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交互性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的运用

2014-09-21邓小红

企业导报 2014年11期
关键词:交互性运用

邓小红

摘 要:交互性是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一个重要特点,本文阐述了交互性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网络交互的特点,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有效运用交互性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交互性;网络思想政治;运用

在麦加利辞典(Macquarie Dictionary)中对“交互”的一般定义是“相互作用(action on each other)”。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交互性就是指学习者与所有教育资源之间在网络环境下的相互交流与相互作用。本文从交互性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网络交互的特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有效运用交互性等角度进行了初步探讨。

一、交互性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现实意义

(一)交互性能更好地促进营造理想化的“交往情境”。(1)网络为广大师生营造了一个虚拟的社会空间,而交互性则使这个社会空间变成了一个良性互动的“公共领域”。良好的沟通行动是一种相互理解、共享知识、彼此信任、互为主观的、和谐的相互依存。网络“公共领域”充分利用交互性营造一贯性互动的“交往空间”和社会行动模式。(2)有利于构建“理想的言谈情境”。网上互动可确保所有参与者皆可公平参与政府的公共事务讨论。网上虚拟交往摆脱了传统思政的上下级、长晚辈、管理与被管理、教育与被教育的那种垂直交往关系,改变了主动与被动的局面。网民网上互动可确保所有参与者提出和质疑任何主张,提出主张理由的自由。真正实现“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二)交互性有利于提高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和整

体效能。首先,网络特殊的交互方式让教育者能和所有的工作对象建立长期、稳定的交往互动,可以大大增强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针对性,从而摆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一种模式”、“一种套路”的局面。 其次,网络特殊的交互方式也让工作对象本身具有很强的自主性和选择性。网民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网站、网络社区、博客或其他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平台。网民还可以自由发表自己的观点,真实地表达自己的心声。第三,交互性不但有利于改进网络思政机制而且缩短了思想政治工作周期,节约了交往时间,提高了教育的效率。

二、网络交互性的主要特点

网络交互性除了具备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虚拟性、开放性、可逆性、平等性等一般特性外还具有以下特点:

(一)广泛性和针对性的结合。网络交互使人们可以打破地域的局限性,不断地改变和交互对象甚至选择陌生人进行交互活动,交互对象的来源更加广泛,不同文化背景的人通过网络进行交互活动的可能性增加。

(二)趣味性和不确定性的结合。在网络社会里,每个人将自己的真实身份、特征隐瞒起来,借助数字符号对自己进行理性设计,使网络的交往更具有吸引力,更容易深入。 网络交互性又具有显著的不确定性和偶然性。很多情形下的网络交互多半是“随机”相遇,而不是计划的。

三、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如何有效地运用交互性

网络的交互性是一把双韧剑,教育工作者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实践中,要合理使用网络的交互性,充分利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积极性,尽最大限度的规避消极性。

首先,我们有必要克服思想上的两个误区。误区一:交互即有问有答,交互即师生对话。网络交互有三种类型:一是理解型交互,即教育者、學生、网民与客观材料、文本、课件、网络程序、对话框或特殊对象的互动,;二是言语型交互,即“人与人之间的交互”,包括教师和学生、学生和学生之间的互动;三是自我互动,这是一种反思型互动,也是交互环节中最重要和最有意义的互动,是个体对自身内在的经验和外在世界的反思。这三种互动密切联系,相互渗透构成一个多维互动网。师生对话是指交往双方在相互尊重、信任、平等的基础上,以语言等符号为中介而进行的精神上的双向交流、沟通和理解。师生对话只是网络交互中的言语交互的一种。有些教育工作者却把网络交互狭隘地理解为言语型交互、把言语型交互理解成形式上的有问有答、把简单问答等同于对话、把对话等同于双边或多边交互,这是一种观念上的误区,必须加以纠正。真正的交互是建立在“愤”“悱”状态下的启发,兼具“问”“易”“思”的其乐融融的教育情景。误区二:师生交互应充满着表扬和激励。师生交互中的评价是以产生师生双方的反思能力为终极目标。肯定性和否定性评价应相结合,自评和他评相结合。许多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工作者曲解了现代理念下的平等互动。“唯表扬”评价现象的存在表明某些教育实践工作者没有真正领会学生评价的根本目的是通过互动引导学生进行正确的发展性评价。最后,我们要做好以下几项基础性和长期性工作。

(一)培养良好的交互环境。(1)建立健全网络社会规范。 强制性网络社会规范和非强制性网络社会规范有机结合。一方面,我们要明确、强调和执行包含政府有关网络社会的法律法规(如《互联网法规》)、专门的网络管理组织制定的法规(如网站公约和网络社区的规章)和各个网站自己制定的规章制度在内的强制性网络社会规范。另一方面,我们又要弘扬和提倡包括优秀的经得起时间考验的社会习俗、道德、礼仪、社会公德、上网者行为习惯、网络社会群体规范、甚至是部分有益的宗教教义在内的各种非强制性网络社会规范。(2)不断完善良好而稳定的“网络心理契约”。网络“心理契约”是网络社会前规范阶段人们行为和人际信任的前提。它的主要功能在于使社会成员间的行为有序化和可预测。一方面,我们要利用“心理契约”来营造自由、宽松、民主、平等的交互氛围;另一方面,我们又要防止部分别有用心的人破坏正常的交互秩序,进行欺骗、伤害他人或违法犯罪的活动。(3)营造良好的道德环境。全新的网络道德环境将对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思想、价值和观念产生广泛的影响,而网民的道德水平又直接影响到网络交互的实际效果,因此必须发挥网络道德环境中的有益的、积极的、主流的影响,扬弃不利的、消极的、甚至是有害的元素。净化网络道德环境的核心任务是提高网民的道德认知和道德判断的能力。

(二)建立良好的交互机制。我们要通过现代化的手段创新和健全网络思政的交互机制,拓展网络思政的空间和渠道,使网络思政由传统思想政治教育封闭的、被动的、以教师为中心的“体能型”转向开放的、主动的、全社会都参与的“启发型”模式转变。

(三)尽量规避网络交互的消极影响。网络交互性的运用,给网络思想政治教育带来发展和机遇的同时,其一些不良影响也使网络思想政治教育面临新的严峻挑战,。

一是西方腐朽思想、落后的封建剥削思想、颓废文化等不健康的思想借助网络在交互活动中传播和扩张,会导致部分思想活跃、可塑性极强的学生对这些思想不加分析地产生亲近感和认同感,对学生的价值观具有着双重影响,使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紊乱。 二是网络文化冲突给学生带来了诸多困惑。网络所构建的虚拟环境,为学生提供了更大范围的社会实践环境,促使他们关心世界、关注社会、了解和认识自我,从而在社会化过程中趋于成熟和完善。但是,网络交互也带来了文化的冲突和矛盾。一些别有用心的人借助网络论坛、聊天室、虚拟社区、新闻跟帖、博客等多种方式,传播各种带有恶意企图和毒害思想的不良文化,这与我们要建立良好的网络文化环境相违背。如果引导和处理不好,这种矛盾和困惑最终会导致网络交互行为的失德、违法甚至犯罪现象。因此,必须高度重视、采取有效措施,建立网络文化构建的长效机制。

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开展离不开交互性的充分发挥,我们在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中要进一步认识到交互性对网络思想政治教育作用的两个方面,辨证、联系地运用好交互性,从而保证网络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参考文献:

[1] (杨立英,《网络思想政治教育论》,人民出版社,2003,10)。

[2] (郭玉锦、王欢《网络社会学》,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猜你喜欢

交互性运用
信息化技术与城市公园的融合形态研究
科普网站交互性对科普传播影响研究
“互动舞蹈”:中国传统舞蹈与新媒体技术的跨界融合
新媒体语境下艺术传播的发展及城市运用探究
数字化城市公共艺术交互性内涵研究
“赞赏发现”在高中语文教学中的运用
多媒体技术项目制作实例剖析
游戏教学法在小学英语课堂教学中的运用
巧用插图,注入课堂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