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对策

2014-09-22刘俊富向雅玲

关键词: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刘俊富 向雅玲

摘要:在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积极探讨其有效的方式方法,是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内在要求,同时也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的战略需要。本文在整体把握马克思主义“三化”理论的基础上,针对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存在的问题,提出相应的对策。

关键词:马克思主义 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 对策

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明确指出“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坚持不懈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全党、教育人民”。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对于高校来说,是培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现代化事业接班人的需要。高校应立足以人为本,使大学生从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普及对象逐渐成长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信仰者、践行者和传播者。

1 当代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基本内涵

所谓中国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的实际情况进行结合,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形成具有中国特色的新理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强调的是将马克思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同时利用马克思主义真理解决中国特殊国度的问题。所谓时代化就是将马克思主义融合时代特征,通过吸收时代内容,进一步使得马克思主义紧跟时代步伐,马克思主义时代化强调马克思主义与时代特征相结合,利用马克思主义解决时代的问题,进一步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所谓大众化就是为了使人民大众便于理解、接受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和基本观点,将其通俗化、具体化,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强调马克思主义与人民群众相互结合,进一步解决马克思主义如何为群众所掌握,以及转化为物质力量的问题。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三者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补充、相互促进,是一个相互统一的有机体。

2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意义

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大学生的头脑,这是高校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重点所在,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于完成“培养什么人,怎么培养人”的战略任务具有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2.1 大学生自身发展的现实需要 大学生是十分宝贵的人才资源,同时又是青年中的骨干力量,在全面实施科教兴国和人才强国战略的过程中,大学生更是建设和谐社会的中坚力量。近年来,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快速发展,拜金主义、道德滑坡等社会问题在意识形态领域、社会生活领域中频繁出现,进而对大学生产生不良影响。因此,在高校,通过积极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坚定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信念,对大学生自身发展非常重要。

2.2 国内外形势发展的客观要求 在国际范围内,西方的敌对势力通过“西化”、“分化”的政治图谋颠覆我国的意图从未改变,大学生作为一群重要的人群,是西方敌对势力重点争夺的对象。在国内,随着改革的不断深入,经济体制日趋完善,反映到思想领域,价值观念必然会出现多样化,甚至会出现疏离主流意识形态的现象。在这种情况下,面对这样的社会环境,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成为高校义不容辞的重要任务。

2.3 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过程中,当代大学生作为建设者和接班人,高校需要对其重点进行马克思主义三化教育,这直接关系到中国共产党的凝聚力和战斗力,关系到党的事业后继有人,同时影响和制约着马克思主义的发展。马克思主义三化的重要对象就是大学生,在当前的历史形势下,高校作为推进传播马克思主义的前沿阵地,要通过对大学生组织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同时不断创新马克思中国三化的工作途径,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对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理论成果进行普及和推广,进一步储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所需的人才,这是马克思主义的本质要求。

2.4 全社会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迫切需要 在开展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的过程中,当代大学生是一个重要群体,只有他们认同、接受和信仰马克思主义,才能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才能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更广泛的传播。

3 当前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存在的问题

通过对西北几所高校的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与访谈,总结出当前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过程中主要存在以下的问题。

3.1 大学生自身存在的问题 当代大学生的马克思主义信仰状况主流是积极向上的,但是同样存在部分大学生缺乏马克思主义观,以及接收马克思主义教育困难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没有深刻理解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和马克思主义的内涵;二是缺乏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的认识,当代大学生具有较强的政治敏锐性,但是“重专业技能、轻思想理论”的现象也普遍存在着。

3.2 师资方面存在的问题 一是专职思想政治教师方面。目前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上没有严格的教师准入制度,对于承担这门课程教学任务的教师来说,其中一些不具备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水平和能力,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弱化了教学效果,挫伤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二是辅导员队伍方面。辅导员作为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骨干力量,在工作过程中,一味地侧重专业技能,忽视了思想理论,进而削弱了马克思主义理论知识的教学效果。

3.3 思想政治理论教育与实际相脱节 高校在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存在理论与现实相互脱节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一是在推进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过程中,一些高校普遍侧重宣传和理论研究,没有真正体现实际的推进工作;二是在实践生活中,一些有指导意义的理论研究成果没有得到应用。

3.4 课程组织存在的问题 据了解,对于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教学,在部分高校中普遍存在不重视的现象,思政教育与专业教育之间尚未建立协调机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影响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效果;同时思政教育内部运行机制不健全,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效率受到影响。

此外,在高校推动马克思主义三化的过程中还有存在着认识不到位、制度不健全、经费不能落实、理论与实际相脱节、手段落后以及辅导员队伍素质亟待提高等问题。应该建立素质优良的宣传队伍,构建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不断创新“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方式方法。

4 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大众化的思路

本文认为高校整体上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必须坚持理论联系实际的方法,遵循如下的思路进行展开。

4.1 以哲学社会科学课题研究为依托,推进马克思主义三化的理论研究 高校需要对大学生进行积极的引导,在一定程度上以马克思主义学和哲学社会科学的研究成果为依托,在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哲学社会科学研究的作用,便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三进”工作的展开和推广,同时将科研与育人进行相互结合,帮助大学生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

4.2 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主渠道的作用,传授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最新成果 马克思主义三化是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的一项系统工程,必须通过充分发挥思想政治理论课的主渠道作用,不断提高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实效,使思想政治理论课成为大学生真心喜爱、终生受益、毕生难忘的课程;必须通过日常思想政治教育的主阵地与校园文化建设的有力抓手,形成马克思主义三化的有效教育合力,最终使大学生真正树立马克思主义信仰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想。一是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内容方面。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和社会大环境的变化下,思想政治理论课的教学必须适应新的变化和要求,加强对大学生进行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思想政治教育和道德教育。二是关于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方法方面。要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增强教学的针对性和说服力,切实提高“两课”教育的实效性;要处理好教材体系和教学体系的关系;要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要合理利用多媒体、互联网等现代化教学手段,提高马克思主义理论课的吸引力。

4.3 坚持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的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 一是校园文化平台。在多彩的文化、科技和体育等校园文化活动中,不断地融合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组织开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宣传教育活动,进一步构建校园精神文化;在学校精神、学校品格、学校发展目标以及学生评价评估体系中,进一步融合当代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同时构建和谐的校园制度文化。

二是以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为主要载体,培养大批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在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过程中,充分利用“青年马克思主义者培养工程”,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借助学校环境掀起学习马克思主义的热潮;通过聘请马克思主义理论教育方面的专家学者,组织开展学术讲座、广播、校报、网络论坛、教师博客等形式的各种活动,构建全方位、多渠道的马克思主义传播平台,进一步帮助学生形成学习马列、信仰马列、宣传马列的良好的环境氛围,在推广马克思主义三化教育的过程中,充分发挥马克思主义理论社团的示范、辐射作用。

三是网络平台。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网络成为青年的宠儿,在这种情况下,通过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研究成果对大学生进行武装,通过互联网进一步牢牢占领网上舆论阵地。为此,学校可以在校园网上建立互动平台,以及QQ群等,对于教师来说,要通过开设相应的电子邮箱、微博等,同时提供相应的论题,在一定程度上让大学生自由发表各自的意见,同时提出相应的问题,进而使教师给予积极的引导。

四是社会实践平台。对于大学生来说,社会实践是最好的老师,要通过社会实践,帮助大学生进一步理解、运用知识。在教学过程中,要积极搭建社会实践平台,结合他们的思想特点、成长规律等,进而帮助大学生培养马克思主义实践育人体系。

4.4 以思想政治工作制度建设为保障,构建马克思主义三化教育的长效机制 高校在教育教学过程中,积极引导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三化,通过对大学生思想政治工作体制进行不断地创新,进一步构建思想政治教育的长效机制,进而在一定程度上将教育引导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三化视为一项政治任务,建立健全党委统一领导、党政群齐抓共管、有关部门各负其责的领导体制。

综上所述,高校推进大学生马克思主义三化是一项长期的、艰巨的、复杂的任务,应坚持理论与实际相结合、充分发挥高校的阵地作用、主渠道作用和载体作用,坚持和运用马克思主义,以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为依托,以育人为本,创新宣传教育载体,转变工作观念,学习和传播马克思主义,创新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参考文献:

[1]吴佩芬.近年来我国关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J].理论与现代化,2013(01).

[2]江胜尧.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实践路径[J].人民论坛,2011(09).

[3]周川.加强高校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必要性与实效性探究[J].教育理论与实践,2011(09).

[4]邱云.关于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实效性的思考[J].毛泽东思想研究,2011(07).

[5]马玉海,夏小华,张月.近五年来高校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研究综述[J].科技视界,2014(02).

课题项目:

西安工程大学哲学社会科学研究项目资助(项目编号:2013ZXSK17)。

作者简介:

刘俊富(1979-),工程师职称,任职于西安工程大学党委组织部,研究方向:思想政治教育和党建。

猜你喜欢

时代化大众化中国化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不断推动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评《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时代化研究》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现代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质量观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互动式』是理论宣讲大众化的有效途径
在文化认同的基础上推进马克思主义大众化
马克思主义大众化的路径选择
“时代化”视角下的毛泽东思想——兼论“国际时代”与“国内时代”及其关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