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肝脏手术反“L”型切口皮下负压吸引美容缝合的临床观察*

2014-09-22黄盛鑫赵荫农吴飞翔陈祖舜向邦德张志明邬国斌

重庆医学 2014年18期
关键词:皮下液化美容

杨 琦,黄盛鑫,赵荫农,吴飞翔,陈祖舜,向邦德,张志明,黄 山,邬国斌

(广西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肝胆外科,南宁 530021)

传统开腹肝脏手术切口长,通常予以逐层组织缝合,但术后切口脂肪液化频发,甲级愈合率低,遗留瘢痕明显,易给患者造成生理及心理的双重创伤[1]。近年来,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和人们生活质量的提高,为满足患者对切口美观的要求,降低切口脂肪液化率,减少皮下硬结、皮肤瘢痕增生等情况。作者经过临床不断总结改进,自2012年9月份以来对肝脏手术反“L”型切口进行皮下负压引流美容缝合,取得良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纳入标准:(1)手术切口为反“L”型切口;(2)临床资料齐全,即术手后1、3、6个月均返院复查,(3)手术缝合者均为同组医师。选择2012年9月至2013年3月在本院行肝脏开腹手术患者141例,其中首次手术患者104例,再次手术患者37例。年龄28~75岁,平均(48.6±5.4)岁。将141例患者分为常规组69例,采用常规的缝合法;研究组72例,采用皮下负压引流美容缝合法。两组患者基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详见表1。

1.2 缝合方法及护理 常规组:采用传统缝合方法,以7#蚕丝丝线(强生医疗器材公司)逐层间断缝合腹膜及肌肉层,后使用4#线间断缝合皮下脂肪层组织,再用1#线间断褥式缝合真皮层。研究组:以聚二恶烷酮为材质的人工合成关腹线(强生医疗器材公司)将腹膜、腹白线及肌肉层一并连续缝合,要求针距0.6~1.0cm,边距1cm,第一针超过切口顶端0.5 cm[2]。后取两根剪有侧孔的硅胶引流管,将其埋置于皮下脂肪层固定后,真皮层行连续平行皮内缝合,保持针距为0.5~0.8cm,最后使用弹力绷带加压包扎,并予负压吸引瓶连接皮下引流管,形成负压吸引皮下渗夜。

术后切口护理:(1)两组患者术后均行全身麻醉下腹部外科术后Ⅰ级护理,使用同种第2代头孢菌素抗菌药物预防感染。(2)术后连续3d每日测体温4次;观察切口有无红肿、硬结、脂肪液化,如有脂肪液化或切口裂开则取局部分泌物,行常规细菌培养+药敏实验。(3)研究组术后48h内间隔1h观察是否保持负压状态,并于术后48h后拔除皮下负压引流管,常规清洁换药,更换敷料。

1.3 判定标准及观察指标 判定标准:(1)脂肪液化判定[3],切口敷料可见黄色渗液,按压皮下有较多渗液渗出。切口边缘及皮下组织无坏死征象,皮下组织游离;渗出液涂片镜检可见大量脂肪滴,细菌培养阴性。(2)切口感染的判定[4],切口红肿,压痛,渗液多,细菌培养可见阳性,可有发热。(3)切口裂开及分类[5],切口裂开分为:①皮肤、皮下组织和(或)肌腱膜、腹膜裂开大于1cm;②浅层部分裂开,皮肤和皮下组织裂开,而肌腱膜以深的组织完好;③深层部分裂开,肌腱膜以深的组织裂开。(4)腹壁切口愈合分级判定标准[6-7],甲级愈合指愈合良好,无不良反应;乙级愈合指愈合处有炎性反应,如红肿、硬结、血肿、积液等;丙级愈合指切口化脓,需作切开引流等处理。

表1 两组基本资料的比较

观察指标:缝合时间(min),住院时间(d),术后换药次数(次)、术后镇痛药使用次数(次),脂肪液化、切口裂开、切口感染、切口坏死、皮下硬结、瘢痕增生病例数(n),患者满意率(%)。

1.4 统计学处理 所有数据采用SPSS19.0统计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和Fisher精确概率法;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术中及术后切口情况比较 研究组皮肤缝合平均时间为(28.6±11.6)min,平均住院时间(7.7±1.7)d,均较常规组明显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3例发生皮下脂肪液化(4.2%);1例切口感染并裂开,予以脂肪层拆线后清创行Ⅱ期全层缝合术(1.4%);3例切口皮缘对合欠佳,但均能较快愈合;无切口坏死、皮下硬结等病例。常规组10例发生皮下脂肪液化(14.5%),8例愈合困难,因此延长住院时间;4例切口感染并裂开行Ⅱ期全层缝合术(5.8%);9例切口皮缘对合欠佳(13.1%),均能较快愈合;皮下硬结4例(5.8%)。两组比较,除切口感染情况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外,其余观察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平均应用镇痛药(3.2±1.1)次,换药(4.3±1.5)次,与常规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见表2。

2.2 术后随访结果 两者患者分别于术后1、3、6个月对切口进行美容效果及患者满意率评价,研究组切口愈合后皮肤呈一条平整细线,瘢痕小。随时间延长,瘢痕逐渐淡化,如图1~3。常规组切口愈合后皮肤呈一条“蜈蚣脚”样隆起疤痕。见图4。

表2 两组术中及术后情况比较

图1 反“L”型负压引流美容缝合后切口

图2 负压引流美容缝合术后5d愈合情况

图3 脂肪厚度达6.8cm切口术后1个月愈合情况

图4 常规组术后2个月“蜈蚣脚”样隆起伤疤

3 讨 论

反“L”型切口是肝脏手术的常用切口之一,该切口对术区脏器及血管可提供有效且充分的暴露。但该切口具有长度长,腹壁组织破坏程度高等特点。如在关腹缝合中处理不当,极易发生愈合不良等一系列并发症,甚至导致切口裂开,需行Ⅱ期全层缝合[8],如感染严重还将会危及患者生命。因此,安全高效的缝合方法在腹部外科手术至关重要。

传统肝脏手术反“L”型切口的缝合通常选择逐层组织缝合,该法相对简易,便于临床应用。但对脂肪层过厚的切口易留无效腔,且脂肪层受电刀切割及缝线异物刺激极易液化[9]。传统缝合还易造成切口对合不佳,甚至组织结构对合不一致,愈合需更多的新鲜肉芽组织填充,故而愈合缓慢,形成较大瘢痕[10]。缝合丝线多导致伤口愈合后遗留线结瘢痕,尤其是瘢痕体质者,术后均会遗留“蚯蚓状”或“蜈蚣脚样”手术瘢痕。此外,因术后缝合线对皮肤组织的张力较大,切口疼痛明显,导致患者活动受限,增加了患者术后的心理焦虑与恐惧感,延迟出院时间。

本研究组对72例反“L”型切口行皮下负压吸引美容缝合,伤口最长达24.6cm,脂肪最厚达6.8cm,均愈合良好。分析其原因,研究组缝合线为可吸收合成线,其分子量低,以乙醇酸和乳酸为原料,经聚合形成高分子化合物,无抗原性,水解后的无毒物质可被人体吸收和代谢,异物反应轻微[11],且不予缝合脂肪层,而只行皮内缝合,使切口组织对合良好,愈合过程中纤维结缔组织向内生长,产生较少的瘢痕组织,使切口愈合良好且美观[12]。与传统缝合相比:(1)减少了缝合脂肪层步骤,而以埋置皮下负压引流管代替,节省了间断缝合真皮层的打结时间,因此明显缩短了缝合时间;(2)减少丝线对皮下组织的异物反应刺激,真皮层连续皮内缝合,不影响组织血供,有利于切口快速愈合;(3)腹壁无针眼,切口对合良好,切口瘢痕不明显,无硬结;(4)无需拆线,明显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加快病床周转率。

综上所述,关腹缝合质量常与术后并发症的发生、住院时间、住院费用等诸多问题密切相关[13]。皮下负压吸引美容缝合是一种避免缝合脂肪层的缝合方法,对反“L”型切口,甚至对其他腹部手术切口均可大大减少缝合时间,降低切口脂肪液化和感染的发生率,增加术后切口美观性,提高患者对手术的满意率。因此,皮下负压吸引美容缝合是一种安全高效的腹部切口缝合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1]O′Dwyer PJ,Courtney CA.Factors involved in abdominal wall closure and subsequent incisional hernia[J].Surgeon,2003,1(1):17-22.

[2]王金录.单层连续缝合与分层间断缝合关闭腹正中切口的对比观察[J].天津医科大学学报,2007,13(2):168-170.

[3]苏明宝,王一平,王旭飞.切口脂肪液化20例治疗体会[J].中国实用外科杂志,1999,19(3):144.

[4]中华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围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J].中华外科杂志,2006,44(23):1594.

[5]朱维继,吴汝舟.实用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5:429-430.

[6]鲁泽春,张文颖,杜建新,等.妇产科腹部切口三种处理方法的临床观察[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11):1570-1572.

[7]吴在德,吴肇汉.外科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1:132.

[8]周忠信,张思云,陈东,等.腹部愈合不良切口二期缝合的处理体会[J].广东医学,2007,28(10):1626-1628.

[9]周水生,梅志雄,黄敏.肥胖患者手术切口的缝合方式探讨[J].南方医科大学学报,2009,29(1):175-176.

[10]王淑琴,陈曦,谭谦.改良真皮内缝合法在整形美容外科的应用[J].中国美容医学,2009,18(4):453-455.

[11]Seiler CM,Bruckner T,Diener MK,et al.,Interrupted or continuous slowly absorbable sutures for closure of primary elective midline abdominal incisions:a multicenter randomized trial(INSECT:ISRCTN24023541)[J].Ann Surg,2009,249(4):576-582.

[12]申彬,马凤萍,范少地.皮内美容缝合治疗瘢痕增生34例患者体会[J].中国美容医学,2008,17(5):751.

[13]金杰波,江志鹏,陈双.腹壁正中切口关闭缝合的荟萃分析[J].中华外科杂志,2010,48(16):1256-1261.

猜你喜欢

皮下液化美容
透视环保美容热
奥曲肽持续皮下泵入给药在恶性肠梗阻姑息性治疗中的作用
美容
挽脸美容在台重获青睐
辨析汽化和液化
面部液化随意改变表情
不同内镜术治疗消化道上皮下肿瘤的临床疗效比较
皮下结节型结节病1例
煤的液化原理及应用现状
锯齿状缝线皮下埋置面部提升术临床应用(附14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