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态度

2014-09-22

大学生 2014年17期
关键词:女神毕业专业

女神营销真的好吗?

每看到以美女为焦点的大学招生宣传,我都在想这传递了怎样的性别信息:对于男生,这似乎在说,来,我们这儿有好看妹子;对于女生说的则是,来,你也能成海报上一张漂亮的脸。(人人网)

高校的初衷或许是好的:通过“女神”吸人眼球,激发大家对本大学的了解欲,但却忽略了:受众以娱乐的心态被吸引,也必然难以理性地认识,来负责任地选择大学。

“女神营销”绝非低俗而应该受到抵制。高校招生本来就是各个大学多元文化的体现,是高校学生自己展示的舞台,“女神营销”是其中比较直接的方式之一。风骨、智识是大学精神的一种,美丽、青春、活泼也可以作为大学精神的一部分受到肯定。既然学生们已经接受,其他人为什么要用“有色眼镜”看待它呢?

张梦阳

女神照大多是趁毕业季放在学校官网上,增加学校的特色、彰显大学生的青春活力。试问有谁会因为官网上的几张靓照,放弃一本选择某个有女神照的二本学校?

汤峰

大学因进行美女营销而变成美容院或婚介所是无稽之谈,大学宣扬自己的住宿条件好难道就变成出租房了吗?

宁星博

以往的高校宣传相对而言比较老套古板,借助这些新媒体的力量,以一种新的宣传形式来展现高校的形象和整体风貌气质不失为一种符合时代发展潮流的做法。因此大可不必对其宣传方式加以批驳。

董俊杰

“人大女神”可以说是高校招生“女神营销”的“起点”,我作为人大学生应该是很有发言权的。人大女神的出现,实在只是一个意外。女神的摄影师毛岩政是人大非常优秀的毕业生,毕业之前他就以非常高超的摄影技术在人大校园内闻名,毕业之后更是继续从事相关工作。他说,他给康逸琨拍摄毕业照完全是因为每个毕业生都希望有一份美好的毕业留念。恰巧管理人大主页的老师需要一些照片来应和毕业季的主题,毛岩便推荐了康逸琨的几张照片,他没有想到会被采用,更没有想到会造就“人大女神”。因此,网络上说人大以女神为噱头开展招生的,我们校内同学基本认为这是无稽之谈。先不说人大校内其实有更多漂亮的女生,人大作为一所211、985的高校,在招生上也没有必要采用这种可能“毁誉参半”的冒险方法。“人大女神”的出现完全是网友热捧的结果,我想康同学本人也是没有想到的吧。

之后其他学校开始在自己的主页上使用类似的照片,刚开始可能只是网络跟风,到后来愈演愈烈成为招生的手段。这也是其他学校自身的问题,或者是受众自己断章取义了。以美女博眼球,在这个画面消费的时代是无可厚非。但对于高校来说,以这种方式吸引学生,似乎有“将相貌置于才智之上”的不良导向。我觉得这样做是不对的。过分强调相貌的重要性,对于学生的培养弊大于利。人大的初衷不过是展示一个毕业生的风采,借用一个长相姣好的女生的照片也无可厚非,但更希望人们能注意到的是见证她四年本科学习的学位服以及背后“中国人民大学”的精神与风采。

冯歆然

状元弃港大复读再拿状元

辽宁高考成绩揭晓,在本溪高中复读的考生刘丁宁考取666分。去年她同样考取了无人比及的分数,算上10分加分为668分,拿到香港大学全额奖学金后她却决定:退学重回本溪市高级中学,为北大中文系梦想复读。(沈阳晚报)

有许多人用一个时下流行词来形容这个女孩——“No Zuo No Die(作死)”。的确,考取港大的全额奖学金,对于大部分人来说是遥不可及的梦想,而这个女孩儿却放弃了这个机会,走了一条更加艰难的道路。在这条话题被热炒的同时,我在朋友圈看到一条内容,大意是说没有人告诉刘丁宁,到底北大中文系代表着什么,到底人文精神、人文关怀是些什么。随波逐流也好,逆流而上也好,只要你不盲目,只要你清楚地知道你在做什么,这一切都是正确的。

冯歆然

状元复读还是状元,世界是学霸的,我们不懂。

韩靖

很多时候学会后退也是一种智慧,更是一种勇气,审时度势之后急流勇退,重新找准方向,整理好行囊再次出发,这是每个人在不可能一帆风顺的人生中必须要学会的,也是人生的大智慧。

董俊杰

实验动物去哪了

“请问有同学能每月提供一二十斤的冰冻白老鼠吗?”日前,北大未名BBS上,一位女同学想购买实验小白鼠的尸体来喂猫。尽管在同学的劝说下,这位女大学生放弃了原来的打算,然而实验动物尸体如何处理,却成了人们讨论的话题。(北京青年报)

实验动物也许在很多人眼里看起来是“低等生物”,但作为“高等生物”的我们更需要高等生物的礼仪去善待这些为人类作出贡献的生物。

冯歆然

翻阅资料,实验动物的处理方法其实可以很人性化。如对实验后没有死的小型动物继续饲养用于实验或进行安乐死,大型动物则饲养直至自然死亡。如果死亡了,也先冷冻后焚烧。这样一来既可以保证这些尸体能被安全妥善地处理,又不会对这些小生命太残忍,至少让它们承受尽量小一点的痛苦后死去。实验动物具有特殊性,必须要有一套完善的规定来进行管理,防止其流向社会。

朴宇

211和985也可转职教

教育部职业教育与成人教育司司长葛道凯表示,即将转型的并非仅限于新建院校,也将从现有本科高校中划出一部分,推动他们面向应用型、技术型人才。转型的学校可以是新建学校,也可以是历史悠久的名校。(南方都市报)

“技术”一词的内涵随着社会发展,由经验型技术向高新技术方向发展,其复杂性和精确度越来越高,技工不再是当初炎炎夏日满头大汗,敲敲榔头、烧烧电焊的形象,技术型教育如今也有着分层。211、985名校的部分专业职教化,可为技术含量更多、难度更大的职业教育提供师资、资金、设施,改变大学生瞧不上,职教生水平够不着的尴尬局面。

论其利弊,于学生,利在更易于学有所得,遏制“读书无用论”的势头,在就业市场上能多一分身怀一技的底气;弊在报考风险加大,会有身在名校,却被人低看一等的顾虑。

陈璐瑾

解读“一个人的毕业照”

北京大学2010级古生物专业学生薛逸凡在社交网站上发布了她一个人的毕业照,该专业只有她一人。元培学院副院长苏彦捷教授说,因为古生物专业涉及面窄、人才需求有限,不适合大量招生和在本科阶段开设,人才培养应从硕士起步,博士延续。但是,从尊重学生选择出发,也为了对学生进行个性化培养,才成立了这个交叉学科专业。(光明日报)

这个孤单的学生是非常值得人佩服的。我扪心自问,如果这个专业只有我一个人学,未来前途也不一定光明,一路科研可能非常孤独寂寞,我很可能放弃这个专业的选择,不管我多么热爱它。

能在本科就成为这个专业的学生,薛同学必定也有能证明自己能力的与众不同之处,她也一定是有极大的专业兴趣和专业热情的。元培学院成立的交叉学科专业不仅仅是古生物专业这一个,这种交叉学科的设置对于人才培养起到了一定的作用。在这种交叉学科专业的培养下,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年轻人才,这是非常值得其他学校学习的。

冯歆然

不该如此

毕业季里,许多大学生晒个性毕业照,然而黑龙江一所大学的学生玩过火了。他们扮成“文革”红卫兵的模样“批斗”同学。头戴高帽、胸前挂牌,这是令“文革”亲历者恐惧的符号,却如此轻佻地出现在“个性毕业照”里。(新京报)

十年“文革”,对于很多人来说是一场梦魇,对于90后来说却是一份道听途说的遥远记忆。因为没有亲身经历,所以只能在别人的讲述以及书本资料中读到有关文革的故事,也许能够感受到一份经历者的痛。但毕竟成长环境的差异实在太大,在完全改革开放环境下成长起来的90后对于那个年代的记忆,其实大多还是一份毛玻璃后的画面——能听到别人在那片玻璃之后的嘶吼与痛彻,但总是隔着一层,画面模糊,印象也不够深刻。

听说者与经历者是完全不一样的。90后作为“先锋”的一代,在毕业季拍个性毕业照非常常见,但cosplay“文革”批斗还真是头一次见。我想他们并不是不明白“文革”的惨痛性,但是可能在他们的意识里,并不知道这样做会给经历者带来多大的伤痛。

毕业并不代表学习的结束,从这种cosplay看,90后在未来的生活中需要学习更多。但每一代的成长都是在错误与痛苦中得以实现,因此我认为媒体也许可以对他们宽容一些。教育是必要的,然而过分地宣传、“批斗”,或许会造成90后的一段痛苦记忆。

冯歆然

对于文革的“玩耍”不仅是对历史无知的表现,也是远离真相的表现。犹太人不会接受对于奥斯维辛历史的嘲弄,为什么我们对自己所制造的历史惨剧如此不严肃,甚至是对其玩弄呢?对于历史最好的方式是正视和反思,当30余年前的历史惨剧被我们这一代人玩乐时,我们又有什么勇气保证这样的惨剧不会再次发生?

张梦阳

猜你喜欢

女神毕业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女神”不易做
我们今天毕业了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毕业季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毕业了,能否学以致用
女神犯二的爆笑瞬间
女神犯二的爆笑瞬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