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行业院校为主体的农民培训模式

2014-09-22董伟统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年18期
关键词:农民院校培训

□文/董伟统 王 季

(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继续教育学院 浙江·杭州)

一、导言

农民培训模式是指在一定的社会环境下形成的适合当地的经济、社会、资源、文化等特点的农民培训活动过程和方法的标准样式和理论体系。模式的研究对于促进与推动高校开展农民培训活动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我国新型农民培训现有的模式有效性不高,急需建立科学高效、可持续的模式”。研究、总结、探索科学、高效的培训运作模式,对深入开展新时期农民培训活动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行业院校是农民职业培训教育的重要力量,开展行业院校农民培训模式研究对于推进农民素质、技能提升,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二、当前典型农民培训模式分析

(一)政府主导型农民培训模式。政府主导型农民培训模式是政府通过人、财、物的投入,通过培训媒介,按一定的培训机制运作,以达到相应培训目标的培训模式,如“新型农民科技培训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工程”等。这种模式为农民提供了低费用(或免费用)培训服务,有利于调动农民的参与积极性。但是由于城乡分割、部门间职能交叉、协调沟通不够,政府主导的培训模式在实施过程中会出现效率低下等一系列“政府失灵”问题。

(二)企业参与型农民培训模式。企业参与型农民培训模式是在政府引导与支持下,龙头企业建立相关培训机构,主要从事农民转岗、农资产品应用技术等培训,培养能适应岗位的“以工代农”或技术型农民,如“企业+培训机构+农民”模式,农资销售服务模式。这种模式优点是以就业或产品应用为导向,紧紧围绕市场需求开展培训,保证了培训工作的针对性。其缺陷也很明显:培训目标注重企业的需求,忽视了农民自身的发展需求。

(三)学校主办型农民培训模式。学校主办型农民培训模式是涉农院校或培训机构发挥其具有的人才密集、科研水平高、辐射力强的优势,组织农民开展培训的方式。这种模式可以充分利用学校的教育资源开展多层次、多类型的培训,满足农民需求多样性要求。但是由于学校与农村、农民的联系不够紧密,这种模式往往存在农民培训需求与学校供给对接不顺;另外,还存在培训资金得不到保障、校方培训动力不足等问题。

(四)民间组织型农民培训模式。民间组织型农民培训模式是在政府鼓励与支持下,民间机构和组织及农村专业合作组织,如联合国粮农组织(FAO)、世界自然基金会(WWF)等机构以及国内农民专业技术协会、农民经济合作组织建立机构培训农民的方式。这种培训模式针对农民需求开展培训,效果明显、农民参与积极性高,培训内容也比较合适,是我们农民培训的重要补充。然而,由于参与面小、培训时间有限、往往项目结束培训也随之终结,较难纳入已有培训体系进和管理,难以实现主流化和机制化。

(五)农民组织自主型农民培训模式。农民组织自主型农民培训模式是农民自己组织、邀请在某一方面或多方面有技术专长的乡村“能人”对本地农民进行技术培训和知识讲座的一种形式。这种模式中,“能人”一般就是本地的致富能手,或有技术知识或有市场经验,亲和力强,针对性强,培训效果好,培训成本低,效果明显,能带动周边的村民一起脱贫致富,对整个农村的发展可以起到以点带面的作用,但存在培训内容系统性不强、培训较难组织等困难。

二、以行业院校为主体的农民培训模式必要性与可行性

(一)以行业院校为主体整合资源开展农民培训的必要性。以行业院校为主体整合资源开展农民培训的必要性建立在对参与农民培训的政府、涉农行业组织、行业院校、涉农企业(或农民合作组织)、社会培训办学力量等培训资源的优势分析之上:

1、政府。政府是农民培训方针、政策的制定者和调控者。根据中央强农惠农的精神,国务院以及各地方政府制定了多项政策、措施加强对农民培训的支持与鼓励,如教育部等九部门《关于加快发展面向农村的职业教育的意见》,天津市、甘肃省的《农民教育培训条例》等。另外,政府是农民培训资金的主要提供者。中组部、教育部、农业部等十几个部委与机构围绕各自职能实施了多项农民教育培训工程,如“绿色工程”、“农村劳动力转移培训阳光工程”等。各类项目经费一般都由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具体实施。因此,政府掌握着农民培训的政策、经费等重要资源。

2、涉农行业组织。涉农行业协会是涉农企业或农民的社团组织,具有强大的影响力与带动力,对解决我国农村区域广、农业生产经营分散度高、农户生产规模小等导致的农民培训组织难度大的问题发挥着重要作用。另外,行业协会与政府具有较密切的关系,还承担着联系政府与农村、农民之间的桥梁责任。因此,涉农行业协会在开展农民培训过程中,具有方便整合与协调农民组织培训资源的优势。

3、行业院校。行业院校拥有着一支掌握领域内最前沿观念、最先进技术、先进教学理念的涉农学科专业师资队伍,配备了先进的教学设施、设备,具备开展培养高级农村应用型人才的条件。涉农行业院校部分学生具有来自农村、服务农村的特点,组织学生参与农民培训服务或相关调研,是开展农民培训的必要补充。另外,行业院校在区域内有一定的影响力与活动力,拥有整合多方力量开展农民培训的能力。行业院校具有新农村建设相关学科专业、人才、科技、信息、设施和社会影响等资源,是开展农民培训的必要条件。

4、涉农企业(或农民合作组织)。涉农企业(或农民合作组织)为农民培训提供了丰富的实践经验和教学场所。一些经验丰富的农民、合作社带头人或涉农企业专业技术人员,经过引导与培养,可以成为教学任务承担者,增强农民培训的师资力量、优化师资队伍结构,提升培训效果。另外,典型的涉农企业发展过程中形成的经验、所置办的设备设施是培训的良好素材与物质资源。

5、社会培训办学力量。由于所处地理位置、资源建设侧重点、场地设施等条件的不同,形成了社会培训办学各自的特色和优势:学科专业、课程、师资差异性;场地、设施、设备以及区位优势;办学能力与管理机制的差异,是行业院校农民培训办学资源的必要补充。

(二)以行业院校为主体整合资源开展农民培训可行性

也许他说的是对的,今天人们太看重技术难度。但我还是要说,这绝对是能展现一位钢琴家的艺术修养,而非“掉书袋”能力的绝佳作品。想想这些光辉的名字吧—米开朗基利、迪努·里帕蒂、布伦德尔、拉杜·鲁普、齐默尔曼、阿格里奇、巴伦博伊姆、基辛……不胜枚举!他们有何共同点?他们都对舒曼《钢琴协奏曲》有着独特而绝妙的诠释!为何如此?因为舒曼的“钢协”实在是美到不可思议,也重要到不可思议!

1、大办开展农民培训是党和国家、各级政府的一项重要任务。2004~2014年的中央一号文件以解决“三农”问题为核心,突出强调了要“大力开展农民职业技能培训和转岗转业培训”。各级政府在文件精神的指引下,十分重视农民培训工作,切实把农民培训纳入规划、摆上日程、落实举措,直接对农民培训负责。同时,还适时推出惠农扶农政策,以此来拉动与加强农民培训的规模和力度。

2、积极参与农民培训是涉农行业组织提高服务能力的途径。根据国务院“组织人才、技术、管理、法规等培训,帮助会员企业提高素质、增强创新能力、改善经营管理”对行业组织的指导意见,参与农民培训是涉农行业组织履行自身职能的要求。在韩国、日本农民合作组织是农民教育培训体系的重要组织部分,农协在组织农业技术指导、普及农业科学知识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因此,大力开展农民培训活动是丰富涉农行业服务内容,增强活力,提高凝聚力、提升服务水平的重要途径。

3、行业院校发挥自身优势开展农民培训活动是历史赋予的使命。国务院提出“职业教育要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服务”、“为农村劳动力转移服务”。教育部进一步要求高等学校“要积极开展各类型、各层次的人才培养与培训工作”,服务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发挥在科技、教育、人才等方面的优势,有针性地开展对新农村建设服务,提高农业科技含量,提升农民综合素质,促进农村发展环境的改善,这是时代赋予高校的使命。

4、积极参与农民培训是企业(含农民合作组织)自身发展的要求。结构合理、素质较高、业务能力较强的人才队伍是企业发展的重要基础。开展培训教育活动,是提升涉农企业(含农民合作组织)员工(或农民)的素质、职业能力的重要途径。另外,通过培训活动可以搭建合作交流平台,开展交流互动,讨论得失、共享信息、分享经验,还可以扩大自身的影响,拓展合作伙伴,对企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5、参与农民培训活动是社会办学机构发展的重大机遇。国务院提出“巩固农业基础、加快农村发展是全社会的共同责任”,并要求“各行各业要结合自身特点,发挥各自优势,积极参与支持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社会培训办学力量以及其他社会资源通过服务农民培训,丰富自身的服务内容,提升资源利用率,拓展服务范围,拓宽发展空间,是扩大影响、提升服务水平与效果的重大机遇。

三、以行业院校为主体的农民培训模式

(一)基本内涵。行业院校主动根据区域农业产业特征、农民培训需求特点以及区域内各行各业农民培训资源分布情况,发挥院校的行业背景与办学资源优势,对内主动调整、优化院校内部资源;对外争取政府政策与经费资源,发挥涉农行业合作组织的影响力与号召力,调动涉农企业与农民合作组织的积极性,吸收、融合社会培训办学资源优势,为农民培训服务的模式。

(二)模式构成要素

目标:培养有文化、有技术、会经营的新型职业农民。

主体:以行业院校为主体,联合社会各类参与新农村建设的机构与组织。

客体:以农业生产、经营、管理人员为主;农村转移劳动力、农村干部及其他新农村建设人才为辅。

内容:以农民从业能力提高和综合素质提升为主要内容。

方式:采取课堂讲授、现场指导、远程教育等方式,根据受培训农民、培训内容的特点,采用适当的方式,满足各类培训需求。

(三)模式特点

1、以国家政策为指导。在相关政策的指导下,通过主办、承办、合办、协办等方式参与各类农民培训工程。同时,根据区域经济发展状况与产业结构,积极筹集、争取各类资金,主动开展各类农村实用人才、农村转移劳动力等培训。

2、以满足农民需求为目标。农民是新农村建设的主体,提高农民素质是加快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必要前提。在我国农业产业区域差异性大,农民文化水平高低不齐,因此,开展农民培训必须根据区域农业产业结构特征、农民特点,开展调查研究,深入分析需求特点,科学制订培训方案,是提高培训成效的关键因素。

3、以行业优势为依托。发挥行业在服务农民培训的组织结构、基础设施、资金资源等优势。整合涉农行业组织及其成员企业的培训资源,开展各类培训活动。

4、搭建平台整合区域培训资源。搭建行业院校农民培训平台,协调农民培训需求的多样性、多层次性与院校专业学科、人才、设施的有限性之间的矛盾,通过平台整合各类培训资源,形成利益共同体,实现各类培训资源效用最大化。

5、以全面深入、可持续为服务要求。在深化农民培训项目特色的基础上,通过资源整合逐步扩大服务范围、丰富内容,并随着新农村建设的深入开展,逐步提高培训层次与服务深度,实现培训的可持续性。

四、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农民培训模式的实践

(一)基本情况。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是浙江省供销社主办的一所高等职业院校。为整合农民培训教育资源,2010~2013年间该校与全省五个地区21个市区县供销社合作成立了“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教育基地”;2013年学院成为浙江农民大学分校区,为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搭建了良好的平台。另外,该院根据专业资源优势组建了浙江省供销社合作经济研究所、农产品营销研究所、农产品技术服务中心等机构,拓展这些机构在农民培训方面的服务职能;发挥学院供销社行业职业技能鉴定站的职业技能鉴定功能,为农民培训提供了支撑。

(二)行业优势。国务院“支持利用供销合作社教育培训资源,开展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头人、农产品经纪人、农民技能培训”。“供销合作社职业学校和培训机构要强化社会服务功能,加快培养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和打造全新供销合作社的人才队伍。”“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是新形势下实现农业农村又好又快发展的必由之路。”供销合作社最大的特点在于它是农民的合作经济组织,是城乡商品流通的主渠道,植根于农村,对农民的需求、消费习惯、农村市场的特点最为熟悉。发挥供销社系统优势开展农民培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三)建设措施。通过学院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教育基地、浙江农民大学分校区为载体整合浙江各级政府、供销社系统、学院、涉农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区域农民培训资源,实现效用最大化。通过建设新农村建设人才培养需求信息库、教学师资库、教材资源库,提高学院服务农民培训的能力,发挥学院在新农村建设农民培训中的主体作用,增强学院的辐射力,扩大社会影响力。

(四)建设成效

1、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项目开发进展顺利。从新农村建设人才基地、浙江农民大学分校区等平台建立以来,农民培训项目开发取得了成效。从原来的农产品经纪人、庄稼医生、合作经济管理师等六个项目,发展到目前的农产品流通类培训与鉴定、农业经营与管理培训、农产品加工类培训与鉴定、农产品种养殖类培训与鉴定四大类十九个项目。每个培训项目按照农民的基础进行高、中、初三个层次,满足不同类别、不同层次农民培训需求。

2、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资源建设成效显著。学院在全省21个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教育分基地设立了培训需求信息点,为培训信息的有效收集、分析、评估农民培训教育需求奠定了基础。组织校内外专业人员编写并出版《农产品经纪人培训中高级教材》、《茶叶加工工培训》等五本教材;收集整理了七十多份培训课程的讲义、多媒体课件,丰富了教学资源库。建立了一支行业内外、校内校外、院校基层结合的67人的培训专家师资库,为开展各类、各层次的培训提供了支持。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教育资源的培训需求库、教学资源库、培训师资库建设均取得了显著成效。

3、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组织体系进一步完善。在学院层面建立起以分管副院长为首,相关职能部门与系部负责人为成员的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教育领导机构。系部层面也进行了探索,以学院应用工程系为例:该系成立了由系主任担任组长、负责教学系副主任提任副组长、相关教研室与骨干教师参与的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与社会服务队伍。组织体系的完善为服务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教育活动提供了组织保障。

4、提高了培训数量、扩大了服务范围、培训层次结构合理。近年来,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充分发挥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教育基地等平台服务功能,面向农村、农民专业合作社、涉农企业团体以及社属企业、基层供销社,开展各类培训鉴定项目,举办与承办各类涉农培训135期,规模达15,285人次;开展农产品经纪人、营销师(物资)、合作经济管理师等特有工种鉴定,鉴定量达16,945人次,为新农村建设、行业发展培养了大量实用人才。服务范围从浙北、浙西,延伸到浙中、浙东,并辐射新疆、贵州等西部省区。办班层次结构趋于合理,高、中、初级比例分别为12%、43%、42%,累计培养1,582名高级技能人才。

5、社会影响逐步扩大。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的农民培训活动在浙江省杭嘉湖绍、丽金衢地区等31个县域广大农村受到普遍欢迎。在这些区域农民当中形成反响强烈。光明日报、农民日报、浙江教育报等十多家国家、省、市媒体对该院的农民培训特色进行了报导,赢得了良好的社会声誉。学院的农民培训成效得到了上级领导肯定与有关单位的好评,近3年来共荣获“全国供销合作社行业国家职业技能培训与认证先进单位”、“行业国家职业技能培训与认证突出贡献单位”、“浙江省供销系统职业技能培训鉴定工作先进单位”等十多项荣誉称号。

(五)总结与思考。新农村建设人才培训教育基地等服务平台的建设,为浙江经贸职业技术学院农民培训服务提供了支撑。尽管这些平台建设还存在诸如平台内涵建设不足、平台功能发挥不充分、少数平台重创立轻内涵建设等不足,但该院主动整合各类资源服务农民培训的实践已初步取得了成效。该院探索、搭建培训平台,整合政府、行业、学院、涉农企业(农民合作社)以及其他社会资源,服务农民培训的模式克服了其他模式存在的明显不足,为行业院校有效开展农民培训活动提供了参考。

[1] 马超,张义兵.国外农民培训的三种模式及其对我国农民培训的启示[J].职业技术研究,2008.2.

[2] 赵帮宏,张亮,张润清.我国新型农民培训模式研究[J].北京:光明日报出版社,2011.

[3] 魏宇光,季东亮,李东升.新时期农民培训的特点及其模式研究[J].职业技术,2011.2.

[4] 赵美凤,任铮.我国农民培训模式现状研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1.2.

[5] 邓玉林,彭燕等.中国农民培训模式与策略[M].中国环境科学出版社,2011.

[6] 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行业协会商会改革和发展的若干意见[Z].国办发[2007]36号.

[7] 韩新宝.新型农民合作组织教育培训体系构建研究——基于韩日农民教育的分析[J].学会,2011.7.

[8] 国务院.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Z].国发[2005]35号.

猜你喜欢

农民院校培训
农民增收致富 流翔高钙与您同在
饸饹面“贷”富农民
培训通知
CIT培训学院2020线上培训正式启航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
“五老”以“三用”关爱青年农民
也来应对农民征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