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6成上班族血压异常,健康饮食降低高血压

2014-09-21芳芳

分忧 2014年3期
关键词:蔬果酱油血压

芳芳

调查显示,20至39岁年轻上班族血压异常高达6成,出现高血压年轻化现象。其实只要吃得巧、吃得好,控制血压非梦事。

较于其它恶性疾病短时间即能致命的凌厉,高血压对人体的攻势似乎缓和许多,初期甚至没有明显症状,极易被忽略。

高血压若没有适当控制,将导致重大器官的损伤,包括脑中风、心脏病、肾衰竭和眼睛病变等,甚至造成死亡,因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虽然中国每5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但知道自己罹患高血压并进行控制的人却相对偏低。

理想的血压值应维持在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根据1999年国际高血压学会公布的诊断标准,当收缩压持续在140mmHg或更高,舒张压持续在90mmHg以上或更高,或同时具备二者时,就应治疗。

治疗高血压不能光靠服药,调整饮食、减重、运动等同样重要。有些边际高血压(收缩压130~139mmHg、舒张压85~89mmHg),或第一期高血压的患者,只要改变生活形态即能改善血压,较严重的患者,也可以减少药量,降低副作用。

吃多不一定是福

数年前,美国进行了一项名为“预防高血压的饮食计划”的研究,比对了三种饮食形态对高血压的影响。

第一种饮食内容符合美国每日饮食指南,第二种则增加了蔬果摄取量,第三种则强调充裕的蔬果、全谷类,加上低脂乳制品,并降低脂肪、饱和脂肪、胆固醇摄取。三种同时限制钠在每日3克以内(约1.5茶匙盐),酒精每日2份以内。

结果显示,第三种饮食对策(简称为DASH饮食)降低血压的效果最显着,幅度甚至和服用药物相当。而没有高血压的人采用DASH,也能达到预防作用。

以中国人的饮食内容,配合DASH的建议,高血压患者饮食上的注意事项如下:

■降低油脂摄取。过多的饱和脂肪对心脏有害,且容易导致肥胖。少吃油煎油炸类食物,最好改用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如橄榄油、芥花油、花生油等做菜。

爱吃坚果的人要注意,虽然坚果是镁的主要来源,有益血管,但却属于油脂类,一周4~5份即可(一份等于5粒腰果、2粒核桃仁或10颗开心果)。

■降低钠摄取。中国菜多用盐、酱油、味精调味,容易吃到过多的钠。如果活动量少,难以靠流汗代谢掉,钠积存在体内增加血液量,心脏和动脉就必须花更多力气工作,造成血压上升。

钠的每日建议摄取量约6克盐之内,但一般人大概会吃进9~10克的盐,外食族更严重。

最好多吃新鲜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加工食品为求保存及风味,味精、盐分多偏高,包括冷冻食品、罐装食品、香肠腊肉、快餐汤等,腌渍类如豆腐乳、酱菜、蜜饯等。

某些精制零食如洋芋片、饼干、坚果等,也会添加许多盐;而标榜低脂低热量的食物,不一定低钠,购买时最好注意营养标示里的钠含量。

一般而言,低钠的标准是每份食物的钠含量低于140毫克,饮料的话,每份钠含量应低于70毫克。

扣掉饮食中的含钠量,一天可以自调味品中摄取的盐量约5克,相当于一茶匙盐,2汤匙酱油。

低钠饮食最好采渐进式,否则不能接受还是会乱吃。不是一天不能吃盐,而是每一餐都减一点,例如四菜一汤,其中一道菜不加盐;或者用蘸酱来控制盐分,酱油则用蒜、姜、醋或萝卜泥稀释再使用。

用餐时先从口味淡的菜开始,最好趁热食用,比较不会想再加调味料。

如果一家人都能接受清淡口味最好,尤其高血压有部分遗传因素,预防胜于治疗,如果不行,建议,高血压患者的食物可另外调味,或改用薄盐酱油、低钠盐,但有肾脏病者不宜。

咸味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味觉,低钠饮食开始会不习惯,但逐渐味蕾便能接受,更能尝出食物的原味。

■增加蔬果摄取量。蔬菜水果除了高纤维、热量低、不含脂肪,还富含有益心血管的营养素如钾、镁等,理想的量是每日蔬菜约4份(包含1份黄或橘色蔬菜),水果4~5份(包含1份维生素C含量高的)。尽量每一餐都食用蔬果。

对于难做到低钠饮食的人,特别是味觉退化的老人家,提高蔬果(钾、镁)的摄取,可能比严格限盐更容易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不要过度烹调青菜以免营养流失,避免加太多调味料或色拉酱。一份蔬菜汁(240毫升)热量只有约50卡,是柳橙汁的一半,但最好用现榨不滤渣,可选用西红柿、红萝卜、芹菜、菠菜、莴苣等材料。

市场上销售的蔬菜汁(如西红柿汁)常会添加不少盐,需注意成分标示。水果因糖分、热量较高,糖尿病、高血脂患者以不超过3份为原则,其余以蔬菜取代。

根茎类中如马铃薯、玉米、地瓜等相当于主食,注意不要同时和饭吃太多,以免热量过高。

不爱吃青菜的人,可从能接受的种类开始,以食用频率弥补量。建议多吃菇类、海藻类,其营养成分和叶菜类不同,能提供更多保护性的营养素。

■少吃肉,以鱼类替代。即使是瘦肉也含有脂肪和胆固醇,过多有害心血管健康。鱼肉是动物蛋白质中脂肪最少的,其中的omega-3脂肪酸可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和中风机率。沙丁鱼、鲔鱼、秋刀鱼、鲑鱼等深海鱼较佳,最好各种鱼类搭配着吃。

■适量的低脂乳制品。乳制品是钙质的重要来源,为了避免脂肪过量,最好选择低脂或脱脂的乳制品。喝牛奶会拉肚子的人,可选优格、酸奶,最好选择糖分低的。

豆浆可否代替牛奶?外面卖的豆浆为了要降低涩味,加了太多糖,作者曾经实验过一杯300毫升的清豆浆,加了两条糖棒(约16克)还很淡,要有甜味糖一定偏高,想借豆浆摄取钙质不如吃豆腐。

■少喝酒。研究指出,酒喝多了会血压上升,影响药物作用,近一成的高血压患者和过量饮酒有关。而且饮酒过量的人,通常无法从饮食中获得足够的营养素控制血压。

■少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咖啡、茶、可可等都含有咖啡因,对血压的影响有多大还未定论,不过如果突然喝过多,会引起血压陡升。

一天不要喝超过2杯咖啡(一杯为240毫升)、3~4杯的茶,或2~4罐可乐。剧烈运动或劳动后,血压会上升,也要避免喝这类饮料。需要减量的人,最好在数周内逐渐递减,以避免头痛或其他副作用。

外食者的补救之道

血压高的外食族要避免摄取过多的油脂、钠几乎是不可能的,顾客总要求面摊老板不用放味精,还被投以异样的眼光:不放不好吃哦!

高血压的人外食最好挑可以调整做法的地方,请店家配合,否则少点炒饭炒面类,多吃蔬菜。

建议,如果吃自助餐,尽量拿上面,底部的菜油较多。少点油炸类,面汤常有很多盐、味精,尽量少喝。

如果吃西餐,少点奶油、酥皮类浓汤,色拉以生菜类为主,减少蛋或火腿、培根。主食不要选太油腻的,以海鲜较好,但要注意烹调法,如果量很多,可考虑和别人共点一份,或打包回家。

日本料理虽较清淡,但要少吃腌的菜,注意酱油的量。点套餐时,最好选附青菜的。

意大利面宜选择以西红柿为主的红酱,少选奶油酱汁或千层面;比萨可少放起司、肉类,多放蔬菜。

应酬时除了酒要节制,口味重的下酒菜也要少吃。

素食者高血压的情况较少,但要注意加工制品里味精、盐易偏多。蛋奶素比较能摄取到蛋白质、钙、铁等等,如果吃纯素,要多吃深绿色蔬菜、豆腐类,或者视情况服用钙质补充品。

血压高,不等于就和美食说bye bye,偶尔吃些高盐、高脂肪的食物也无妨,但要记得让吃得均衡、营养成为习惯,如此不但能控制血压,更能让生活变得更健康。

责编/昕莉

调查显示,20至39岁年轻上班族血压异常高达6成,出现高血压年轻化现象。其实只要吃得巧、吃得好,控制血压非梦事。

较于其它恶性疾病短时间即能致命的凌厉,高血压对人体的攻势似乎缓和许多,初期甚至没有明显症状,极易被忽略。

高血压若没有适当控制,将导致重大器官的损伤,包括脑中风、心脏病、肾衰竭和眼睛病变等,甚至造成死亡,因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虽然中国每5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但知道自己罹患高血压并进行控制的人却相对偏低。

理想的血压值应维持在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根据1999年国际高血压学会公布的诊断标准,当收缩压持续在140mmHg或更高,舒张压持续在90mmHg以上或更高,或同时具备二者时,就应治疗。

治疗高血压不能光靠服药,调整饮食、减重、运动等同样重要。有些边际高血压(收缩压130~139mmHg、舒张压85~89mmHg),或第一期高血压的患者,只要改变生活形态即能改善血压,较严重的患者,也可以减少药量,降低副作用。

吃多不一定是福

数年前,美国进行了一项名为“预防高血压的饮食计划”的研究,比对了三种饮食形态对高血压的影响。

第一种饮食内容符合美国每日饮食指南,第二种则增加了蔬果摄取量,第三种则强调充裕的蔬果、全谷类,加上低脂乳制品,并降低脂肪、饱和脂肪、胆固醇摄取。三种同时限制钠在每日3克以内(约1.5茶匙盐),酒精每日2份以内。

结果显示,第三种饮食对策(简称为DASH饮食)降低血压的效果最显着,幅度甚至和服用药物相当。而没有高血压的人采用DASH,也能达到预防作用。

以中国人的饮食内容,配合DASH的建议,高血压患者饮食上的注意事项如下:

■降低油脂摄取。过多的饱和脂肪对心脏有害,且容易导致肥胖。少吃油煎油炸类食物,最好改用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如橄榄油、芥花油、花生油等做菜。

爱吃坚果的人要注意,虽然坚果是镁的主要来源,有益血管,但却属于油脂类,一周4~5份即可(一份等于5粒腰果、2粒核桃仁或10颗开心果)。

■降低钠摄取。中国菜多用盐、酱油、味精调味,容易吃到过多的钠。如果活动量少,难以靠流汗代谢掉,钠积存在体内增加血液量,心脏和动脉就必须花更多力气工作,造成血压上升。

钠的每日建议摄取量约6克盐之内,但一般人大概会吃进9~10克的盐,外食族更严重。

最好多吃新鲜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加工食品为求保存及风味,味精、盐分多偏高,包括冷冻食品、罐装食品、香肠腊肉、快餐汤等,腌渍类如豆腐乳、酱菜、蜜饯等。

某些精制零食如洋芋片、饼干、坚果等,也会添加许多盐;而标榜低脂低热量的食物,不一定低钠,购买时最好注意营养标示里的钠含量。

一般而言,低钠的标准是每份食物的钠含量低于140毫克,饮料的话,每份钠含量应低于70毫克。

扣掉饮食中的含钠量,一天可以自调味品中摄取的盐量约5克,相当于一茶匙盐,2汤匙酱油。

低钠饮食最好采渐进式,否则不能接受还是会乱吃。不是一天不能吃盐,而是每一餐都减一点,例如四菜一汤,其中一道菜不加盐;或者用蘸酱来控制盐分,酱油则用蒜、姜、醋或萝卜泥稀释再使用。

用餐时先从口味淡的菜开始,最好趁热食用,比较不会想再加调味料。

如果一家人都能接受清淡口味最好,尤其高血压有部分遗传因素,预防胜于治疗,如果不行,建议,高血压患者的食物可另外调味,或改用薄盐酱油、低钠盐,但有肾脏病者不宜。

咸味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味觉,低钠饮食开始会不习惯,但逐渐味蕾便能接受,更能尝出食物的原味。

■增加蔬果摄取量。蔬菜水果除了高纤维、热量低、不含脂肪,还富含有益心血管的营养素如钾、镁等,理想的量是每日蔬菜约4份(包含1份黄或橘色蔬菜),水果4~5份(包含1份维生素C含量高的)。尽量每一餐都食用蔬果。

对于难做到低钠饮食的人,特别是味觉退化的老人家,提高蔬果(钾、镁)的摄取,可能比严格限盐更容易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不要过度烹调青菜以免营养流失,避免加太多调味料或色拉酱。一份蔬菜汁(240毫升)热量只有约50卡,是柳橙汁的一半,但最好用现榨不滤渣,可选用西红柿、红萝卜、芹菜、菠菜、莴苣等材料。

市场上销售的蔬菜汁(如西红柿汁)常会添加不少盐,需注意成分标示。水果因糖分、热量较高,糖尿病、高血脂患者以不超过3份为原则,其余以蔬菜取代。

根茎类中如马铃薯、玉米、地瓜等相当于主食,注意不要同时和饭吃太多,以免热量过高。

不爱吃青菜的人,可从能接受的种类开始,以食用频率弥补量。建议多吃菇类、海藻类,其营养成分和叶菜类不同,能提供更多保护性的营养素。

■少吃肉,以鱼类替代。即使是瘦肉也含有脂肪和胆固醇,过多有害心血管健康。鱼肉是动物蛋白质中脂肪最少的,其中的omega-3脂肪酸可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和中风机率。沙丁鱼、鲔鱼、秋刀鱼、鲑鱼等深海鱼较佳,最好各种鱼类搭配着吃。

■适量的低脂乳制品。乳制品是钙质的重要来源,为了避免脂肪过量,最好选择低脂或脱脂的乳制品。喝牛奶会拉肚子的人,可选优格、酸奶,最好选择糖分低的。

豆浆可否代替牛奶?外面卖的豆浆为了要降低涩味,加了太多糖,作者曾经实验过一杯300毫升的清豆浆,加了两条糖棒(约16克)还很淡,要有甜味糖一定偏高,想借豆浆摄取钙质不如吃豆腐。

■少喝酒。研究指出,酒喝多了会血压上升,影响药物作用,近一成的高血压患者和过量饮酒有关。而且饮酒过量的人,通常无法从饮食中获得足够的营养素控制血压。

■少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咖啡、茶、可可等都含有咖啡因,对血压的影响有多大还未定论,不过如果突然喝过多,会引起血压陡升。

一天不要喝超过2杯咖啡(一杯为240毫升)、3~4杯的茶,或2~4罐可乐。剧烈运动或劳动后,血压会上升,也要避免喝这类饮料。需要减量的人,最好在数周内逐渐递减,以避免头痛或其他副作用。

外食者的补救之道

血压高的外食族要避免摄取过多的油脂、钠几乎是不可能的,顾客总要求面摊老板不用放味精,还被投以异样的眼光:不放不好吃哦!

高血压的人外食最好挑可以调整做法的地方,请店家配合,否则少点炒饭炒面类,多吃蔬菜。

建议,如果吃自助餐,尽量拿上面,底部的菜油较多。少点油炸类,面汤常有很多盐、味精,尽量少喝。

如果吃西餐,少点奶油、酥皮类浓汤,色拉以生菜类为主,减少蛋或火腿、培根。主食不要选太油腻的,以海鲜较好,但要注意烹调法,如果量很多,可考虑和别人共点一份,或打包回家。

日本料理虽较清淡,但要少吃腌的菜,注意酱油的量。点套餐时,最好选附青菜的。

意大利面宜选择以西红柿为主的红酱,少选奶油酱汁或千层面;比萨可少放起司、肉类,多放蔬菜。

应酬时除了酒要节制,口味重的下酒菜也要少吃。

素食者高血压的情况较少,但要注意加工制品里味精、盐易偏多。蛋奶素比较能摄取到蛋白质、钙、铁等等,如果吃纯素,要多吃深绿色蔬菜、豆腐类,或者视情况服用钙质补充品。

血压高,不等于就和美食说bye bye,偶尔吃些高盐、高脂肪的食物也无妨,但要记得让吃得均衡、营养成为习惯,如此不但能控制血压,更能让生活变得更健康。

责编/昕莉

调查显示,20至39岁年轻上班族血压异常高达6成,出现高血压年轻化现象。其实只要吃得巧、吃得好,控制血压非梦事。

较于其它恶性疾病短时间即能致命的凌厉,高血压对人体的攻势似乎缓和许多,初期甚至没有明显症状,极易被忽略。

高血压若没有适当控制,将导致重大器官的损伤,包括脑中风、心脏病、肾衰竭和眼睛病变等,甚至造成死亡,因而被称为“沉默的杀手”。

虽然中国每5人就有1人患高血压,但知道自己罹患高血压并进行控制的人却相对偏低。

理想的血压值应维持在收缩压120mmHg,舒张压80mmHg。根据1999年国际高血压学会公布的诊断标准,当收缩压持续在140mmHg或更高,舒张压持续在90mmHg以上或更高,或同时具备二者时,就应治疗。

治疗高血压不能光靠服药,调整饮食、减重、运动等同样重要。有些边际高血压(收缩压130~139mmHg、舒张压85~89mmHg),或第一期高血压的患者,只要改变生活形态即能改善血压,较严重的患者,也可以减少药量,降低副作用。

吃多不一定是福

数年前,美国进行了一项名为“预防高血压的饮食计划”的研究,比对了三种饮食形态对高血压的影响。

第一种饮食内容符合美国每日饮食指南,第二种则增加了蔬果摄取量,第三种则强调充裕的蔬果、全谷类,加上低脂乳制品,并降低脂肪、饱和脂肪、胆固醇摄取。三种同时限制钠在每日3克以内(约1.5茶匙盐),酒精每日2份以内。

结果显示,第三种饮食对策(简称为DASH饮食)降低血压的效果最显着,幅度甚至和服用药物相当。而没有高血压的人采用DASH,也能达到预防作用。

以中国人的饮食内容,配合DASH的建议,高血压患者饮食上的注意事项如下:

■降低油脂摄取。过多的饱和脂肪对心脏有害,且容易导致肥胖。少吃油煎油炸类食物,最好改用富含单不饱和脂肪酸的油,如橄榄油、芥花油、花生油等做菜。

爱吃坚果的人要注意,虽然坚果是镁的主要来源,有益血管,但却属于油脂类,一周4~5份即可(一份等于5粒腰果、2粒核桃仁或10颗开心果)。

■降低钠摄取。中国菜多用盐、酱油、味精调味,容易吃到过多的钠。如果活动量少,难以靠流汗代谢掉,钠积存在体内增加血液量,心脏和动脉就必须花更多力气工作,造成血压上升。

钠的每日建议摄取量约6克盐之内,但一般人大概会吃进9~10克的盐,外食族更严重。

最好多吃新鲜食物,少吃加工食品。加工食品为求保存及风味,味精、盐分多偏高,包括冷冻食品、罐装食品、香肠腊肉、快餐汤等,腌渍类如豆腐乳、酱菜、蜜饯等。

某些精制零食如洋芋片、饼干、坚果等,也会添加许多盐;而标榜低脂低热量的食物,不一定低钠,购买时最好注意营养标示里的钠含量。

一般而言,低钠的标准是每份食物的钠含量低于140毫克,饮料的话,每份钠含量应低于70毫克。

扣掉饮食中的含钠量,一天可以自调味品中摄取的盐量约5克,相当于一茶匙盐,2汤匙酱油。

低钠饮食最好采渐进式,否则不能接受还是会乱吃。不是一天不能吃盐,而是每一餐都减一点,例如四菜一汤,其中一道菜不加盐;或者用蘸酱来控制盐分,酱油则用蒜、姜、醋或萝卜泥稀释再使用。

用餐时先从口味淡的菜开始,最好趁热食用,比较不会想再加调味料。

如果一家人都能接受清淡口味最好,尤其高血压有部分遗传因素,预防胜于治疗,如果不行,建议,高血压患者的食物可另外调味,或改用薄盐酱油、低钠盐,但有肾脏病者不宜。

咸味并不是与生俱来的味觉,低钠饮食开始会不习惯,但逐渐味蕾便能接受,更能尝出食物的原味。

■增加蔬果摄取量。蔬菜水果除了高纤维、热量低、不含脂肪,还富含有益心血管的营养素如钾、镁等,理想的量是每日蔬菜约4份(包含1份黄或橘色蔬菜),水果4~5份(包含1份维生素C含量高的)。尽量每一餐都食用蔬果。

对于难做到低钠饮食的人,特别是味觉退化的老人家,提高蔬果(钾、镁)的摄取,可能比严格限盐更容易达到降低血压的效果。

不要过度烹调青菜以免营养流失,避免加太多调味料或色拉酱。一份蔬菜汁(240毫升)热量只有约50卡,是柳橙汁的一半,但最好用现榨不滤渣,可选用西红柿、红萝卜、芹菜、菠菜、莴苣等材料。

市场上销售的蔬菜汁(如西红柿汁)常会添加不少盐,需注意成分标示。水果因糖分、热量较高,糖尿病、高血脂患者以不超过3份为原则,其余以蔬菜取代。

根茎类中如马铃薯、玉米、地瓜等相当于主食,注意不要同时和饭吃太多,以免热量过高。

不爱吃青菜的人,可从能接受的种类开始,以食用频率弥补量。建议多吃菇类、海藻类,其营养成分和叶菜类不同,能提供更多保护性的营养素。

■少吃肉,以鱼类替代。即使是瘦肉也含有脂肪和胆固醇,过多有害心血管健康。鱼肉是动物蛋白质中脂肪最少的,其中的omega-3脂肪酸可降低胆固醇,减少心血管疾病和中风机率。沙丁鱼、鲔鱼、秋刀鱼、鲑鱼等深海鱼较佳,最好各种鱼类搭配着吃。

■适量的低脂乳制品。乳制品是钙质的重要来源,为了避免脂肪过量,最好选择低脂或脱脂的乳制品。喝牛奶会拉肚子的人,可选优格、酸奶,最好选择糖分低的。

豆浆可否代替牛奶?外面卖的豆浆为了要降低涩味,加了太多糖,作者曾经实验过一杯300毫升的清豆浆,加了两条糖棒(约16克)还很淡,要有甜味糖一定偏高,想借豆浆摄取钙质不如吃豆腐。

■少喝酒。研究指出,酒喝多了会血压上升,影响药物作用,近一成的高血压患者和过量饮酒有关。而且饮酒过量的人,通常无法从饮食中获得足够的营养素控制血压。

■少喝含咖啡因的饮料。咖啡、茶、可可等都含有咖啡因,对血压的影响有多大还未定论,不过如果突然喝过多,会引起血压陡升。

一天不要喝超过2杯咖啡(一杯为240毫升)、3~4杯的茶,或2~4罐可乐。剧烈运动或劳动后,血压会上升,也要避免喝这类饮料。需要减量的人,最好在数周内逐渐递减,以避免头痛或其他副作用。

外食者的补救之道

血压高的外食族要避免摄取过多的油脂、钠几乎是不可能的,顾客总要求面摊老板不用放味精,还被投以异样的眼光:不放不好吃哦!

高血压的人外食最好挑可以调整做法的地方,请店家配合,否则少点炒饭炒面类,多吃蔬菜。

建议,如果吃自助餐,尽量拿上面,底部的菜油较多。少点油炸类,面汤常有很多盐、味精,尽量少喝。

如果吃西餐,少点奶油、酥皮类浓汤,色拉以生菜类为主,减少蛋或火腿、培根。主食不要选太油腻的,以海鲜较好,但要注意烹调法,如果量很多,可考虑和别人共点一份,或打包回家。

日本料理虽较清淡,但要少吃腌的菜,注意酱油的量。点套餐时,最好选附青菜的。

意大利面宜选择以西红柿为主的红酱,少选奶油酱汁或千层面;比萨可少放起司、肉类,多放蔬菜。

应酬时除了酒要节制,口味重的下酒菜也要少吃。

素食者高血压的情况较少,但要注意加工制品里味精、盐易偏多。蛋奶素比较能摄取到蛋白质、钙、铁等等,如果吃纯素,要多吃深绿色蔬菜、豆腐类,或者视情况服用钙质补充品。

血压高,不等于就和美食说bye bye,偶尔吃些高盐、高脂肪的食物也无妨,但要记得让吃得均衡、营养成为习惯,如此不但能控制血压,更能让生活变得更健康。

责编/昕莉

猜你喜欢

蔬果酱油血压
蔬果们的七七八八
警惕异常的血压晨峰
“打”来“打”去花样多
降压快的药就是好药吗
最怕啥
天冷了要换好一点的降压药吗
买酱油
买酱油
分蔬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