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有效的企业传播管理
2014-09-21杨伟平赖晓媛
杨伟平+赖晓媛
摘 要:企业的传播活动由传播主体、内容、对象、渠道和效果五个要素构成。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新定位,企业要正确认识、全面理解与进一步加强传播管理,要做到“正其本位、扬其所长、投其所好、疏其不利、固其根本”,充分发挥传播工作营造舆论氛围、凝聚发展动力的作用,为企业发展提供源源不断的动力、为企业大局提供强有力的支撑。
关键词:有效;形象;传播管理
要提升企业的形象,既要练好“做功”,也要练好“唱功”。“唱”,就是做好传播,有效管理好企业的传播活动。对企业来说,传播管理虽不是中心工作,却始终服务于中心、关系到大局。面对当前的新形势、新任务、新定位,如何正确认识、全面理解与进一步加强传播管理,充分发挥传播工作营造舆论氛围、凝聚发展动力的作用,是我们值得思考与探索的课题。
一、企业传播的定义与作用
企业传播包括对内传播和对外传播,前者指的是企业通过各种手段和方式,在全员之间加强、深化交流和沟通,形成对企业文化、制度及行为方式、企业精神和价值观的共识;后者指的是全面、准确、丰富地对外展示、传播本企业的发展现状、工作业绩、整体风貌等,塑造企业形象,为企业发展营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二、影响企业传播管理的要素分析
企业传播活动是需要管理的,要从基础工作做起。美国政治学家哈罗德·拉斯韦尔明确提出了传播的过程由五个基本要素构成,即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对象、传播渠道和传播效果。
(一)传播主体
传播主体,是传播行为的发出者、传播活动的组织者、传播过程的控制者,在传播过程中发挥着主导作用。在企业传播中,从企业自身,到企业的传播部门与人员,甚至到每一位从业人员,都扮演着传播者的角色,与传播活动息息相关。
(二)传播内容
传播内容,主要指的是传播者传递给受众的符号、信息等,比如企业的各种新闻报道、图文并茂的传播册、精心设计的文化展墙等媒介产品。传播内容通常可以分为“说什么”和“怎么说”,比如内容时效性、接近性、重要性、人情味等。
(三)传播对象
传播对象,指的是传播活动的接收者、消费者。企业传播的传播对象,既可以指企业员工,也可以指企业客户,乃至社会大众。企业传播若能更多地从受众的需求与角度出发,多传播一些受众喜闻乐见的内容,才能解决好企业“为谁服务”的问题。
(四)传播渠道
传播渠道,主要指传播信息和符号的工具和手段,分为人际传播、组织传播和大众传播,按照介质类型分为纸质媒体、电子媒体与网络、手机等新兴媒体。在企业传播中,要遵循规律,从提升效能的角度,优化渠道的选择,有的放矢,善用媒体的优势进行传播,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五)传播效果
传播效果,指传播行为产生的有效结果,意味着传播活动在多大程度上实现了主体的意图或目的。企业通过传播,能够达到引导舆论、凝聚共识、提升形象、和谐氛围的目的,就是实现了良好的传播效果。
三、探讨如何有效提升企业的传播管理水平
综合考虑主体、内容、对象、渠道与效果这五个要素,在新形势下,要确保企业传播管理的有效性,可以从以下五个方面着手:
(一)正其本位:整合资源、搭建平台,当好主体
企业要“唱”好戏,首先要搭好台子。通过树立一种理念、建好一支队伍、完善一种机制,在人、财、物等方面大力整合传播资源,搭建传播工作“大格局”,充分发挥传播的主体作用。
树立一种理念。企业传播工作,领导重视是关键,全员动员是基础。要明确传播工作服务中心的作用,树立真实、公平、公正的传播理念,做到低调务实不越位与积极应对不缺位。将企业传播与文化宣贯结合起来,让全员在企业文化建设过程中转变观念、统一思想,主动投身传播战线。
建好一支队伍。高素质的传播队伍是搞好传播工作的基础和依托。要选好、用好队伍,吸收和培养有一定新闻基础又熟悉行业政策的人员。要培养好、锻炼好队伍,加强培训、增加交流,帮助传播骨干掌握好传播理论知识和业务技能。要考核好、发展好队伍,建立绩效考核、激励约束等办法,最大限度地调动传播队伍的积极性。
完善一种机制。明确传播职能划分,将传播工作在企业内部逐级分解,实行分级管理、专人负责,责任落实到人,一级抓一级、一级对一级负责。明确传播工作流程,建立制度,完善机制,加强审查把关,保证传播质量。建立专门机构负责传播工作,设立专项经费,严格预算制定与执行,提供经费保障。
(二)扬其所长:围绕全局、把握中心,选好角度
企业的传播工作要把握时代脉搏,弘扬主旋律,要传播党的主张、通达社情民意、引导社会热点、疏导群众情绪,推广新的技术,重点关注企业干部职工的热点、难点问题,为企业持续健康发展保驾护航。
一是要讲政治、抓热点。首先,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传播和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精心组织好这一重大主题传播,是企业在传播工作中的首要政治任务。其次,企业必须全面准确地传播主管机构工作精神,确保政令畅通。通过传播上级政策、纪律、规定的正确性、必要性,调动广大干部职工执行政策、遵守纪律、落实规定的积极性。再次,企业传播人员对待涉及企业的社会热点问题时,一定要政治坚定,头脑清醒,从国家发展和工作的大局出发,有组织有计划地形成舆论强势,产生传播效应。
二是突出重点、打造特色。企业传播工作涉及面广、涵盖量大,要求我们必须突出重点,体现特色,不断提高企业传播的质量和水平。要从企业实际出发,不断创新形式和内容,突出重点、提升层次,做大规模,深化内涵,打造企业传播新亮点,全面提升企业传播影响力和知名度。企业要紧随上级工作部署步伐,着力在为客户办好实事、办成好事等方面加强宣传报道,发挥企业工作方面的优势与长处,抓典型、重刻画,抓特色、重数据,才能在媒体上形成反响,树立企业的良好社会形象。endprint
(三)投其所好:立足对象、转变风格,用好载体
过去,企业的传播作品常常会陷入一种“怪圈”——枯燥乏味、可读性不强,甚至会经常性地出现雷同,同质化倾向比较明显。对企业来说,要充分发挥服务客户与群众的作用,避免陷入这种“怪圈”,就要做到“三个坚持”:
在对象上坚持有的放矢、满足诉求。一是关注企业领导层,当好参谋。立足企业实际,将传播工作与解决企业实际问题结合起来,为企业领导层建立内参,进一步提升服务决策能力。二是关注企业客户,做好服务。将内容导向转变为需求导向,以服务大厅、社区论坛、网站专栏等形式,为企业服务对象提供服务信息。三是关注企业员工,营造好氛围。对先进人物与典型事迹广泛传播,尤其要注重报道企业一线干部职工,进一步鼓舞和引导干部职工向模范学习,营造企业和谐氛围。
在风格上坚持转作风、改文风。坚持贴近实际、贴近生活、贴近群众的原则,转变作风,深入基层、扎根实践、沉下身子,把眼光和笔触对准各基层岗位、一线员工,关注基层来搞,从中加工挖掘、整合提炼、深度报道,履行好宣传基层、动员基层、服务基层的职责使命。改进传播方式,多研究新形势下受众的心理特点和接收习惯,多采用受众喜闻乐见、社会易于认可的手段,坚持短话、实话、新话传播,让宣传更具有行业特点和生活气息,做到清新朴实、鲜活生动。
在渠道上坚持重创新、讲结合。在改革发展新形势下,强化传播工作,需要精心的谋划。一是传播视野要放宽,不仅要关注上层政策,也要关注基层实践;不仅要关注主要业务,也要关注基础管理;不仅要关注经济效益,也要关注社会效益,做到传播全领域覆盖。二是传播阵地要整合,在发挥好企业报刊等传统媒体作用的同时,善于运用企业网站、手机等新兴媒体,充分发挥新兴媒体的优势和作用;加大媒体合作力度,巩固与地方媒体的合作关系,扩大传播影响力,向社会传递和树立企业的正面形象。
(四)疏其不利:加强沟通、适当引导,管好舆情
如今,企业的对内传播、正面传播,已经逐渐摸到了“门道”,对于如何借助传统媒体开展传播,如何把握传播的时机、节点等,都掌握了一定的规律,并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但是,如何处理企业传播与网络媒体的关系,特别是如何应对经由网络产生、扩大影响的负面消息传播,仍然是传播工作要高度重视、迫切解决的问题。
舆情应对涉及媒体关系的建立、处理与维系。首先要主动沟通。树立一种“大传播”理念,主动加强与企业内部、社会各届群众的联系,密切与地方传播部门、行业内外媒体的联系,共同研究制定方案,重点突出,针对性强,才能取得良好的传播效果。
其次要善于沟通。一是要建立舆情管理体系,由企业信息部门负责收集信息,办公室负责对信息进行归类、分析,并及时向单位领导汇报情况、与舆情管理部门沟通,安保部门负责应对负面信息可能造成的影响和冲击,各司其职,管理好舆情。二是要建立舆情监测与处置机制,相关部门对媒体信息进行动态分析,对涉及企业的重要舆情信息及时核实、上报,召开联席会议,共同研究,做好对舆情的研判和处理、做好舆论引导,提升舆情信息搜集分析研判能力和水平。三是要建立行业与地方传播部门、地方媒体的协作沟通机制。在发生重大的负面舆情时,应多与政府相关部门协调,互通有无、形成合力,同时,保持同地方媒体的及时沟通合作,从不同角度澄清负面不实言论,从而降低舆情风险。
再次是保持沟通。负面的网络舆情不仅来自外部,也来自企业内部。为“防患于未然”,就要高度重视企业内部产生的共性的、敏感性、焦点性问题,进一步打通员工反映诉求与心声的渠道,比如开设企业内部论坛、QQ群等,专人负责、跟踪、处理,畅通沟通渠道,及时情绪疏导,缓解矛盾发生,从源头上防范负面舆情的发生。
(五)固其根本:掌握主动、嫁接有度,塑好形象
企业对内传播工作是企业文化建设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是情绪的“催化剂”、力量的“凝固剂”和发展的“助推剂”,在很多企业,内部传播在一定阶段已经有了长足的进步。而对外传播,对一些企业来说,则可能还是个“盲区”,或者是个有待进一步开发的“新区”。如何面向社会进行正面传播,如何借助社会媒体的力量,如何把握传播的度,如何应对负面声音,等等,都是传播工作有待探索与努力的方向。
一是“掌握主动”。习总书记曾提出,宣传思想工作要做到因势而谋、应势而动、顺势而为,要增强主动性、掌握主动权、打好主动仗。这三个“主动”启发我们,要从思想认识上重视传播工作,在人员配备、机制设置上给予充分支持,在“传播什么”、“怎么传播”上有高度自觉,积极开发、熟练运用多种传播渠道,进一步提升正面传播的质量与水平;同时,认真研究好社会舆情这一“社会温度计”,化被动为主动,对不良舆情可以做到早发现、早研判、早应对,不畏惧、不堵塞,主动化解,消弭影响,营造稳定和谐的发展环境。
二是“嫁接有度”。在整体传播工作上,要贯彻落实好上级领导的讲话精神;特别在外宣工作上,要把握好传播的尺度,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掌握话语权、保证合法性。尤其要善于“嫁接”,一是根据社会主流媒体的传播中心与需求,有意识、有方法地将客户服务、员工关怀、公益扶贫等方面的工作、做法、成效等投放到社会主流媒体;二是进一步对接当地媒体、知名作家等,通过专兼职、公开选聘等方式,进一步充实传播队伍,整体提高传播人员业务水平。例如,一些企业建立了“公益+传播”模式,联合当地电视台开展系列大型公益活动,对提升企业社会形象起到了明显的促进作用。
参考文献:
[1]曲俊义.企业传播——应运而生的传播新视角.现代传播.2011年第04期
[2]张昳.企业危机管理中有效的传播管理研究.经济问题探索.2006年第10期
[3]刘媛媛.如何做好企业宣传工作.东方企业文化.2013年第20期
[4]张立伟. 知名度与指名度——企业传播的两个目标.新闻传播.1996年第05期
[5]迟洪君,何淑华,潘志文.浅谈企业在宣传管理方面的创新思路.东方企业文化.2014年第01期
[6]李小娟.浅谈企业报刊如何做好企业文化传播.东方烟草报.2012年8月1日endprin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