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稠油油藏常规开发水平井见水敏感性分析

2014-09-22姜来泽李续儒刘雪梅罗艳红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辽宁盘锦124010

化工管理 2014年24期
关键词:底水含水油井

姜来泽 李续儒 刘雪梅 罗艳红(中油辽河油田分公司 辽宁盘锦 124010)

引言

Y油田NgⅡ为块状边底水稠油油藏,采用水平井整体开发,常规阶段投产即见水,含水呈不断上升趋势,且油藏较高部位水平井投产亦见水,说明油藏除边底水外还有可动水。本次研究重点从数值模拟研究的角度,针对水平井高含水原因的影响因素,开展了一系列不确定参数的敏感性分析与研究,为油田下步水平井开发部署提供指导依据。

一、油藏参数的选取

油藏参数的选取均来自于岩心分析结果,油水相对渗透率曲线,岩石孔隙压缩系数为0.81×10-2MPa-1,油的压缩系数为9.36×10-4m Pa-1。模型粘温以实测脱气粘温曲线为基础,溶解气油比为16m3/m3。采用CARTER-TRACY解析水体[1],实现水体能量从无到无限大。

二、见水原因敏感性研究

1.方案设计

由于目前资料还缺乏对油藏的深入认识,如:水体能量、可动水及垂直水平渗透率比的大小等。拟合过程中,对这些影响开发效果且不确定的参数进行了敏感性研究,设计具体方案如下(表2-1)。

表2 -1见水原因敏感性模拟方案

2.模拟结果及研究

方案1:模拟了只有可动水且可动水饱和度分别为4.0%,1.0%、0.6%和0.2%的油井生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在较高油水流度比条件下,可动水饱和度越高,投产初期含水越高,其中可动水在0.2%时与油井投产初期含水相符,而中后期含水变化规律(蓝色实线)与实际含水变化规律(蓝色虚线)表现不一致,实际含水呈缓慢上升趋势,而可动水含水呈平稳或略微下降趋势。预测的含水与实际含水上升的趋势不符合,说明目前所见水除可动水外,还有外来水的影响(图2-1)。

方案2:在方案1研究的基础上,继续模拟了边底水与可动水共存条件下的油井生产规律。研究结果表明,可动水与边底水的共同作用情况下,油井投产初期与实际含水比较吻合,而中后期含水上升速度较快,略高于实际状况,但含水呈不断上升的这一特点与实际生产规律基本一致(图2-2)。这也进一步验证了所见水为可动水与边底水共同作用的结果。考虑到含水上升速度快可能受边底水能量、垂直水平渗透率比等两个因素的影响。因此又设计了两种方案对边水底水能量、垂直水平渗透率比对含水上升速度影响进行了模拟研究。

图2-2 方案2计算结果

方案3与方案4:分别模拟可动水与边底水共存,Kv/Kh=0.1,边水能量无限大和边水能量无的两种情况。其中,方案3计算结果表明,在垂直水平渗透率比较低的条件下,含水上升速度有所下降,但油井依然具有较高的含水(图2-3),说明垂直水平渗透率比与含水上升速度有一定影响,但是并不是含水上升的主要原因。方案4计算结果表明,在垂直水平渗透率比较低,无边水能量情况下,含水与实际基本吻合,但依然可以见到底水侵入的特征(图2-4),说明目前边水能量也不是影响含水上升速度的主要因素。同时,从数值模拟计算结果中可以发现,水平段轨迹最低点[1]距离含水已达到90%,而其它区域仅为60%左右,这也说明,水平井局部轨迹距底水距离近才是导致底水锥进的主要原因。

图2-3 方案3计算结果

图2-4 方案5计算结果

三、纵向位置优化研究

基于以上研究结果,有必要对油藏水平井纵向位置进行优化研究。设计水平段距底水不同距离,范围为5.7m~15.7m,这样水平段距底水距离越大,见底水时间越晚,含水上升速度越慢,所以针对该类中薄层油藏水平段纵向位置尽可能靠近油层顶部。

结论

1.模拟研究结果表明,油藏可动水与边底水共同作用导致油井见水,且只有可动水为0.2%时,模拟曲线与油井实际投产初期含水曲线符合率较高。

2.水平段距底水距离近是底水锥进的主要原因。所以油水过渡带区域水平井实施过程中,控制好井眼轨迹和水平段纵向位置是控制底水锥进的重要手段。

[1]苏畅,水驱采收率研究[J].中国石油和化工标准与质量,2011,9(2):174-175.

[2]郝建明,王绍春,复杂断块油藏水平井轨迹设计[J].复杂油气田,2007,16(4):20-23.

猜你喜欢

底水含水油井
浓度响应型水触变材料及在含水漏层堵漏技术的应用
底水厚度影响下的水平井开发规律研究
镇北油田某油藏延长低含水采油期技术研究
含水乙醇催化制氢催化剂研究
强底水礁灰岩油藏水驱采收率表征模型
新型油井水泥消泡剂的研制
一种油井水泥用抗分散絮凝剂
土洞施工中含水段塌方处理方案探讨
底水油藏水平井临界产量确定新方法
隔板理论和DWL技术开发底水油藏临界产量的计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