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上市公司委托贷款成因文献综述

2014-09-22丁晓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年18期
关键词:委托货币政策贷款

□文/丁晓娟 辛 强

(1.河北经贸大学会计学院 河北·石家庄;2.拜耳医药保健有限责任公司 天津)

一、上市公司具备发放委托贷款的条件

在我国金融市场中,信贷配给机制使得银行在信贷资金的分配中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刘小玄、周晓艳,2011)。信贷配给的存在,加大了部分企业的融资难度,尤其是那些规模较小、发展前景不确定性较高的非上市中小企业。实证研究证明,紧缩的货币政策在影响大、小企业的短期借款时确实存在系统性差异(Leary,2009)。而且,对于上市公司而言,由于信息相对公开透明,声誉往往较高,因此当出现信贷配给时,商业信用等还会成为其银行贷款的重要替代方式(Nilsen,2002)。也即上市公司由于具有相对良好信誉和较低的还贷违约风险成为喜富嫌贫的银行放贷优先考虑的对象,使其资金具有剩余的流动性(张继德,2012)。

由此可推理,由于存在信贷歧视和替代性融资,货币政策的调整对规模较大、发展较为成熟的上市公司融资影响较小。此外,由于上市公司通常在募资规模、抵抗风险能力等方面也要优于非上市中小企业,所以在一定程度上具有发放委托贷款的可能。

二、上市公司在货币政策紧缩时具有发放委托贷款的动机

货币政策是逆周期的,因而紧缩意味着经济发展形式较好,但同时,紧缩货币政策的目的是压缩经济膨胀可能产生的泡沫,这可能会导致上市公司无法在未来获得更高的回报率,即如果上市公司逆势扩张,可能会导致投资亏损。根据理性人假说和资本逐利规律,上市公司必然会避开可能导致亏损的项目,而选择以最小的成本追逐最大的利润。而上市公司发布的委托贷款公告显示,目前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关联交易占据绝大多数,但不涉及关联企业的贷款,有70%流向房地产业务,房地产商普遍愿意支付超过15%的年利率,有的甚至超过20%,如此高的收益也成为上市公司发放委托贷款的主要动机(李梅、孙彦娜,2013)。而且,当投资公司主营业务的收益前景明显不如放“高利贷”的时候,无论是以资本投资收益还是以向股东负责角度衡量,放“高利贷”都会成为上市公司的理性选择(董萌筱、于鹏飞,2011)。刘少波、戴文慧(2004)甚至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会改变募集资金的投向,冒违法的风险开展委托贷款业务。

此外,由于委托贷款业务是借贷双方协商,他们通常在业务上或者股权关系上具有密切的关系,其中很多为关联方之间的交易,信息不对称程度较低,因此风险也更低。而且对于集团公司内部来讲,委托贷款不同于其他信贷业务,它是表外资产,不属于风险资产范围,对监管指标不产生影响(林桂云,2012);再者,根据财政部门相关文件规定,采用统借统还方式,集团内部的委托贷款不需要缴纳营业税。李梅、孙彦娜(2013)以2007~2011年沪深两市进行过委托贷款业务的上市公司为研究对象,实证研究表明上市公司委托贷款的主要动机是获得高额利润,但提高集团资金使用效率的追求可能会对该动机有一定的影响。因此,委托贷款在集团内部以关联方交易形式应用较广,也成为集团内部资源配置的重要手段(佟岩等,2010)。与此同时,大量委托贷款也流向了因限购政策出台使成交量下降、身为资金密集型企业却面临资金紧张的房地产企业,这样贷出的每笔委托贷款都有开发商的不动产或股权作抵押,同样降低了风险(张继德,2012)。从这些因素分析,上市公司在权衡实体经济投资和委托贷款投资的基础上,具备择机发放委托贷款的动机。

三、资金需求方在货币政策紧缩时具有接受委托贷款的强烈意愿

我国资本市场的“资金饥渴症”和“求钱若渴”使得上市公司对委托贷款业务趋之若鹜(李梅、孙彦娜,2013)。当国家实行紧缩货币政策时即货币供应量减少,信贷歧视更为严重(陆正飞、祝继高、樊铮,2009;叶康涛、祝继高,2009),这意味着融资约束强的企业更加难以取得银行贷款。在货币政策紧缩期,往往存在经济过热的现象,企业对资金的需求会大幅度上升;然而,在此时期企业获得的银行贷款却无法得到大幅度提升(陆正飞、杨德明,2011)。由于存在信贷配给,银行为了降低信贷风险会以较低的利率给项目风险较小的借款人发放贷款,而一部分愿意以更高利率贷款的借款人无法得到贷款(白俊、连立帅,2012),只能转向其他融资渠道。遗憾的是,当前我国的融资渠道,如风险投资、担保贷款等,并不能满足中小企业以及一些非上市公司巨大的融资需求。委托贷款业务的出现,给这些企业提供了一线生机。尽管委托贷款利率较高,风险较大,但与放弃发展机会相比,至少从短期来看是利大于弊的,所以急需资金的企业往往在此时具有寻求委托贷款支持的倾向。

四、银行等金融机构的积极参与

按照《贷款通则》中对委托贷款的解释,银行等金融机构在委托贷款业务中只担任“中介”的角色,收取相应的手续费,不参与对贷款对象筛选及其财务、资信状况的评估等环节,不负责贷款收回,也不承担贷款风险。张继德(2012)认为上市公司和银行都获利为委托贷款提供了可行性,银行收取正常贷款利息和委托贷款手续费收入,各自的收益都很高,且银行不承担贷款风险,何乐而不为。特别地,在货币政策紧缩时,资金供应的减少,从而收益会有所下降。蒲宇卉(2012)认为委托贷款业务作为银行中间业务之一,本身具有风险低和收益稳定的突出优点,因而众多商业银行把它作为一项重要业务推广开来。可见,一般而言银行等金融机构提供委托贷款服务的收益大于成本,自然委托贷款业务成为其在货币政策紧缩时期的一项重要收入来源,必然会积极参与到上市公司的委托贷款业务中去。

从以往文献的研究中,我们可以看到委托贷款如此备受青睐绝非偶然,同时我们也能从委托贷款的成因中发现了其潜在的风险和一些制度上的漏洞,如上市公司是否盲目追求委托贷款的高收益而搁置主业甚至私自改变募集资金的用途、改变银行体制是否能消除信贷歧视进而缓解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银行是否应该在委托贷款业务中发挥其信用评估的优势以使委托贷款业务健康发展等等,这些既给我们今后的研究指明了方向,也给政策制定和政府监管部门以一定的启示。

[1]李梅,孙彦娜.我国上市公司委托贷款动因的实证研究[J].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13.1.

[2]董萌筱,于鹏飞.上市公司热衷委托贷款现象浅析[J].管理探索,2011.9.

[3]叶康涛,祝继高.银根紧缩与信贷资源配置[J].管理世界,2009.1.

猜你喜欢

委托货币政策贷款
正常的货币政策是令人羡慕的
研判当前货币政策的“变”与“不变”
“猪通胀”下的货币政策难题
Wang Yuan: the Brilliant Boy
My Huckleberry Friends:Even if the Whole World Stand against me,I Will always Stand by You
还贷款
货币政策目标选择的思考
治理现代化:委托制下的权力清单制
招标代理中的授权委托——以案说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