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

2014-09-21宋建琼,陈丽芳

云南中医中药杂志 2014年4期
关键词:吞咽障碍康复护理脑卒中

宋建琼,陈丽芳

摘要:目的对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的患者进行早期康复介入,并评估其临床疗效,探讨早期康复介入对于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意义和价值,提高脑卒中后吞咽功能障碍患者的临床疗效;方法将符合纳入标准的51例急性脑卒中吞咽困难病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对照组采用传统的常规护理方法,康复组在此基础上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3周后完成治疗并填写病例观察表,评定2组的疗效并进行对比;结果经过3周治疗后,康复组总有效率优于对照组,疗效评定结果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功能评定结果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对脑卒中后吞咽困难患者行早期康复介入,有助于患者恢复吞咽功能的改善或恢复,降低并发症的发生率。

关键词:脑卒中;吞咽障碍;康复护理

中图分类号:R255.2文献标志码:B文章编号:1007-2349(2014)04-0085-02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患者常见的症状,如得不到及时的护理治疗,患者可因吞咽障碍发生吸入性肺炎、脱水和营养不良等一系列并发症,导致卒中预后不良,严重者可因窒息而危及生命。近来研究表明,脑卒中后机体功能恢复的最佳时机在发病后3个月内,尤其在最初几周,早期康复训练可最大程度促进功能恢复[1]。本院自2009年6月以来,对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进行早期功能康复训练及饮食训练康复护理,明显的改善了患者的功能,取得了显著的临床疗效。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临床资料2009年6月—2013年9月本院康复科收治急性脑卒中患者51例,诊断明确,所选患者均意识清楚,无严重心肺、咽喉疾患,患者均并发有吞咽功能障碍。其中男28例,女23例,年龄39岁~88岁,病程15d~45d。

1.2吞咽障碍程度评定标准在患者入院第一餐和治疗3周后进行测评。采用日本洼田饮水实验法进行评定,具体方法:嘱患者饮温水30mL,根据有无呛咳及分饮次数分级。1级:能1次饮完,无呛咳停顿;2级:分2次或以上饮完,无呛咳停顿;3级:能1次饮完,但有呛咳;4级:分2次或以上饮完,也有呛咳;5级:全量咽下困难,频频呛咳。1级为正常,2级为轻度障碍,3级、4级为中度障碍,5级为重度障碍。

1.3护理方法将51例急性脑卒中吞咽困难患者分为2组,对照组25例采用常规护理方法;康复组26例在传统的常规护理基础上采用早期系统化康复护理,即康复组于入院2~3d开始,由治疗师根据患者吞咽障碍的程度分别进行基础训练和摄食训练,护士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督促和协助患者训练。

1.3.1心理护理首先将患者吞咽康复护理的要求、目的、意义详细向患者及家属讲解清楚,取得患者的配合。

1.3.2基础训练中、重度吞咽障碍的患者,予以系统的基础训练,即吞咽功能训练。具体方法为①发音训练:先利用单音单字进行康复训练,如发“喔”、“啊”的音,鼓励患者尽量延长时间,坚持每天训练2~3次,5~10min/次。通过张闭口协作促进口唇肌运动,训练患者随意闭合声带,有效防止误吸。②咽部冷刺激,即常规口腔护理后,用冰冻棉签刺激舌根、软腭及咽后壁,然后再嘱患者做空吞咽动作,可提高口咽部对食物的敏感度,促进吞咽反射,寒冷刺激能有效地强化吞咽反射[2],三餐前30min各做1次,每次约5~10min。在用餐前进行此项训练,有利于患者形成条件反射,效果更佳,(3)舌肌的训练:指导患者做舌前伸、后缩及侧摆、舌背卷曲运动。如患者不能配合,护士可用湿纱布裹住舌做不同方向牵拉动作,也可用压舌板等进行阻力训练,每天2次,每次30min。(4)呼吸训练:深吸气-憋气-咳出。对患者进行早期呼吸训练是吞咽功能恢复的重要环节,目的是提高咳出能力和防止误咽,每天2次,每次5~10min。

1.3.3摄食训练对轻度吞咽障碍以摄食和体位训练为主;对中、重度吞咽障碍患者,经过基础训练产生一定的吞咽能力后方可进行摄食训练,每日2或3次,每次20~30min。(1)体位的选择:根据患者个体情况,首先能坐起的患者可坐直位,头稍前倾,身体倾向健侧30°,不能坐起者取躯干30°,仰卧位,头前屈,偏瘫侧肩部以枕垫托起,护士站于患者健侧,这种体位食物不易从口中漏出,有利于食团向舌根运送,减少鼻腔反流和误吸;(2)摄食环境:为患者营造良好舒适的就食环境,护理人员应该耐心地喂食患者,保证充足的进食时间,控制进食的速度以及进食量,进食速度不宜过快,避免2次食物在口中重叠现象;(3)食物的选择:依据患者吞咽困难轻重程度选择不同的食物,按“先易后难”“先稠后稀”的原则,轻度吞咽障碍患者可选用半流质或软食;中度吞咽障碍患者可给予糊餐,在饮水或进食稀流质食物时,可加入适量的增稠剂(如凝固粉),使之变成糊状,增加食物安全性。重度吞咽障碍患者必要时须留置鼻胃管,按置胃管护理。此外还需兼顾食物的色、香、味和患者的饮食习惯,以刺激患者的食欲;(4)掌握好一口量:一般先以少量试之(3~4mL),然后酌情增加。如过多则口腔控制困难,食物从口漏出或残留咽部引起误吸;也不宜过少,过少则刺激强度不够,难以诱发吞咽反射,每次吞下食物后,嘱患者做几次空吞咽动作,以刺激吞咽反射。

1.3.4统计学方法所得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学软件分析,采用双侧检验,检验水准a=0.05,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进行统计学描述,先行正态性检验,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成组t检验(统计量为t);不服从正态分布则采用两个独立样本的Mann-Whitney秩和检验(统计量为Z);分类资料整理成列联表形式,采用χ2检验;单向有序的等级资料,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

2疗效标准与结果

2.1疗效判定标准以治疗前后吞咽障碍改变的程度,代表临床治疗效果。显效:吞咽障碍消失,饮水试验提高1~2级;有效:吞咽障碍明显改善,饮水试验提高1级;无效:吞咽障碍改善不显著,饮水试验无变化。endprint

2.2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见表1。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2组病例治疗前吞咽功评定分布对比

组别n1级2级3级4级5级ZP

对照组2545853-0.7220.470

康复组2634973

注:2组数据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Z检验),Z=-0.722,双侧近似P值=0.470>0.05,说明2组病例在功评定分布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3治疗3周后,康复组与对照组功能评定结果见表2。

表22组病例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定分布对比

组别n1级2级3级4级5级ZP

对照组2576732-0.4680.039

康复组2687641

注:2组数据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Z检验),Z=-0.468,双侧近似P值=0.039<0.05,说明2组病例治疗后在功评定分布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治疗3周后,康复组与对照组疗效评定结果见表3。

表32组病例治疗后疗效评定分布对比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25910676.00

康复组26139484.6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后约50%的急性期患者出现吞咽障碍[3]。临床表现主要为声音嘶哑,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流涎等;轻者影响营养的摄入和发音;重者造成患者营养不良,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为解决吞咽障碍患者所需营养问题、水分的摄入,以往临床工作中主要采用胃管鼻饲,但长期鼻饲饮食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造成多种并发症,烦躁患者自拔胃管率高,不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同时也增加护士工作量。因此,加强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有重要意义。康复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主要是根据神经促通术和神经元再塑原理[4],由于发病初期患者尚未忘记吞咽习惯,且咽下肌群也未发生失用性萎缩,通过吞咽功能训练以及科学的进食训练等,能促进吞咽及构音器官血液循环,改善咽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反射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神经网络重组[5],从而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从表3观察,2组患者吞咽障碍疗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了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所以护理工作必须早期及时地介入康复小组,要配合治疗师早期进行吞咽功能障碍评定,按不同程度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每天对观察组患者一对一进行系统的吞咽功能训练,并及时进行评估,详细了解每位患者吞咽状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案,以达到最佳训练效果。由于康复护士的参与增加了吞咽训练的频率,有效强化吞咽反射,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改善。本组26例患者经过训练后总有效率为84.62%,可见通过早期积极的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和促进吞咽功能的重建与恢复。同时也要重视对脑卒中患者精神情绪变化的监控,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6]。

总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治疗过程,且仍在不断完善中,它不仅需要患者、家属、医师与治疗师的多方配合和共同努力,并且也需要护士的共同参与,才能取得满意效果,才能更好体现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

参考文献:

[1]赵名娟,张金涛.脑血管疾病吞咽障碍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2):143-145.

[2]任美针,王玉君,王宗兰.喉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误咽患者的康复护理[J].护理学报,2007,14(7):74-75.

[3]贺维亚,鲁广秀,蒋建华.脑梗死合并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6):2364.

[4]周巧萍,安珍.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J].西部医学,2008,20(6):1326-1327.

[5]赵婧,李颖.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训练[J].吉林医学,2008,29(13):1072-1073.

[6]黄建琼,甘运芬,龙成超.脑卒中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4):121.

(收稿日期:2014-01-20)endprint

2.2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见表1。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2组病例治疗前吞咽功评定分布对比

组别n1级2级3级4级5级ZP

对照组2545853-0.7220.470

康复组2634973

注:2组数据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Z检验),Z=-0.722,双侧近似P值=0.470>0.05,说明2组病例在功评定分布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3治疗3周后,康复组与对照组功能评定结果见表2。

表22组病例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定分布对比

组别n1级2级3级4级5级ZP

对照组2576732-0.4680.039

康复组2687641

注:2组数据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Z检验),Z=-0.468,双侧近似P值=0.039<0.05,说明2组病例治疗后在功评定分布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治疗3周后,康复组与对照组疗效评定结果见表3。

表32组病例治疗后疗效评定分布对比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25910676.00

康复组26139484.6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后约50%的急性期患者出现吞咽障碍[3]。临床表现主要为声音嘶哑,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流涎等;轻者影响营养的摄入和发音;重者造成患者营养不良,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为解决吞咽障碍患者所需营养问题、水分的摄入,以往临床工作中主要采用胃管鼻饲,但长期鼻饲饮食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造成多种并发症,烦躁患者自拔胃管率高,不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同时也增加护士工作量。因此,加强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有重要意义。康复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主要是根据神经促通术和神经元再塑原理[4],由于发病初期患者尚未忘记吞咽习惯,且咽下肌群也未发生失用性萎缩,通过吞咽功能训练以及科学的进食训练等,能促进吞咽及构音器官血液循环,改善咽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反射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神经网络重组[5],从而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从表3观察,2组患者吞咽障碍疗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了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所以护理工作必须早期及时地介入康复小组,要配合治疗师早期进行吞咽功能障碍评定,按不同程度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每天对观察组患者一对一进行系统的吞咽功能训练,并及时进行评估,详细了解每位患者吞咽状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案,以达到最佳训练效果。由于康复护士的参与增加了吞咽训练的频率,有效强化吞咽反射,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改善。本组26例患者经过训练后总有效率为84.62%,可见通过早期积极的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和促进吞咽功能的重建与恢复。同时也要重视对脑卒中患者精神情绪变化的监控,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6]。

总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治疗过程,且仍在不断完善中,它不仅需要患者、家属、医师与治疗师的多方配合和共同努力,并且也需要护士的共同参与,才能取得满意效果,才能更好体现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

参考文献:

[1]赵名娟,张金涛.脑血管疾病吞咽障碍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2):143-145.

[2]任美针,王玉君,王宗兰.喉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误咽患者的康复护理[J].护理学报,2007,14(7):74-75.

[3]贺维亚,鲁广秀,蒋建华.脑梗死合并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6):2364.

[4]周巧萍,安珍.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J].西部医学,2008,20(6):1326-1327.

[5]赵婧,李颖.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训练[J].吉林医学,2008,29(13):1072-1073.

[6]黄建琼,甘运芬,龙成超.脑卒中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4):121.

(收稿日期:2014-01-20)endprint

2.22组患者的基线资料比较见表1。经统计学检验P>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2组病例治疗前吞咽功评定分布对比

组别n1级2级3级4级5级ZP

对照组2545853-0.7220.470

康复组2634973

注:2组数据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Z检验),Z=-0.722,双侧近似P值=0.470>0.05,说明2组病例在功评定分布对比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具有可比性。

2.3治疗3周后,康复组与对照组功能评定结果见表2。

表22组病例治疗后吞咽功能评定分布对比

组别n1级2级3级4级5级ZP

对照组2576732-0.4680.039

康复组2687641

注:2组数据采用Mann-Whitney秩和检验(Z检验),Z=-0.468,双侧近似P值=0.039<0.05,说明2组病例治疗后在功评定分布对比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4治疗3周后,康复组与对照组疗效评定结果见表3。

表32组病例治疗后疗效评定分布对比

组别n显效有效无效总有效率/%

对照组25910676.00

康复组26139484.62*

注:与对照组比较,*P<0.05

3讨论

吞咽障碍是脑卒中后常见的并发症。脑卒中后约50%的急性期患者出现吞咽障碍[3]。临床表现主要为声音嘶哑,构音障碍,吞咽困难,饮水呛咳,流涎等;轻者影响营养的摄入和发音;重者造成患者营养不良,导致吸入性肺炎,甚至窒息死亡。为解决吞咽障碍患者所需营养问题、水分的摄入,以往临床工作中主要采用胃管鼻饲,但长期鼻饲饮食不仅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造成多种并发症,烦躁患者自拔胃管率高,不利于吞咽功能的恢复,同时也增加护士工作量。因此,加强吞咽障碍患者的康复训练有重要意义。康复治疗脑卒中吞咽障碍主要是根据神经促通术和神经元再塑原理[4],由于发病初期患者尚未忘记吞咽习惯,且咽下肌群也未发生失用性萎缩,通过吞咽功能训练以及科学的进食训练等,能促进吞咽及构音器官血液循环,改善咽部肌肉的灵活性和协调性,并反射刺激中枢神经系统使神经网络重组[5],从而促进吞咽功能恢复。

从表3观察,2组患者吞咽障碍疗效情况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说明了康复护理的重要性。所以护理工作必须早期及时地介入康复小组,要配合治疗师早期进行吞咽功能障碍评定,按不同程度制定不同的训练计划,每天对观察组患者一对一进行系统的吞咽功能训练,并及时进行评估,详细了解每位患者吞咽状况,及时调整训练方案,以达到最佳训练效果。由于康复护士的参与增加了吞咽训练的频率,有效强化吞咽反射,患者吞咽功能明显改善。本组26例患者经过训练后总有效率为84.62%,可见通过早期积极的康复训练,能明显改善和促进吞咽功能的重建与恢复。同时也要重视对脑卒中患者精神情绪变化的监控,注重患者的心理护理有利于促进神经功能恢复和提高生存质量[6]。

总之,脑卒中后吞咽障碍的康复护理是一个系统化的整体治疗过程,且仍在不断完善中,它不仅需要患者、家属、医师与治疗师的多方配合和共同努力,并且也需要护士的共同参与,才能取得满意效果,才能更好体现以人为“本”的优质护理。

参考文献:

[1]赵名娟,张金涛.脑血管疾病吞咽障碍研究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09,15(2):143-145.

[2]任美针,王玉君,王宗兰.喉部分切除术后并发误咽患者的康复护理[J].护理学报,2007,14(7):74-75.

[3]贺维亚,鲁广秀,蒋建华.脑梗死合并吞咽困难的康复治疗[J].中国临床康复,2003,7(16):2364.

[4]周巧萍,安珍.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护理[J].西部医学,2008,20(6):1326-1327.

[5]赵婧,李颖.脑卒中吞咽障碍的早期康复训练[J].吉林医学,2008,29(13):1072-1073.

[6]黄建琼,甘运芬,龙成超.脑卒中患者心理护理体会[J].实用医院临床杂志,2008,5(4):121.

(收稿日期:2014-01-20)endprint

猜你喜欢

吞咽障碍康复护理脑卒中
脑卒中伴吞咽障碍患者不同训练方法的疗效观察
康复护理对解锁精神病患者康复效果的观察
盆底肌锻炼对产后尿潴留康复护理效果的临床分析
脑卒中吞咽障碍患者的护理体会
早期护理介入在脑卒中患者构音障碍训练中的作用
早期康复护理在脑卒中偏瘫患者护理中的临床效果
脑卒中合并脑栓塞症的预防及护理观察
良肢位摆放结合中药熏敷降低脑卒中患者肌张力的疗效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