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音乐课堂教学结构的优化
2014-09-22张天慧李巧伟
张天慧 李巧伟
摘要:音乐课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音乐课堂教学的主要目的是以审美教育为核心来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感受,体验、鉴赏音乐美的能力,树立正确的审美观。本文主要针对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成具有一种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过程,满足其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结构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层次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关键词:音乐课堂教学 优化 教学结构
音乐学科的目的主要是培养学生对音乐的兴趣,引导学生积极参与实践活动,丰富情感体验,培养审美情趣,促进个性发展,使学生具有感受音乐,表现音乐的能力。音乐教学的目标是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审美意识,音乐课对于培养学生健康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具有特殊的、不可替代的作用。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结构以实现课堂教学的层次化,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从而提高教学效率。提高课堂教学效益,充分利用音乐中的想象、创意等因素,创设温馨宽容的课堂气氛。
一、什么是音乐课堂教学
音乐课堂教学是展示音乐老师教学艺术、教学魅力的舞台。作为音乐教师如何去引导学生喜欢音乐,尤其是喜欢上音乐课,在师生唱和的交融中完成音乐课堂教学的任务,在很大的程度上就取决于教师的课堂教学艺术了。
音乐是一门不同于语文、数学教学的课程。在音乐课上,如果教师的心情不好或者教师的要求过于严格,就会导致课堂气氛变得沉闷,使学生的心情过于紧张,也就会大大地影响演唱的效果。因此,在上课前,教师要先调整好自己的心情,要想办法把对课堂教学不利的情感因素留在教室的外面。此外,仅教师一人的情绪到位了也没用,教师还要想办法调动学生的情绪。这样,音乐课才会变得多姿多彩。
二、贯彻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原则
贯彻音乐课堂教学与课外活动相结合原则:第一,要使音乐课外活动规范化、制度化。音乐教育是一种参与性、实践性、延伸性都很强的活动,在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协同的过程中,仅仅靠音乐课堂教学是远远不够的,它必须结合大量的音乐课外活动来予以实现。为了保证音乐课外活动的正常开展,我们应使之规范化、制度化。例如:学校可组织全校性的班级歌咏比赛或开展课间集体舞活动,定期举办音乐欣赏讲座,组织学生参加社会音乐活动,等等。通过音乐课外活动的开展,活跃校园生活,促进学校、教师与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了解,并加强学校整体教育和各学科之间的开放性。第二,在音乐课外活动中培养学生综合运用各学科知识的能力,使所学的知识得到巩固提高、吸收内化。第三,在音乐课外活动中,让学生接触、学习更多的音乐精品,拓宽音乐教育与素质教育协同的空间。培养学生的组织能力、交际能力、协作精神,使其身心得到健康的发展。第四,积极培养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让学生主动参与到音乐课堂教学中来。
三、音乐课的类型
音乐课的类型是指根据音乐课堂教学的内容而划分的音乐课的种类。它一般可以分为两类。
第一,单一课。所谓单一课是指在一节课只有一项教学内容的课。例如:中学的演唱课、欣赏课等等。单一课的优点是内容比较集中,可以使教师较为深入地传授某一方面的知识,阐述某一问题,使学生获得鲜明的、相对完整的印象,有效地解决某一方面的问题。但由于教学内容单一,容易使学生感到枯燥乏味,不利于集中思想和注意力。
第二,综合课。所谓综合课是指在一节课内将两项以上教学内容有机结合、协同教学的课。例如在一节课中,将演唱、演奏、舞蹈等内容优化组合,协同教学。综合课的内容可以用许多形式进行组合,它的优点是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生动活泼、妙趣横生。因此,它是中学音乐课中最常见的课型。但在使用综合课教学时,应该要注意教学内容要适量及教学层次要清楚,否则会出现教学内容混淆及学生概念模糊的现象。在音乐课堂教学中,选择单一课还是综合课,应当根据教材的内容、学生的年龄特征及接受能力来考虑。此外,综合课还可以更好地体现提倡学科综合的教育理念,使音乐教育更有效地向其它学科渗透。
四、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结构的探索
由于长期受“教唱式”课堂教学模式的影响,许多老师已经习惯于练声、视唱、节奏训练、学习歌谱、歌词的传统套路,很多时候把音乐课上成单一的唱歌课。这种教学手段单一、信息量少、活动量小、教学过程缺乏艺术性、创造性的教学模式,不能够全面体现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已严重制约着音乐教学向更高的层次发展。音乐教育是一门对小学生进行艺术熏陶的重要学科。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构建一种具有时代气息,让学生经历音乐实践的过程,满足其表演欲望,使他们的心理素质、协调能力和创新思维都能得到发展的新型教学形式,已迫在眉睫。
(一)采用多媒体优化音乐课堂教学结构
音乐是听觉的艺术,是美的展现,而音乐课堂教学就是实施美育的重要途径,对于提高全民素质,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培养学生德、智、体、美全面发展,帮助学生体验美、感受美、表现美有着积极地作用。它不仅需要科学的教学方法与合理的课堂结构安排,更需要不断更新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来辅助和提高教学水平。
随着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多媒体这一九十年代以来计算机领域发展的新技术,以其利用计算机的交互科学性、界面友好性、反馈及时性的特点,在教学中集图文声像多形态信息为一体,使虚幻的音乐形象具体化,使复杂的知识简单化,使零乱的知识条理化,弥补了课堂教学的不足,给音乐教学增添了无穷的魅力。在音乐教育中,教师如果注意合理选择、灵活运用各种媒体,就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优化课堂教学结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实践证明现代教学媒体的运用对培养学生的音乐创造能力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它让教师教得轻松,让学生学得容易,而且乐意学、勇于思维、敢于创造。
(二)全面提高学生素质,使学生能主动学习
素质教育是以学生为主体的教育,这一点在音乐教育中尤其重要,因为在音乐教育中,不管是音乐欣赏,还是音乐表演,对于同一首作品,每一个人在审美和表现美的过程中,都会有一定的差异,或者说,都带有自己的主观性和个性,因而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对作品的分析、讲解,只能起引导和启发学生思维的作用,不能作为标准答案。可以说,在音乐审美和音乐表现的过程中,是没有标准答案的。音乐审美教育的这一特点,使其在发展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思维等方面具有其他学科所不能替代的作用,同时也决定了音乐教育必须以学生为主体。除此之外,以学生为主体的音乐教育还包含另一种意思,那就是要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学习成为一种自觉行为,让学生能够主动学习。
兴趣是最好的老师。所谓兴趣是指个体积极探求某种事物的认识倾向,它是影响学生学习的重要心理因素之一。一般来说,如果学生对某件事物感兴趣,就会积极地去探索、去了解,这样,掌握起来也就会比较地快。因此,我们要在音乐审美教育中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使学生能主动去学习。
(三)创设意境,提高学习效率,使音乐课堂变新
随着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越来越多的现代化电教媒体进入了我们的音乐课堂,如:录音、录象、投影、计算机等这些具有形象性、直观性、灵活性和交互性,富有感染力和表现力的电教媒体。它们的进入,使音乐教育朝现代化的方向跨进了一大步,为我们的音乐课堂教学丰富了教学手段。
学生学习音乐的兴趣主要是对形象具体,形式新颖的事物容易引起好奇,演示型的多媒体课件能将文字、图象等直观地展示出来,为学生提供一个生动逼真的教学情境、丰富多彩的教学资源。为学生营造一个色彩缤纷、声像同步、能动能静的教学情境,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使我们的音乐课堂变新。
基金项目:
本文为湖南省高校教学改革研究项目,项目编号:湘教通〔2014〕247号;衡阳师范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JYKT201428;衡阳师范学院南岳学院教改项目,项目编号:NJY201406研究成果。
参考文献:
[1]曹理,崔学荣.音乐教学设计[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1999.
[2]李秉德.教学论[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1.
[3]阚文荣.初探优化中学音乐课堂的教学结构[J].云梦学刊,2003,(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