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优化课堂提问 创建高效生物课堂

2014-09-22李俐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4年9期
关键词:实验思维课堂

李俐

西方学者德加默曾提出这样一个观点:“提问得好即教得好”.这种看法不无道理.问题是积极思维的原动力, 没有问题就无从思维,高效提问是驱动课堂教学的高效方式之一.但在实际教学中,笔者却发现,教师的问题低层次的较多,有意义、系统的问题却少.课堂提问往往只能达到记忆知识的目的,却达不到创新能力的培养和实践能力的提高.那么如何把握好提问的技巧,提高课堂教学效果呢?笔者就自身教学实践,谈谈以下几点.

一、课堂提问的原则

1.课堂提问应能激发学生的兴趣

一节课是否上的好,学生对其“有兴趣”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标准.光靠教师“满堂讲”是不能打造出高效课堂的,要用一个个由浅入深、循序渐进的“问号”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紧紧地把学生的思维钳住,激发学习兴趣,赋予学习动机,这才能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如讲述“细胞呼吸”时,提出:水果贮存太久后为什么甜味会消减?长时间摆放的蒜头为什么会变轻?超市中包裹蔬菜的塑料袋上为什么会有水珠?伸手进入潮湿的种子堆中时为什么有温热的感觉?用这些提问比直接阐明细胞呼吸的课题更能激发学生的求知欲,点燃学生思维的火花,引起全体学生极大的兴趣,使学生的注意力更集中.

2.课堂提问应循序渐进

课堂问题的设计要按照课程的逻辑顺序,要考虑学生的认知次序,循序而问,步步深入.前后颠倒、信口提问,只会扰乱学生的思维顺序.如在学习“人的体温及其调节”时,把“人的体温是如何调节的?”这一问题可分步设问如下: ①人的正常体温是多少?②为什么要保持37 ℃?③人体怎样才能保持37 ℃左右的体温?④机体是怎样产热的呢?当你吃饭后或刚跑步后有什么感觉?⑤热越产生越多,会把人烧熟吗?为什么?⑥皮肤又是怎样来调节散热的?又如现代进化理论的主要内容中基因频率的计算是学生的理解难点,可通过概念陈述,例题的形式逐渐提出,促进理解,提出①每一代形成的基因频率是多少?②按孟德尔的遗传定律计算,每代雌雄个体随机交配,产生的子代基因型频率如何变化?③产生的子代基因频率如何变化呢?按这个顺序就可推出遗传平衡定律的内容及使用条件,攻破难点了.

这样的分步提问,是教师精心设计的高效的问题组,将要解决的问题层层化解,慢慢渗透.降低了问题的难度,使学生自始至终均保持活跃的思维,主动而积极地学习.难度较大的问题采用这样的提问方式,可以使难题化整为零,先易后难,利于诱发学生思考,提高学习效率,突破教学难点很有用.

3.课堂提问应有明确的目的

课堂提问要做好充分淮备,从形式到内容,从收听到反馈都要心中有数.切不可盲目、随意的提问,有口无心的提问会使一节课变得散乱,人为地给学生制造认知障碍,不利于学生科学的学习.提问是一门艺术,是一项技能.什么时候发问?怎样发问?问谁?都需要精心策划,认真考虑.这就要求教师首先在备课时要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提问,本节课要提几个问题,所提问题的切入角度都必须经过精心的构思.所提的问题要有助于突出重点,突破难点,必须针对学生的实际情况因人施问,即每一个问题均要有明确的目的.

4.课堂提问应有新颖性

大多教师课堂上的提问往往平铺直叙,仅是对概念的简单复述,这样的提问没有趣味,不能引起学生足够的注意,调动不了他们的学习主动性,不利于对学生的思维发展.所以,同一个问题,如换一个角度使之新颖奇特,学生就会兴趣盎然,思维活跃.如提问“你知道什么是基因工程吗?”改为①现在让我们来异想天开:你能让发酵罐‘吐丝吗? ②让禾本科植物也能固氮? ③让细菌能够产生人的胰岛素、干扰素等药物? ④甚至让细菌能够像鸟类一样能下蛋吗?这样的问题针对学生年龄特点和教学内容实际,变换角度提问,老问题也会变得妙趣横生.善于从不同角度、不同层次观察和钻研教材,将现有的知识结构重新调整组合,提出富有新意的问题,使学生在课堂上兴趣盎然,培养和提高学生探究问题的热情和能力.

5.课堂提问应有启发性

学生在遇到疑难问题时,往往会表现出畏难情绪,不愿深入思考.这时教师应根据学生认知程度,提出有思考价值的启发性问题,引发学生联想,沟通新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使学生产生顿悟.如在讲述“渗透原理”这一知识点时,提出问题①从刚才的演示过程中观察到了什么现象?②是什么力量使蔗糖溶液会逆着重力方向上升?③如果把这个渗透装置继续放置下去,液面还会不断持续上升吗? 为什么?④如果把半透膜换成全透性纱布,你认为蔗糖液面会上升吗?⑤如果在烧杯中放入相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你认为漏斗中的蔗糖溶液还会上升吗?⑥你认为渗透作用发生的条件是什么?这样的问题串,能启发学生入地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建构知识,发展能力.

6.课堂提问应面向全体学生

学生回答问题的速度快慢很大程度上决定着教师的教学任务能否完成,决定着教学进度的快慢.因此,很多教师在上课时,总爱叫好的学生回答问题,很少提问“后进生”,以免耽误时间.在提问时不能做到面向全体学生,偏重于学习好或表现欲望强烈的学生,会使那些基础差或胆小的学生,失去锻炼的机会,长此以往,难免产生厌学情绪.因此,一个好的课堂应力求使所有学生都能积极参与思考.提问时,对所提问题的内容应既有侧重整体性解释的,又有注意细节分析的;把一个大问题变成一个一个的小问题.也就是说先把问题分解成几块,降低问题的难度,然后把分解后的小问题再分给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思考.这样可以调动起全体学生的学习兴趣,不但不会耽误教学进度,还有助于提高教学效率.

二、生物课堂高效提问的实施策略

1.找准知识突破的正确切入点

(1)在知识的重点处发问

打靶要瞄准靶心,课堂提问也如此,每节的重难点就是课堂教学的靶心.一堂课45分钟,不能满堂问,也不能对所有问题都详细展开研究,提问的重点就是要将问题集中在那些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关键点上,问在最需要,最值得问的地方,以突出重点,难点.对学生来说,课堂知识的重点,往往也是他们学习的困难点,疑点,也可以说学生学习的兴趣点.让学生自己一步一步攻克,会使他们充满快乐,满足和自豪.教师在问题的重点处发问,可以帮助学生加深对重点处的印象,逐渐引导学生主动理解分析知识,逐渐培养学生学会理解重点.

(2)在知识的难点处提问

在知识的难点处提问,是指教材的难点知识是学生学习时费力、难以理解或感到困惑的知识点.所谓难点提问法,就是指在课堂教学中老师通过在教学内容的难点处,学生不解处,巧妙地设计问题,或者针对难点,提出一些具有启发意义的问题,帮助学生攻克难关,从而加快教学进度,解决其他学习问题的教学方法.所以在遇到教学难点时,老师先不要急于把答案或者结论告诉学生,而应该巧妙地设计这个问题,让他们在享受排疑的成功感的同时,激起内心对学习的乐趣,从而更加积极主动地去学习其他相关知识.

一堂课要想取得最好的教学效果,就要求老师能够想办法把教学内容中最为主要,最能看透本质的东西教给学生.这其中包括抓住教材的重点,难点,尤其是学生认为的难点,因为只有帮助学生解决掉那些他们自己解决不了的知识点或者问题,才能最终完成教学任务.对此,提问就是一个帮助学生突破难点的好办法,所以只要我们针对教材中的难点知识或者学生自己感觉难以学习的知识,提出适当的有启发性或者提示性的问题,总是能把学生的思维带进一个更为新奇,广阔的世界,激起他们的思维火花与灵感.

2.创设合适的问题情境

高效的课堂提问能够给学生创设特定的问题情境,让学生会发现问题,培养其良好的学习意识.使提问成为师生间自然的交流与对话,成为理解知识的重要途径和必备手段.

(1)优选故事创设问题情境

喜欢听有趣的故事是学生们的共性.生物学的发展史中有许多动人故事,渗透着人类探索自然的科学方法和科学品质,值得学习.生活中的故事往往也蕴藏着丰富的知识,能使学生更感兴趣,也较容易理解,可以用来创设问题的情境.如讲述《人类遗传病与优生》一节时,为学生介绍道尔顿因为给妈妈买错袜子而成为第一个发现色盲症的人,也是第一个被发现的色盲症患者.这时紧接着提出:假如某位正常男性与一色盲女性结婚不想去医院,请各位同学给这一对夫妇做出判断生男孩好还是生女孩好? 这样就自然引入了遗传病概率计算的问题.

(2)优选演示实验创设问题情境

在学习“跨膜运输”内容时,可做蔗糖的渗透实验.一个演示实验按课本要求,漏斗内装蔗糖溶液而漏斗外装清水;另一个演示学生是漏斗内外都装清水.当学生观察到一组实验漏斗液面上升,而另一组实验液面不变,这时不免产生疑问,抓住这一情境教师提出液面上升的原因是什么? 其中一个关键条件是两侧有什么不同? 这样在教师的引导下就可以进一步学习植物对水分的吸收,顺利完成课标提出的要求.

(3)重视提出问题的开放性

一个将回答限定在一个或少数几个答案之内的问题叫作封闭型问题或直接问题.对于这种问题,只需回忆某些知识点即可,它使学习者以一种限定性的方式来回答.而高中生物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要求学生具备批判性思维的能力,要求学生要学会独立思考,独立探究的能力,不仅仅让学生记住所学内容,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在回答问题过程中的思维创新.这就要求教师设计问题要有一定的开放性, 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和侧面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 培养和锻炼学生的思维能力.教师也可选择一个有争议的话题, 以问题的形式设计课程, 这将会帮助学生了解到争议问题的各个方面, 理解不同的观点, 并学会了解所争论问题的复杂性, 同时学生在争论的过程中也能够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如在讲述“影响光合作用的环境因素”时,常会问这样几个问题:①影响光合作用的主要外界因素有哪些?②请在坐标系中作图,表示光合作用随光照强度(或CO2浓度) 变化的趋势.如何作图?③过高的温度对光合作用的影响是什么?上述问题,能够使学生回忆关于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及其关系.就是很典型的封闭性问题.

上述问题只要求学生对知识点做出回忆或选择一个结果,却无法创造一个过程,不利于培养学生思维的广阔性和灵活性.如果将上述问题改一种方式,则变成了开放式问题.该题可以改为:选用5株长势相同的植物,饥饿处理后分别用不同的方法处理,将上述实验装置放入其他相同且适宜条件下,一定时间后用碘液处理叶片,其实验结果记录如下:植株实验处理方法碘液处理后的颜色反应A 密闭的钟罩内,放有盛NaOH溶液的小烧杯不变蓝B 密闭的钟罩内,钟罩外用不透光的锡纸罩住不变蓝C 密闭的钟罩内变蓝D 密闭的钟罩内,保持罩内60 ℃不变蓝E密闭的钟罩内,钟罩外用半透明的纸罩住浅蓝色.请问①植株C叶片变蓝,原因是什么?②推测叶片E的蓝色浅的原因是什么?③植株A、B和D的的叶片颜色变化相同,你对A、B、D的解释分别是什么?④通过该实验,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⑤将实验装置放在其他相同且适宜条件下,其作用是什么?上述问法就是将知识点整合在实验中,引导学生在开放的思维中对实验条件和实验现象进行分析,对学生基础知识的提高和思维品质的培养具有益处.

“问”是一种教学方法,更是一门教学艺术,要掌握好这门艺术,教师就应勤思考、多分析、努力优化课堂的“问”. 使每个学生都在原有基础上得到最大可能发展的提问才是高效课堂的提问,才能引发学生积极思考,深化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我们在日常教学中,不要拘泥于固定模式,要不断实践,不断摸索,努力提高自身教学水平,充分发挥提问的教学功能.

猜你喜欢

实验思维课堂
欢乐的课堂
最好的课堂在路上
声波实验
关于植物的小实验
思维总动员(二十五)
思维总动员
善问让思维走向深刻
写字大课堂
一条鱼游进了课堂
最酷的太空实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