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书事

2014-09-21杨春明

当代贵州 2014年21期
关键词:书房以色列生态

杨春明

活到现在,书真的对我很重要。

我的书房里大约装有5000册书,闲暇之余我喜欢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靠着窗户或是倚着书架,信手翻阅书架上的书,静静地享受着那份安谧和温馨,那种怡然自得的幸福,简直无与伦比!

书房里放有我父母的一张合照,虽然他们识字不多,但对书房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父亲没有读过什么书,仅识的几个字也是在部队和单位学的。后来有人告诉我,我的祖父曾是私塾先生,家里曾有过书房,但在当时全家十口人挤在不到40平米的老房子里,书房对父亲来说只能是一种奢望。

察觉母亲对书房的喜爱是在十多年前。那年我搬了新家,因对书的喜爱专门设置了一间书房。接父母来小住,有天突然发现书房被收拾得格外整洁。父亲告诉我,母亲趁我上班后,用了一天的时间来收拾整理。母亲不识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但在小住的一个星期里,母亲呆得最多的地方就是书房,或是翻看有图片的书,或是清理打扫。外公曾是家乡有名的画家,母亲对书房的这份喜爱,或许是年幼时对外公在书房或画室的印记吧!

我对书的喜爱,恐怕多少也有些是源自父母这种内生情感的延续。

我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到西藏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西藏的环境甚是艰苦,但在这当兵的六年,是我一生读书受益最多的时段之一。我建议首长办起了图书室,和战友们参加了《鸭绿江》和《当代诗歌》的文学函授学习,组织了“雪莲”诗组,学写诗歌,受到了阿红、方冰、刘镇等老师的关爱。

也正是这个时候,我的第一本诗集《两片新叶》作为《当代诗歌》“起飞诗丛”的一本出版。出版后,我往家里寄了一本,不识字的母亲把它捧在手上,像端详一个可爱的新生婴儿,那种情形,用爱不释手都难尽其意。多年后,我的第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画虹水西》作为贵州省文联组织招标的“夜郎文丛”中的一本,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母亲捧着、抱着、摩挲着,闻着书里铅字透出的油墨清香,看着书上已人到中年的我的照片嚎啕大哭。我得知后也难抑情绪大哭一场。

我想,母亲哭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人到暮年,对书、对书房一种历久弥新,难以倾诉的情怀。(作者系毕节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作者:(美)塞诺,(以)辛格著,王跃红,韩君宜译

出版:中信出版社

摘录:这是一个有理想、有知识的民族,然而,他们宁愿用自己的双手耕耘这片土地。当发现土地贫瘠、水源不足时,他们转向了科技与创造。

推荐人:

中共绥阳县委书记

尹恒斌

《创业的国度》是我喜欢读的一本书,书中深入分析以色列播撒创新文化、历史与传统,阐述以色列得以迅猛发展的原因。在这个国土面积不到1.5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800万的国家,却拥有世界上最活跃的创业和创新能量,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在阿拉伯世界的封锁和战争威胁中,依然以其宽松的创业环境和科技创新方面能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和大量投资。

作者通过以色列一个项目,将我们的视野带到了整个以色列崛起的大环境中,揭开了一个饱经战患、满目疮痍、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度经济奇迹背后的秘密。书中总结出以色列人获取成功的特点:即无障碍的沟通方式、对失败的包容、强烈的忧患意识、“扁平式”的管理模式、严格的纪律训练。以色列独有的体系其他国家难以复制,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向其学习。

《之江新语》选读

科技创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

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节约成本、降低消耗,是我们国家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就形成并保持下来的一个好做法、好传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引领科技潮流的背景下,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更要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契机,通过科技创新来降低生产、消费、流通等各个领域的资源消耗。现代社会早就告别了烟囱林立的“大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节约资源,特别是节约不可再生资源成为现代科技发展最突出的特征和最重要的目标。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就要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努力突破技术瓶颈,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在节约方面的技术创新,一方面,要眼睛向内,大力推广已有的技术,使之真正发挥效用。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外,注重对引进技术的系统集成和综合创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同时,要充分发挥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经济发展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现代语录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2013年5月24日)

书架

《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

作者:王杰

出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国信念》

作者:尚勇

出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这边风景》

作者:王蒙

出版:花城出版社

《大道说管理》

作者:齐善鸿李彦敏 著

出版:长江文艺出版社

《记忆的永恒》(油画)

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西班牙著名画家,超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

此幅作品是达利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杰作之一。画面三个停止行走的时钟被画成像柔软的面饼一样,依附在三种不同的物体上,在荒凉的海湾背景下,像是一个时间已经绝对停止的世界。在这里,时间失去它所有的意义,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永恒。

活到现在,书真的对我很重要。

我的书房里大约装有5000册书,闲暇之余我喜欢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靠着窗户或是倚着书架,信手翻阅书架上的书,静静地享受着那份安谧和温馨,那种怡然自得的幸福,简直无与伦比!

书房里放有我父母的一张合照,虽然他们识字不多,但对书房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父亲没有读过什么书,仅识的几个字也是在部队和单位学的。后来有人告诉我,我的祖父曾是私塾先生,家里曾有过书房,但在当时全家十口人挤在不到40平米的老房子里,书房对父亲来说只能是一种奢望。

察觉母亲对书房的喜爱是在十多年前。那年我搬了新家,因对书的喜爱专门设置了一间书房。接父母来小住,有天突然发现书房被收拾得格外整洁。父亲告诉我,母亲趁我上班后,用了一天的时间来收拾整理。母亲不识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但在小住的一个星期里,母亲呆得最多的地方就是书房,或是翻看有图片的书,或是清理打扫。外公曾是家乡有名的画家,母亲对书房的这份喜爱,或许是年幼时对外公在书房或画室的印记吧!

我对书的喜爱,恐怕多少也有些是源自父母这种内生情感的延续。

我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到西藏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西藏的环境甚是艰苦,但在这当兵的六年,是我一生读书受益最多的时段之一。我建议首长办起了图书室,和战友们参加了《鸭绿江》和《当代诗歌》的文学函授学习,组织了“雪莲”诗组,学写诗歌,受到了阿红、方冰、刘镇等老师的关爱。

也正是这个时候,我的第一本诗集《两片新叶》作为《当代诗歌》“起飞诗丛”的一本出版。出版后,我往家里寄了一本,不识字的母亲把它捧在手上,像端详一个可爱的新生婴儿,那种情形,用爱不释手都难尽其意。多年后,我的第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画虹水西》作为贵州省文联组织招标的“夜郎文丛”中的一本,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母亲捧着、抱着、摩挲着,闻着书里铅字透出的油墨清香,看着书上已人到中年的我的照片嚎啕大哭。我得知后也难抑情绪大哭一场。

我想,母亲哭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人到暮年,对书、对书房一种历久弥新,难以倾诉的情怀。(作者系毕节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作者:(美)塞诺,(以)辛格著,王跃红,韩君宜译

出版:中信出版社

摘录:这是一个有理想、有知识的民族,然而,他们宁愿用自己的双手耕耘这片土地。当发现土地贫瘠、水源不足时,他们转向了科技与创造。

推荐人:

中共绥阳县委书记

尹恒斌

《创业的国度》是我喜欢读的一本书,书中深入分析以色列播撒创新文化、历史与传统,阐述以色列得以迅猛发展的原因。在这个国土面积不到1.5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800万的国家,却拥有世界上最活跃的创业和创新能量,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在阿拉伯世界的封锁和战争威胁中,依然以其宽松的创业环境和科技创新方面能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和大量投资。

作者通过以色列一个项目,将我们的视野带到了整个以色列崛起的大环境中,揭开了一个饱经战患、满目疮痍、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度经济奇迹背后的秘密。书中总结出以色列人获取成功的特点:即无障碍的沟通方式、对失败的包容、强烈的忧患意识、“扁平式”的管理模式、严格的纪律训练。以色列独有的体系其他国家难以复制,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向其学习。

《之江新语》选读

科技创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

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节约成本、降低消耗,是我们国家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就形成并保持下来的一个好做法、好传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引领科技潮流的背景下,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更要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契机,通过科技创新来降低生产、消费、流通等各个领域的资源消耗。现代社会早就告别了烟囱林立的“大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节约资源,特别是节约不可再生资源成为现代科技发展最突出的特征和最重要的目标。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就要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努力突破技术瓶颈,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在节约方面的技术创新,一方面,要眼睛向内,大力推广已有的技术,使之真正发挥效用。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外,注重对引进技术的系统集成和综合创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同时,要充分发挥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经济发展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现代语录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2013年5月24日)

书架

《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

作者:王杰

出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国信念》

作者:尚勇

出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这边风景》

作者:王蒙

出版:花城出版社

《大道说管理》

作者:齐善鸿李彦敏 著

出版:长江文艺出版社

《记忆的永恒》(油画)

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西班牙著名画家,超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

此幅作品是达利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杰作之一。画面三个停止行走的时钟被画成像柔软的面饼一样,依附在三种不同的物体上,在荒凉的海湾背景下,像是一个时间已经绝对停止的世界。在这里,时间失去它所有的意义,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永恒。

活到现在,书真的对我很重要。

我的书房里大约装有5000册书,闲暇之余我喜欢把自己关在书房里,靠着窗户或是倚着书架,信手翻阅书架上的书,静静地享受着那份安谧和温馨,那种怡然自得的幸福,简直无与伦比!

书房里放有我父母的一张合照,虽然他们识字不多,但对书房却有一种特殊的感情。父亲没有读过什么书,仅识的几个字也是在部队和单位学的。后来有人告诉我,我的祖父曾是私塾先生,家里曾有过书房,但在当时全家十口人挤在不到40平米的老房子里,书房对父亲来说只能是一种奢望。

察觉母亲对书房的喜爱是在十多年前。那年我搬了新家,因对书的喜爱专门设置了一间书房。接父母来小住,有天突然发现书房被收拾得格外整洁。父亲告诉我,母亲趁我上班后,用了一天的时间来收拾整理。母亲不识字,甚至连自己的名字都不认识,但在小住的一个星期里,母亲呆得最多的地方就是书房,或是翻看有图片的书,或是清理打扫。外公曾是家乡有名的画家,母亲对书房的这份喜爱,或许是年幼时对外公在书房或画室的印记吧!

我对书的喜爱,恐怕多少也有些是源自父母这种内生情感的延续。

我高中毕业后应征入伍,到西藏开始了我的军旅生涯。西藏的环境甚是艰苦,但在这当兵的六年,是我一生读书受益最多的时段之一。我建议首长办起了图书室,和战友们参加了《鸭绿江》和《当代诗歌》的文学函授学习,组织了“雪莲”诗组,学写诗歌,受到了阿红、方冰、刘镇等老师的关爱。

也正是这个时候,我的第一本诗集《两片新叶》作为《当代诗歌》“起飞诗丛”的一本出版。出版后,我往家里寄了一本,不识字的母亲把它捧在手上,像端详一个可爱的新生婴儿,那种情形,用爱不释手都难尽其意。多年后,我的第一部长篇纪实文学作品《画虹水西》作为贵州省文联组织招标的“夜郎文丛”中的一本,由贵州人民出版社出版,母亲捧着、抱着、摩挲着,闻着书里铅字透出的油墨清香,看着书上已人到中年的我的照片嚎啕大哭。我得知后也难抑情绪大哭一场。

我想,母亲哭的不是一本书,而是人到暮年,对书、对书房一种历久弥新,难以倾诉的情怀。(作者系毕节市委政策研究室副主任)

作者:(美)塞诺,(以)辛格著,王跃红,韩君宜译

出版:中信出版社

摘录:这是一个有理想、有知识的民族,然而,他们宁愿用自己的双手耕耘这片土地。当发现土地贫瘠、水源不足时,他们转向了科技与创造。

推荐人:

中共绥阳县委书记

尹恒斌

《创业的国度》是我喜欢读的一本书,书中深入分析以色列播撒创新文化、历史与传统,阐述以色列得以迅猛发展的原因。在这个国土面积不到1.5万平方公里、人口不到800万的国家,却拥有世界上最活跃的创业和创新能量,在极度缺水的情况下,在阿拉伯世界的封锁和战争威胁中,依然以其宽松的创业环境和科技创新方面能力吸引着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和大量投资。

作者通过以色列一个项目,将我们的视野带到了整个以色列崛起的大环境中,揭开了一个饱经战患、满目疮痍、资源极度缺乏的国度经济奇迹背后的秘密。书中总结出以色列人获取成功的特点:即无障碍的沟通方式、对失败的包容、强烈的忧患意识、“扁平式”的管理模式、严格的纪律训练。以色列独有的体系其他国家难以复制,但是我们依然可以向其学习。

《之江新语》选读

科技创新是建设节约型社会的关键

通过科技创新和技术革新节约成本、降低消耗,是我们国家从社会主义建设初期就形成并保持下来的一个好做法、好传统。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在以信息技术、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工程等高新技术引领科技潮流的背景下,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更要以推进创新型国家建设为契机,通过科技创新来降低生产、消费、流通等各个领域的资源消耗。现代社会早就告别了烟囱林立的“大工业时代”,进入了信息化时代。节约资源,特别是节约不可再生资源成为现代科技发展最突出的特征和最重要的目标。我们建设节约型社会,就要健全政府支持、企业主导、产学研结合的技术研究和开发体系,加大对资源节约和循环利用关键技术的攻关力度,努力突破技术瓶颈,构建节约资源的技术支撑体系。在节约方面的技术创新,一方面,要眼睛向内,大力推广已有的技术,使之真正发挥效用。另一方面,要眼睛向外,注重对引进技术的系统集成和综合创新,不求所有,但求所用。同时,要充分发挥人才在技术创新中的关键作用,加快科技成果向现实生产力转化,使经济发展真正走上依靠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素质的轨道。

现代语录

建设生态文明,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党的十八大把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五位一体总体布局,明确提出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这标志着我们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规律认识的进一步深化,表明了我们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坚定意志和坚强决心。

要正确处理好经济发展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牢固树立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的理念,更加自觉地推动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决不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去换取一时的经济增长。

(习近平在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进行第六次集体学习上的讲话,2013年5月24日)

书架

《领导干部国学大讲堂》

作者:王杰

出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中国信念》

作者:尚勇

出版: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这边风景》

作者:王蒙

出版:花城出版社

《大道说管理》

作者:齐善鸿李彦敏 著

出版:长江文艺出版社

《记忆的永恒》(油画)

萨尔瓦多·达利(1904—1989),西班牙著名画家,超现实主义画派的代表人物,以探索潜意识的意象著称,与毕加索、马蒂斯一起被认为是二十世纪最有代表性的三个画家。

此幅作品是达利超现实主义绘画的杰作之一。画面三个停止行走的时钟被画成像柔软的面饼一样,依附在三种不同的物体上,在荒凉的海湾背景下,像是一个时间已经绝对停止的世界。在这里,时间失去它所有的意义,随之而来的是一种永恒。

猜你喜欢

书房以色列生态
伊拉克立法反对以色列
把自己关进书房
以色列发现前年鸡蛋
我的书房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温馨家园之我的小书房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以色列IWI公司ACE SAR步枪
大师们的书房