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廊坊市构建文化体验城市战略研究

2014-09-22陈海燕

合作经济与科技 2014年18期
关键词:体验经济乡村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

[提要]在国家大力实施文化强国战略的背景下,廊坊市提出构建文化体验城市的发展目标。本文主要就对现有文化基础设施进行体验式升级改造,依托旅游业对文化遗产进行深度开发,打造具有廊坊地方特色的文化体验产品等方面进行阐述。

关键词:体验经济;文化体验城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乡村旅游

本文为2014年度廊坊市哲学社会科学研究课题(编号:2014049)课题组成员:柳海燕、邓美红、陈萍

中图分类号:F29文献标识码:A

收录日期:2014年6月13日

经济学家指出,我们已经进入体验经济时代。体验经济是继农业经济、工业经济、服务经济之后形成的相对独立的经济形态,其核心是消费与生产的合一,满足人的体验需求,消费者在消费过程中产生“愉悦”、“难忘”等体验。体验经济实质上是人性经济,是促发人的生命灵动和感动的经济,是人们由满足物质需求为主体走向心灵与精神丰满为主体的经济。文化体验能够满足人们对人文精神、心理愉悦、自我成就等方面的需求,它的独特之处在于非我莫属、不可复制、不可转让。廊坊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发展文化体验经济,建设文化体验城市有着巨大的空间,甚至有跨越式发展的可能。今年廊坊提出以建设平原森林城市、环保产业城市、文化体验城市、幸福宜居城市的发展目标,这是在国家大力推进文化强国战略,努力使文化产业成为国民经济支柱性产业的背景下提出的,文化体验城市的建设是廊坊市文化强市战略的延伸,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意义。

一、文化体验城市的基本特征

笔者认为,作为文化体验城市应该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第一,文化体验元素体现在城市建设的各个方面。走在城市的大街小巷,无论是建筑还是街道,无论是车站还是公园,无不散发着浓浓的文化气息。文化元素有着浓厚的地域特征,能给初来乍到的人们留下深刻而难忘的印象,即使是短暂的停留也能感受到城市独特的文化魅力,眼之所见,耳之所闻都能给人带来心灵的愉悦。

第二,文化体验旅游成为旅游业的重要特征。文化旅游已经成为当今旅游业发展的主流,人们已经不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走走看看,而是更加注重文化体验。领略当地独特的文化形式,与众不同的风土人情,亲身体验一些文化产品的制作工艺等等。更多游客开始倾向于深度旅游,作为文化体验城市更应该在旅游业的发展上突出自己的特色,做得更加独特,更加细致。

第三,文化产业成为城市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自美国金融危机以来,传统产业受到了巨大的冲击,而文化产业却逆势飘红,为国民经济的增长做出了突出的贡献。中央和地方都非常重视文化产业的发展,国家专门制定的文化产业振兴计划,文化产业成为新的经济增长点,作为文化体验城市,文化产业更应成为当地经济发展中的支柱性产业。

二、廊坊市文化体验城市发展现状

廊坊市有着丰富的文化资源,纵观历史,既发生过重大的历史事件,又有众多的文化遗址,还有传统的民间戏曲、音乐、手工艺。重大的历史事件有:黄帝逐鹿鏖兵经过廊坊;宋辽国界分廊坊于南北;杨家将守三关演义英雄悲歌;明朝中叶,刘六、刘七揭竿起义,狂飙席卷半个中国,令明京都三次戒严;清朝末年,廊坊义和团打响了中国人民反击“八国联军”的第一仗,取得了标志义和团运动高潮的廊坊大捷。在文化遗迹方面,廊坊有具有南方水乡韵味的胜芳古城、见证历史的永清宋辽古战道、刘白村新石器遗址、西小旺商周文化遗址等,凝固的历史向后人诉说着曾经发生在这片土地上的辉煌。

此外,廊坊拥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21项,省级57项,市级89项。在戏曲、音乐等方面,廊坊有古老的屈家营音乐会、张庄音乐会、胜芳南音乐会、高桥音乐会等。其中,固安县屈家营音乐会有着500年左右的历史,1987年6月,屈家营音乐会在北京参加了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召开的亚太地区音乐学术研讨会,二十多个国家的一百多位专家观看演出后,给予高度评价,认为屈家营音乐是世界古老的音乐艺术之一,并被誉为“世界音乐之根”。在传统手工艺方面有花灯、柳编、雕刻、风筝、蒲垫、刺绣、补绣、平绣、纳纱、蒙镶、人造琥珀、绢花等。这些都为廊坊构建文化体验城市提供了丰富的资源和充分的条件。但是我们应该看到,廊坊近年来虽然在文化强市方面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是特色还不够鲜明,这些文化资源没有很好的开发和利用,大多处于闲置状态,文化产业也还没有做大做强,在构建文化体验城市方面还有很多的工作需要做。

三、廊坊市构建文化体验城市战略的主要实施意见

针对廊坊文化体验城市发展的现状,笔者认为廊坊市要构建文化体验城市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加大力度:

第一,对现有文化基础设施进行体验式升级改造,提升整个城市文化品位。近年来,廊坊市非常注重发展公共文化事业,财政支出年均增幅超过30%。按照自身的城市定位,构建面向大北京地区、覆盖全市域的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初步打造了一个文化对接和文化吸引平台,在实现基本公共文化服务均等化方面迈出了坚定的步伐。在公益性公共文化事业方面,廊坊也取得了很大成绩。霸州的公共文化体系建设在全国有名,建成了李少春大剧院、中国自行车博物馆、华夏民间收藏馆、益津书院等一批公共文化精品设施;廊坊市区也投入大量资金建设了图书馆、博物馆、体育场等一批文化基础设施。但是这些文化设施在使用过程中,目前还停留在基本功能的开发上,甚至有的出于半闲置状态,不能很好地发挥作用。因此,有必要对现有文化基础设施进行体验式升级改造,拓展文化体验项目,提高市民和游客的参与程度,让这些凝固的建筑、固定的设施活起来,也让人们在文化体验中真正领会文化的魅力,从而提升整个城市的文化品位。

除了这些传统意义上的文化设施以外,每个街道、每栋建筑、每个广场、每个站台都可以体现文化的氛围。像北京的地铁站就充满了浓厚的文化氛围,北土城站,站台大立柱披上了变化多姿的青花瓷图案,别具古典风格。国家博物馆站则以蓝色为主打色调,以“图书”为装修主体,还以壁画形式展现国家图书馆的镇馆之宝:《永乐大典》、《四库全书》、《赵城金藏》和《敦煌遗书》。即使游客只是在这里匆匆而过,也会留下深刻的印象,这是廊坊需要借鉴和学习的,让城市的每一处都成为文化的展示窗口,让游客时时处处体验到城市文化的氛围。

第二,依托旅游业对文化遗产进行深度开发,实现从“形式经历”到“文化体验”的回归。廊坊有着丰富的文化遗产资源,有有形的历史人文古迹,也有着大量的非物质文化的遗产,但是目前在开发利用上还在小规模、低水平的层次上徘徊,还没有创造出应有的巨大的效益。随着京津冀协同发展重大国家战略的深入实施,廊坊旅游业正面临着大发展的历史性机遇。要发展具有廊坊特色的旅游业,围绕建设文化体验城市,打造文化体验旅游品牌,把旅游业放在调整产业结构、加快产业转型升级的大格局中来谋划。

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开发上,要尊重文化遗产的真实性和整体性,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每一个环节和每一项资料的真实性,而不能断章取义地将“只鳞片羽”展现给旅游参观者。遵循文化存在、发展和传承的客观规律,使其展演与特定环境、特殊事件和特定时间等因素相联系,这样才能显示出该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面貌和文化内涵。大胆借鉴国外其他省市的先进经验和做法,突破静态展示的初级的单一的手段,让游客参与到产品的制作过程中来,充分体验产品的文化内涵,使旅游业实现从“形式经历”到“文化体验”的回归,这才是文化体验的魅力所在。在人文历史景区,游客可以通过观看情景演出,体会当年历史的过程,还可扮作其中的历史人物,穿越回古代;对于音乐、绘画等形式,也可以教游客亲自演奏,参与绘画过程,再辅之以讲解,让游客深入领会传统文化的魅力;对于手工艺品,更可以开设相对应的制作工坊,吸引游客体验产品的制作,对一种工艺的特殊性有了切身的体验,再加上是自己的劳动成果,消费者的购买欲望自然会提高。

第三,打造有廊坊地方特色的文化体验产品,提升廊坊文化产业的层次。在信息日益开放的今天,各种领域的发展都面临一个相同的困惑——雷同化,模仿、山寨成为了人们当下讨论最多同时也最不耻的事像。在旅游过程中,旅游者特别希望自己所看、所听、所见都是与自己生活中的有差异,让自己可以暂时地进入到一个不一样的、充满异趣的时空之中,来恢复日常世界中已经麻痹的神经。所以,打造有地方特色的文化体验产品,就成为了当务之急。

一个地方的特色要从它自身独特的地理历史文化中去寻找,廊坊作为一个新兴城市,什么是它的特色呢?首先,廊坊有着特殊的地理位置,处于京津之间的走廊地带,是有别于大城市的中等城市,有着广大的农村地区;其次,有着龙凤文化的远古传说和龙河凤河环抱的独特地貌;再次,有着独特的风土人情,民俗节庆。这些都是可供开发的文化资源,都可以打造成为独具廊坊特色的文化品牌。

乡村旅游是现代旅游的重要组成部分,以自然乡野景观为载体,传递的是独特的民风民俗文化,随着城市化、技术化的不断加快,其个性化回归自然的主题旅游日益受到城市居民和中外游客的青睐。廊坊有着广大的农村地区,特殊的区域位置为发展乡村旅游提供了得天独厚的条件。但是,目前廊坊农家乐产品仍处于低层次的经营水平,产品结构单一,同质化现象严重,城市化现象明显,参与性、娱乐活动较少,缺乏留住游客的有效措施。

为此,一方面经营者要开动脑筋,多开发一些具有农村特点的文化体验项目,如体验各种农事活动,让游客体会做农民的乐趣。针对乡村旅游季节性强的特点,利用现代农业技术如温室大棚拉长植物的生长观赏期。同时,拉长产业链条,修建农家小院,采用分时度假的方式出租给城市居民,使其拥有自己的乡间别墅,多一块休闲娱乐的地方。使农副产品从粗放式生产向深加工、精加工延伸,提高附加值,形成休闲旅游与购物相得益彰的良性循环;另一方面地方政府要牵头解决资金、管理方面的问题,多方筹集资金,形成多元化的投资格局,争取国家各项补贴资金和扶植资金;加强规划,统一管理,协调交通、通信、餐饮、住宿、娱乐、医卫等多个行政部门,为提升廊坊文化产业的层次做出贡献。

主要参考文献:

[1][美]B·约瑟夫·派恩二世,詹姆斯·H·吉尔摩.夏业良,鲁炜等译.体验经济.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

[2]陈海燕.廊坊构建文化强市战略研究[J].合作经济与科技,2013.12.

[3]王巨山.从“形式经历”到“文化体验”的回归[J].山东社会科学,2011.9.

猜你喜欢

体验经济乡村旅游非物质文化遗产
乡村旅游环境中不同污染源以及保护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