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池州市2013—2014年度国家冬油菜新品种展示结果分析

2014-09-22许兴旺等

安徽农学通报 2014年17期
关键词:池州市油菜新品种

许兴旺等

摘 要:通过对沣油737等12个油菜新品种的展示示范,初步观察品种的主要特征特性,比较其产量和抗性,进一步总结品种的高产、高效栽培技术,为池州市油菜新品种的推广提供参考。

关键词:油菜;新品种;展示示范;池州市

中图分类号 S565.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7731(2014)17-56-03

池州为长江下游安徽省沿江油菜主产区之一,常年油菜种植面积大约30万hm2,平均单产1 950kg/hm2左右,高产可达3 750kg/hm2以上。为进一步促进池州油菜产业化发展,提高规模化种植水平,扩大高产高适优质双低新品种的推广面积,池州市种子管理站积极开展油菜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经过多年工作积累与总结,2013年由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推荐,农业部全国农技推广中心统一安排,池州市种子管理站被农业部列为2013-2014年度国家冬油菜新品种展示示范单位,具体落实新品种组织开展国家冬油菜新品种展示示范工作。现将展示示范主要情况作如下总结分析。

1 展示示范目的

进一步筛选新品种,充分展示新品种的优良特征特性,加快新品种的推广,拓宽品种推广渠道,引导种植结构调整,为池州市乃至全省全国油菜新品种的推广提供样板。从而进一步贯彻落实农业部、省政府及省、市农委关于开展油菜高产创建活动有关文件精神,提高油菜产量、品质和效益,推动油菜生产再上新台阶,促进油菜产业的发展。

2 展示示范品种

沣油737、德新油27、早杂油1号、天油早1号、荣华油5号、绵油88、铜油2008、核优202、中核杂488、徽油杂1号、中油杂13、秦优11。

3 展示示范过程

3.1 准备阶段(2013年8月中、下旬) 对工作宣传发动,落实好良种、示范片及品种展示面积和苗床面积,签订好订单合同,编印技术资料,办好技术培训班。本次展示示范基地建立在贵池区秋江办事处驻驾村、梅里社区,总计面积1 333hm2,其中核心面积140hm2。为扎实有效开展这项工作,市种子管理站邀请池州市一省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参加此项工作,让企业和农民签订优质品种商品籽加价收购订单,确保双赢。

3.2 实施阶段(2013年9月10日~2014年5月31日) (1)按季节和技术标准搞好育苗和移栽。9月15日前苗床播种结束,培育大壮苗,10月上、中旬移栽。(2)按要求搞好除草、施肥以及秋、冬、春等各生育阶段田间管理。(3)分阶段主办技术培训班,开展田头指导与服务。(4)适期召开育苗、移栽、品种展示现场会,组织有关领导、专家、基层干部和农民代表进行现场观摩,组织新闻媒体池州电视台、池州日报进行报道。2014年4月18日,池州市农委联合省农科院作物所主办,池州市种子管理站具体承办,在池州成功召开“2014年长江下游油菜产业技术研讨会”,邀请全体参会人员前往油菜展示示范核心基地现场观摩,良好的现场赢得观摩人员啧啧称赞。当天与会参观人员有油菜专家、油菜教学、科研、推广人员、种子管理者、企业人员、乡镇农技人员、种植大户、农民代表、媒体等200多人。

3.3 验收评选阶段 2014年5月7~8日市种子管理站组织专家开展测产验收和总结评比。

3.4 收购阶段(2014年5月下旬) 按照订单合同要求,给予高于市场价5%的价格全部收购,订单履约率达到100%。

4 栽培技术

4.1 适时早播 油菜适宜播种期为9月上、中旬, 9月15日前播种结束。

4.2 育苗移栽。

4.2.1 壮苗标准 棉花茬油菜为“三六碗式壮苗”,即6片叶、19.8cm高、根颈粗6mm,苗的形状象碗碟。杂交稻茬口油菜为“三七碗式壮苗”。苗龄30~40d。

4.2.2 壮苗措施 (1)按苗床与大田比例为1∶6留足苗床。(2)精细整地,施足基肥。苗床要达到耕层深厚、肥沃疏松、深沟高畦、畦平草净。苗床用油菜专用肥750kg/hm2、尿素75kg/hm2、持力硼肥7.5kg/hm2,稀释人畜粪15000~22500kg/hm2,作基肥均匀深施。备足火粪灰22500~30000kg/hm2作面肥(盖种)。(3)均匀播种,及时间苗定苗。苗床播种量6.0-7.5kg/hm2,均匀播种,播后用潮湿火粪灰盖籽。出苗后及时间苗,做到间小留大、间弱留壮,除杂保纯。2~3片真叶时定苗,每m2留苗90~100株,苗龄35d以上的每m2留苗80~90株,定苗后喷施一遍多效唑。(4)加强苗床管理。定苗后,视苗情,追施稀释人畜粪

15 000~22 500kg/hm2,尿素45~60kg/hm2。移栽前3~5d再施一次送嫁肥;及时拨除杂草,做好蚜虫、菜青虫等虫害的防治。(5)适时移栽。壮苗早栽争秋发,移栽期为10月上、中旬。棉茬油菜平均行、株距66cm×33cm,每穴栽1株,移栽密度45 870株/hm2左右。稻茬油菜平均行、株距60cm×30cm,每穴栽1株,每667m2移栽密度55 500株/hm2左右。掌握“早栽稍稀、迟栽稍密,肥田稍稀、瘦田稍密,棉茬稍稀、稻茬稍密”的原则。按深沟高畦、畦平土碎的要求精细整地,施足基肥。栽时要提高移栽质量,要求栽正、栽稳、栽直,做到不栽弱苗、小苗、高脚苗、杂苗和隔夜苗。栽后用火粪灰围蔸,及时浇定根肥(在定根水中加入适量的速效肥料),以利早活棵、早发苗。

4.3 科学施肥 需肥总量:纯N375.0kg/hm2,P2O5187.5 kg/hm2,K2O285.0kg/hm2,氮、磷、钾之比为2∶1∶1.5。掌握“施足基肥、早施壮苗肥、重施腊肥、巧施蕾薹肥、补施花粒肥”的原则。做到有机肥与无机肥、大量元素与微量元素配合施用。年前施肥量与年后施肥量的比例为8∶2。基肥数量占总施肥量的50%,苗肥占30%,蕾花肥占20%。腊肥以河塘泥、猪牛栏粪等有机肥为主,能起到腊肥春用、保温防冻的作用。蕾苔期施肥,能有效地增加一次分枝,初花期施肥对促进二次分枝及增角增粒作用也很明显。但蕾薹肥和花粒肥看苗诊断,酌情施用,以防施肥过多,给油菜带来恋青迟熟。硼肥于油菜开盘期和初花期分别用速乐硼450g/hm2兑水600kg叶面喷施。endprint

4.4 田间管理

4.4.1 清沟沥水 分苗期、越冬期和苔花期3次进行。做到“三沟”(围沟、腰沟、畦沟)配套,沟沟相通,雨住地干。

4.4.2 化学除草 于移栽活棵后和春季两次化除。对于杂草重的田块,于移栽前20d用草甘磷进行除草。移栽活棵后选用芽前除草剂进行除草。春季视田间杂草情况,选用芽后除草剂进行除草。

4.4.3 做好冬季防冻 结合施腊肥,用猪牛栏粪或作物秸杆覆盖于油菜行间有较好的防冻作用。12月至1月气候干旱,及时浇灌补肥,防干冻。12月中旬喷施多效唑,增强防冻。

4.4.4 防治好病虫害 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我市干旱少雨,气温较往年偏高,油菜苗情一般,尤其旱地表现较一般。同时蚜虫中等发生,期间重点抓好蚜虫、菜青虫的防治,追施肥水,改善苗情。春节后,雨雪天气偏多,重点是综合预防油菜菌核病、霜霉病。

5 工作保障措施

5.1 成立工作小组 分别成立展示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领导小组依托池州市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职责:制订技术方案,编印技术资料,办好培训班,开展田头技术指导和服务。

5.2 加大资金投入 本项目共需资金15万元,主要用于良种与物资补贴、试验研究、高产攻关、编印资料、技术培训、购置材料、各种会议、差旅费等。

5.3 强化“五统一”服务 展示示范片实行统一免耕移栽、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统一订单生产、统一单打单收,切实发挥展示示范片在展示示范高产品种、优化技术集成、探索高产途径、创新服务方式、提升综合能力以及宣传、培训和辐射带动等方面的作用。

5.4 加强目标管理 建立岗位责任制,切实加强目标管理,拟定管理目标及奖惩措施,认真搞好督查和考评工作。

6 展示结果

12个展示示范品种整体表现较好,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效果,充分展示示范新品种的优良特征特性和生产潜力,配套技术措施得到较好的实施和展示,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6.1 生育期 全生育期在210~221d之间,前后茬口都比较适宜。可以根据不同茬口选择适宜品种和安排播种时间。

6.2 主要性状 品种皆为甘蓝型杂交种,沣油737、核优202、中核杂488、徽油杂1号、秦优11、中油杂13、荣华油5号植株较高,株高在165~170cm,株型松散适宜,分枝节位中等偏高,分枝数较多。其他品种株高一般,株型较紧凑,分枝节位中等,分枝数较多。早杂油1号、绵油88叶片及角果颜色浓绿。

6.3 综合抗性 2013-2014年度,我市油菜主产区气候及天气情况一般,年前因干旱秋发一般,苗情方面较正常年份叶片数、叶面积指数、根颈粗同比有所下降。年后及抽薹开花期雨雪天气偏多,容易诱发油菜菌核病。通过技术指导,品种表现较强的抗病虫害水平,蚜虫得到较好的防治,未发生油菜病毒病。叶片和植株色泽较好,抗旱性、抗冻性、抗渍性较好。经过预防后的油菜菌核病中等偏轻发生,病株率一般,病害指数较低,与非展示示范区相比显示较强的抗病能力和防治效果。

6.4 产量水平 较好的整体抗性为展示示范片油菜的丰产奠定了基础。5月7日专家测产,根据田间实际不同表现共选择5个点,平均密度45 870.0株/hm2,平均角果数1 301.4个/株,平均每角粒数18.6粒,千粒重3.7g,校正系数0.8,实测平均产量3 288.0kg/hm2;高产田块:密度61 500.0株/hm2,平均角果数1 210.5个/株,平均每角粒数17.8粒,千粒重3.8g,校正系数0.8,实测产量4 029.0kg/hm2。5月15~20日品种陆续开始收获,实收产量平均2 550 .0kg/hm2,高产田块可达3 307.5kg/hm2,比非展示示范片增产15%~20%,增幅明显。

6.5 优质化水平 本次展示示范所有品种皆为低芥酸、低硫苷、高产、高含油量优质品种,优质化率100%,一些品种的含油量高达45.3%。优质双低高含油量为订单生产奠定良好基础,订单任务100%兑现,企业获利,农户增收。

7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7.1 品种选择渠道不够宽 筛选品种与当前市场所走向还有待紧密结合,应充分展开市场调研,了解农民需求,召开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广大农业技术人员、种子企业、种子经销商、种子大户、农民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以上程序所选择的品种才更有代表性。

7.2 配套的高产高效示范技术执行到位率不够 导致展示示范片长势长相一致程度一般,今后应该注重技术培训,技术到户。要做到技术人员分计划,分任务,确保每一技术环节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7.3 资金缺口较大 现在小面积的展示示范比较容易开展实施,选择3~5个农户就可以很好落实,可以统一技术,按既定方案规范执行。但开展大面积展示示范就有一定难度,需要大量的时间,具体要和农户沟通,统一品种,统一地块,统一培训,统一技术,统一补贴。整个过程耗费大量时间,大量人力物力,大量资金,所以抓好大面积展示示范工作人员是关键,技术是根本,资金是保障。

致谢:本次展示示范工作成功实施,感谢贵池区种子管理站的合作,同时得到池州秋江棉业有限公司、贵池区秋江街道办事处驻驾村两委、梅里居委会的大力支持,更要感谢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的热忱帮助,感谢安徽省农科院专家的现场指导。

(责编:吴祚云)endprint

4.4 田间管理

4.4.1 清沟沥水 分苗期、越冬期和苔花期3次进行。做到“三沟”(围沟、腰沟、畦沟)配套,沟沟相通,雨住地干。

4.4.2 化学除草 于移栽活棵后和春季两次化除。对于杂草重的田块,于移栽前20d用草甘磷进行除草。移栽活棵后选用芽前除草剂进行除草。春季视田间杂草情况,选用芽后除草剂进行除草。

4.4.3 做好冬季防冻 结合施腊肥,用猪牛栏粪或作物秸杆覆盖于油菜行间有较好的防冻作用。12月至1月气候干旱,及时浇灌补肥,防干冻。12月中旬喷施多效唑,增强防冻。

4.4.4 防治好病虫害 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我市干旱少雨,气温较往年偏高,油菜苗情一般,尤其旱地表现较一般。同时蚜虫中等发生,期间重点抓好蚜虫、菜青虫的防治,追施肥水,改善苗情。春节后,雨雪天气偏多,重点是综合预防油菜菌核病、霜霉病。

5 工作保障措施

5.1 成立工作小组 分别成立展示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领导小组依托池州市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职责:制订技术方案,编印技术资料,办好培训班,开展田头技术指导和服务。

5.2 加大资金投入 本项目共需资金15万元,主要用于良种与物资补贴、试验研究、高产攻关、编印资料、技术培训、购置材料、各种会议、差旅费等。

5.3 强化“五统一”服务 展示示范片实行统一免耕移栽、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统一订单生产、统一单打单收,切实发挥展示示范片在展示示范高产品种、优化技术集成、探索高产途径、创新服务方式、提升综合能力以及宣传、培训和辐射带动等方面的作用。

5.4 加强目标管理 建立岗位责任制,切实加强目标管理,拟定管理目标及奖惩措施,认真搞好督查和考评工作。

6 展示结果

12个展示示范品种整体表现较好,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效果,充分展示示范新品种的优良特征特性和生产潜力,配套技术措施得到较好的实施和展示,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6.1 生育期 全生育期在210~221d之间,前后茬口都比较适宜。可以根据不同茬口选择适宜品种和安排播种时间。

6.2 主要性状 品种皆为甘蓝型杂交种,沣油737、核优202、中核杂488、徽油杂1号、秦优11、中油杂13、荣华油5号植株较高,株高在165~170cm,株型松散适宜,分枝节位中等偏高,分枝数较多。其他品种株高一般,株型较紧凑,分枝节位中等,分枝数较多。早杂油1号、绵油88叶片及角果颜色浓绿。

6.3 综合抗性 2013-2014年度,我市油菜主产区气候及天气情况一般,年前因干旱秋发一般,苗情方面较正常年份叶片数、叶面积指数、根颈粗同比有所下降。年后及抽薹开花期雨雪天气偏多,容易诱发油菜菌核病。通过技术指导,品种表现较强的抗病虫害水平,蚜虫得到较好的防治,未发生油菜病毒病。叶片和植株色泽较好,抗旱性、抗冻性、抗渍性较好。经过预防后的油菜菌核病中等偏轻发生,病株率一般,病害指数较低,与非展示示范区相比显示较强的抗病能力和防治效果。

6.4 产量水平 较好的整体抗性为展示示范片油菜的丰产奠定了基础。5月7日专家测产,根据田间实际不同表现共选择5个点,平均密度45 870.0株/hm2,平均角果数1 301.4个/株,平均每角粒数18.6粒,千粒重3.7g,校正系数0.8,实测平均产量3 288.0kg/hm2;高产田块:密度61 500.0株/hm2,平均角果数1 210.5个/株,平均每角粒数17.8粒,千粒重3.8g,校正系数0.8,实测产量4 029.0kg/hm2。5月15~20日品种陆续开始收获,实收产量平均2 550 .0kg/hm2,高产田块可达3 307.5kg/hm2,比非展示示范片增产15%~20%,增幅明显。

6.5 优质化水平 本次展示示范所有品种皆为低芥酸、低硫苷、高产、高含油量优质品种,优质化率100%,一些品种的含油量高达45.3%。优质双低高含油量为订单生产奠定良好基础,订单任务100%兑现,企业获利,农户增收。

7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7.1 品种选择渠道不够宽 筛选品种与当前市场所走向还有待紧密结合,应充分展开市场调研,了解农民需求,召开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广大农业技术人员、种子企业、种子经销商、种子大户、农民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以上程序所选择的品种才更有代表性。

7.2 配套的高产高效示范技术执行到位率不够 导致展示示范片长势长相一致程度一般,今后应该注重技术培训,技术到户。要做到技术人员分计划,分任务,确保每一技术环节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7.3 资金缺口较大 现在小面积的展示示范比较容易开展实施,选择3~5个农户就可以很好落实,可以统一技术,按既定方案规范执行。但开展大面积展示示范就有一定难度,需要大量的时间,具体要和农户沟通,统一品种,统一地块,统一培训,统一技术,统一补贴。整个过程耗费大量时间,大量人力物力,大量资金,所以抓好大面积展示示范工作人员是关键,技术是根本,资金是保障。

致谢:本次展示示范工作成功实施,感谢贵池区种子管理站的合作,同时得到池州秋江棉业有限公司、贵池区秋江街道办事处驻驾村两委、梅里居委会的大力支持,更要感谢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的热忱帮助,感谢安徽省农科院专家的现场指导。

(责编:吴祚云)endprint

4.4 田间管理

4.4.1 清沟沥水 分苗期、越冬期和苔花期3次进行。做到“三沟”(围沟、腰沟、畦沟)配套,沟沟相通,雨住地干。

4.4.2 化学除草 于移栽活棵后和春季两次化除。对于杂草重的田块,于移栽前20d用草甘磷进行除草。移栽活棵后选用芽前除草剂进行除草。春季视田间杂草情况,选用芽后除草剂进行除草。

4.4.3 做好冬季防冻 结合施腊肥,用猪牛栏粪或作物秸杆覆盖于油菜行间有较好的防冻作用。12月至1月气候干旱,及时浇灌补肥,防干冻。12月中旬喷施多效唑,增强防冻。

4.4.4 防治好病虫害 2013年12月至2014年1月,我市干旱少雨,气温较往年偏高,油菜苗情一般,尤其旱地表现较一般。同时蚜虫中等发生,期间重点抓好蚜虫、菜青虫的防治,追施肥水,改善苗情。春节后,雨雪天气偏多,重点是综合预防油菜菌核病、霜霉病。

5 工作保障措施

5.1 成立工作小组 分别成立展示示范工作领导小组和技术指导小组。领导小组依托池州市农作物新品种试验示范展示工作领导小组,领导小组下设办公室,主要职责:制订技术方案,编印技术资料,办好培训班,开展田头技术指导和服务。

5.2 加大资金投入 本项目共需资金15万元,主要用于良种与物资补贴、试验研究、高产攻关、编印资料、技术培训、购置材料、各种会议、差旅费等。

5.3 强化“五统一”服务 展示示范片实行统一免耕移栽、统一测土配方施肥、统一病虫害综合防治、统一订单生产、统一单打单收,切实发挥展示示范片在展示示范高产品种、优化技术集成、探索高产途径、创新服务方式、提升综合能力以及宣传、培训和辐射带动等方面的作用。

5.4 加强目标管理 建立岗位责任制,切实加强目标管理,拟定管理目标及奖惩措施,认真搞好督查和考评工作。

6 展示结果

12个展示示范品种整体表现较好,起到很好的示范带动效果,充分展示示范新品种的优良特征特性和生产潜力,配套技术措施得到较好的实施和展示,具体从以下几个方面介绍:

6.1 生育期 全生育期在210~221d之间,前后茬口都比较适宜。可以根据不同茬口选择适宜品种和安排播种时间。

6.2 主要性状 品种皆为甘蓝型杂交种,沣油737、核优202、中核杂488、徽油杂1号、秦优11、中油杂13、荣华油5号植株较高,株高在165~170cm,株型松散适宜,分枝节位中等偏高,分枝数较多。其他品种株高一般,株型较紧凑,分枝节位中等,分枝数较多。早杂油1号、绵油88叶片及角果颜色浓绿。

6.3 综合抗性 2013-2014年度,我市油菜主产区气候及天气情况一般,年前因干旱秋发一般,苗情方面较正常年份叶片数、叶面积指数、根颈粗同比有所下降。年后及抽薹开花期雨雪天气偏多,容易诱发油菜菌核病。通过技术指导,品种表现较强的抗病虫害水平,蚜虫得到较好的防治,未发生油菜病毒病。叶片和植株色泽较好,抗旱性、抗冻性、抗渍性较好。经过预防后的油菜菌核病中等偏轻发生,病株率一般,病害指数较低,与非展示示范区相比显示较强的抗病能力和防治效果。

6.4 产量水平 较好的整体抗性为展示示范片油菜的丰产奠定了基础。5月7日专家测产,根据田间实际不同表现共选择5个点,平均密度45 870.0株/hm2,平均角果数1 301.4个/株,平均每角粒数18.6粒,千粒重3.7g,校正系数0.8,实测平均产量3 288.0kg/hm2;高产田块:密度61 500.0株/hm2,平均角果数1 210.5个/株,平均每角粒数17.8粒,千粒重3.8g,校正系数0.8,实测产量4 029.0kg/hm2。5月15~20日品种陆续开始收获,实收产量平均2 550 .0kg/hm2,高产田块可达3 307.5kg/hm2,比非展示示范片增产15%~20%,增幅明显。

6.5 优质化水平 本次展示示范所有品种皆为低芥酸、低硫苷、高产、高含油量优质品种,优质化率100%,一些品种的含油量高达45.3%。优质双低高含油量为订单生产奠定良好基础,订单任务100%兑现,企业获利,农户增收。

7 存在的问题和不足

7.1 品种选择渠道不够宽 筛选品种与当前市场所走向还有待紧密结合,应充分展开市场调研,了解农民需求,召开各级种子管理部门、广大农业技术人员、种子企业、种子经销商、种子大户、农民代表座谈会,广泛听取大家的意见和建议,经过以上程序所选择的品种才更有代表性。

7.2 配套的高产高效示范技术执行到位率不够 导致展示示范片长势长相一致程度一般,今后应该注重技术培训,技术到户。要做到技术人员分计划,分任务,确保每一技术环节不折不扣落实到位。

7.3 资金缺口较大 现在小面积的展示示范比较容易开展实施,选择3~5个农户就可以很好落实,可以统一技术,按既定方案规范执行。但开展大面积展示示范就有一定难度,需要大量的时间,具体要和农户沟通,统一品种,统一地块,统一培训,统一技术,统一补贴。整个过程耗费大量时间,大量人力物力,大量资金,所以抓好大面积展示示范工作人员是关键,技术是根本,资金是保障。

致谢:本次展示示范工作成功实施,感谢贵池区种子管理站的合作,同时得到池州秋江棉业有限公司、贵池区秋江街道办事处驻驾村两委、梅里居委会的大力支持,更要感谢安徽省种子管理总站的热忱帮助,感谢安徽省农科院专家的现场指导。

(责编:吴祚云)endprint

猜你喜欢

池州市油菜新品种
不要坐享其成
青菜新品种介绍
油菜田间管理抓『四防』
油菜可以像水稻一样实现机插
抗BmNPV家蚕新品种“川抗1号”的育成
几个杏新品种介绍
油菜烩豆腐
种油菜
电能替代在安徽池州市的应用
爱是什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