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中化学教学中实施案例教学的实践与探索

2014-09-22王利娟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4年9期
关键词:酸雨氯气案例

王利娟

在高中化学教学中,必不可少的就是案例分析,利用案例设计特定的课堂情境,学生通过对案例的兴趣转化为对化学理论学习的积极参与,从而主动的来分析、思考、推理、解决其中的化学问题,以提高学生的化学知识理论和方法技能.可见,案例教学的实施很好的强化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学生从层面到实质都有了一个很好的认识.然而案例教学的效果又离不开教师的精心预设,教师只有深入的整合教辅材料;结合学生的各中生成来编制最佳案例;使学生主动的体验到化学知识的演绎;不断的在实践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案例进行整改和修复.从而凸显案例教学应用的作用.

一、精心整合教辅材料,深入课题研究

案例不是随意提出的,而是要具有代表性,能够统领整节课堂.在案例的制定过程中,教师一定要对教材与教学大纲进行科学整合,深入的研究相关的课题,要做到案例能够切实的为教学内容服务;又能够做到生动有趣,与学生的爱好、认知相结合.教师要在不断的研究教材和课题的基础上,寻找知识与生活的切入口,既要激发出学生的学习热情,又要与教学内容相统一,以确保案例的务实、高效.例如在学习有关“氯气的性质”时,针对教材中氯气发现的根源,以及化学家们对氯气性质的研究历史,借用1974年瑞典化学家舍勒对氯气的发现来制定案例,舍勒不经意间将软锰矿和盐酸混合在一起加热,而发现了这种黄绿色、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这一现象引起了舍勒的注意,并产生了极大的研究兴趣,从而进行了一些列的探究实验.学生对舍勒这个意外的发现很感兴趣,同时也想对“氯气”这个新物质一探究竟,通过学生对案例的分析,可以顺利的从中找到“软锰矿和盐酸混合加热”、“刺激性气味”、“黄绿色”等等这些有关氯气制备和性质的关键词,为学生对氯气性质的猜想提供了一些依据,建立了学生思考的方向性.这样通过深入的了解氯气的来源,找到了开启学生思维的灵感之门,不仅使学生的学习变得有乐趣,同时又教会了学生“机会都是给有准备的人准备的”这个道理,以提高学生的学习热情.

二、认真撰写教学案例,建立最佳方案

案例的撰写不是闭门造车和一劳永逸,更要结合学生发展与时俱进.看似课堂上信手拈来的教学案例,并不是简单的照搬和模仿,而是要根据教学内容和学生的生成进行认真的撰写,实行“拿来主义”,将传统的案例进行修改以更适合现在学生的观点;将新发生的新闻案例进行改编以更适合高中的化学教学;在众多的教学案例中,选择适合学生发展的、与时代相结合的案例进行引入.例如在学习有关“酸雨的形成”中,对于众多关于酸雨的案例:我国的酸雨区、酸雨对建筑物的危害、酸雨对植物的危害、酸雨给土壤带来的危害……等等许多案例.我们不能一一的让学生来观看、感知,这样就偏失了课堂的中心:酸雨的形成.面对这样的情况,可以对众多的案例进行整合,建立最佳的方案来进行课堂应用,以突出课堂的“核心问题”.于是建立了“酸雨对我心爱的玫瑰园的伤害”这样的案例,给学生展示漂亮的、娇艳的玫瑰花图片,利用学生对美的追求心理来激发学生兴趣,但是一场酸雨使的美丽尽失,给学生展示玫瑰花被酸雨侵蚀后的图片,激起学生对酸雨的“仇恨”,纷纷的想了解它怎么就这么的坏,从而顺利地进入对酸雨的学习中.通过这样的设置教学案例,与学生的内心情感相连,使学生急于的想了解酸雨的形成,为下一步酸雨的治理奠定了基础,有效地推进了课堂教学.

三、尊重学生认知规律,注重学生体验

优秀的案例具有承前启后的作用,能够很好的做到“温故而知新”.高中化学中,化学物质和化学反应种类繁多,其内在具有一定的规律性和联系性,教师对案例的选择要能够由浅入深、循序渐进,以达到与学生的认知规律相一致,由基本的概念出发,利用对比、辩证的观点来加强认识,逐步了解知识的本质,注重学生对其演变发展的体验,以帮助学生建立正确的观点和方法来学习化学知识.例如在学习有关“一定物质的量溶液的配制”时,就可以通过一个很简单的案例来直接引入主体:要配置100 mL 0.1 mol/L的碳酸钠溶液,利用实验台上的仪器该怎么操作?每个学生心中都有一个大致的过程:称量-溶解-搅拌.但是在每一步的处理上却不是很清楚,教师就可以结合学生的这个大致的认知规律,引导学生按顺序进行思考,利用称量多少来引入先计算;利用对体积的限制100 mL来认识和选择容量瓶;利用已学过的溶解搅拌来转入对洗涤的思考;在思考洗涤的实质过程中来思考对体积的定容操作.这样通过学生对整个实验的体验和分析,使学生的认识规律上总结出来两个确保,充分的认识到实验成功必须具备两个确保:确保100 mL容量瓶中溶质的质量为1.1 g;确保最终容量瓶中溶液的体积为100 mL.整个过程不仅尊重了学生的认知规律,注重了学生对知识严密性的体验,还为实验结果的误差分析提供了有力的理论依据,提升了学生思维的严密性.

四、及时反馈优化整理,补充案例成果

案例的实施后要及时的反馈进行优化整理,结合课堂的生成资源积极的补充案例成果,做到“精益求精”.在课堂案例的实施过程中,不同的学生、环境和状态,都会影响课堂的良好生成,造成一些“小失误”,教师要根据课堂的实际情况进行“亡羊补牢”,以使自己的案例更具有灵活性,从而能够机智灵活的面对今后课堂中的“意外生成”,使案例根据有代表性、针对性,良好的为学生的个性发展服务.例如在学习有关“硝酸”的知识时,利用了实验为案例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学生对新课的兴趣.利用了硝酸分别和铜、碳的反应来证明硝酸的氧化性,虽然学生对实验足够的兴趣,但是产生的二氧化氮刺激性有毒的气体,又让不少学生望而却步.为了解决这样的问题,教师可以对实验进行改进,引进氢氧化钠溶液来吸收尾气,有效的防止了对环境的污染,学生看到改进后的实验,纷纷赞叹老师的用心,在潜移默化中培养了学生善于动脑动手、勇于改进、保护环境的意识.通过这样的方式,巧妙的避开了实验中的不足,让学生在安全的氛围中尽情的享受化学知识的魅力.

可见,案例教学只有与学生的发展相结合,根据教材的教学目标,建立以“学生为中心”的案例教学,才能很好的彰显案例的魅力.在案例的设计中,要处处为教学内容和学生的发展服务,在案例中蕴含化学知识,帮助教师传输化学的知识技能;用案例激发学生兴趣,使学生能够根据案例中的信息结合自身的能力,来分析、思考、讨论总结,从中获取知识提升能力.只要教师以“学生发展”为核心,建立务实、灵活的案例,就能全面的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酸雨氯气案例
样板案例
酸雨的危害
构建“素养为本”的化学智慧课堂——以“氯气的发现与制备”教学为例
NSE 9A-Module 4-Unit 2案例设计
2010—2014年奉贤区酸雨现状及成因分析
空中杀手
随机变量分布及统计案例拔稿卷
不定方程讨论法在化学解题中的应用
无污染氯气制备贮存装置
难以一致的统计结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