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出幼儿律动创编的困惑
2014-09-22陈佳
陈佳
为适应幼儿教育日益发展的需要,中职幼儿师范教育越来越注重学生创造力的培养。但是,在幼师常规舞蹈教学中,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动接受的状态,缺失了创作的空间。在舞蹈课堂中,我调整教学思路,以幼儿舞蹈创编学习中律动创编为契机,作为引导学生主动探索,提高艺术创造力的一个开始。
幼儿舞蹈创编课程是幼儿舞蹈课程的实践部分。舞蹈实践课程本身就需要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因而,要摆脱传统的口传身授的模式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幼儿律动按表现内容分为:人物律动、动物形象律动、自然形象律动、生活律动。这几种形象律动在教材中没有明确提出具体做法与措施,内容理论性较强,学生难于理解,针对这一情况我将抽象的理论落实到实操性强的表现之中,以帮助学生明确创编的思路。我选择了学生们最为喜爱的动物形象律动作为创编的内容。
某天我让学生学习幼儿舞蹈创编中的动物类律动,并进行创编。提到创编,学生们一脸的迷惑,于是在课前我就让他们观看了关于幼儿舞蹈创编的DVD学习资料,为创编课堂做了充分的准备工作,并归纳出该课教学内容的理念:第一是模仿性,通过认知回忆动物的外形特点和动态特点;第二是提炼性,需要联系生活实际,将形态特点转化为有规律的舞动条件;第三是灵活性,可有不同的理解,不同的表现形式,怎样才能表达到位,需仔细琢磨。
第一次课,我按照教学计划把动物形象类律动范例“青蛙回家”教给同学,学生很快就学会了,于是参照理论部分布置作业,要求大家以动物类律动为命题,四人为一组创编一个动物律动,音乐自备,学生们齐声说好。第二次课,我迫不及待地检查学生的回课情况,满怀期待地从第一组,一直看到最后一组,结果令我大失所望,原来同学们在创编时根本就没有根据理论的指导。下面就比较突出的问题做具体说明:A组同学根据歌曲的特点创作成了歌表演形式。B组同学有明确的对象感,却没能把动物的外形、动态特点提炼成为律动,形成了模仿表演。C组同学编创的主题与年龄阶段不吻合。于是我调整了教学思路,采用体验学习的方式让同学们重新做了下面这样一个练习:
1.寻找形态特点。
师:我们以猴子为例,请你们回忆下它有哪些外形特点?我们来试着说一说。
生A:猴子有一张桃子形的面孔,大大的嘴巴。
生B:长着一根又细又长的尾巴,身上披了一层毛衣。另外,猴子是红屁股。
2.勾画动态特点。
师:有了外形的特点,我们如何表现猴子的动态特点呢?请同学们表现:
生A:表现出猴子的抓耳挠腮,呲牙咧嘴。
生B:表现出猴子眨巴眼。
生C:表现出反手望出和抖动的姿态。
生D:表现出猴子爬树,利用把杆表现猴子倒挂金钩。
3.分析习性特点。
师:每种动物都有自己的生活方式,如猫咪特别爱干净喜欢独居,小白兔喜欢吃胡萝卜,我们想想猴子有哪些习性呢?
生:猴子喜欢群居,它们活泼好动,胆大,也是非常聪明的动物之一,喜欢吃香蕉,猴子多群居在大山里,猴子很团结。
4.编创幼儿律动。
师:你们都抓住了猴子的主要特点,接下来再请你们把这些所想到的转化为肢体语言,结合外形与动态特征进行,给大家15分钟时间分组整理、表现。
学生们开始抓紧时间提炼出动作,现场气氛活跃,大家都在积极地开动脑筋,不断地尝试和反复一套动作。时间到了,我请同学开始回课了。
师:这一次,每一组的表现都各具特色,A组小猴子挠痒,B组猴子摘桃子,C组猴子爬树……现场引来一阵阵笑声和掌声。
教师点评,归纳总结:舞蹈的动作主要来源于你的认知,经过艺术提炼加工而成,最终形成舞台上有规律的表现。现在你们每组都能表现出来律动。
师:通过做这个练习,我要求大家再回头看看,你们上一节课创编的动物类律动正确吗?
师:那现在你们知道该怎么做了么?我们始终要把握动物的外形与动态特点,就像我们刚刚创设的猴子律动一样。
学生若有所悟,并满意地点点头。
这种以学生为主体的快乐体验学习过程,不仅能激发学生的创作灵感,而且使师生之间形成良性互动。教师的作用不再是一味地单方面传授知识,更重要的是利用那些可视、可听、可感的教学媒体努力为学生做好体验前的准备工作,让学生产生一种渴望学习的冲动,自愿地全身心投入学习过程,并积极感受事物,将亲身体验用肢体动作展现出来。幼儿律动创编合理地运用体验式的学习方法,结合实际内容有针对性地训练,以达到学会创作的目的。学生这种良好的艺术创造力不是一两节课就能培养出来的,我们还需要注意以下几点:
1.学会观察生活,收集提炼素材。
舞蹈离不开生活。因为所有舞蹈作品、舞蹈形象的产生都是从生活当中来。作为一个编创者,要积极地感受生活,积累生活素材。这种感知不能千篇一律,必须有选择性,以符合幼儿特点为前提,然后抓人物、动物以及事物的特点来表现。把体验式创编能力,由课堂延伸到课外,拓展到生活之中。其次,合理运用素材也需要创作者的提炼,这种提炼过程从单纯的模仿表演变为具有审美观赏价值的表现。如:小花猫,猫本身四条腿走路,在舞台上我们大多看到的猫变成了两条腿走路,双手用来模拟它长长的胡须。这不仅提升了小猫的艺术性,同时体现了创编手法的拟人化。我们要捕捉事物的特点,发挥想象,只有在实践过程中不断地提炼整合素材,才能为创编打下坚实的基础。
2.体现童心童趣。
在幼儿舞蹈创编中,常谈到的是“突出幼儿童心童趣,防止成人化”。由于幼儿身心特点决定了幼儿舞蹈与成人舞蹈相比更具有天真、单纯、形象活泼、夸张和拟人化等特点,编创者必须拥有一颗童真的心,了解幼儿成长每个年龄段的发展特点。如:小班的幼儿,在创设律动时多以简单、直观、趣味性强为特征。像“小飞机”模仿飞机的外形特点,结合飞机在空中盘旋的特点运用小碎步进行流动。对于大班的幼儿,我们在创编律动时可以变化幅度较大,创编具有表现力的动作,如“小蝴蝶”双手旁起旁落,高低飞舞,脚下碎步、小跑步流动,可表现出蝴蝶时而急促时而缓慢的飞舞。
3.做创作的主人,追求形象律动的共同性与创作的个性。
每个编创者,面对同一主题下描绘的形式截然不同,这是源于他们对生活的理解和审美追求的不同。教师在创编的学习中扮演的角色是引导者,不仅要把主动权交给学生,还要让学生明白创作是穿越时间、空间、动作的艺术。动作,作为整个律动的支撑;时间是一种量化;空间不仅体现在舞台范围内,还要给予观众一定想象空间。我们关注更多的是创作新意,新意源于想象,是需要创作者对艺术的热情和激情来推动的,我们不能机械地为律动而编创,真正能让我们走得更远的是富有创造性的过程。
我们要到达一个终点时,请不要只顾着向前,其实沿途的风景十分美妙。幼儿舞蹈创编学习过程比结果更有意义、更重要。我运用体验学习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想象力,同时加强课堂实践,通过学生表演和教师的点评,将复杂、抽象和具有瞬间性的动作转化为具体形象化的实际动作,使学生易于接受,明确律动表现形式多样化的特点。合理有效地开展创编活动,不仅可以丰富课堂,增强所学知识的弹性,更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