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由汉族民歌改编的钢琴作品风格
2014-09-21游艺
游艺
摘要:纵观钢琴作品史,可谓风格各异,既有阳春白雪般的高雅曲目,也有下里巴人般取自汉族民歌的改编曲目,并且将民歌改为钢琴曲呈现愈演愈烈的态势。众多作曲家尝试以脍炙人口的民间歌曲、小调为原始材料,通过运用多种创作手法进行改良、加工、创造,产生了一大批优秀的“民歌”钢琴作品,在钢琴作品史上占据十分重要的地位,在学术界具有极高的研究价值。传统的民歌元素与钢琴演奏相碰撞,为欣赏者提供了独特的审美体验,受到众多演奏者的青睐,可谓“旧瓶装新酒”,极具创造力。
关键词:汉族民歌 改编 钢琴作品
任何一种艺术样式都是艺术创作者的智慧结晶,是艺术家对于生活的独特体悟在某一时刻的彰显,同时也是个人创造力与其所处的时代背景相辅相成的产物。不论是欣赏者还是演奏者,当面对完全不熟悉的作品时,要做的第一件事是知人论世,即了解一个人或一部作品,并研究他所处的时代背景。这一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可以推广到演奏者在处理改编的钢琴作品之时,因为改编曲目的特性,要求演奏者对于原有民歌具有一定的了解,从而才能更好地演奏钢琴作品。由汉族民歌改编而来的钢琴作品,既不同于原生态的纯粹歌曲,又不是严格意义上的钢琴作品,这就对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本文旨在从五个方面进行针对性地了解与赏析。
一、从体裁出发进行赏析
要想更准确地把握改编的民歌作品,就要对现有民歌体裁进行一定的了解。汉族民歌由号子、山歌、小调三部分组成。号子又叫劳动号子,顾名思义,一般是在劳动人民劳作生产的过程中产生的,由劳动人民用近乎呐喊的语调演唱。音调高亢粗犷,十分有力,听起来有一种振奋人心的效果。劳动号子象征着劳动人民无穷无尽的力量与勇气,而在劳动过程中演唱劳动号子也起到激发斗志、催人前进的作用;山歌这一民歌类型与劳动号子迥然不同,山歌婉转悠扬、意蕴丰富,每一首山歌的背后都是一个故事。在一曲曲优美的山歌中我们仿佛看到了淳朴的人民、恬静的姑娘、秀美的风景。每一首山歌都是一首生活赞歌,抒发着人民对于美好爱情、美好生活的追求与向往;小调较之前两种类型显得更为随性洒脱,演唱者不局限于某一群体,在大众中广为流传,十分具有娱乐性,欢快轻扬。针对民歌体裁的三种不同类型,演奏者如果能够做到分门别类地改编、创造,有利于演奏者更好地把握由民歌改编而来的钢琴作品。
二、从风格出发进行赏析
正是我国幅员辽阔的地理条件产生了一大批风格迥异的民歌类型,有的粗犷,有的悠扬,有的悲壮,有的清丽,种种风格不胜枚举。每一个区域都有属于自己的民歌风格,这就要求演奏者对此要有一定的了解。以《兰花花》与《流水》为例,一首产自陕北地区,一首产自陕南。因为地形条件与人民生活水平的区别,陕北民歌更多的是一种悲壮、凄凉之感,基调深沉,而陕南民歌清新秀丽,有一种轻快悠扬之感。只有掌握了原有民歌的风格色彩,才能更好地感受由此改编而来的作品的心境,从而更好地演奏。
三、从演唱资料出发进行赏析
由于民歌取自民间,加之中国巨大的地理范围,使得不同地区的民歌具有各自的演唱语言,即“特性音色”。由于特性音色的加入,民歌显得俏皮而又与众不同,然而这也是演奏者难以把握的,很难进行模仿。如果演奏者在演奏之前,能够花一些时间在民歌语言的学习方面,也许会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涅高兹曾经在《论钢琴表演艺术》一书中说过这样的话:“一切可认识的东西都是有音乐特性的。或者是得更确切些——任何认识同时也就是感受,因而,和任何感受一样,它也成为音乐的一部分而必然纳入音乐的轨道。缺少这样的感受,特别是根本没有感受,就会产生没有灵魂的形式主义音乐和空虚的、毫无趣味的表演。”
四、从创作背景出发进行赏析
每一首民歌作品都有其产生的时代背景以及与之相关联的故事传说,正是一段段或凄美或传奇的故事催生了一曲曲经典的民歌。提到《兰花花》,大多数人都可以感受到作者的怜悯与愤怒,《流水》中阿妹与阿哥缠绵悱恻的爱情感动了一代又一代的人,这就是经典民歌的魅力所在。演奏者在面对这些改编曲目时,如果能够挖掘民歌背后的故事原本,去感受作者创作之初的情感冲动,在演奏作品时,愈发能打动听众,引发共鸣。
五、注重“二度创作”
任何一首钢琴作品都不是死板的乐曲演奏,而是具有灵魂的演奏。弹奏者就是钢琴作品灵魂的赋予者。面对同一支曲目,不同的演奏者有不同的感受与情感体验,这就要求演奏者将自我的情感体验细化到演奏之中,在原有作品的基础上创作出具有自我风格的钢琴作品,为自己的曲子增加辨识度,正所谓“二度创作”的过程也就是为钢琴作品打上自我烙印的过程,避免走入“千人一面”的误区。演奏者要想获得持续不断的“再创造”的灵感,必须具备坚实的基本功,多加练习,熟练掌握技术操作要领,除此之外,艺术创造还需要灵感的激发。灵感看似抽象,实际是演奏者日积月累的生活体验与情感诉求的外化。每一次演奏都是一次心灵的诉说,钢琴作品中实际包含着演奏者独特的人生体悟。
参考文献:
[1]池晶.中国钢琴音乐中的民歌魅力[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2008年.
[2]杨忠国.对民歌改编钢琴作品的欣赏与研究[J].太原城市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2,(10).
[3]莫莉.汉族民歌改编钢琴音乐作品的演奏风格初探[J].文学界(理论版),2010,(04).
[4]曾维.汉族民歌改编钢琴音乐作品的风格探讨[J].作家,2010,(08).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