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现代农业背景下职业农民的培育

2014-09-22温菊萍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年18期
关键词:职业农民现代农业培育

温菊萍

[提要]现代农业的发展要求与之相匹配的职业农民参与建设。目前我国在职业农民形成上存在制度障碍。职业教育由于其可对职业农民实施分类教育、在国际化视野下探索职业农民培育的经验,并具有研究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和特殊性,在职业农民培育过程中承担重要作用。在现代农业背景下,应采取多种途径,加强职业农民的培育。

关键词:现代农业;职业农民;培育

基金项目:本文系江苏省教育科学“十二五”规划2013年度课题《江苏职业农民教育模式与培训机制研究》(课题编号:B-b/2013/03/046)的阶段性研究成果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5月29日

新农村建设的首要任务是发展现代农业,这是2007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指出的,同时还指出“培养新型农民发展农业”。这是中央首次以一号文件的形式提出了现代农业发展需要人力资源支撑。2012年中央一号文件中明确提出大力培养职业农民的要求,反映了国家不断深化对培养职业农民的认识。现代农业作为农业发展的高级阶段,其核心是科学化,特征是商品化,方向是集约化,目标是产业化。在此背景下就要求农民作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也要向专业化、职业化方向发展,而当前我国农民素质低下、兼业化较为普遍,推进农民职业化、培养职业农民已被广泛关注。

一、职业农民培育的重要性

职业农民是从职业划分视角将农民作为一种职业,将农业作为产业经营,利用市场机制和规则获取报酬,追求利润最大化。目前,职业农民主要包括经营型、技术型和生产型的职业化农民。现代农业不仅是农民谋生的手段,更主要的是追求最大化的利润,其生产要素超越了单纯依靠种子时期发展到需要资本和人的科学素养,且发展实质是用先进科学技术及现代物质装备改造传统农业,而这一过程要求农民必须具有专业知识和专门技术;另一方面,随着农业生产规模化和专业化的发展,农村各项公共服务事业也在不断发展,市场细分使得农业职业进一步细化,产生新的职业岗位群体,这些岗位都需要有与之相匹配的高素质农民方能胜任。另外,从农民需求视角看,农业和农村的发展,城乡一体化的发展激发了农民追求新技术、运用新科技的热情。长期以来,在农村采取的遇事培训和单项技术的短期培训这种模式已不能满足农民的需求,而农业院校毕业生就业于农村的意愿较低,供求矛盾加剧。由此,农村经济社会发展必然要求培育职业农民,同时也是发展现代农业、全面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然途径。

二、职业农民培育的主要制度缺失及障碍

职业农民与传统农民的重要区别,就在于职业农民将农业当成致富发展的产业;而传统农民则更多地把农业生产当作维持基本生存的手段。从理论上讲,农民要成为一种职业,必须满足的条件是这种职业可以自由流动,并且能够充分就业。要想使职业农民成为农村的主流职业,需要户籍制度、社会保障制度、市场准入制度等作为制度保障,但实践过程中发现,现有制度有所缺失且运行中存在桎梏。

(一)现行农地制度不利于职业农民的培育。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的推行虽然极大地提高了农业劳动生产率,却不适应现代农业规模化的经营。在这种制度安排下,农民这一职业很难获得与工业及第三产业相等的社会平均收益。自发、无序的农地流转损害了农民的利益,城市化背景下农民更急于摆脱农村生活,广大的农村农业生产者无法有序地进行规模化的培训,加大了职业农民培育的难度。

(二)目前的职业教育体制不适宜职业农民培育。一是职业教育资源分布不均匀,这也是我国总体教育资源非均衡的一个表现,即城市集中大量的优质资源,而在乡村的教育资源是稀缺的;二是涉农高校及职业院校数量不断减少,结构布局不合理,农科专业不断弱化,离农现象日趋严重。国家教育体制改革后,教育的产业化导致农业高校弱化了农业教育和为农服务的功能;职业院校为适应市场需求,农业职业院校培养的人才也倾向于非农产业;应试教育体制使得农业中等职业教育规模大幅度缩减;三是教学内容与农民实际需求不匹配。当前农村职业教育无法摆脱应试教育的影响,重理论、轻技能,更忽视知识的运用,没有紧密围绕区域经济结构开设相应专业,导致农村职业教育不适应农村的实际需求;四是服务于农民的师资队伍数量较少,既有理论又有实践经验的教师更是严重不足。目前,在岗农民尤其需要接受培训,而基层农技人员由于信息闭塞、沿用传统的培训方法,同时又缺乏接受新知识、参加继续教育的机会,农业新兴的知识和技术难以在农村很快地推广和运用;五是针对农村的职业教育投入严重不足。长期以来,我国对职业教育的投入明显少于基础教育,在职业教育领域对农业农民的投入更是不足,农业类的高校、职业院校与同区域的其他学校相比存在明显的差距。

(三)相关配套政策缺失及职责缺位。职业农民培育是一项系统工程,涉及教育、培训、师资投入等,而当前我国职业农民培育工作中,更多的是关于经济发展、科技人才方面的政策和措施,对农民的职业准入制度尚未完善,对其道德建设也缺乏相应的措施。地方政府对职业农民培育没有充分重视,农民培训工作处于比较松散的状态,缺乏监督和约束制度。

三、职业院校对培育职业农民的地位与作用

职业农民是一个总体概念,针对农民群体不同层次的需求,政府应统筹规划职业农民的教育,借鉴职业教育中分层教学的理念对职业农民进行分类、分层培训。培育职业农民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技术型应用型人才,在现代农业建设背景下,各级各类职业院校应该充分发挥自身的优势,在培育职业农民过程中发挥主阵地的作用,成为培养职业农民的最重要的主体。当前,依靠生源大战维持自身发展的策略已难以使职业院校保持可持续发展的态势,只有适应社会需求重新定位,才能在教育产业化过程中有立足之地。职业院校对培育职业农民有着先天的优势:

(一)可实施职业农民分层、分类教学。人才培养是有层次结构的,学术研究型的人才在广袤的农村适应性欠佳,懂技术会经营的职业农民是制约当前农村发展的瓶颈,这就彰显职业教育的重要性。职业教育资源相对于数量众多的农民而言也是稀缺的,因此对职业农民教育也需要分层分类进行。职业院校为社会培养适需技能型人才,农业生产也是技术型的工作,职业院校有着科研教学的优势,通过探索农业生产技术复杂程度,以此为基础研究不同类别职业农民岗位职责和职级标准,为国家职业农民的科学合理分类提供参考,同时职业院校有条件也有能力成为国家实施职业农民分类教育培训的主阵地。

(二)借鉴国际先进经验培育我国职业农民。比较教育是教育研究的重要方法,职业农民的培训在国际化视野下有着悠久的历史和日趋成熟的模式,国外先进经验的共同特征体现在重视农业可持续发展,对农业经营资格有严格的准入制度,确保稀缺的农业资源集中在高素质农民手中,保证物尽其用。同时,重视保护符合条件的农民权益,在各项政策方面给予优惠以充分调动农民的务农积极性,在职业农民培训方面政府承担主要出资人,多方合作满足需求,这些对培育我国职业农民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职业院校可利用自身理论研究优势对国际经验分析比较,结合我国实际探讨适应国内进行职业农民培育研究的有效路径。

(三)研究影响职业农民培育的多种因素。对职业农民的培育既涉及教育领域,又是社会问题同时还要考虑经济因素,因此,对职业农民培育的研究属于综合交叉学科的内容。当前国内关于职业农民培育的理论研究成果较少,而研究者有各自的专业背景,在研究的视角切入点以及研究的范式和范围都存在差异,缺乏从不同学科、对不同影响因素的整合研究。职业院校需综合研究影响职业农民培育的多元影响因素,并将理论与实证研究相结合,以促进职业农民培育事业的发展。

endprint

(四)职业农民教育的研究具有特殊性和重要性。在国家农业发展新形势下衍生了职业农民培育,职业院校可以充分利用资源综合研究职业农民培育的规律和特点,尤其在培育目标的转化、形成影响的因素、教学内容的确定、考核认证办法等方面开展研究,超越农民概念将其与其他职业资格的培训相等同创新培训方法。

四、完善职业农民培育的对策

控制理论告诉人们在完成事情过程中,由于受客观环境影响,事情的结果往往事与愿违,偏离预期期望,为了让受控对象向既定目标发展需要实施过程控制。职业农民培育也是一项系统工程,要达到目标,也需要进行过程控制。

(一)健全土地制度,创造培育职业农民的前提。土地承包经营权的稳定、农地流转制度的规范化有助于培育专业化职业农民。稳定的承包经营权可进一步明晰土地使用权,按照依法、自愿、有偿的原则,建立健全土地承包经营权的流转机制,在农业生产专业化和规模化过程中耕地通过依法流转逐步集中到种地专业大户手中,促进农业的规模经营,为培育现代农业发展所需的专业化职业农民创造可能。

(二)完善劳动力市场,规范职业农民资格。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劳动力市场人才评价制度逐渐进行国际化运作,在许多行业都陆续实施职业准入制度。现代农业生产已不仅面临自然风险,更要经历市场风险,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农业生产领域的从业人员也应该与其他技术型工作一样实行资格认证。大多数西方发达国家对职业农民资格都有了全面的认证制度,我国在现代农业建设的背景下也应该尽快实施从业资格职业准入制度。

(三)发展职业教育,保证职业农民的过程培训。培训职业农民是职业教育的应尽职责,也是其必尽职责。这就需要整合现有教育资源,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尤其是农村地区职业教育,将传统“靠天收”的农民转变为市场经济条件下的生产者和经营者,或者转移劳动力成为城市居民。首先,应完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城市化进程中农民离农导致农业劳动人口出现结构性矛盾,农业部门和教育部门应紧密合作,在全国试点建立示范性的农民教育培训基地就地提升农民技能,解决其就业。改革现有农民教育培训管理体制,逐步形成政府、企业、社会多方共同参与的新型职业化农民教育培训运行机制,形成多渠道、多形式、多层次的灵活有效的体系和机制,以建立和完善面向不同层次农民的教育培训体系。同时,应针对不同区域经济特点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有针对性地培养各层次农业职业化人才。其次,加大对农民教育的资金投入扶持农民的职业教育。由于农村经济状况相对城市较差且农民职业教育属于准公共产品,借鉴国际经验,应该实行稳定的财政补贴制度。

(四)加大政策支持,保证职业农民培训的连续性。农业产业化体系融入职业农民角色后,已经引发了农业生产、经营和管理制度的巨大变革。以美国为例,占比较少的职业农民承担了养活一国人的使命。西方发达国家普遍重视农业从业人员的职前、职中及职后教育培训,还注重梯队式的培养后备人才,形成了完整的农民教育培训体系。在韩国,经济发展过程中同样出现农村青年人数急剧减少,尤其是高学历、高素质的青年农民离开农村和农业的现象,韩国先后制定相关法律法规保证农民后继者的利益。这些经验都可以成为我国职业农民培养的有益借鉴,保证职业农民培育的完整性和连续性。

主要参考文献:

[1]张慧,连玉红,张引莲.我国农业内部的农民职业化问题[J].杨凌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7.2.

[2]谢淑娟.现代农业视角下的职业农民培育问题探析[J].岭南学刊,2008.4.

[3]李惠.职业农民及其培养模式的研究[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2.3.

endprint

猜你喜欢

职业农民现代农业培育
“用好现代农业科技,多种粮、种好粮”
现代农业离不开化肥
砥砺奋进 打造现代农业强市
现代农业
第十二道 共同的敌人
未来或可培育无味榴莲
论农广校培育新型职业农民的重要性
念好"四部经"培育生力军
开展『三扶』 培育新农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