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贵州省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投资分析

2014-09-22黄文芬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年17期
关键词:人口素质人力资本思考

黄文芬

[提要]目前,贵州人口素质总体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文盲人数依然大、高等教育发展水平低、地区人口文化素质差异较大、教育经费投入不足等,已成为提高人口素质的瓶颈。政府要坚持优先发展教育,发挥教育投资主体作用,加快落后地区教育发展,拓宽教育投资渠道,制定优惠政策吸引人才来提高贵州人口素质,促进人力资本水平的提高。

关键词:人口素质;人力资本;分析;思考

中图分类号:F24文献标识码:A

原标题:贵州省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投资分析与思考

收录日期:2014年5月26日

贵州是我国贫困问题最突出的欠发达省份。在全国“11+3”连片特困地区中,贵州涉及武陵山区、乌蒙山区、滇桂黔石漠化区三个片区,覆盖全省65个县级行政区、1,150个乡、14,451个村,分别占全省的73.9%、79.5%和82.3%。贵州还有50个国家扶贫开发工作重点县,占全省总数的56.8%。按照农民人均纯收入2,300元的国家扶贫标准计算,贵州贫困人口达1,521万,无论是贫困人口总数还是贫困发生率均居全国前列。贵州经济发展落后的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一个重要的因素是贵州人口素质低,阻碍了贵州的经济发展。

一、贵州省人口素质现状分析

人口素质是“人本身具有的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条件和能力。”人口素质是一种稀有资源,具有一种经济价值。人口素质由人口总体的身体素质、科学文化素质以及思想素质组成。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数据显示,贵州省人口素质在文盲率、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各类文化程度人口比重方面现状如下:

(一)文盲率下降,但文盲人口数依然大,扫盲工作仍然艰巨。文盲率是指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不识字人口所占比重。十年来由于国家和省政府对教育的重视和投入,大力开展扫盲工作,加上人们思想解放,认识到知识能够改变命运的重要性等因素,使贵州省文盲率10年下降了5.12个百分点,但文盲人口依然占全省总人口的8.74%,为提高贵州省人口素质整体质量,扫盲工作依然要紧抓。根据普查结果,2013年全省常住人口中,15岁及以上文盲人口为303.85万人,比2000年第五次人口普查的488.61万人减少184.76万人,文盲率也由13.86%下降为8.74%,但比全国的4.08%高4.66个百分点,仅高于西藏(24.42%)和青海(10.23%),排在全国第三位。

(二)平均受教育年限延长。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是联合国衡量各国人类发展指标的三个重要指标之一。作为反映人口整体文化素质的一个重要指标,它是一个强度指标,反映的是不同层次人口平均受教育水平。2013年,贵州省6岁及以上常住人口中,受大专及以上教育程度人口比重8.61%,受高中教育程度人口比重10.21%,受初中教育程度人口比重35.66%,受小学教育程度人口比重34.91%,未受教育人口比重10.61%。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59年,比上年提高0.13年,15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为7.82年,比上年提高0.16年。

(三)受高层次教育人口比重低于全国,受低层次教育人口比重高于全国,人才总量不足,总体素质不高。根据第六次人口普查结果,从全省每10万人口中拥有各种文化程度的人口来看,贵州省人口文化素质与全国差距明显。根据贵州省2010年第六次人口普查主要数据公报:与全国相比,贵州每10万人口中拥有大学文化程度的人口数少3,638人,相当于全国的59.26%;拥有高中文化程度人口少6,750人,相当于全国的51.89%;拥有初中文化程度人口少8,999人,相当于全国的76.80%;拥有小学文化程度人口多12,594人,相当于全国的1.47倍。可见,贵州与全国人口文化素质的差距主要表现在高层次受教育人口比重低于全国,而低层次受教育人口的比重高于全国。因此,贵州省要采取有力措施,加大高层次受教育人口的比重,培养高素质的人才,缩小与全国的差距。

(四)人口文化素质的地区差异较大,成为提高贵州总体人口素质的瓶颈。根据普查结果,从每10万人中具有大学文化程度人口数来看,贵阳市、安顺市、遵义市列前三位,分别为15,263人、4,455人和4,402人,而最低的毕节地区仅2,440人;从每10万人中具有高中文化程度人口数来看,贵阳市、遵义市、黔东南州列前三位,分别为13,830人、7,478人和7,049人,而最低的毕节地区仅4,495人;从每10万人中具有初中文化程度人口数来看,遵义市、贵阳市、黔南州列前三位,分别为34,438人、33,073人和30,852人,而最低的毕节地区仅24,604人;从每10万人中具有小学文化程度人口数来看,毕节地区、黔西南州、黔东南州列前三位,分别为46,127人、42,899人和41,662人,而最低的贵阳市仅26,863人。从文盲率来看,毕节地区最高,为11.26%;安顺市和黔西南州分别达到10.83%和10.03%;贵阳市最低,仅3.88%;从6岁及以上人口平均受教育年限这一综合反映人口文化素质的指标来看,按由高到低排序依次为:贵阳市9.23年、遵义市7.59年、铜仁地区7.32年、黔南州7.28年、六盘水市7.23年、黔东南州7.22年、安顺市7.11年、黔西南州6.93年、毕节地区6.58年。人口文化素质的地区差异主要表现在经济发展比较好的地区,人口素质总体比经济落后的地区要高。

贵州人口文化素质总体有了很大的提升,但与全国差距明显。要解决贵州贫困和落后问题,实现快速发展,缩小与全国的差距,光靠富集的物质资源是不够的,还必须加大力度发展教育,提高高层次受教育的比重,提高人口的总体素质,为经济发展提供人才支持。

二、贵州省人力资本投资现状分析

人力资本是指一个人或一个人口群体所具有的经济价值的知识、技术、能力及健康等因素。人力资本是经过长期性投资形成的体现于劳动者个人或者团队身上的由智力、知识、技能和健康状况构成的资本,它是一种能带来经济收入的生产能力。教育是人力资本的核心,具有提高生产者素质的经济作用,教育投资是人力资源开发的重要形式,也是人力资本形成的主要途径。在此,本文主要从教育方面来对贵州省人力资本投资状况进行分析。

(一)教育发展水平较低,高等教育亟待提高。自改革开放和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以来,贵州省的教育事业发展迅速,取得了很大的成就,已经建成了普通高等本科院校、高等职业教育学校、中等职业教育学校、普通高、初中、普通小学、特殊教育学校、幼儿园等不同层次、结构较为完整的教育体系级。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在校生人数达32.33万人,普通中学在校生人数达276.75万人,小学在校生人数达433.5万人。但贵州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和高中以上的毛入学率低于全国。高等教育方面,2005年和2010年全国普通高等学校为1,792所和2,358所,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96.6万人和134.3万人;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1,561.8万人和2,231.8万人。贵州2005年和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为34所和47所,占全国比重为1.9%和2.0%;普通高等学校专任教师1.44万人和2.04万人,占全国比重为1.5%和1.5%,;普通高等学校在校大学生20.68万人和32.33万人,占全国比重为1.3%和1.4%。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而高素质人才是推动经济发展的动力因素,因此贵州需加大高等教育的发展。

由于经济发展等因素,贵州教育在全国教育发展中依然处于较低层次。从各级学校的毛入学率来看,初中以下的毛入学率较高,但高中、高等教育的毛入学率均低于全国。全国2006年高中毛入学率为75.5%,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22%,同时期贵州省高中毛入学率为37.7%,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为11.0%,是全国的一半,2009年两者虽然分别达到53.4%和18.45%,但还是低于全国2006年的毛入学率,贵州省的文盲率也比全国高4.66个百分点,排全国第三位。由此看来,贵州教育的发展水平较低。

(二)教育投资渠道单一,对政府依赖大。教育投资的主体有政府、企业和个人。其中,政府作为投资主体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是资金来源的主要渠道。2001年贵州省教育资金来源的分布比例为:政府财政拨款75.3%、组织和个人运营学校9.2%、捐募款1.0%、学杂费14.7%、其他教育资金7.9%。2006年贵州省的教育经费来源和支出情况为:国家财政性教育经费1,187,802.2万元,预算内教育经费1,109,272.7万元,社会团体和个人办学经费46,546.6万元,社会捐资和集资办学经费6,454.5万元,学费和杂费177,925.2万元,其他教育经费41,432.5万元。可见,教育资金中政府财政拨款部分所占比重明显偏高,教育投资严重依赖政府和财政,其他形式的教育资金来源相对较少。这是由于贵州省经济发展缓慢,农民收入比较低,对教育的投入有限,加之本身财政资金就不富裕,教育资金的来源基数小,教育资金只能靠政府来投。

(三)教育经费不足,制约着教育的发展。教育投资是教育得以发展的基础,而教育经费短缺又是中国教育事业发展的主要制约因素。贵州省教育经费的来源主要是政府投资,首先从政府对教育的投入情况来看,2003年和2004年预算内教育经费占财政支出比例为19.78%和18.76%,下降了1.02个百分点。2011年教育经费支出307亿元,按教育经费总支出排名全国22位,西部第7位,排名第1位的广东省(1,034亿元)是贵州省的3.37倍,第2位江苏省(878亿元)是贵州省的2.9倍,排名前10位的平均教育经费支出(661.8亿元)是贵州省的2.2倍;其次从教育经费的人均占有量来看,贵州省2010年人均教育经费为885元,排名全国21位,西部第9位,约为排名第1位上海(2,582元)的1/3,比全国的人均教育经费(1,063元)还少178元。

虽然近几年来政府对教育加大了投资力度,但教育经费仍然不足,教育经费的不足就导致学校各种设施建设不完善,特别是农村和贫困山区,由于教育经费不足,学校缺校舍、老师和教学设备,很多山村小学没有图书馆和阅览室。所以,农村大多数人都把自己的小孩送到镇和县里上学,他们认为镇里和县里的学校条件比乡村小学要好,教师的授课水平也要高于乡村学校的老师。

目前,贵州省教育的发展现状和教育投资情况告诉我们,虽说贵州省的教育投资额在逐年增加,但其增速却是滞后于教育发展需求的。因此,继续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加大教育投资,是贵州省实现经济快速、持续发展的途径。

三、对贵州省加强人力资本投资,提高人口素质的思考

(一)继续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当今国际经济竞争、科技竞争归根到底是人才和科技的竞争。一个国家、一个地区的经济繁荣和技术进步与人才密切相关,人口素质的高低决定了其经济发展的速度。目前,贵州的教育发展水平比较低,文盲人口数依然大,受高层次教育人口和高等教育水平低,教育经费也不足,人口素质地区差异大,这都将严重影响贵州在经济发展中对人才的需求。人才资源是推动经济发展的第一资源,贵州要想在竞争激烈的市场经济中快速赶上,实现小康目标,必须解决经济发展所需的人才问题,因为市场的竞争说到底是人才的竞争,人才的形成离不开教育,教育是提高人口素质的主要途径,贵州一方面要加大基础教育的发展,继续开展扫盲工作,让每个孩子都走进学堂;另一方面要提高高等教育的发展水平,高等教育是培养高素质人才的主要途径,高素质人才是促进经济发展最重要的因素。面对国际、国内发展形势,要实现贵州经济较快、持续发展,必须优先发展教育事业。

(二)继续发挥政府在教育投资中的主体作用。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依靠教育投资,教育投资的主体有政府、企业和个人。由于人力资本是经过长期投资形成的,这种投资具有高风险性、不可撤回性,以及外部性等特点,收益大小也具有不确定性,企业和个人不能对人力资本投资做出像物质资本投资那样明确的成本与收益分析,承担风险的能力有限,所以对教育的资金投入也是有限的。因此,政府对人力资本的教育投资成为必然。目前,贵州教育资金的来源也主要依靠政府投入。教育投资具有社会收益性,政府作为主体进行教育投资,一方面也可以获得人力资本投资的经济收益,即劳动生产力得到提高,进而推动经济发展,改善人民的生活条件,扩大就业,增加人均收入等;另一方面也可以获得通过国民教育水平提高增加国民的社会责任感和政治参与能力,社会道德风气更加美好等非经济收益。所以,政府要发挥在教育投资中的主体作用,继续加大投资教育力度。

(三)拓宽教育投资渠道,多方面筹集资金。贵州教育的发展主要靠政府财政投资,由于贵州经济欠发达,政府对教育的投资有限,因此仅靠政府来加大对教育的投资是远远不够的,应该扩大获取教育资金的渠道。例如,增加向商业银行贷款,争取东部地区金融组织和政府贷款等,支持贵州高等教育和基础教育的发展,帮助改善办学条件,扩大办学规模。总之,国家应尽快制定相关政策支持和鼓励多渠道的集资办法以解决西部教育投资不足的问题,通过这些人力资本投资政策实现国家对西部人力资本投资的倾斜。

(四)加强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缩小人口素质的地区差异,提高贵州总体人口素质。“木桶理论”告诉我们:木桶的容量是取决于最短的那块木板,因此要增加木桶的容量就要改变最短的那块木板。从贵州第六次人口普查的结果可知,贵州各州市的人口文化素质差异较大,成为提高贵州总体人口素质的“短板”,要提高贵州人口的总体素质,办法只有一个,就是加强落后地区教育发展,缩小各州市人口素质的差距。政府要增加对落后地区教育的投资,促进地区义务教育的发展,加强对落后地区教育基础设施的建设,选派专业教师到落后地区任教,对落后地区的校长、老师进行培训,改善落后地区的教学环境,采取“奖、助、贷、补、减、免”等措施帮助家庭困难的学生完成学业;同时,各州市政府也要提高教育经费占本地区财政支出的比例,制定措施发展本地区的教育。总之,要想尽各种办法加强落后地区的教育发展,缩小人口素质地区差异这块“短板”,促进贵州人口素质总体发展。

(五)制定优惠政策,吸收和引进人才。人才,是强国之宝,是富强的助跑器和发动机,人才的聚集就是财富的聚集。吸引人才不容易,留住人才更难。只有政府通过制定一些经济优惠政策和一些有利于吸引区外优秀人才的生活及事业发展的灵活政策,为区外人才提供一个可以施展抱负,发挥才干的舞台,才会吸引大批有志之士的到来。

贵州省有丰富的人力资源数量,物质资源也很丰富,但因人力资源的素质与经济发达的省份有着很大的差距,使其成为制约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因素。人力资本相对于物质资本能大幅度升值,就要求我们在经济发展中更加重视人力资本投资。人力资本的形成主要靠教育,贵州省应实行更加灵活的政策,多渠道、全方位加大教育的投资,确保教育经费投入的需要,完善人力资源开发的市场,最终促进贵州省经济社会的发展。

主要参考文献:

[1]胡伟略著.人口社会学[M].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2.

[2]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3]赵秋成.我国中西部地区人口素质与人力资本投资[J].管理世界,2000.1.

猜你喜欢

人口素质人力资本思考
济南市长清区2012~2016年围生儿出生缺陷监测情况分析
产业转型升级背景下青岛市就业人口素质与产业结构变动关系研究
倡导全民阅读工作研究
浅论高中化学生活化教学的实践与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