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数学教学能力提高的做法

2014-09-22陆静

理科考试研究·高中 2014年9期
关键词:重塑台北过程

陆静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每位教师的愿望,也是搞好教学的必然要求,更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常年做班主任工作,本应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一定的自信,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教学经验,原有的教学能力,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就必须尽快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本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写好“教学回顾”提高教学能力

我校把上完一节课后,写好教学回顾作为一项教学任务,但是在每次备课检查时,落实最不好的一项,恐怕就是教学回顾.究其原因,有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写,有的教师认为没啥写头,有的教师则不会写等等,其实关键还是认识态度问题.我对教学回顾较为重视,因为我认为,写好 “教学回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好办法.我们在教学时有这样深刻的体会:任教两个平行班级时,通常是后一班的课的效果要比前一班好.

例如:在讲评月考试卷上一道题:

在上第一个班的课时我只讲了特殊值法和解法一,下课后有的同学又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在此启发下我又发现了后面的解法二、解法三;所以教师在上完一个班的课后对上完的课作简要的反思,对短板之处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对教案作及时的调整.有的任教多年的教师,就像一个不善于总结临床经验的医生那样在某些方面总是处于停滞状态,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没有教学反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反思,就没有创新.写教学回顾就是教师探索教学过程中“最优化”的简单可行的途径;只要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注意积累点滴的教学经验,就一定能不断地“优化”教学过程,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规律,从而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二、学习他人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

如果把“写好教学回顾提高教学能力”看成是自我反思、自我积淀的话,那么作为教师还要善于借鉴他人智慧,向他人学习.

例如,在上“向量的加法”时,我本想以物理学中“力的合成”引入新课,这样显得很平淡.通过翻阅数学杂志,看到一个情景,我就把它借鉴到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实录]如下:

(一)创设情境

这里有一幅图(屏幕显示图例),具有数学眼光的同学一定能看懂这个图.

S:从上海到台北有两种航行方法.

T:对!本来完全可以从上海直飞台北,但在人为的阻挠下,现在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直航,而要绕道香港,再到台北,走了多少冤枉路啊!不过我们深信,在两岸民众不懈的努力下,从上海到台北的真正意义上的直航一定会实现!(全班热烈鼓掌)

若从位移概念角度来讲,两种航行方式的效果是一样的,位移在数学中也是向量,那么由这个图(O、A、B分别代表上海、香港和台北),可以得到

S:OA+AB=OB (学生迅速回答)

T:这样的话,“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不就等于第三边” 了!(学生大笑)

S:刚才应该不对,写成OA+AB=OB.

T: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很好!

如果记OA=a,AB=b,则a+b=OB.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向量的加法.

(二)教学过程 ( 略)

其实,这样的设计经常发生.一次听一位老师公开课,课题是两角和与差的余弦.这位老师的引入对我的反响很大.

【教学过程】如下:

另外,向他人学习对我而言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向论文撰写者学习,这可能与我的个人习惯有关.我不太喜欢大面积听课,喜欢翻阅一些中学数学教学方面的杂志.大面积听课太浪费时间,听一节课就要花费45分钟时间,我个人认为不划算.再者,在同一年级教相同学科的数学教师就那么几位,彼此较为熟悉,且水平相当,一来二去能借鉴的东西早就吸引借鉴了.久而久之,便没有了新鲜感.倒不如向他人的论文学习,数学杂志中的论文绝大部分质量较高,凝聚了作者对某一数学问题的深刻思考,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智慧的结晶.从论文的质量可以看出,那些从事一线数学的教师其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应是很高的.向他们学习,既方便、灵活,又省时有效,何乐而不为.他们的论文涉及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既有立足数学课堂教学的经验总结,又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概括,发人身省.可学的东西很多很多.当然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能生搬硬套.我常用学来的知识、技巧、理念武装课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自己的教学能力也逐渐提高.

三、通过对自我行为的改造和重塑来提高教学能力

无论是自学反思,还是向他人学习,如果只是对自己习惯了的教学行为进行修修补补的话,那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有限的.只有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改造和重塑,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有质的飞跃.

作为一名中年教师,教学比较习惯于讲授法.我曾听过一位很优秀的中年教师的课,属于讲授为主的课型.该教师具有很好的教学功底,课讲得非常精彩.从传统教育的观点看,其教学能力不能说不高,课上得也应该是相当成功了.然而用教学改革的新理念观照,则不能算是成功的课,因为学生没有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学生只是被动地学,只是跟着教师设计好的步调走,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有鉴于此,现代教学倡导新的教学法是“探究教学法”或曰“合作探究学习法”.这种教学方法既强调教师主导性的发挥,更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体现了“互动教学”的理念.“互动教学”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只有深刻地变革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之进行改造和重塑,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如何改造和重塑自己的教学行为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从教学设计入手,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既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演绎、分析概括、联想创造等各方面的能力.如此,才能逐渐改造和重塑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把课上好,学生喜欢,教学效果好以外,具有一定的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意识对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只有这样课才会上得更好,而且在同行交流时更有话语权,同时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与同行交流,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方可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每位教师的愿望,也是搞好教学的必然要求,更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常年做班主任工作,本应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一定的自信,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教学经验,原有的教学能力,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就必须尽快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本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写好“教学回顾”提高教学能力

我校把上完一节课后,写好教学回顾作为一项教学任务,但是在每次备课检查时,落实最不好的一项,恐怕就是教学回顾.究其原因,有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写,有的教师认为没啥写头,有的教师则不会写等等,其实关键还是认识态度问题.我对教学回顾较为重视,因为我认为,写好 “教学回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好办法.我们在教学时有这样深刻的体会:任教两个平行班级时,通常是后一班的课的效果要比前一班好.

例如:在讲评月考试卷上一道题:

在上第一个班的课时我只讲了特殊值法和解法一,下课后有的同学又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在此启发下我又发现了后面的解法二、解法三;所以教师在上完一个班的课后对上完的课作简要的反思,对短板之处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对教案作及时的调整.有的任教多年的教师,就像一个不善于总结临床经验的医生那样在某些方面总是处于停滞状态,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没有教学反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反思,就没有创新.写教学回顾就是教师探索教学过程中“最优化”的简单可行的途径;只要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注意积累点滴的教学经验,就一定能不断地“优化”教学过程,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规律,从而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二、学习他人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

如果把“写好教学回顾提高教学能力”看成是自我反思、自我积淀的话,那么作为教师还要善于借鉴他人智慧,向他人学习.

例如,在上“向量的加法”时,我本想以物理学中“力的合成”引入新课,这样显得很平淡.通过翻阅数学杂志,看到一个情景,我就把它借鉴到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实录]如下:

(一)创设情境

这里有一幅图(屏幕显示图例),具有数学眼光的同学一定能看懂这个图.

S:从上海到台北有两种航行方法.

T:对!本来完全可以从上海直飞台北,但在人为的阻挠下,现在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直航,而要绕道香港,再到台北,走了多少冤枉路啊!不过我们深信,在两岸民众不懈的努力下,从上海到台北的真正意义上的直航一定会实现!(全班热烈鼓掌)

若从位移概念角度来讲,两种航行方式的效果是一样的,位移在数学中也是向量,那么由这个图(O、A、B分别代表上海、香港和台北),可以得到

S:OA+AB=OB (学生迅速回答)

T:这样的话,“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不就等于第三边” 了!(学生大笑)

S:刚才应该不对,写成OA+AB=OB.

T: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很好!

如果记OA=a,AB=b,则a+b=OB.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向量的加法.

(二)教学过程 ( 略)

其实,这样的设计经常发生.一次听一位老师公开课,课题是两角和与差的余弦.这位老师的引入对我的反响很大.

【教学过程】如下:

另外,向他人学习对我而言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向论文撰写者学习,这可能与我的个人习惯有关.我不太喜欢大面积听课,喜欢翻阅一些中学数学教学方面的杂志.大面积听课太浪费时间,听一节课就要花费45分钟时间,我个人认为不划算.再者,在同一年级教相同学科的数学教师就那么几位,彼此较为熟悉,且水平相当,一来二去能借鉴的东西早就吸引借鉴了.久而久之,便没有了新鲜感.倒不如向他人的论文学习,数学杂志中的论文绝大部分质量较高,凝聚了作者对某一数学问题的深刻思考,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智慧的结晶.从论文的质量可以看出,那些从事一线数学的教师其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应是很高的.向他们学习,既方便、灵活,又省时有效,何乐而不为.他们的论文涉及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既有立足数学课堂教学的经验总结,又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概括,发人身省.可学的东西很多很多.当然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能生搬硬套.我常用学来的知识、技巧、理念武装课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自己的教学能力也逐渐提高.

三、通过对自我行为的改造和重塑来提高教学能力

无论是自学反思,还是向他人学习,如果只是对自己习惯了的教学行为进行修修补补的话,那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有限的.只有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改造和重塑,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有质的飞跃.

作为一名中年教师,教学比较习惯于讲授法.我曾听过一位很优秀的中年教师的课,属于讲授为主的课型.该教师具有很好的教学功底,课讲得非常精彩.从传统教育的观点看,其教学能力不能说不高,课上得也应该是相当成功了.然而用教学改革的新理念观照,则不能算是成功的课,因为学生没有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学生只是被动地学,只是跟着教师设计好的步调走,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有鉴于此,现代教学倡导新的教学法是“探究教学法”或曰“合作探究学习法”.这种教学方法既强调教师主导性的发挥,更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体现了“互动教学”的理念.“互动教学”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只有深刻地变革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之进行改造和重塑,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如何改造和重塑自己的教学行为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从教学设计入手,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既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演绎、分析概括、联想创造等各方面的能力.如此,才能逐渐改造和重塑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把课上好,学生喜欢,教学效果好以外,具有一定的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意识对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只有这样课才会上得更好,而且在同行交流时更有话语权,同时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与同行交流,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方可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提高教师的教学能力,是每位教师的愿望,也是搞好教学的必然要求,更是每位教师的神圣职责.作为一名中学数学教师,常年做班主任工作,本应对自己的教学能力有一定的自信,但是随着教学改革的深入,原有的教学经验,原有的教学能力,受到了很大的挑战.为了适应新课程的教学要求,就必须尽快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结合自己的实际情况,本人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谈谈如何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

一、写好“教学回顾”提高教学能力

我校把上完一节课后,写好教学回顾作为一项教学任务,但是在每次备课检查时,落实最不好的一项,恐怕就是教学回顾.究其原因,有的教师认为没有必要写,有的教师认为没啥写头,有的教师则不会写等等,其实关键还是认识态度问题.我对教学回顾较为重视,因为我认为,写好 “教学回顾”是提高教学质量的好办法.我们在教学时有这样深刻的体会:任教两个平行班级时,通常是后一班的课的效果要比前一班好.

例如:在讲评月考试卷上一道题:

在上第一个班的课时我只讲了特殊值法和解法一,下课后有的同学又提出一些新的见解,在此启发下我又发现了后面的解法二、解法三;所以教师在上完一个班的课后对上完的课作简要的反思,对短板之处及时进行调整和补充,对教案作及时的调整.有的任教多年的教师,就像一个不善于总结临床经验的医生那样在某些方面总是处于停滞状态,原因可能就在于此.

没有教学反馈,即使是有20年的教学经验,也许只是一年工作的20次重复;没有反思,就没有进步;没有反思,就没有创新.写教学回顾就是教师探索教学过程中“最优化”的简单可行的途径;只要我们从实际情况出发,注意积累点滴的教学经验,就一定能不断地“优化”教学过程,探索出适合自己的教学规律,从而就会形成自己独特的教学特色和风格.

二、学习他人教学经验,提高教学能力

如果把“写好教学回顾提高教学能力”看成是自我反思、自我积淀的话,那么作为教师还要善于借鉴他人智慧,向他人学习.

例如,在上“向量的加法”时,我本想以物理学中“力的合成”引入新课,这样显得很平淡.通过翻阅数学杂志,看到一个情景,我就把它借鉴到这堂课的教学过程中.[教学实录]如下:

(一)创设情境

这里有一幅图(屏幕显示图例),具有数学眼光的同学一定能看懂这个图.

S:从上海到台北有两种航行方法.

T:对!本来完全可以从上海直飞台北,但在人为的阻挠下,现在还没有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直航,而要绕道香港,再到台北,走了多少冤枉路啊!不过我们深信,在两岸民众不懈的努力下,从上海到台北的真正意义上的直航一定会实现!(全班热烈鼓掌)

若从位移概念角度来讲,两种航行方式的效果是一样的,位移在数学中也是向量,那么由这个图(O、A、B分别代表上海、香港和台北),可以得到

S:OA+AB=OB (学生迅速回答)

T:这样的话,“三角形的两边之和不就等于第三边” 了!(学生大笑)

S:刚才应该不对,写成OA+AB=OB.

T:认识到错误并及时改正很好!

如果记OA=a,AB=b,则a+b=OB.这一节课,我们就来研究向量的加法.

(二)教学过程 ( 略)

其实,这样的设计经常发生.一次听一位老师公开课,课题是两角和与差的余弦.这位老师的引入对我的反响很大.

【教学过程】如下:

另外,向他人学习对我而言还有另外一层意思,即向论文撰写者学习,这可能与我的个人习惯有关.我不太喜欢大面积听课,喜欢翻阅一些中学数学教学方面的杂志.大面积听课太浪费时间,听一节课就要花费45分钟时间,我个人认为不划算.再者,在同一年级教相同学科的数学教师就那么几位,彼此较为熟悉,且水平相当,一来二去能借鉴的东西早就吸引借鉴了.久而久之,便没有了新鲜感.倒不如向他人的论文学习,数学杂志中的论文绝大部分质量较高,凝聚了作者对某一数学问题的深刻思考,是一个人或几个人智慧的结晶.从论文的质量可以看出,那些从事一线数学的教师其教学经验、教学能力、教学水平应是很高的.向他们学习,既方便、灵活,又省时有效,何乐而不为.他们的论文涉及到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涉及到教育教学的方方面面,既有立足数学课堂教学的经验总结,又有高屋建瓴的理论概括,发人身省.可学的东西很多很多.当然在学以致用的过程中,一定要坚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的原则,不能生搬硬套.我常用学来的知识、技巧、理念武装课堂,收到了较好的效果,自己的教学能力也逐渐提高.

三、通过对自我行为的改造和重塑来提高教学能力

无论是自学反思,还是向他人学习,如果只是对自己习惯了的教学行为进行修修补补的话,那么教学能力的提高也是有限的.只有对自己的教学行为进行改造和重塑,才能使自己的教学能力有质的飞跃.

作为一名中年教师,教学比较习惯于讲授法.我曾听过一位很优秀的中年教师的课,属于讲授为主的课型.该教师具有很好的教学功底,课讲得非常精彩.从传统教育的观点看,其教学能力不能说不高,课上得也应该是相当成功了.然而用教学改革的新理念观照,则不能算是成功的课,因为学生没有充分参与到教学过程中去,学生只是被动地学,只是跟着教师设计好的步调走,没有成为学习的主人.有鉴于此,现代教学倡导新的教学法是“探究教学法”或曰“合作探究学习法”.这种教学方法既强调教师主导性的发挥,更强调学生主体性的发挥,体现了“互动教学”的理念.“互动教学”在发挥学生主体性的同时,对教师的教学能力提出了挑战.只有深刻地变革自己的教学行为,对之进行改造和重塑,才能适应新的教学方法.

那么应如何改造和重塑自己的教学行为呢?我认为最关键的是要从教学设计入手,在教学过程的各个环节都要既体现教师的主导性,又要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和空间,合作探究学习,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探究意识和问题意识,培养学生的观察发现、归纳演绎、分析概括、联想创造等各方面的能力.如此,才能逐渐改造和重塑自己的教学行为,提高教学能力.

作为一名教师,除了把课上好,学生喜欢,教学效果好以外,具有一定的教学反思和教学研究意识对教师个人教学能力的提高有重要作用.只有这样课才会上得更好,而且在同行交流时更有话语权,同时写出更多更好的文章与同行交流,在交流中反思,在反思中提高,方可使自己成为一名优秀的数学教师!

猜你喜欢

重塑台北过程
“双减”正加速重塑教育出版
新春特辑:我们的“重塑”
重塑未来
描写具体 再现过程
撞色拼接
在这个学习的过程中收获最大的是哪些,为什么?
台北
圆满的过程
台北玩乐 散步地图
雪花的形成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