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说文》牛部字的形义探讨

2014-09-22雷缙碚

文教资料 2014年15期
关键词:说文本义字形

雷缙碚

摘 要: 《说文》牛部共计45字,按构造分类,这45字可分为象形、指事、亦声、形声四大类。这四类又可细分为若干小类。从牛部字所表示的本义来看,主要为表示各种牛的名物概念,其次是表示与牛相关的动作概念,再次为表示涉及牛的性状概念。

关键词: 牛部 本义 字形

《说文》牛部字共计正文45字。其中象形字2个,指事字1个,亦声字12个,形声字30个。参证相关的甲金文材料,对此45字的字义作结构分析,可将其按文字发展由简单到复杂,由表意字到形声字的次序作如下排列,从而反映出《说文》牛部字在汉字结构中的分布情况。

一、象形字(2例)

(一)独体象形(1例)

所谓独体象形,按马文熙的定义为“用单一形体表现实物的形状”。[1]《说文·牛部》中有此类象形字1个,即部首字“牛”,表名物概念。

(1)牛:“●,大牲也。牛,件也;件,事理也。象角头三、封、尾之形。凡牛之属皆从牛。”徐中舒:“上象内环之牛角,下象简化之牛头形。”[2]甲文作●;金文作●(师●簋)。

(二)合体象形(1例)

求锡圭先生讲:“有一些象物字的字形比较复杂。这些字所象的东西很难孤立地画出来或者孤立地画出来容易跟其他东西相混。所以为它们造象物字的时候,需要把某种有关的事物,如周围环境、所附着的主体或所包含的东西等一起表示出来,或者另加一个用来明确字义的意符。”[3]这类象形字,即我们所谓合体象形字。《说文·牛部》有此类象形字1个,即“牢”字,表名物概念。

(1)牢:“●,闲。养牛马圈也。从牛,冬省。取其四周帀也。”表示兽栏的“●”里圈养着牛羊。罗振玉《增订殷虚书契考释》:“牢为兽阑,不限牛,故其字或从羊。”甲文作●;金文作●(貉子卣)。

二、指事字(1例)

(1)牟:“●,牛鸣也。从牛,象其声气从口出。”

三、亦声字(14例)

(一)会意字的某个意符正好表音(3例)

会意字的某个构件正好与会意字的语音相同或相近,如将此构件视作声符,那么这个会意字也可以认为是形声字,此类字会意重而形声轻。

1.名物概念(2例)

(1)牡:“●,畜父也。从牛,土声。”甲文作●;金文作●(剌鼎)。王国维:“卜辞牡字皆从●,●,古士字。……牡从士声,形声兼会意也。”[4]陈初生:“按士字古音在之部,与牡古音在幽部,相隔极近。”[5]

(2)牝:“●,畜母也。从牛,匕声。《易》曰:‘畜牝牛,吉。”甲文作●。徐中舒:“匕用以表示雌性家畜和兽类,结合不同兽畜之形符,表示雌性之牛、羊、豕、犬、马、虎、鹿等之专名。”[6]

2.动作概念(1例)

(1)牽:“●,引前也。从牛,象引牛之糜也。玄声。”案:“玄”象牵牛之绳索,故“牽”当解为:“从牛从冂从玄会意,玄亦声。”

(二)形声字与声符字本义相关(8例)

某些形声字的字义与其声符字的字义相关,但文献中无声符字与形声字相通的用例。声符字与形声字所记之词盖有同源关系而不宜视为词义的直接引申。

1.名物概念(2例)

(1)牭:“●,四岁牛。从牛,从四,四亦声。●,籀文牭从貳。”

(2)牷:“●,牛纯色。从牛,全声。”案:牷之言全也。全为纯玉,牷为纯色牛,全、牷有相似性。

(3)犫:“●,牛息声。从牛,雠声。一曰:牛名。”《段注》:“今本皆作犨,雔声,而《经典释文》、《唐石经》作犫。……凡形声多兼会意。雠从言,故牛息声之字从之。”

2.动作概念(3例)

(1)●:“●,两壁耕也。从牛,非声。一曰:覆耕穜也。读若匪。”《段注》:“此形声包会意。非从鸟下翄,取其相背。”

(2)犓:“●,以刍茎养牛也。从牛刍,刍亦声。《春秋国语》曰:‘犓豢几何?”

(3)●,《说文·牛部》:“●,牛踶●也。从牛,衞声。”王筠《句读》:“●、躗一字,反足踶人也。”●之言衞(卫)也。《说文·足部》:“躗,衞也。”

3.性状概念(2例)

(1)●:“●,牛很,不从引也。从牛,从臤,臤亦声。一曰:大皃。读若贤。”

(2)●:“●,二岁牛。从牛,●声。”《段注》:“●字,见《尔雅·释畜》:‘牛体长也。许君则曰‘二岁牛。按:犙从参,故为三岁牛,牭从四,故为四岁牛,则●字从贰,当为二岁牛矣。而谓●为籀文牭字,二四既不同数,且四之籀文作亖,则牭之籀文当做●。……宜易之曰:‘●,牛体长也。‘●,二岁牛。‘犙,三岁牛。‘牭,四岁牛。●,籀文牭。”案:●之本义当以段说为是。之言●也。●有盛美之意,故●为“牛体长”。

(三)形声字与声符字有引申义相关(2例)

声符字的本义与形声字没有直接的意义联系,但声符字的引申义与形声字意义相关,此类形声字《说文·牛部》有两字,表名物概念。

(1)牻:“●,白黑杂毛牛。从牛,尨声。”《段注》:“此以形声包会意。”尨之引申义为杂。《左传·闵公二年》:“衣之尨服,远其躬也。”杜注:“尨,杂色。”

(2)牲:“●,牛完全。从牛,生声。”王力:“古人获得的鸟兽,只要还没有烧熟,无论已杀未杀,都叫做‘生。‘牲也就是生的兽类。”[8]甲文作●;金文作●(夨方彝)。

(四)形声字与声符字假借义相关(1例,不见于甲金文)

此类形声字《说文·牛部》有1个,即“犙”字,表名物概念。

(1)犙:“●,三岁牛。从牛,参声。”案:“参”之本义为参星,数目三为其假借义。

四、形声字(28例)

(一)有同声符字字义相关者(5例)endprint

此类形声字的声符字与形声字之间虽不存在意义联系。但是与其声符相同的形声字之间存在意义联系,此类形声字或有可能是与其意义相关的形声字更换形符而来。

1.名物概念(3例)

(1)犗:“●,騬牛也。从牛,害声。”王念孙《广雅·释兽》疏证:“犗之言割也。割去其势,故谓之犗。”

(2)牼:“●,牛膝下骨也。从牛,巠声。《春秋传》曰:‘宋司马牼字牛。”金文作●(邾公牼钟)。王筠《句读》:“牼,盖与胫同。牼为牛厀骨专字。”朱骏聲《通训定聲》:“人曰胫,牛曰牼。”牼为胫之特指。

(3)●:“●,白牛也。从牛,寉声。”《段注》:“《白部》曰:‘●,鸟之白也。此同声同意。”

2.动作概念(1例)

(1)牴:“●,触也。从牛,氐声。”案:《手部》:“抵,挤也。”抵、抵都有相抵、相拒之义。

3.性状概念(1例)

(1)●:“●,牛柔谨也。从牛,夒声。”《說文》:“●,玉也。从玉,夒声。读若柔。”《淮南子·说山》:“厉利剑者必以柔砥。”柔砥,谓石之柔者做成之砥,是知●當指玉质柔和者。●与●当为同义词。

(二)有声符字间接联系且字义相关者(1例)

两个意义相关的形声字,其声符字也有字形联系,但其一级声符并不相同,或者其声符相同的偏旁不在同一层级上。《说文·牛部》有此类形声字1个,即犥字,表名物概念。

(1)犥:“●,牛黄白色。从牛,麃声。”《段注》:“黄马发白曰骠,然则犥者,黄牛发白色也。”案:骠从票声;犥从麃声,麃从票省声。故犥、犥二字的声符有间接联系。

(三)无字义相关且声符有联系者(22例)

此类形声字在《说文》中与其声符有联系的其他形声字与之都无明显的意义联系。

1.名物概念(16例文)

(1)犅:“●,特牛也。从牛,冈声。”甲文作●。

(2)特:“●,朴特,牛父也。从牛,寺声。”

(3)犊:“●,牛子也。从牛,渎省声。”

(4)●:“●,牻牛也。从牛,京声。《春秋传》曰:‘牻●。”

(5)●:“●,牛白脊也。从牛,厉声。”

(6)●:“●,黄牛虎文。从牛,余声。读若涂。”

(7)荦:“●,驳牛也。从牛,劳省声。”

(8)●,《说文·牛部》:“●,牛白脊也。从牛,寽声。”王筠《句读》:“厉寽同部,恐(●、●)本系一字。”

(9)●:“●,牛驳如星。从牛,平声。”

(10)犉:“●,黄牛黑唇也。从牛,●声。《诗》曰:‘九十其犉。”

(11)●:“●,牛长脊也。从牛,畺声。”

(12)●:“●,畜牲也。从牛,产声。”

(13)牿:“●,牛马牢也。从牛,告声。《周书》曰:‘今惟牿牛马。”

(14)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从牛,尾声。”金文作●(犀伯鼎)。

(15)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甲骨文作●。王国维《观堂集林·释物》:“盖物本杂色牛之名。”[7]

(16)犧:“●,宗廟之牲也。从牛,羲声。贾侍中说,此非古字。”

2.动作概念(4例)

(1)●:“●,牛徐行也。从牛,●声。读若滔。”

(2)犕:“●,《易》曰:‘犕牛乘马。从牛,●声。”

(3)●:“●,耕也。从牛,黎声。”

(4)●:“●,牛舌病也。从牛,今声。”

3.性状概念(2例)

(1)●:“●,牛羊无子也。从牛,●声。读若糗粮之糗。”

(2)牣:“●,牣滿也。从牛,刃声。《诗》曰:‘於牣鱼跃。”徐灏《段注笺》:“许未言从牛之义,戴氏侗曰:‘牛充●也。是也。引申为牣满之称。”

小结:就以上《说文》牛部字的统计分析来看,共计45字。其中纯表意字,包括象形字与指事字共计3字,占总数的6.7%;亦声字14字,占总数的31.1%;形声字28字,占总数的62.2%。就以牛作形符的形声字(含亦声字)的词义来看,表名物概念的最多,共计28例,“牡、牝、牭、牷、牻、犙、犗、犥、犅、特、犢、●、●、●、犖、●、●、犉、●、●、物、犧”等22字表示各种牛,这是因为在上古畜牧业时代,人们需要区分家畜的详细种类;“牼”为牛的局部构件;“牿”为养牛之圈;“犫”为牛之叫声;“犀”为似牛之他种动物;“●、牲”为用以祭祀之牺牲,但不限于牛。表动作概念的共计9字,其中“●、●、牴、●、●”5字牛为动作的施事主体,“牽、犓”牛为动作的受事者,“犕、●”牛为动作的与事者。表形状概念的字有“●、●、●、●、牣”5字,都是讲牛的性状。

参考文献:

[1]马文熙.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6,72.

[2]徐中舒.甲骨文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78.

[3]求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18.

[4]王国维.观堂集林·释牡[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142.

[5]陈初生.金文常用字典[Z].西安: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92.

[6]徐中舒.甲骨文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81.

[7]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650.

[8]徐中舒.甲骨文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78.

[9]文中金文字形从台湾大学中文系黃沛容《电脑古文字形——金文编》复制而来。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1C0201);院社科基金“甲骨文字符系统研究”(13B46)。endprint

此类形声字的声符字与形声字之间虽不存在意义联系。但是与其声符相同的形声字之间存在意义联系,此类形声字或有可能是与其意义相关的形声字更换形符而来。

1.名物概念(3例)

(1)犗:“●,騬牛也。从牛,害声。”王念孙《广雅·释兽》疏证:“犗之言割也。割去其势,故谓之犗。”

(2)牼:“●,牛膝下骨也。从牛,巠声。《春秋传》曰:‘宋司马牼字牛。”金文作●(邾公牼钟)。王筠《句读》:“牼,盖与胫同。牼为牛厀骨专字。”朱骏聲《通训定聲》:“人曰胫,牛曰牼。”牼为胫之特指。

(3)●:“●,白牛也。从牛,寉声。”《段注》:“《白部》曰:‘●,鸟之白也。此同声同意。”

2.动作概念(1例)

(1)牴:“●,触也。从牛,氐声。”案:《手部》:“抵,挤也。”抵、抵都有相抵、相拒之义。

3.性状概念(1例)

(1)●:“●,牛柔谨也。从牛,夒声。”《說文》:“●,玉也。从玉,夒声。读若柔。”《淮南子·说山》:“厉利剑者必以柔砥。”柔砥,谓石之柔者做成之砥,是知●當指玉质柔和者。●与●当为同义词。

(二)有声符字间接联系且字义相关者(1例)

两个意义相关的形声字,其声符字也有字形联系,但其一级声符并不相同,或者其声符相同的偏旁不在同一层级上。《说文·牛部》有此类形声字1个,即犥字,表名物概念。

(1)犥:“●,牛黄白色。从牛,麃声。”《段注》:“黄马发白曰骠,然则犥者,黄牛发白色也。”案:骠从票声;犥从麃声,麃从票省声。故犥、犥二字的声符有间接联系。

(三)无字义相关且声符有联系者(22例)

此类形声字在《说文》中与其声符有联系的其他形声字与之都无明显的意义联系。

1.名物概念(16例文)

(1)犅:“●,特牛也。从牛,冈声。”甲文作●。

(2)特:“●,朴特,牛父也。从牛,寺声。”

(3)犊:“●,牛子也。从牛,渎省声。”

(4)●:“●,牻牛也。从牛,京声。《春秋传》曰:‘牻●。”

(5)●:“●,牛白脊也。从牛,厉声。”

(6)●:“●,黄牛虎文。从牛,余声。读若涂。”

(7)荦:“●,驳牛也。从牛,劳省声。”

(8)●,《说文·牛部》:“●,牛白脊也。从牛,寽声。”王筠《句读》:“厉寽同部,恐(●、●)本系一字。”

(9)●:“●,牛驳如星。从牛,平声。”

(10)犉:“●,黄牛黑唇也。从牛,●声。《诗》曰:‘九十其犉。”

(11)●:“●,牛长脊也。从牛,畺声。”

(12)●:“●,畜牲也。从牛,产声。”

(13)牿:“●,牛马牢也。从牛,告声。《周书》曰:‘今惟牿牛马。”

(14)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从牛,尾声。”金文作●(犀伯鼎)。

(15)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甲骨文作●。王国维《观堂集林·释物》:“盖物本杂色牛之名。”[7]

(16)犧:“●,宗廟之牲也。从牛,羲声。贾侍中说,此非古字。”

2.动作概念(4例)

(1)●:“●,牛徐行也。从牛,●声。读若滔。”

(2)犕:“●,《易》曰:‘犕牛乘马。从牛,●声。”

(3)●:“●,耕也。从牛,黎声。”

(4)●:“●,牛舌病也。从牛,今声。”

3.性状概念(2例)

(1)●:“●,牛羊无子也。从牛,●声。读若糗粮之糗。”

(2)牣:“●,牣滿也。从牛,刃声。《诗》曰:‘於牣鱼跃。”徐灏《段注笺》:“许未言从牛之义,戴氏侗曰:‘牛充●也。是也。引申为牣满之称。”

小结:就以上《说文》牛部字的统计分析来看,共计45字。其中纯表意字,包括象形字与指事字共计3字,占总数的6.7%;亦声字14字,占总数的31.1%;形声字28字,占总数的62.2%。就以牛作形符的形声字(含亦声字)的词义来看,表名物概念的最多,共计28例,“牡、牝、牭、牷、牻、犙、犗、犥、犅、特、犢、●、●、●、犖、●、●、犉、●、●、物、犧”等22字表示各种牛,这是因为在上古畜牧业时代,人们需要区分家畜的详细种类;“牼”为牛的局部构件;“牿”为养牛之圈;“犫”为牛之叫声;“犀”为似牛之他种动物;“●、牲”为用以祭祀之牺牲,但不限于牛。表动作概念的共计9字,其中“●、●、牴、●、●”5字牛为动作的施事主体,“牽、犓”牛为动作的受事者,“犕、●”牛为动作的与事者。表形状概念的字有“●、●、●、●、牣”5字,都是讲牛的性状。

参考文献:

[1]马文熙.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6,72.

[2]徐中舒.甲骨文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78.

[3]求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18.

[4]王国维.观堂集林·释牡[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142.

[5]陈初生.金文常用字典[Z].西安: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92.

[6]徐中舒.甲骨文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81.

[7]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650.

[8]徐中舒.甲骨文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78.

[9]文中金文字形从台湾大学中文系黃沛容《电脑古文字形——金文编》复制而来。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1C0201);院社科基金“甲骨文字符系统研究”(13B46)。endprint

此类形声字的声符字与形声字之间虽不存在意义联系。但是与其声符相同的形声字之间存在意义联系,此类形声字或有可能是与其意义相关的形声字更换形符而来。

1.名物概念(3例)

(1)犗:“●,騬牛也。从牛,害声。”王念孙《广雅·释兽》疏证:“犗之言割也。割去其势,故谓之犗。”

(2)牼:“●,牛膝下骨也。从牛,巠声。《春秋传》曰:‘宋司马牼字牛。”金文作●(邾公牼钟)。王筠《句读》:“牼,盖与胫同。牼为牛厀骨专字。”朱骏聲《通训定聲》:“人曰胫,牛曰牼。”牼为胫之特指。

(3)●:“●,白牛也。从牛,寉声。”《段注》:“《白部》曰:‘●,鸟之白也。此同声同意。”

2.动作概念(1例)

(1)牴:“●,触也。从牛,氐声。”案:《手部》:“抵,挤也。”抵、抵都有相抵、相拒之义。

3.性状概念(1例)

(1)●:“●,牛柔谨也。从牛,夒声。”《說文》:“●,玉也。从玉,夒声。读若柔。”《淮南子·说山》:“厉利剑者必以柔砥。”柔砥,谓石之柔者做成之砥,是知●當指玉质柔和者。●与●当为同义词。

(二)有声符字间接联系且字义相关者(1例)

两个意义相关的形声字,其声符字也有字形联系,但其一级声符并不相同,或者其声符相同的偏旁不在同一层级上。《说文·牛部》有此类形声字1个,即犥字,表名物概念。

(1)犥:“●,牛黄白色。从牛,麃声。”《段注》:“黄马发白曰骠,然则犥者,黄牛发白色也。”案:骠从票声;犥从麃声,麃从票省声。故犥、犥二字的声符有间接联系。

(三)无字义相关且声符有联系者(22例)

此类形声字在《说文》中与其声符有联系的其他形声字与之都无明显的意义联系。

1.名物概念(16例文)

(1)犅:“●,特牛也。从牛,冈声。”甲文作●。

(2)特:“●,朴特,牛父也。从牛,寺声。”

(3)犊:“●,牛子也。从牛,渎省声。”

(4)●:“●,牻牛也。从牛,京声。《春秋传》曰:‘牻●。”

(5)●:“●,牛白脊也。从牛,厉声。”

(6)●:“●,黄牛虎文。从牛,余声。读若涂。”

(7)荦:“●,驳牛也。从牛,劳省声。”

(8)●,《说文·牛部》:“●,牛白脊也。从牛,寽声。”王筠《句读》:“厉寽同部,恐(●、●)本系一字。”

(9)●:“●,牛驳如星。从牛,平声。”

(10)犉:“●,黄牛黑唇也。从牛,●声。《诗》曰:‘九十其犉。”

(11)●:“●,牛长脊也。从牛,畺声。”

(12)●:“●,畜牲也。从牛,产声。”

(13)牿:“●,牛马牢也。从牛,告声。《周书》曰:‘今惟牿牛马。”

(14)犀:“●,南徼外牛。一角在鼻,一角在頂,似豕。从牛,尾声。”金文作●(犀伯鼎)。

(15)物:“●,万物也,牛为大物;天地之数,起于牵牛,故从牛,勿声。”甲骨文作●。王国维《观堂集林·释物》:“盖物本杂色牛之名。”[7]

(16)犧:“●,宗廟之牲也。从牛,羲声。贾侍中说,此非古字。”

2.动作概念(4例)

(1)●:“●,牛徐行也。从牛,●声。读若滔。”

(2)犕:“●,《易》曰:‘犕牛乘马。从牛,●声。”

(3)●:“●,耕也。从牛,黎声。”

(4)●:“●,牛舌病也。从牛,今声。”

3.性状概念(2例)

(1)●:“●,牛羊无子也。从牛,●声。读若糗粮之糗。”

(2)牣:“●,牣滿也。从牛,刃声。《诗》曰:‘於牣鱼跃。”徐灏《段注笺》:“许未言从牛之义,戴氏侗曰:‘牛充●也。是也。引申为牣满之称。”

小结:就以上《说文》牛部字的统计分析来看,共计45字。其中纯表意字,包括象形字与指事字共计3字,占总数的6.7%;亦声字14字,占总数的31.1%;形声字28字,占总数的62.2%。就以牛作形符的形声字(含亦声字)的词义来看,表名物概念的最多,共计28例,“牡、牝、牭、牷、牻、犙、犗、犥、犅、特、犢、●、●、●、犖、●、●、犉、●、●、物、犧”等22字表示各种牛,这是因为在上古畜牧业时代,人们需要区分家畜的详细种类;“牼”为牛的局部构件;“牿”为养牛之圈;“犫”为牛之叫声;“犀”为似牛之他种动物;“●、牲”为用以祭祀之牺牲,但不限于牛。表动作概念的共计9字,其中“●、●、牴、●、●”5字牛为动作的施事主体,“牽、犓”牛为动作的受事者,“犕、●”牛为动作的与事者。表形状概念的字有“●、●、●、●、牣”5字,都是讲牛的性状。

参考文献:

[1]马文熙.古汉语知识详解辞典[Z].北京:中华书局,1996,72.

[2]徐中舒.甲骨文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78.

[3]求锡圭.文字学概要[M].北京:商务印书馆,1988,118.

[4]王国维.观堂集林·释牡[M].石家庄:河北教育出版社,2003,142.

[5]陈初生.金文常用字典[Z].西安:山西人民出版社,2004,92.

[6]徐中舒.甲骨文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81.

[7]王力.汉语史稿[M].北京:中华书局,2004,650.

[8]徐中舒.甲骨文字典[Z].成都:四川辞书出版社,1990,78.

[9]文中金文字形从台湾大学中文系黃沛容《电脑古文字形——金文编》复制而来。

基金项目:湖南省教育厅一般项目(11C0201);院社科基金“甲骨文字符系统研究”(13B46)。endprint

猜你喜欢

说文本义字形
甲骨文“黍”字形义考
甲骨文中的字形直立化二则
复习生字字形的方法
“自”的本义是鼻子
民歌《茉莉花》歌词本义喻反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