刍议篆刻发展与书法的关系
2014-09-21陈捷
陈捷
摘 要:篆刻艺术是篆书等多种字体和镌刻有机结合,再以印章特定形式表现出来的艺术产物,其发展路程源远流长。纵观篆刻的发展历程,可以将战国、秦汉、魏晋六朝时期划分为古代篆刻艺术时期,该时期内篆刻艺术主要是结合各个字之间的相互关系,设计适当的形式;发展到唐宋时期,印章艺术逐渐转化为篆刻艺术;而明清时期,则属于篆刻艺术的复兴时期,各种流派层出不穷;发展到当代,由于各种因素的影响,其篆刻的刀法出现了较多的变化,对视觉感官带来的感受也在不断加强,其于书法的关系也十分紧密,其发展历程与书法的几乎是密不可分的。本文简单介绍了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包括秦汉的篆刻艺术、唐宋元时期的篆刻发展历程、明清时代的发展状况,并阐述了篆刻艺术与书法艺术的关系,为篆刻艺术人员了解其发展历程提供一定的参考。
关键词:篆刻艺术;发展历程;书法艺术;关系
前言:小篆是秦始皇在同一六国后,推行的统一文字,该时期内小篆并没有应用于刻印。秦印中使用的文字是秦书八体中的另一种字体,即摹印篆。发展到元代,才慢慢出现了小篆印章,并形成体系。而摹印篆在汉代以后被称作缪篆,该类印章一般为正方形为,篆文也随之有了变化,从圆转变化为平、方、正、直,在书写方面更加方便。秦汉印章大体上使用的是同类文字细微的区别在于秦印文字的小篆圆转鲜明,和汉朝的印章韵味有些许差异[1]。汉印属于印中正宗,历史上许多篆刻者均是先刻汉印的。篆刻的发展历程与书法的关系十分密切,篆刻的前提是书,只有篆字的书法艺术达到一定程度,才能使得艺术的境界得到有效的提升,在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中研究二者的关系是十分有必要的。
1.篆刻艺术的发展历程
篆刻艺术与书法艺术原本是作为一种实用艺术,在发展的过程中主编演变为一种表现性艺术。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其使用的文字为小篆,改字体笔画回转部位较为圆润,大小相等,偏旁的形象和位置较为规范化。小篆的标准品有许多作品留存于世,包括秦始皇巡游时各地的刻石,如泰山刻石,李斯的会稽刻石,有的作品原物已经损毁,但是有拓本流传下来,如峄山刻石等。该时期内中国的文字从籀书变化为篆书,印的形式也较为丰富,印文较为圆润、气魄、挺拔。汉代时的印章十分盛行,称为汉印,字体则变化为缪篆。学习篆刻的人员一般是先学习汉印,其特点在于形状平直规则,容易掌握。汉印主要是白文,使用小篆刻细朱文,字体秀丽,圆润效果显著[2]。因此,学习篆刻的人员掌握汉印和小篆细朱文,则能够大幅度的提升篆刻实力。
唐、宋时代,书法绘画艺术十分盛行,因此印章也较为流行,收藏印章的人员数量也较多,印章用于书画上,几乎与书画融为一体,技术及艺术上有了较大的提升。该时期内印章的字体有小篆变化为楷书,且官印与私印独立出来。唐宋以前印章的实用性增很强,而发展到唐、宋时期,印章的实用性也转化为欣赏性。印章的制作工艺也有工人铸造的逐渐向雕刻发展。元代社会上汉印已经逐渐衰竭,但在文人、士大夫阶层中,许多人热衷收集古印,收藏印谱等,且在一群文人的研究与尝试下,石料也成为了印章的原材料。
到了明清时代,篆刻行业的人员较多辈出,篆刻则是以篆书为基础,采取雕刻的方式,在印章表面雕刻出疏密、离合的形态,篆刻的定义也从雕镂铭刻变化为单纯的治印。篆者辈出,也逐渐将篆刻与书法融合到一起,印由书发展而来,并逐渐与诗书画等结合,形成一个整体。
2.篆刻艺术与书法的关系
传统理念中,篆刻艺术分为两大要素,即篆和刻,先篆后刻,而这在重要性方面则是七分篆,三分刻。篆刻艺术与书法艺术有着十分紧密的联系,确的说,篆刻艺术与书法艺术均是以文字为载体,予以不同的表现形式。章法使之一个字或一组字于印面中的排列组合,其属于艺术的表现形式,十分复杂而丰富,属于篆刻艺术中极为重要的要素之一。一方印章在技术上有熟练的刀法,但是缺乏高明的章法,则作品质量必定较为一般。篆刻艺术家和一般的篆刻人员的作品存在巨大区别的原因在于,前者注重写,章法及篆法均较为考究,而后者注重描,基本上忽略了章法及篆法。如果没有对篆法章法进行深入的研究,其作品则会较为僵硬,不生动,没有灵气[3]。因此学习篆刻的人员需要进行篆书的练习,可以选择临摹拓本、碑帖等,训练一段时间后,则能够显著的感受到其对于篆印的帮助作用,使得篆印更加方便,且作品更加灵动。构思过程是在书法家的脑海中开展,而构图的过程是作者将意识的形态转移到相应的创作材料中。构图的过程是作者将构思的流程、程序、设计等各个要素,由脑海中转移到实物材料上的整个过程,即把作者个人可以看到的意象物质化,转变为每个人都可以看到的墨象作品。在创作成套成组的作品时,需要在保持核心风格不变的情况下,每一个作品均需要有所变化,需要篆刻者具有扎实的章法基础,在设计印稿的过程中,应对其仔细推敲。该方式与书法创作较为相似,书法具有强烈的抽象性,其构思、构图的过程却属于具体的过程。书法作品质量与境界,不仅涵盖了点画、结构实力,还需要作者具有强大的构图能力,才能创作出优秀的在艺术作品。
3.总结
篆刻艺术作为我国一项特点极为鲜明的艺术,其发展历程绵长,历史悠久,其发展历程也见证了时代的变迁,融入了各个时代的人们对于篆字的喜好与理解,其与书法的关系十分密切,书法艺术作为篆刻艺术的基础,其艺术的境界也直接决定了篆刻艺术品位。而篆刻作品和书法、绘画作品有着微妙的相似点,其均可以分为两个类型,一种作品韵味悠长,极其耐看,两外一种则是初看感觉良好,但是经不起细细品味,后期鉴赏中较为乏味。因此需要达到艺术上的统一,把握住“和”的基本原则,虚实相应,疏密有致,各个艺术保持平衡,使得印中存留书法的豪壮飘逸,构图精妙,且刀法生动,才能获得篆刻艺术的精品。
参考文献:
[1]方建勋.论邓石如篆刻的气象[J].书画世界,2012(02):41-42
[2]李锋.清代小篆书家的表现技法管窥[J].大众文艺,2011 (06):78-79
[3]方匡水.论篆刻发展与书法的关系[J].湘南学院学报,2011(03):32-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