教程以电工技术中的典型项目为载体,通过合理设计项目把职业岗位需求与理论教学内容紧密结合起来,按照工作过程,重新序化电工技术课程内容,结合计算机仿真技术,融合理论与实践,选择难度适中,跟高职学生岗位贴近,社会现实联系紧密的项目任务,以此为载体来创设适合“教、学、做”一体化的学习情境,以提高学习效率,提升教学质量。
3.2 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实验平台的设计
对《电工基础》课程进行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方案的设计,教学的总体思路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①课程目标的设计
知识目标:理解和掌握电路的基本概念、基本定律及基本定理及验证方法;掌握交、直流电路的理论分析方法和实验测定方法。
能力目标:通过一体化教学使学生不但具有电路正确分析能力和电路基本测试能力,而且具有搜集资料能力,电路故障排除能力,团队协作能力。
其他目标:通过一体化使学生提高逻辑思维与判断能力,提高动手能力,提高独立思考,提高自学与专业能力,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
②教学方法的设计:“教学做”一体化教学安排在电工一体化实训室,整个教学过程分为5个阶段来完成,分别是信息收集、制定计划、目标实施、项目评价和总结反思。一体化课堂的教学以项目教学法为主。
③课程内容的设计:课程项目任务有:基本电参量的测量和分析、直流电路的测试和分析、动态电路的测试与分析、日光灯照明电路的安装、低压配电线路的分析和设计、变压器的检测与设计、三相异步电动机控制电路的设计等7个项目。
3.3 基于实验平台,课堂“教学做”一体化的实施
通过分阶段来完成一体化教学,即通过信息收集、制定计划、目标实施、项目评价和总结反思几个阶段来完成一体化教学任务,一般来说“教学做”一体化教学以四节课连上为宜。
①信息收集:如:在直流电路分析与测试项目中的戴维南定理的参数的测定及定理的验证的一体化教学中,首先老师要在精心备课的前提下,用非常通俗和简单方法来介绍戴维南定理,提问学生:对于一条有负载电阻RL的外电路,接在一个较复杂的含源电路的两端,这个含源电路对负载RL来说,相当于什么?很多学生都会回答:此含源二端电路相当于是电源——这就是戴维南定理。用这种方式来介绍戴维南定理,学生很容易理解此定理。然后老师布置本次课的工作任务:在给出一含源电路的情况下,一是用什么方法测得电压源的电压UOC和电源内阻RO,二是如何验证含源二端网络跟UOC和RO是等效的。接着在教师的指导和帮助下引导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最后达到融会贯通的目的。
②制定计划:在教师的指导下,学生分组对项目进行讨论。确定测量戴维南等效电路参数的方法和验证含源二端网络与戴维南等效电路等效的方法,学生可以对测量戴维南等效参数的多种方法中任选一种,并制定具体工作计划,确定项目实施的步骤和程序,确定测量的仪器和工具。至于要证明UOC和RO和原来的含源电路为等效,这部分的实验内容要学生进行设计,让学生先讨论等效电路实验证明的方法,在制定这一计划时教师的指导一定要适度、适时、适法,提高计划的针对性和目的性。
③目标实施:学生按指定计划开始实践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不断地巡回指导各小组实践,发现问题,给予解决指导。比如电路连线是否正确,测量点的选择是否正确,电压表电流表的连接是否正确,电阻串并联是否正确,电压表电流表量程档的选择是否正确,读数的记录是否正确,这些都需要老师进行耐心仔细全面地进行检查指导,并及时指出学生在项目完成过程中的缺陷与不足,提高学生的理解力。讲解中教师要充分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多种教学方法相结合,以提升教学效果。并依托计算机技术、多媒体技术、电路仿真技术、网络技术等教学资源,对教学过程不断地进行优化设计。例如,含源电路的等效电路证明时,利用仿真软件把相同的负载电阻RL分别接到含源电路和含源电路的等效电路上,负载电阻流过的电流和负载电阻的端电压一定是分别都相等的,这样很直观地证明了两个电路的等效,让同学们明白了等效只能是对负载电阻而言的。
④项目评价:即学生在完成项目内容后,并对项目中存在的问题作出科学分析,再由授课教师进行跟踪评价。整个评价主要包括小组自评、小组互评以及教师评价三部分内容,通过项目评价学生进一步明确了项目指定的意义,提高了学习的针对性,从而提升了授课效果。
⑤总结反思:在这一过程当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其主体作用,通过课程教授和课程学习两个环节引导学生反思,找出自身存在的一些缺陷与不足,并及时改进,不断完善其理论知识结构。
3.4 变革考核方式。《电工基础》“教学做”一体化课程考核采用形成性考核和终结性考核相结合的方法,实现课程评价过程的动态化。形成性考核的评定在该课程的一体化教学中进行,即在一体化教学实施中的项目评价阶段中来完成。一般来说一体化教学评价侧重过程,强调学生要通过项目实践不断提升其综合素养和专业实践技能。到了期末教师将课程各项目的内容进行包装整合,布置一个综合项目,学生从理论计算分析、设计实施方案、到测量计算的结果等几个阶段来实现。该课程学生成绩形成性考核部分一般占到总评成绩的60%左右,终结性考核部分占到40%左右。
4 一体化教学实施过程中要注意的几个关键问题
4.1 选准选对项目
项目是整个“教学做”一体化教学的核心,由教师规划和设计。因此,在选择项目内容时,教师一定要从具体实际出发,充分考虑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接受能力,并以企业的岗位需求为依据适当增加一些企业内容,提高项目计划的针对性,同时具体内容还需要在实际教学中进行不断地调整和改进,也就是说项目的内容要经过一段时间的试用后才能确定。
4.2 注意教师角色的转换
教师不再是课程的领导者,而是项目的促进者,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具备扎实的理论基础,还要拥有丰富的相关实践经验,引导和鼓励学生广泛参与课堂互动,加强沟通交流,不断提升其学习效果。而且对于目前高职学生的学习状况和学习能力,要在一体化教学中让学生一下完全实现自主学习的可能性不大,需要有一个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过程,这就要求教师要有足够的耐心精心设计“适合”学生学习的教学环节,而且在每一个项目的教学方法设计上有对学习能力培养的逐次递进提高的过程,通过一个学期的教学,通过《电工基础》的一体化教学,让学生学习到知识的同时,更是提高了各种能力。
4.3 改变学生学习习惯,使其尽快适应“教学做”一体化教学
让学生学会在实际情境中学习,学会自我指导,能不断思考分析,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在教学中想方设法让学生既动手又动脑,通过各个教学环节的设计,让学生从被动式接受学习方式中慢慢解脱出来,从完成老师的任务被迫式学习开始,逐渐变成自主自发地探究来解决老师提出的一系列问题,从而完成一个个学习项目。在项目教学中老师必须时刻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兴趣成为学生不断探索的最强动力,通过这样的良性循环,来改变学生的学习习惯。加强引导改变学生的学习观念,让学生明白职业教育是就业教育,其目的是提高学生技能的培养,而不是为了应付考试,只有把知识转化为能力才能好就业,就好业。
参考文献:
[1]张春艳,徐开军.项目教学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科技创新导报,2009(33):152.
[2]葛笑寒,苏丽敏.基于“教学做一体化”的电力电子课程教学设计[J].科技信息,2011(32).
[3]廖小玲,张继平.浅谈《电工基础》课程的一体化教学[J].时代报告,2012(11):096.
[4]陈香武.项目教学法在《电工基础》教学中的应用[J].吉林教育,2009(5):42-43.
作者简介:姚华青(1967-),女,浙江永康人,学士,浙江邮电职业技术学院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电工电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