汽车发动机进气系统不同建模方法比较
2014-09-21张栋省
鹿 攀 张栋省,2 邓 涛 卢 飞
(1.重庆交通大学机电与汽车工程学院,重庆 400074;2.广东精进能源有限公司精进能源研究院,广东 佛山 528305)
在现代汽车技术中,火花点火发动机的空燃比精确控制非常重要。很多空燃比控制策略建立在发动机动态多变量非线性模型的基础上,因此,模型的精确度很大程度上制约着控制的精确性。现有的发动机进气模型多种多样,各有优缺点。在此通过对比不同的数学模型,比较其现实意义与模型复杂程度,为选择适合系统精度的模型提供参考。
1 节气门处空气流量计算模型
1.1 节气门双通道模型
汽油机一般通过节气门调节进入汽缸的进气量,因此在预测进气管内空气状态、确定每循环实际汽缸进气量时,必须构建反应实际物理过程的节气门处空气流量模型。Heywood提出了早期的发动机平均值模型,在节气门处,通过一种一维可压缩流体的收缩喷管模型,来分析此处的空气流动[1]。Hendricks为进一步提高模型精度,提出了节气门空气流量计算模型,将流经节气门体处的空气流量计分为两股平行等熵流,单一喷管模型代替为主从喷管模型[2]。图1所示为节气门处双通道空气流动模型。
为了对节气门双通道模型进行简化,引入易标定模型参数,其表达式如下:
图1 节气门处双通道空气流动模型
其中,模型简化过程中引入与具体节气门几何参数无关的常数 a1、a2、P1、P2、Pn,Hendricks 等人对不同发动机实验数据进行拟合,给出通用模型常数为:
1.2 节气门修正模型
将模型变为:
1.3 简化模型
文献[4]中,为了简化建模,节气门空气流量˙mat可以表示为:
式中:f(θ)是一个经验公式,与节气门开度θ有关,其表达式如下:
g(Pm)是与进气歧管绝对压力Pm、外界大气压力Pa有关的函数:
式中:θ为节气门开度;Pm进气歧管压力;sign()为符号函数。
2 进气门处空气流量模型
为了考虑周围大气压力Pup和进气歧管温度Tman可能的变化,在模型 ev·的基础上,加以改进[5],其“速度 -密度”方程如下:
图2 模拟的容积效率
3 进气歧管计算模型
发动机进气系统中,空气流经节气门、进气歧管最终进入汽缸。根据质量守恒,可得进气歧管内空气质量流量方程为:
理想气体状态方程为:
3.1 单态模型
假设在进气歧管中,气体前后流动过程中的温度没有损耗。由式(13)、(14)可得,进气管内空气压力变化率为:
3.2 双态模型
通常在发动机平均值模型中,单态模型作用明显,在估计平均压力及节气门空气质量流时非常准确。在文献[6]中讨论了单态模型中等温假设可能导致的一些误差。在进气歧管中,应同时考虑质量守恒和能量守恒原理,以求更准确地描述空气动态过程。双态(two-state)模型建立如下:
3.3 四态模型
双态模型很好地估计了瞬态进气管空气质量流量,但是,由于估计的温度偏移过大,双态模型只能解释中存在的部分问题。为了进一步提高温度和进气管空气质量流量的准确度,提出了四态(four-state)模型。进气歧管动力学四态模型如图3所示。
图3 进气歧管动力学四态模型
在四态模型中进气系统分成进气总管稳压箱和进气歧管两部分,分别计算两者的温度和压力变化:
采用四态模型,进气口空气质量流量的准确性大幅提升,假设模型在绝热的情况下,误差可控制在3%以内。但是,该模型也有一定的缺点,即通过对四态模型的特征频率分析,表明该模型过于复杂,缺乏实际运用意义。
4 结语
(1)早期的Heywood模型在节气门上简单地认为管路为直通管,并不十分准确。节气门处双通道模型的出现使模型精度大大提高。节气门节流作用在节气门开度较大时减弱,双通道模型不能满足精度要求,在此基础可建立修正模型;在系统响应性要求不高、精度略低的情况下,为简化建模过程,引入了经验公式。
(2)考虑大气压力和进气歧管温度的变化,建立“速度-密度”方程。“速度-密度”方程非常准确地描述了进气口空气质量流量,与此同时,对进气歧管中空气平均密度同样准确。
(3)建立进气歧管“双态”和“四态”模型。分析发现,“双态”模型能有效地提高模型精度,而“四态”模型,则由于模型本身过于复杂,通常情况下缺乏实际运用。
[1]Heywood J B.Internal Combustion Engine Funda-mentals[M].USA:McGraw -Hill,1988.
[2]Hendricks E A,Chevalier,M,Jensen,et al.Modeling of the Intake Manifold Filling Dynamics[G].SAE960037,1996:1 -27.
[3]邹博文.基于模型的汽油机空燃比控制技术研究[D].浙江:浙江大学,2006.
[4]Crossley P R,Cook J A.A Nonlinear Engine Model for Drive Train System Development[G].IEE Iternational Conference Control,Edinburgh,U.K.,1991.
[5]Chevalier A,Muller M,Hendricks E.On the Validity of Mean Value Engine Models During Transient Operation[G].SAE2000-01-1261,2000:1571-1592.
[6]Muller M.Mean Value Modeling of Turbocharged Spark Ignition Engines[D].Lyngby,Copenhagen:The Technical University of Denmark,199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