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人机的利齿
2014-09-22郑惠文王一军
郑惠文+王一军
在上世纪60年代,美国空军和海军在越南北部上空执行攻击和侦察任务时,作战飞机频繁被北越地面高炮和苏制SA-2导弹击落。为了减少飞行人员的损失,当时的措施之一就是用装有摄像机的瑞安BQM-34“火蜂”无人靶机执行最危险空域的侦察任务。“火蜂”由DC-130运输机在北部湾上空投放,完成任务后由降落伞回收。
1964年8月20日,装有摄像机的瑞安公司147A无人机,代号为“飞火”(后重新命名为“萤火虫”),首次从冲绳的嘉手纳空军基地起飞,侵入中国领空执行侦察任务。在东南亚爆发冲突后,该无人机作战部队被转移到南越边和空军基地。1964年10月11日,在北越执行首次照相侦察飞行任务和一项名为“山姆嗅探器”的任务,用以记录SA-2导弹制导和引信所使用的无线电信号。
尽管当时“萤火虫”损失巨大,但仍被认为是非常有效的(仅在1972年就飞行了570架次),并激发出美军方在对敌防空压制任务中使用“火蜂”无人机的想法。为此,1971年美国空军启动了“柠檬”计划,给BQM-34A配备了电视摄像机、数据链路以及2个挂架,用来搭载光电制导武器,如210千克重的AGM-65“小牛”空地导弹,或是900千克的罗克韦尔GBU-8滑翔弹药。
“火蜂”BGM-34B此后也安装了前视红外成像传感器以提升昼/夜任务能力,以及用于投掷激光制导炸弹的激光指示器。1974年,该无人机挂载Mk81空地弹药进行了测试。该弹为113千克重的激光制导炸弹,具有串联式火箭发动机和大型尾翼。
“柠檬”计划最后的机型是BQM-34C,可执行侦察和攻击双重任务。但在1979年,武装“火蜂”试验中队被解散。主要原因是,在没有GPS的时代,无人机导航精度不足,因此,无人机作为攻击机并不可靠,而且也缺乏有人飞机的任务灵活性。
美军无人机趋向多用途化和武装化
虽然早在越南战争时期,美国就将装备了鱼雷的舰载无人反潜直升机QH-50投入使用,而后瑞安航空公司的BQM-34“火蜂”无人机也进行了武器发射试验,显然,技术的局限并不能保证无人机有效地使用武器,因此无人机在随后的时间里还是被作为传感器平台来使用。真正意义上的武装无人机出现在2001年底,在阿富汗战争中,美国空军为通用原子公司的MQ-1“捕食者”无人机装备了AGM-114C“海尔法”反坦克导弹。
美国空军在1999年的科索沃战争中曾广泛使用RQ-1无人侦察机,尽管其能有效发现目标,但当攻击机响应召唤,抵达预定空域时,目标往往已经转移了。因此,美空军为其无人机装备武器的兴趣在逐年递增。
2001年2月,美军内华达州内利斯空军基地开始对“捕食者”进行改装试验:为其安装激光指示器,加固机翼,保证其能够外挂2枚“海尔法”导弹。9·11事件发生5天后,配备导弹的RQ-1运抵阿富汗,并于2001年10月1日进行了第1次实战飞行。RQ-1的武装型被命名为MQ-1,即多任务型。MQ-1的作战效能比较显著,2002年3月,1架MQ-1发射“海尔法”导弹摧毁了一个位于山顶的塔利班机枪掩体,这个掩体曾一直牵制着美国陆军突击队,而此前美军出动了多架次的F-15和F-16战机都未能有效摧毁这一目标。
MQ-1无人机随后用于执行美国中央情报局掌管的海外“法外处决”行动。2002年11月,1架MQ-1L无人机在也门摧毁了搭载基地组织重要人物哈尔蒂的汽车,美国指控此人策划了2000年10月美国“科尔”号(DDG-67)驱逐舰自杀式袭击事件。在也门,由无人机实施的武装突袭行动一直持续到今天。
2003年5月,为打击巴基斯坦西北部的基地组织和塔利班目标,MQ-1B“捕食者”无人机开始了袭击行动。到2010年,突袭次数增长到了最高峰的122次。2011年4月,MQ-1B参加了在利比亚上空的军事行动,并于2个月后袭击了索马里青年党训练营。
最大起飞重量1040千克的MQ-1B能够携带2枚“海尔法”导弹,或者4枚雷声公司的AIM-92“毒刺”空空导弹,还有报道说其或可携带6枚雷声公司AGM-176B“格里芬”轻型空地导弹。
通用原子公司MQ-1C“灰鹰”无人机重量约1633千克,目前正在美国陆军服役。该机带有4个挂架,能够携带4枚“海尔法”或8枚“毒刺”,或是4枚MBDA公司GBU-44“蝰蛇打击”激光寻的滑翔弹。2010年6月,该机的预生产型第一次被部署到了伊拉克。当前,美国陆军正在逐渐使用MQ-1C取代其第一代武装无人机—MQ-5A/B“猎人”。“猎人”武装无人机的实战应用较少,在很大程度上该机型仅仅是一种临时措施。该机型较为著名的战例是2007年9月,在伊拉克,1架MQ-5A发射1枚“蝰蛇打击”导弹,击毁了1辆汽车,炸死了2名刚刚埋设完炸弹的武装分子。
MQ-9“死神”无人机起飞重量4760千克,是功能更为强大的涡轮螺旋桨无人机,装备有6个机翼挂架,最多可携带16枚“海尔法”导弹,但通常的配置是4枚“海尔法”导弹、2枚230千克重的GBU-12“宝石路Ⅱ”激光制导炸弹,预计未来还可能挂装GBU-38联合攻击弹药。目前MQ-9已出口英国10架,意大利6架,法国18架。
美国AAI公司的RQ-7“影子200”无人机起飞重量为170千克,目前在美国陆军和海军陆战队中服役,澳大利亚、意大利、巴基斯坦、土耳其和瑞典的军队也使用该型无人机。2010年,美国陆军发起一项计划,为RQ-7无人机制造合适弹药。项目后期,美海军陆战队接手了这一计划。中选导弹或为德事隆(Textron)防务系统公司29千克重的BLU-108/B,该弹能够抛撒4枚3.4千克重的“斯基特”子弹药。
美军无人机的各型弹药
面向无人机应用的制导弹药,首先要尽可能降低弹药重量,从而使平台能够携带尽可能多的弹药。而战斗部的小型化则意味着弹药打击精度必须有大幅度的提升。就精确制导技术而言,激光制导无疑是最成熟的。在其40多年的战术应用已经证明,这种制导方式可以使弹药的打击精度提升到5米以内。而如果进一步增加卫星制导用于弹药的中段导航,那么就可以对弹药飞行弹道进行修正,同时减少目标照射时间。即便在弹药飞行过程中,激光照射意外终止,弹药也能根据卫星定位数据实施较为精确的攻击。endprint
激光制导火箭
最简单的激光制导导弹是空射激光制导火箭,有多种型号,大多是在常规无制导火箭弹上附加激光制导控制组件而形成的。较为先进的是英国BAE系统公司在“怪蛇-70”火箭弹所设计的先进精确杀伤武器系统(APKWS)。其发射重量为14.8千克,长1.942米,具有1100~5000米的有效射程。2012年9月,BAE系统公司获得美国海军的合同,为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的MQ-8B“火力侦察兵”无人直升机加装APKWS系统。该机起飞重量1430千克,每架可携带2个3联装APKWS发射器。美国海军还计划在2016年前后为形体更大,起飞重量达2722千克的MQ-8C无人直升机配装APKWS。
除BAE系统公司的APKWS外,洛克希德·马丁公司也在“怪蛇-70”火箭的基础上研制了直接攻击制导火箭(DAGR)。目前该火箭可能已经投入有限数量的生产,主要配备伊拉克军队的“米-17”、“米-171”直升机以及ATK公司AC-208B轻型螺旋桨式飞机。
美国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ATK)还与以色列埃尔比特系统公司合作开发了先进制导战术火箭(GATR)。该火箭保留了“怪蛇-70”的MK66火箭发动机,新设计了战斗部和尾翼,采用了埃尔比特研制的新型寻的器。
“海尔法”导弹
到目前为止,大多数无人机挂载的武器都是50千克级的“海尔法”和230千克的GBU-12制导炸弹,其中前者单价约8万美元,后者约为19000美元。“海尔法”导弹具备超声速飞行能力,可大大减少目标规避的机会,同时其打击精确,产生的附带伤害较少,但对于攻击人员和一般无装甲车辆,其价格过于昂贵。在“海尔法”系列导弹中,AGM-114P是针对高空无人机,特别是MQ-1和MQ-9而开发的。其主要特点是,具备适应较低温度(-35℃)的能力,有效增加了离轴发射角,有资料称,其能达到90°。而目前AGM-114P正在逐步被AGM-114R所替换,后者配用多用途战斗部,能够打击多种目标。它采用全新的惯性测量单位(IMU),能够与发射平台的侧面和后方的目标交战。寻的器经过改进,面对雾霭环境时有更好的性能。针对不同的目标,AGM-114R能够优化飞行弹道,提高杀伤效能。一旦因为穿过云层丢失目标,导弹仍能够进行目标获取。AGM-114R弹长1.63米,直径178毫米,发射重量为49.4千克,其中串联战斗部9千克,以高弹道和射后锁定模式作战时,其最大射程为8000米。
“硫磺石”导弹
MBDA公司的双模制导“硫磺石”(DMB)导弹在结构上是“海尔法”的衍生型,但它有新的火箭发动机,战斗部和寻的系统。该弹发射初段和中段为半主动激光制导,至弹道末段,切换为主动毫米波雷达制导,可打击速度快、机动性高的目标。其发射重量为50千克,总长1.80米,弹径180毫米。未来该弹或许将用于英国MQ-9无人机,提供真正的全天候能力。
“蝰蛇打击”导弹
GBU-44/B“蝰蛇打击”是美国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蝙蝠”反装甲子弹药的空射衍生型,但重量要轻得多。“蝙蝠”弹药使用声波和红外寻的,其设计是为了能从陆军战术导弹系统(ATACMS)导弹中分离。发射管发射的“蝰蛇打击”导弹使用激光末制导,2007年开始挂载在美陆军MQ-5无人机上执行任务。2011年,诺斯洛普·格鲁曼公司将这一项目卖给MBDA。MBDA将其改名为“蝰蛇”,目前该弹已装备美国陆军、海军陆战队和特种作战司令部,并计划用于MQ-1B、MQ-1C和MQ-8无人机。“蝰蛇打击”重19千克,长89厘米,翼展91.5厘米,弹径140毫米,配备串联式战斗部,采用GPS/INS中段制导,半主动激光(SAL)寻的。其十字形弹翼翼展较大,滑翔能力较强,能够保证载机在安全距离上投放。
MBDA现正生产GBU-44/E,即“蝰蛇-E”),该弹具有“快速攻击”和“攻顶”2种作战模式,前者用于攻击高速运动的地面/海上目标,后者用于瞄准正位于载机下方的目标。除E型外,MBDA还在发展有“蝰蛇-EII”型,该型仅使用GPS/INS制导方式,但配备有数据链,能够即时更新目标。
“格里芬”导弹
雷声公司研发有AGM-176“格里芬”导弹。其中AGM-176A,即“格里芬A”,为无动力型,可从美国海军陆战队的“收割鹰”KC-130J后斜板上的10联装发射架弹出。AGM-176B(“格里芬-B”)配备装有火箭发动机,可用于载人飞机和无人机。“格里芬-B”长1.09米,弹径140毫米,重15千克,其中战斗部重5.9千克,采用GPS/INS导航和激光末制导。其引信的爆炸高度可选,也可设置为触发引爆或延迟引爆。此外,用于美国海军濒海战斗舰的增程型号也正在开发中。目前“格里芬”导弹已开始生产,生产速度约为600枚/年。
在“格里芬”相同尺寸的导弹中,以色列航空工业公司(IAI)的“拉哈特”(LAHAT)重13千克,射程13千米,已与该公司的“苍鹭TP”无人机同时进行了展出。此外,泰利斯公司还在为英国皇家海军的“野猫”直升机生产轻型多功能导弹(LMM),该弹重13千克,长130厘米,直径76毫米,射程8000米。
超轻型弹药
美国陆军计划为RQ-7“阴影200”无人机配备弹药,这带动了重量为6千克级的多种无动力弹药的研发,这些弹药几乎都采用GPS/INS+激光末制导的制导模式。MBDA公司开发有重量为5.9千克的增程型小型航空炸弹(Saber),该弹配备了“钻石背”弹翼组件,用于增加射程,而该弹动力衍生型(重13.6千克)的开发工作也正在计划中。雷声公司研制有6千克级的小型战术导弹(STM),弹长最初为0.6米,后采用的全新的战斗部,长度缩短为0.558米。该弹配有的安全引信有空爆、触发引爆、延时引爆3种作战模式。该弹设计有小型折叠弹翼和尾翼,2枚STM能够以串接的方式安置在1个通用发射管中。2012年8月,该弹首次从雷声公司的“眼镜蛇”无人机上发射,进行了引导试验。洛克希德·马丁公司5千克级的“影子鹰”导弹有固定的气动控制面,该弹长0.69米,直径70毫米。2012年4月,“影子鹰”在美国陆军位于犹他州的达格威试验场由“影子200”无人机进行投射,试验取得了成功。
美国海军空战中心(NAWC)与DRS技术公司合作开发有“长钉”超轻型导弹。“长钉”最初旨在为美国海军陆战队提供一种廉价(低于5000美元)超轻型管式发射的导弹武器。该弹重约2.3千克,射程超过3千米,使用光电对比锁定或激光寻的制导。现美国军方也设想将其用于无人机携载。ATK公司也发展有一型2千克级的激光寻的弹药—“短柄斧”,该弹口径60毫米,长32厘米,使用4个卷叠翼和4个可折叠尾翼,设计由“扫描鹰”无人机的3联装发射管发射。美军也曾设想以旋转发射器发射该弹,这样MQ-9无人机就能能携带超过100枚“短柄斧”。
制导迫击炮弹
将制导迫击炮弹配备无人机也是候选方案,尽管这些武器滑翔能力较弱,射程远不如有翼弹药,所产生的结果是,携带这类武器的无人机必须更为准确地对准目标,投放点的高度选择也要更为精确。目前,已有几种型号的制导迫击炮弹开始装备使用
美国阿连特技术系统公司为120毫米迫击炮弹研发有迫击炮弹制导组件(MGK),该组件采用GPS制导,它能使无制导迫击炮弹的射击精度达到圆概率误差10米的水平。配备该组件的迫击炮弹已于2011年在阿富汗战场服役。但该弹最大的问题在于,其重量达到15千克左右,这对于执行多种任务的RQ-7“影子”无人机来说是过重了。
通用动力公司与BAE系统公司合作开发了一种名为GPS滚动控制制导迫击炮弹(RCGM)的制导弹药,该弹口径81毫米,重量只有4.1千克。通用动力公司基于该弹开发了空投迫击炮弹(ADM),目前正在美陆军研究发展和工程司令部的陆军精确空投制导弹药(PADGM)计划下开展试验。试验先后使用了C-123运输机和L-3公司的“虎鲨”无人机。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