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胡乔木谈写文章 等

2014-09-21

当代贵州 2014年8期
关键词:亲民写文章领导人

胡乔木谈写文章

文Ⅰ汤春松

作为党内著名的笔杆子,胡乔木一生起草、整理了一系列载入史册的重要文件和历史文献。毛泽东曾夸奖他说:靠乔木,有饭吃。邓小平称他是“党内第一支笔”。

在胡乔木看来,写文章要树立科学的态度,还应当打破一切固定的模式。当然,无论什么样的文章最要紧的莫过于内容。要充实文章的内容,把文字写好,就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材料,二是用什么语言来写。而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一篇好的文章要应做到“新”“实”“小”“清”,即材料新、语言实、题目小、对象清。

材料新,就是文章内容要有新东西。在他看来,写文章就如同给朋友写信一样,非有什么话告诉别人不可。“每次有每次不同的问题,每次有每次不同的意思,不同的语调。”因此,写文章就不能照抄别人的意思或词句,如果把别人说过的话拿来再重复一遍,就好比是鹦鹉学话,令人生厌。

语言实,就是要写得具体细致。他认为,有些文章之所以让人读起来摸不着头脑,往往是因为喜用抽象的名词来说明事情,这些话过于笼统和空洞,就好像雾中看人,若见若不见。而用具体的事情来说,就好像看见人的面貌,听见人的声音,使人觉得真切实在。

题目小,就是把题目范围定得小些。他非常讲究文章标题的重要性,认为制作标题如同画龙点睛。“如果用‘画龙比作写文章,用‘点睛比作制标题,是非常恰当的。龙身画得好,龙眼点得好,这条龙就活了起来。否则,龙身画得再好,而龙眼点得没有神,就是一条死龙。”所以,他不赞成写文章定大题目,认为“题目大了,侧面也就多了,内容也就复杂了。

对象清,就是动笔之前首先要弄清楚说话的对象是谁。我们写文章是为了给人看的,给什么人看,要使人看下去,应该捉摸一下,要因人、因事、因地制宜。也就是,上什么山,唱什么歌。

领导人漫画的“画外音”

文Ⅰ王珍

习总书记的漫画形象出现在了 《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图表新闻中。一时之间成为网上热议话题,受到广泛赞誉。接着,李克强总理的漫画也被发布出来。领导人相继漫画“出镜”,不少网友认为领导人“很萌,很可爱”。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领导人的漫画就已见诸报端。但是此次领导人漫画,搭载的是互联网这列快车,无论从传播速度还是广度而言,那都是几何级的增长。那么,作为传播另一端的我们,接收到了什么?很多人的第一感受就是“亲民”二字。

政要人物以卡通形象出现,在国际上并不罕见,甚至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有人将动漫传播所带来的价值和影响归纳为:无鸿沟、无障碍。无论文化程度、年龄大小,通过形象化、趣味化的表达,任何人都能实现与漫画人物的“近距离接触”,无形中就拉近了图像所塑造的政治人物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现在网上流行一个词,叫做“走心”。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要走进群众心里,首先就要打破那层距离感。有些干部为保持自己的权威感,常常端着“官架子”,正襟危坐。群众来办事,看到这样一张脸,恐怕也只能“知难而退”了。

当然,就像领导人漫画不是为了“卖萌”一样,也不是倡导所有干部都去走“漫画”路线,那就成了形式主义。亲民,关键还是要看行动,要真正为群众解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到北京大杂院察访民情,最关注的就是“听听大家对老城区改造的想法”,希望“把为群众办的实事办好”。心系民生、尊重民意、为民解忧,这才是真正的亲民。也唯有这样的亲民,才能获得群众真心拥戴。

反腐要有“刑上大夫”的气魄

文Ⅰ傅达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20多位省部级官员被查,表明中国正以实际行动显示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决心。但是,省部级高官的相继落马,让公众在感受中央力行反腐决心的同时,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疑虑和猜想:是否反腐的层级止步于此?其背后可能受到的阻力究竟有多大?这场形同风暴式的反腐究竟能够持续多久?应该说,薄熙来案件的审判,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神话”。但私底下,不少人依然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反腐表示担忧。

腐败是当今世界政治生态中的共同毒瘤。用法治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反腐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刑事执法具体抓了多少贪官,也不在于用严酷的死刑震慑住多少潜在的贪腐分子,而应当在于是否遵循这样一种反腐逻辑:任何人,无论你职位多高、权力多大,都会在制度上被视为滥用权力的“危险分子”,受到法律的严格约束,一旦出现权力腐败就必然会身败名裂。

在法治的视野下,反腐的目的就是矫治那些失去控制的权力,将行使权力的人强制到法律的责任追究轨道。位高权重的腐败者,总是会营造出复杂的官场和政经生态,涉及深度的政商纠葛和权力寻租,甚至倾心于打造私人利益的官场集团和小圈子。如果权力烂在“根子”上,下游的反腐即便抓住更多的官员,也很难说在实质上将特权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不难发觉十八大之后中央频出反腐新政的真正亮点。“老虎苍蝇一起打”以来,席卷全年的反腐风暴丝毫没有停顿,反而呈现出“有腐必查”的常态化趋势。反腐不能“敲山震虎”,而必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通过持久的反腐耐力,塑造公众的信赖和官员的用权习惯,为反腐法治化赢得时间。

时间都去哪儿了

文Ⅰ方言

时下最流行的歌曲恐怕非《时间都去哪儿了》莫属,作为电影《私人订制》的插曲,先上马年春晚、再上元宵晚会,加之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也有提及。一时间,“时间都去哪儿了”由流行歌演变成了流行语。

这是一个竞争加剧的时代,也是一个节奏加快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奔波,“忙”已渐成一种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一种人际交往的浮躁“时尚”,一种疏于亲情、懒于学习的托词。不经意之中,时光悄悄流逝,顿生感伤“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真的很忙吗,我们的时间到底都去哪儿了?有的人忙在床上,喜欢睡懒觉,一有空就睡个昏天黑地;有的人忙在网上,俨然“屏幕人”或“键人”,让大把的时间从指缝间滑过;有的人忙在“场上”,不是在牌场上玩就是在交际场上混,赶了一场又一场。当然,由于交通拥堵,很多人的很多时间也花在了路上,不是在上下班就是在上下班的路上。这就需要加快建立方便市民出行的发达、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来渐进纾解,以给市民腾出更多的时间。

时间,是一个人生命长度的量度,也是一个人生命质量的维度。看一个人的品位与层次,不是看他的职务高低,也不是看他的财富多少,而是看他的时间花在哪儿。一个人沉溺于吃喝玩乐,他的境界不会高;一个人热衷于看书学习,他的素质不会低。时间该去哪儿?既要花在板凳上,也要花在田野上。“板凳要坐十年冷”,要狠心学习、静心思考。习近平主席说:“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每一个人都把时间花在工作和学习上,实现个人的梦想和中国梦也就指日可待了。同时也要常坐“热板凳”,有空陪陪亲人,享受家的温暖。(责任编辑/蒋叶俊 )

胡乔木谈写文章

文Ⅰ汤春松

作为党内著名的笔杆子,胡乔木一生起草、整理了一系列载入史册的重要文件和历史文献。毛泽东曾夸奖他说:靠乔木,有饭吃。邓小平称他是“党内第一支笔”。

在胡乔木看来,写文章要树立科学的态度,还应当打破一切固定的模式。当然,无论什么样的文章最要紧的莫过于内容。要充实文章的内容,把文字写好,就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材料,二是用什么语言来写。而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一篇好的文章要应做到“新”“实”“小”“清”,即材料新、语言实、题目小、对象清。

材料新,就是文章内容要有新东西。在他看来,写文章就如同给朋友写信一样,非有什么话告诉别人不可。“每次有每次不同的问题,每次有每次不同的意思,不同的语调。”因此,写文章就不能照抄别人的意思或词句,如果把别人说过的话拿来再重复一遍,就好比是鹦鹉学话,令人生厌。

语言实,就是要写得具体细致。他认为,有些文章之所以让人读起来摸不着头脑,往往是因为喜用抽象的名词来说明事情,这些话过于笼统和空洞,就好像雾中看人,若见若不见。而用具体的事情来说,就好像看见人的面貌,听见人的声音,使人觉得真切实在。

题目小,就是把题目范围定得小些。他非常讲究文章标题的重要性,认为制作标题如同画龙点睛。“如果用‘画龙比作写文章,用‘点睛比作制标题,是非常恰当的。龙身画得好,龙眼点得好,这条龙就活了起来。否则,龙身画得再好,而龙眼点得没有神,就是一条死龙。”所以,他不赞成写文章定大题目,认为“题目大了,侧面也就多了,内容也就复杂了。

对象清,就是动笔之前首先要弄清楚说话的对象是谁。我们写文章是为了给人看的,给什么人看,要使人看下去,应该捉摸一下,要因人、因事、因地制宜。也就是,上什么山,唱什么歌。

领导人漫画的“画外音”

文Ⅰ王珍

习总书记的漫画形象出现在了 《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图表新闻中。一时之间成为网上热议话题,受到广泛赞誉。接着,李克强总理的漫画也被发布出来。领导人相继漫画“出镜”,不少网友认为领导人“很萌,很可爱”。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领导人的漫画就已见诸报端。但是此次领导人漫画,搭载的是互联网这列快车,无论从传播速度还是广度而言,那都是几何级的增长。那么,作为传播另一端的我们,接收到了什么?很多人的第一感受就是“亲民”二字。

政要人物以卡通形象出现,在国际上并不罕见,甚至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有人将动漫传播所带来的价值和影响归纳为:无鸿沟、无障碍。无论文化程度、年龄大小,通过形象化、趣味化的表达,任何人都能实现与漫画人物的“近距离接触”,无形中就拉近了图像所塑造的政治人物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现在网上流行一个词,叫做“走心”。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要走进群众心里,首先就要打破那层距离感。有些干部为保持自己的权威感,常常端着“官架子”,正襟危坐。群众来办事,看到这样一张脸,恐怕也只能“知难而退”了。

当然,就像领导人漫画不是为了“卖萌”一样,也不是倡导所有干部都去走“漫画”路线,那就成了形式主义。亲民,关键还是要看行动,要真正为群众解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到北京大杂院察访民情,最关注的就是“听听大家对老城区改造的想法”,希望“把为群众办的实事办好”。心系民生、尊重民意、为民解忧,这才是真正的亲民。也唯有这样的亲民,才能获得群众真心拥戴。

反腐要有“刑上大夫”的气魄

文Ⅰ傅达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20多位省部级官员被查,表明中国正以实际行动显示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决心。但是,省部级高官的相继落马,让公众在感受中央力行反腐决心的同时,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疑虑和猜想:是否反腐的层级止步于此?其背后可能受到的阻力究竟有多大?这场形同风暴式的反腐究竟能够持续多久?应该说,薄熙来案件的审判,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神话”。但私底下,不少人依然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反腐表示担忧。

腐败是当今世界政治生态中的共同毒瘤。用法治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反腐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刑事执法具体抓了多少贪官,也不在于用严酷的死刑震慑住多少潜在的贪腐分子,而应当在于是否遵循这样一种反腐逻辑:任何人,无论你职位多高、权力多大,都会在制度上被视为滥用权力的“危险分子”,受到法律的严格约束,一旦出现权力腐败就必然会身败名裂。

在法治的视野下,反腐的目的就是矫治那些失去控制的权力,将行使权力的人强制到法律的责任追究轨道。位高权重的腐败者,总是会营造出复杂的官场和政经生态,涉及深度的政商纠葛和权力寻租,甚至倾心于打造私人利益的官场集团和小圈子。如果权力烂在“根子”上,下游的反腐即便抓住更多的官员,也很难说在实质上将特权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不难发觉十八大之后中央频出反腐新政的真正亮点。“老虎苍蝇一起打”以来,席卷全年的反腐风暴丝毫没有停顿,反而呈现出“有腐必查”的常态化趋势。反腐不能“敲山震虎”,而必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通过持久的反腐耐力,塑造公众的信赖和官员的用权习惯,为反腐法治化赢得时间。

时间都去哪儿了

文Ⅰ方言

时下最流行的歌曲恐怕非《时间都去哪儿了》莫属,作为电影《私人订制》的插曲,先上马年春晚、再上元宵晚会,加之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也有提及。一时间,“时间都去哪儿了”由流行歌演变成了流行语。

这是一个竞争加剧的时代,也是一个节奏加快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奔波,“忙”已渐成一种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一种人际交往的浮躁“时尚”,一种疏于亲情、懒于学习的托词。不经意之中,时光悄悄流逝,顿生感伤“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真的很忙吗,我们的时间到底都去哪儿了?有的人忙在床上,喜欢睡懒觉,一有空就睡个昏天黑地;有的人忙在网上,俨然“屏幕人”或“键人”,让大把的时间从指缝间滑过;有的人忙在“场上”,不是在牌场上玩就是在交际场上混,赶了一场又一场。当然,由于交通拥堵,很多人的很多时间也花在了路上,不是在上下班就是在上下班的路上。这就需要加快建立方便市民出行的发达、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来渐进纾解,以给市民腾出更多的时间。

时间,是一个人生命长度的量度,也是一个人生命质量的维度。看一个人的品位与层次,不是看他的职务高低,也不是看他的财富多少,而是看他的时间花在哪儿。一个人沉溺于吃喝玩乐,他的境界不会高;一个人热衷于看书学习,他的素质不会低。时间该去哪儿?既要花在板凳上,也要花在田野上。“板凳要坐十年冷”,要狠心学习、静心思考。习近平主席说:“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每一个人都把时间花在工作和学习上,实现个人的梦想和中国梦也就指日可待了。同时也要常坐“热板凳”,有空陪陪亲人,享受家的温暖。(责任编辑/蒋叶俊 )

胡乔木谈写文章

文Ⅰ汤春松

作为党内著名的笔杆子,胡乔木一生起草、整理了一系列载入史册的重要文件和历史文献。毛泽东曾夸奖他说:靠乔木,有饭吃。邓小平称他是“党内第一支笔”。

在胡乔木看来,写文章要树立科学的态度,还应当打破一切固定的模式。当然,无论什么样的文章最要紧的莫过于内容。要充实文章的内容,把文字写好,就要解决两个问题,一是写什么材料,二是用什么语言来写。而要解决好这两个问题,一篇好的文章要应做到“新”“实”“小”“清”,即材料新、语言实、题目小、对象清。

材料新,就是文章内容要有新东西。在他看来,写文章就如同给朋友写信一样,非有什么话告诉别人不可。“每次有每次不同的问题,每次有每次不同的意思,不同的语调。”因此,写文章就不能照抄别人的意思或词句,如果把别人说过的话拿来再重复一遍,就好比是鹦鹉学话,令人生厌。

语言实,就是要写得具体细致。他认为,有些文章之所以让人读起来摸不着头脑,往往是因为喜用抽象的名词来说明事情,这些话过于笼统和空洞,就好像雾中看人,若见若不见。而用具体的事情来说,就好像看见人的面貌,听见人的声音,使人觉得真切实在。

题目小,就是把题目范围定得小些。他非常讲究文章标题的重要性,认为制作标题如同画龙点睛。“如果用‘画龙比作写文章,用‘点睛比作制标题,是非常恰当的。龙身画得好,龙眼点得好,这条龙就活了起来。否则,龙身画得再好,而龙眼点得没有神,就是一条死龙。”所以,他不赞成写文章定大题目,认为“题目大了,侧面也就多了,内容也就复杂了。

对象清,就是动笔之前首先要弄清楚说话的对象是谁。我们写文章是为了给人看的,给什么人看,要使人看下去,应该捉摸一下,要因人、因事、因地制宜。也就是,上什么山,唱什么歌。

领导人漫画的“画外音”

文Ⅰ王珍

习总书记的漫画形象出现在了 《习主席的时间都去哪儿了?》的图表新闻中。一时之间成为网上热议话题,受到广泛赞誉。接着,李克强总理的漫画也被发布出来。领导人相继漫画“出镜”,不少网友认为领导人“很萌,很可爱”。

早在上世纪80年代,我国领导人的漫画就已见诸报端。但是此次领导人漫画,搭载的是互联网这列快车,无论从传播速度还是广度而言,那都是几何级的增长。那么,作为传播另一端的我们,接收到了什么?很多人的第一感受就是“亲民”二字。

政要人物以卡通形象出现,在国际上并不罕见,甚至已经成为大众文化的重要窗口之一。有人将动漫传播所带来的价值和影响归纳为:无鸿沟、无障碍。无论文化程度、年龄大小,通过形象化、趣味化的表达,任何人都能实现与漫画人物的“近距离接触”,无形中就拉近了图像所塑造的政治人物与读者之间的心理距离。

现在网上流行一个词,叫做“走心”。对于领导干部而言,要走进群众心里,首先就要打破那层距离感。有些干部为保持自己的权威感,常常端着“官架子”,正襟危坐。群众来办事,看到这样一张脸,恐怕也只能“知难而退”了。

当然,就像领导人漫画不是为了“卖萌”一样,也不是倡导所有干部都去走“漫画”路线,那就成了形式主义。亲民,关键还是要看行动,要真正为群众解决问题。

习近平总书记日前到北京大杂院察访民情,最关注的就是“听听大家对老城区改造的想法”,希望“把为群众办的实事办好”。心系民生、尊重民意、为民解忧,这才是真正的亲民。也唯有这样的亲民,才能获得群众真心拥戴。

反腐要有“刑上大夫”的气魄

文Ⅰ傅达林

党的十八大以来,已有20多位省部级官员被查,表明中国正以实际行动显示从严治党、从严治吏的决心。但是,省部级高官的相继落马,让公众在感受中央力行反腐决心的同时,也产生一种心理上的疑虑和猜想:是否反腐的层级止步于此?其背后可能受到的阻力究竟有多大?这场形同风暴式的反腐究竟能够持续多久?应该说,薄熙来案件的审判,某种程度上打破了“刑不上大夫”的“神话”。但私底下,不少人依然对这场史无前例的反腐表示担忧。

腐败是当今世界政治生态中的共同毒瘤。用法治的标准衡量,一个国家反腐的成功与否,不在于刑事执法具体抓了多少贪官,也不在于用严酷的死刑震慑住多少潜在的贪腐分子,而应当在于是否遵循这样一种反腐逻辑:任何人,无论你职位多高、权力多大,都会在制度上被视为滥用权力的“危险分子”,受到法律的严格约束,一旦出现权力腐败就必然会身败名裂。

在法治的视野下,反腐的目的就是矫治那些失去控制的权力,将行使权力的人强制到法律的责任追究轨道。位高权重的腐败者,总是会营造出复杂的官场和政经生态,涉及深度的政商纠葛和权力寻租,甚至倾心于打造私人利益的官场集团和小圈子。如果权力烂在“根子”上,下游的反腐即便抓住更多的官员,也很难说在实质上将特权关进了制度的笼子里。

认识到这一点,我们不难发觉十八大之后中央频出反腐新政的真正亮点。“老虎苍蝇一起打”以来,席卷全年的反腐风暴丝毫没有停顿,反而呈现出“有腐必查”的常态化趋势。反腐不能“敲山震虎”,而必须“明知山有虎偏向虎山行”,通过持久的反腐耐力,塑造公众的信赖和官员的用权习惯,为反腐法治化赢得时间。

时间都去哪儿了

文Ⅰ方言

时下最流行的歌曲恐怕非《时间都去哪儿了》莫属,作为电影《私人订制》的插曲,先上马年春晚、再上元宵晚会,加之近日国家主席习近平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也有提及。一时间,“时间都去哪儿了”由流行歌演变成了流行语。

这是一个竞争加剧的时代,也是一个节奏加快的时代,每一个人都在为自己的梦想而奔波,“忙”已渐成一种生活状态和生存方式,一种人际交往的浮躁“时尚”,一种疏于亲情、懒于学习的托词。不经意之中,时光悄悄流逝,顿生感伤“时间都去哪儿了,还没好好感受年轻就老了……”

静下心来想一想,我们真的很忙吗,我们的时间到底都去哪儿了?有的人忙在床上,喜欢睡懒觉,一有空就睡个昏天黑地;有的人忙在网上,俨然“屏幕人”或“键人”,让大把的时间从指缝间滑过;有的人忙在“场上”,不是在牌场上玩就是在交际场上混,赶了一场又一场。当然,由于交通拥堵,很多人的很多时间也花在了路上,不是在上下班就是在上下班的路上。这就需要加快建立方便市民出行的发达、便捷的公共交通服务体系来渐进纾解,以给市民腾出更多的时间。

时间,是一个人生命长度的量度,也是一个人生命质量的维度。看一个人的品位与层次,不是看他的职务高低,也不是看他的财富多少,而是看他的时间花在哪儿。一个人沉溺于吃喝玩乐,他的境界不会高;一个人热衷于看书学习,他的素质不会低。时间该去哪儿?既要花在板凳上,也要花在田野上。“板凳要坐十年冷”,要狠心学习、静心思考。习近平主席说:“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如果每一个人都把时间花在工作和学习上,实现个人的梦想和中国梦也就指日可待了。同时也要常坐“热板凳”,有空陪陪亲人,享受家的温暖。(责任编辑/蒋叶俊 )

猜你喜欢

亲民写文章领导人
写文章
22日,美俄领导人分别发表讲话
我写我的
夏朝
生活,让数学更加“亲民”
笑一个
离题万里
国家领导人与贵州
不需这么多“亲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