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领袖的读书风范

2014-09-21李坤杨仪

当代贵州 2014年20期
关键词:托尔斯泰李克强邓小平

李坤+杨仪

编者按:在第24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即将于贵阳召开之际,我们关注全省党员干部“读什么书”、“如何读书”,旨在唤起大家对阅读的重视。事实上,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常常忙里偷闲读书,他们将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典范。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习近平:

读书滋养浩然之气

2014年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我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你知道,承担我这样的工作,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时间。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认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他还列举了自己曾经阅读过的多位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

李克强:

不读书难有思想火花闪烁

2013年5月,正在瑞士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观了位于伯尔尼的爱因斯坦博物馆,当被一位瑞士大学生询问“你作为中国总理是否还有时间读书”时,李克强笑着回答:“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读书。如果不读书,就难以有思想火花闪烁,也难以了解人类文明进程。”

在2012年底的新华社人物特稿里,曾经提到李克强常年坚持阅读英文原著,尤其是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所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甫一问世,立刻引起李克强的注意,他马上要求发改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密切关注”。

江泽民:

喜欢读唐诗、宋词和元曲

1997年,江泽民告诉美国《时代》周刊自己的个人兴趣:“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但我同时是一个普通公民,我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比如说,我喜欢读唐诗、宋词和元曲,也读过但丁、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和马克·吐温的一些作品。我还喜欢听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和柴可夫斯基的乐曲……我相信,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是相通的。”

胡锦涛:

熟知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

2002年12月27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讲到:“干部必须根据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加强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培训,开展文学、艺术、历史等人文知识的学习,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2004年10月14日,胡锦涛接见来访的俄罗斯青年访华团时说:“我清楚地记得,在青少年时代,我们曾满怀激情地阅读过贵国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演唱过贵国的歌曲《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后来我们熟知了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

温家宝:

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2009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国家图书馆,与青年人交流读书心得时说:“也许有人会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一个人一天总可以抽出半个小时读三四页书,一个月就可以读上百页,一年就可以读几部书。读书要有选择,读那些有闪光思想和高贵语言的书,读那些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下来的书。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我们不仅要读书,而且要实践;不仅要学知识,而且要学技术。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即不仅要学会动脑,而且要学会动手;不仅要懂得道理,而且要学会生存;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毛泽东:

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毛泽东从少年时期便开始博览群书,他把各种有益的书籍都视为珍宝,须臾不离,真正做到了嗜书如命,以书为伴,生命不息,读书不止。毛泽东关于读书的言论有很多,例如:“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读书看报,每天都不能少!”“钻到看书看报看刊物中去,广收博览,于你我都有益。”

毛泽东曾号召阅读三部中国小说。1938年10月,党的六中全会休息时,毛泽东对贺龙说:“中国有三部名小说,《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算中国人。”1973年12月,毛泽东召集军队一些高级将领谈话,再次谈到了《红楼梦》,他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写得好的是这一部,最好的一部。”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在12岁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他一生酷爱读书,无论是在条件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日理万机的和平建设时期,他都保持着好学的良好习惯,想方设法挤出时间看书学习。早在南开大学读书期间,周恩来就精读和涉猎了中外思想家,如顾炎武、王夫之、梁启超以及欧洲卢梭、赫胥黎、亚当·斯密等人的著作。周恩来在读书过程中,强调要批判的学习和思考,要“审慎求真”,不要盲从,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评论,不要全盘否定,对正确的东西加以肯定、学习和借鉴,对错误的东西加以否定、舍弃。

邓小平:

内地最早的“金庸迷”之一

邓小平最喜欢中国古典史书,他熟读过《资治通鉴》,通读《二十四史》,特别爱看《三国志》。据报道,邓小平还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内地最早的一批“粉丝”之一。“你书中的主角大多历经磨难才成大事,这是人生规律。”这是邓小平对金庸小说的评点,也是对自己经历的总结。“文革”期间,邓小平在谪居江西的岁月里,差不多每天上午去工厂参加劳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主要用来读书,而且“每日都读至深夜”。(本文参考:《人民日报》、《学习时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责任编辑/顾海凇)

编者按:在第24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即将于贵阳召开之际,我们关注全省党员干部“读什么书”、“如何读书”,旨在唤起大家对阅读的重视。事实上,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常常忙里偷闲读书,他们将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典范。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习近平:

读书滋养浩然之气

2014年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我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你知道,承担我这样的工作,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时间。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认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他还列举了自己曾经阅读过的多位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

李克强:

不读书难有思想火花闪烁

2013年5月,正在瑞士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观了位于伯尔尼的爱因斯坦博物馆,当被一位瑞士大学生询问“你作为中国总理是否还有时间读书”时,李克强笑着回答:“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读书。如果不读书,就难以有思想火花闪烁,也难以了解人类文明进程。”

在2012年底的新华社人物特稿里,曾经提到李克强常年坚持阅读英文原著,尤其是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所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甫一问世,立刻引起李克强的注意,他马上要求发改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密切关注”。

江泽民:

喜欢读唐诗、宋词和元曲

1997年,江泽民告诉美国《时代》周刊自己的个人兴趣:“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但我同时是一个普通公民,我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比如说,我喜欢读唐诗、宋词和元曲,也读过但丁、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和马克·吐温的一些作品。我还喜欢听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和柴可夫斯基的乐曲……我相信,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是相通的。”

胡锦涛:

熟知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

2002年12月27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讲到:“干部必须根据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加强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培训,开展文学、艺术、历史等人文知识的学习,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2004年10月14日,胡锦涛接见来访的俄罗斯青年访华团时说:“我清楚地记得,在青少年时代,我们曾满怀激情地阅读过贵国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演唱过贵国的歌曲《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后来我们熟知了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

温家宝:

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2009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国家图书馆,与青年人交流读书心得时说:“也许有人会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一个人一天总可以抽出半个小时读三四页书,一个月就可以读上百页,一年就可以读几部书。读书要有选择,读那些有闪光思想和高贵语言的书,读那些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下来的书。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我们不仅要读书,而且要实践;不仅要学知识,而且要学技术。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即不仅要学会动脑,而且要学会动手;不仅要懂得道理,而且要学会生存;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毛泽东:

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毛泽东从少年时期便开始博览群书,他把各种有益的书籍都视为珍宝,须臾不离,真正做到了嗜书如命,以书为伴,生命不息,读书不止。毛泽东关于读书的言论有很多,例如:“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读书看报,每天都不能少!”“钻到看书看报看刊物中去,广收博览,于你我都有益。”

毛泽东曾号召阅读三部中国小说。1938年10月,党的六中全会休息时,毛泽东对贺龙说:“中国有三部名小说,《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算中国人。”1973年12月,毛泽东召集军队一些高级将领谈话,再次谈到了《红楼梦》,他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写得好的是这一部,最好的一部。”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在12岁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他一生酷爱读书,无论是在条件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日理万机的和平建设时期,他都保持着好学的良好习惯,想方设法挤出时间看书学习。早在南开大学读书期间,周恩来就精读和涉猎了中外思想家,如顾炎武、王夫之、梁启超以及欧洲卢梭、赫胥黎、亚当·斯密等人的著作。周恩来在读书过程中,强调要批判的学习和思考,要“审慎求真”,不要盲从,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评论,不要全盘否定,对正确的东西加以肯定、学习和借鉴,对错误的东西加以否定、舍弃。

邓小平:

内地最早的“金庸迷”之一

邓小平最喜欢中国古典史书,他熟读过《资治通鉴》,通读《二十四史》,特别爱看《三国志》。据报道,邓小平还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内地最早的一批“粉丝”之一。“你书中的主角大多历经磨难才成大事,这是人生规律。”这是邓小平对金庸小说的评点,也是对自己经历的总结。“文革”期间,邓小平在谪居江西的岁月里,差不多每天上午去工厂参加劳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主要用来读书,而且“每日都读至深夜”。(本文参考:《人民日报》、《学习时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责任编辑/顾海凇)

编者按:在第24届全国图书交易博览会即将于贵阳召开之际,我们关注全省党员干部“读什么书”、“如何读书”,旨在唤起大家对阅读的重视。事实上,党和国家领导人也常常忙里偷闲读书,他们将读书当成一种生活态度、工作责任和精神追求,是建立学习型社会的典范。

2014年2月7日,习近平在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说,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新华社记者兰红光/摄)

习近平:

读书滋养浩然之气

2014年2月7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俄罗斯索契接受俄罗斯电视台专访时:“我个人爱好阅读、看电影、旅游、散步。你知道,承担我这样的工作,基本上没有自己的时间。今年春节期间,中国有一首歌,叫《时间都去哪儿了》。对我来说,问题在于我个人的时间都去哪儿了?当然是都被工作占去了。现在,我经常能做到的是读书,读书已成了我的一种生活方式。”习近平认为,读书可以让人保持思想活力,让人得到智慧启发,让人滋养浩然之气。他还列举了自己曾经阅读过的多位俄罗斯作家的作品,“如克雷洛夫、普希金、果戈里、莱蒙托夫、屠格涅夫、陀思妥耶夫斯基、涅克拉索夫、车尔尼雪夫斯基、托尔斯泰、契诃夫、肖洛霍夫,他们书中许多精彩章节和情节我都记得很清楚。”

李克强:

不读书难有思想火花闪烁

2013年5月,正在瑞士访问的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参观了位于伯尔尼的爱因斯坦博物馆,当被一位瑞士大学生询问“你作为中国总理是否还有时间读书”时,李克强笑着回答:“无论工作多忙,都要抽出时间读书。如果不读书,就难以有思想火花闪烁,也难以了解人类文明进程。”

在2012年底的新华社人物特稿里,曾经提到李克强常年坚持阅读英文原著,尤其是华盛顿特区经济趋势基金会主席杰里米·里夫金所著的《第三次工业革命》甫一问世,立刻引起李克强的注意,他马上要求发改委和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密切关注”。

江泽民:

喜欢读唐诗、宋词和元曲

1997年,江泽民告诉美国《时代》周刊自己的个人兴趣:“我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主席,但我同时是一个普通公民,我有自己的兴趣和爱好。比如说,我喜欢读唐诗、宋词和元曲,也读过但丁、莎士比亚、巴尔扎克、托尔斯泰和马克·吐温的一些作品。我还喜欢听莫扎特、贝多芬、舒伯特、施特劳斯和柴可夫斯基的乐曲……我相信,艺术的各个领域都是相通的。”

胡锦涛:

熟知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

2002年12月27日,胡锦涛在中共中央政治局集体学习时讲到:“干部必须根据完善知识结构、提高综合素质的要求,加强科学知识、科学精神、科学方法的培训,开展文学、艺术、历史等人文知识的学习,着力提高广大干部的科学素养和文化素养。”2004年10月14日,胡锦涛接见来访的俄罗斯青年访华团时说:“我清楚地记得,在青少年时代,我们曾满怀激情地阅读过贵国的小说《钢铁是怎样炼成的》、《卓娅和舒拉的故事》,演唱过贵国的歌曲《红莓花儿开》、《莫斯科郊外的晚上》,后来我们熟知了普希金、托尔斯泰、高尔基。”

温家宝:

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

2009年4月23日是“世界读书日”,时任国务院总理温家宝来到国家图书馆,与青年人交流读书心得时说:“也许有人会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一个人一天总可以抽出半个小时读三四页书,一个月就可以读上百页,一年就可以读几部书。读书要有选择,读那些有闪光思想和高贵语言的书,读那些经过时代淘汰而巍然独存下来的书。这些书才能撼动你的心灵,激动你的思考。我们不仅要读书,而且要实践;不仅要学知识,而且要学技术。要‘读活书、活读书、读书活,即不仅要学会动脑,而且要学会动手;不仅要懂得道理,而且要学会生存;不仅要提高自己的修养,而且要学会与人和谐相处。”

毛泽东:

最大的爱好是读书

毛泽东从少年时期便开始博览群书,他把各种有益的书籍都视为珍宝,须臾不离,真正做到了嗜书如命,以书为伴,生命不息,读书不止。毛泽东关于读书的言论有很多,例如:“我一生最大的爱好是读书。”“饭可以一日不吃,觉可以一日不睡,书不可以一日不读。”“读书看报,每天都不能少!”“钻到看书看报看刊物中去,广收博览,于你我都有益。”

毛泽东曾号召阅读三部中国小说。1938年10月,党的六中全会休息时,毛泽东对贺龙说:“中国有三部名小说,《红楼梦》、《水浒传》和《三国演义》,谁不看完这三部小说,不算中国人。”1973年12月,毛泽东召集军队一些高级将领谈话,再次谈到了《红楼梦》,他认为“中国古典小说写得好的是这一部,最好的一部。”

周恩来:

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周恩来在12岁时就立下了“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志向。他一生酷爱读书,无论是在条件艰苦的战争年代,还是日理万机的和平建设时期,他都保持着好学的良好习惯,想方设法挤出时间看书学习。早在南开大学读书期间,周恩来就精读和涉猎了中外思想家,如顾炎武、王夫之、梁启超以及欧洲卢梭、赫胥黎、亚当·斯密等人的著作。周恩来在读书过程中,强调要批判的学习和思考,要“审慎求真”,不要盲从,要实事求是地进行分析、评论,不要全盘否定,对正确的东西加以肯定、学习和借鉴,对错误的东西加以否定、舍弃。

邓小平:

内地最早的“金庸迷”之一

邓小平最喜欢中国古典史书,他熟读过《资治通鉴》,通读《二十四史》,特别爱看《三国志》。据报道,邓小平还是武侠小说大师金庸在内地最早的一批“粉丝”之一。“你书中的主角大多历经磨难才成大事,这是人生规律。”这是邓小平对金庸小说的评点,也是对自己经历的总结。“文革”期间,邓小平在谪居江西的岁月里,差不多每天上午去工厂参加劳动,下午和晚上的时间主要用来读书,而且“每日都读至深夜”。(本文参考:《人民日报》、《学习时报》、新华网、中国新闻网等责任编辑/顾海凇)

猜你喜欢

托尔斯泰李克强邓小平
七颗钻石
李克强:RCEP谈判要踢好“临门一脚”
邓小平与中苏论战
忘记自己的人
李克强的“高铁外交”成绩单
红色读物
邓小平“怕”回老家
爱心
邓小平总书记题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